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8篇_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8篇_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8篇_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8篇_第4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集锦8篇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1.提问激趣。

依据“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么?

预设

生1:乙是甲的。

生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

生3:甲是甲、乙之差的5倍。

生4:甲是甲、乙之和的。

生5:乙比甲多20%。

……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复习用分数和百分数的学问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

⊙回忆与整理

1.分数(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1)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

①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②解题关键:精确推断单位“1”的量。找准所求问题对应的分率,然后依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2)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

①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拟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们的倍数关系。

②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理清把谁看作标准量,也就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的量作比拟,谁就是被除数。

(3)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常见题型有哪些?如何解答?

①求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乙。

②求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甲-乙)÷乙或(乙-甲)÷乙。

③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甲:乙×。

④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乙:甲÷。

⑤求百分率。

发芽率=×100%

小麦的出粉率=×100%

产品的合格率=×100%

出勤率=×100%

⑥求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工程问题。

(1)什么是工程问题?

明确:工程问题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2)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依据题目的详细状况敏捷运用公式解题。

(3)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有哪些?

预设

生1: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生2: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生3: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生4: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熟悉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便利。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力量。

教学重点:初步熟悉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嬉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嬉戏:我们来玩个嬉戏轻松一下,嬉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嬉戏规章:教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响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学问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意义正好相反)

3、谈话:周教师的一位朋友喜爱旅游,11月下旬,他又准备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将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预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熟悉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熟悉温度计,请大家认真观看: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拟:“4℃”和“—4℃”的意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负号能不能省略不写?为什么?

②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氏度(板书-4)。跟教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相互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刚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限,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心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限,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顶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教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消失网页,上面有简洁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日教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状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沟通,答复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洁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沟通: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小结:以海平面为界限,+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争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从意义、读法、写法、大小比拟、改写以及省略尾数保存近似数等几个方面复习了整数的相关学问,这节课我们按类似的思路来复习小数的相关学问。(板书课题:小数的熟悉)

⊙回忆与整理

1.小数的意义。

过渡: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时候,例如:我吃了半个苹果,做一件上衣要用一米半的布料……提问:半个、一米半怎样来表示呢?谁来说说小数的意义?

预设

生1:半个可以用0.5来表示,一米半可以用1.5来表示。

生2: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几份是非常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的数位挨次表。

师:小数的数位挨次表是怎样的?谁能把整数、小数的数位挨次表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数位挨次表,小数局部留白。指名答复,师填充)

3.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1)师:怎样读小数?怎样写小数?

预设

生1:读小数的时候,整数局部根据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局部按从左到右的挨次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生2:写小数的时候,整数局部根据整数的写法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局部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2)写小数时需要留意什么?

(空位用“0”补足)

4.小数的分类。

(1)谁知道依据小数局部的位数是否有限,小数可以分成哪几类?

预设

生:依据小数局部的位数是否有限,小数可以分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两类。

(2)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

预设

生1:小数局部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21.7,35.3,0.13都是有限小数。

生2:小数局部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8.33…,3.1415926…都是无限小数。

(3)无限小数还可以再细分吗?假如细分,那么可以分成哪几类?

预设

生:无限小数可以分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循环小数。

(4)关于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循环小数,你都了解哪些学问?

预设

生1:一个数的小数局部,数字排列没有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例如:π

生2:一个数的小数局部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消失,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2.555…0.0333…17.109109…

生3: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局部依次不断重复消失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例如:3.99…的循环节是“9”,0.5454…的循环节是“54”。

5.小数的性质。

(1)师:谁能说说小数有怎样的性质?

预设

生: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理解小数的性质时,应当留意什么?

(提示:要留意是“小数的末尾”,而不是“小数点的后面”)

6.小数点位置的变化。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比拟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拟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挨次,完成对数的构造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

负数与负数的比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0-82

2、假如+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例如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状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沟通。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答复,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熟悉。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看: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觉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除了可以表示整数外,还可以表示分数和小数。请学生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假如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将来一周的天气状况,让学生把将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拟他们的大小。

2、学生沟通比拟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拟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

4、再让学生进展比拟,利用学生的详细比拟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拟“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拟大小时,肯定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全部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稳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某日黄昏,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黄昏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其次课教学反思:

很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洁,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根本能把握。可假如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觉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和分数。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终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示出—1.5。建议此处教师补充要求学生表示出“+1.5”的位置,由于这样便于比照发觉两个数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端,渗透+1.5和—1.5肯定值相等。

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学生数形结合力量,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根底。

2、渗透负数加减法

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假如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假如是向东走1米呢?假如他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当如何运动?假如他想从“—2”的位置到达“+3”,又该如何运动?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解决—2—1;2+1;—4—(—2);3—(—2)等于几,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初中进一步学习代数学问是极为有利的。

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

薄书读厚——负数大小比拟的三种类型(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负数和负数)

例4教材只提出一个大的问题“比拟它们的大小”,这些数的大小比拟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比拟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则没有明确标明。所以教学中,当学生明确数轴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根底上,我还挖掘了三种不同类型,一一请学生介绍比拟方法,将薄书读厚。

将厚书读薄——无论哪种类型,比拟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哪种比拟方法,最终都可回归到“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即使有学生在比拟—8和—6大小时是用“8>6,所以—8。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熟悉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出各局部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猎取所需要的信息,进展简洁的分析,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

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依据统计图进展简洁的数据分析。

教学预备:

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爱的体育工程,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2.在这些体育工程中,你喜爱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展统计。(可在课前进展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爱的工程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爱的体育工程,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供应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纳真实的数据进展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受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数量的多少比照:如喜爱乒乓球人数最多,喜爱足球的比喜爱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爱乒乓球的和喜爱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假如要比拟喜爱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拟?

3.如何计算喜爱各种运动工程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展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展校对。

喜爱的工程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

人数

128569

百分比

30%20%12.5%15%22.5%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依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爱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表达出喜爱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肯定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三、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1.熟悉扇形统计图

(1)假如我用这样一张图来统计我们最喜爱的运动工程,用这个扇形表示乒乓球的30%,你觉得这整个圆表示的是什么?

(2)乒乓球的30%又表示什么?

预设: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喜爱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00份,喜爱乒乓球的占其中的30份。

(3)你能依据我们刚刚计算的,把这张图补充完整吗?(教师可以逐项出示,并可以让学生依据扇形的大小来推断一下这块扇形可能表示的是哪个运动工程。)

(4)依据学生答复完成扇形统计图。

(5)揭题: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6)想想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7)小结:扇形的大小和工程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有关。我们可以依据扇形的大小来推断数量的大小。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

(1)看图说说,在这幅统计图中你还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预设:量的多少:如谁多谁少,谁和谁一样多;局部和总量的关系:如喜爱乒乓球和足球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喜爱踢毽和跳绳以及其他工程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

(2)说说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预设:可以依据扇形的大小清晰直观地看到量的相对大小;可以看到各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3)小结:在这样的统计图上,我们不仅可以直观地比拟各个扇形的相对大小,还能清晰地看出各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选择、补充,让学生经受扇形统计图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熟悉,同时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和对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分析,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3.尝试练习

出示教材第97页“做一做”的内容。

(1)你能看懂这张扇形统计图吗?统计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知道的?(可以依据旁边的图例来知道各个扇形代表的工程。)

(2)说说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3)假如每天喝一袋250g的牛奶,能补充每种养分成分各多少克?引导学生用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各百分数和250g的关系,进而算出各种养分成分多少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单元学问进展概括,建立学问构造;

2、会解决实际问题;

3、归纳整理的力量及解决问题的力量;

4、积极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获得收获的胜利感。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整理,形成学问脉络。

教学方法:引发冲突,引入课题小组合作,归纳整理多元评价,建构学问应用实际,解决问题强化总结,拓展迁移。

教学过程:

一、引发冲突,引入课题

猜一猜:教师今年多少岁了?

[投影]教师年龄数的十位上是最小的奇数型质数,个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你们说教师今年多少岁了?

猜这个谜语,我们需要哪些数学学问呢?

说得有理,我们学过有关数的学问许多,就像刚刚我们在猜谜时就用到了数的整除中的一些学问。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复习数的整除,板书:数的整除复习

齐读课题,你想到什么?

那好吧,我们就开头复习。

二、梳理学问,形成脉络

1、集中呈现

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根据你们的想法,把学过的数

的整除这局部学问整理在下发的纸上。(请大家仔细争论商议,并由组长记录)待会儿我们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的既完整,又科学合理。巡察

2、逐个梳理

1)小组活动:请大家在小组中,每人挑1至2个名词说说意思。

2)全班沟通(依据学生的发言提示随便在黑板上贴出各个名词)

3)整理完善学问构造

在数的整除这局部首先学习的是整除,这是为什么?请大家争论一下,再推举代表发言。(巡察,参加学生争论。)

组织学生汇报沟通、争论。

提示:整除是根底,整除前提下产生了约数与倍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逐步引出公倍数、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合数、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奇数、偶数等。)

说得真好!这些学问之间是有亲密联系的。

对于今日整理出来的数的整除脉络图,大家有什么想法?

通过整理,可以使这局部学问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3、自学课本,看一看还有什么不清晰的问题?

三、应用、解决问题

1、填空题

在1----20的自然数中,有()个奇数,有()个偶数,有()个质数,有()个合数,奇数中的()是合数,偶数中的()是质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是()。

2、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是()。

3、选择题

(1)一个合数的约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假如a和b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A)aB)bC)abD)1

4、推断题

(1)整除肯定是除尽,除尽不肯定整除。()

(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肯定互质。()

(3)全部偶数都是合数。()

(4)24分解质因数24=22231。()

(5)一个自然数的最大约数肯定等于它的最小公倍数。()

5、把下面的数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成两类,你能想到几种?

21581720

四、强化总结,拓展迁移

今日我们共同上了一节数的整除的整理与复习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大家特殊聪慧、好学,教师很快乐与大家共同渡过了这美妙的40分钟,而且我们已经是屡次合作,所以我想与大家做好朋友,你们情愿吗?

教师想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知大家,大家以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和我联系,好吗?

教师的手机号码是11位数字,每一位数字依次是:

1)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最小奇数与最小质数的和;

3)最小的自然数;

4)质数中最小的两个数的和;

5)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6)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

7)有约数2和3的一位数;

8)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

9)最大约数与最小倍数都是7的数;

10)全部自然数的约数;

11)最大的一位数。

同学们以后有事需要教师帮助,随时call我。

这节课上到这里可以吗?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107~108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查找规律,发觉规律,学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2.让学生经受猜测与验证的过程,体会和把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根本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探究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查找规律,并利用图形来解决有关数的问题。

教学预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提醒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图形中隐蔽的数的规律,今日我们连续讨论有关数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板书课题:数与形)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简洁明白,有利于学生清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方向。

二、探究发觉,学习新知

(一)教师与学生竞赛算题

1.教师:你知道等于多少吗?(学生:)

教师:那等于多少呢?(学生计算需要时间)教师紧接着说:我已经算好了,是,不信你算算。

2.只要根据这个分子是1,分母依次扩大2倍的规律写下去,不管有多少个分数相加,我都能立马算出结果。有的同学不信任是吗?咱们试试就知道。为了便利,我请我们班计算最快的同学跟我一起算,看看结果是否一样。谁来出题?

在学生出题后,教师都能立即算出结果,并且是正确的,学生感到很惊异。

3.知道我为什么算得那么快吗?由于我有一件神奇的法宝,你们也想知道吗?

【设计意图】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学生竞赛计算速度,且每次教师成功,使学生产生奇怪心,再通过教师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为接下来学习例题做好铺垫。

(二)借助正方形探究计算方法

1.这件法宝就是(师边说边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我们来把它变一变,聪慧的同学们肯定能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2.进展演示讲解。

(1)演示: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先取它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红),再剩下局部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黄)。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8

设计说明

“反比例”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和“正比例”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供应了自主探究的时机。

1.借助定义、实例,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伊始,借助正比例的意义和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思想,充分理解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比值不变的特点,为学生探究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奠定良好的根底。

2.借助详细情境,在观看、争论中发觉规律。

教学中,通过详细情境,引导学生在观看、争论中发觉“把一样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中,水面的高度不同”及“杯子的底面积×水的高度=水的体积”这一规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归纳、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及特点。

3.借助已有的学习阅历总结反比例关系式。

由于正、反比例表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