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锦集8篇第1课时
圆柱的熟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7页圆柱的熟悉、第18页例1和第19页例2。
内容简析
圆柱的熟悉:通过观看物体的外形,初步熟悉圆柱。
例1:通过观看圆柱,熟悉圆柱的侧面、底面和高。
例2:通过观看图形,把握圆柱的侧面绽开图。
教学目标
1.熟悉圆柱的侧面、底面和高;熟悉圆柱的侧面绽开图,理解圆柱侧面绽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2.通过观看、发觉、沟通,让学生自主探究,把握学习方法。
3.培育学生观看、比拟和推断的力量,以及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把握圆柱的根本特征,理解圆柱侧面绽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难点:圆柱侧面绽开图与圆柱的关系,建立圆柱的空间观念。
教法与学法
1.在教法上,应加强直观演示和操作,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图形,帮忙学生建立圆柱的表象,再让学生通过观看和操作,发觉并总结出圆柱的特征。
2.在学法上,学生把观看和动手操作相结合,通过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等实践操作活动熟悉圆柱的特征。本节课也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加强小组合作与沟通。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实物展现法:
教师拿出一个做好的圆柱模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初步感知圆柱;紧接着让学生观看这个圆柱的特征,观看圆柱的组成。(学生观看并独立思索)
学生1:圆柱由三局部组成:两个圆和一个曲面。
学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学生3:……
教师表扬并鼓舞学生的答复。【品析:用观看实物的方式导入,让学生看到了真实的物体,使学生对圆柱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用动作摸一摸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展现法:
1.课件出示“旋转门”的画面,引导联想: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圆柱的形成)
我看到了旋转门,想到了它转起来会形成一个圆柱。
2.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
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圆柱。(板书课题)【品析:课件展现的效果是使图形更加形象详细,学生一目了然,对于图形的熟悉和理解更加精确和深刻,有助于学生对于圆柱的学习和讨论。】
动手操作法:
让学生拿出所带的硬纸板、直尺、剪刀、圆规等学具,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动手制作圆柱的模型。
小组展现制作成果,教师赐予评价。【品析:亲自动手操作制作圆柱模型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熟悉圆柱,而且让学生有一种喜悦的成就感。同时,对下面观看总结圆柱的组成和特征打下坚实的根底。】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整体感知圆柱
①谈谈圆柱,大家知道什么是圆柱吗?请同学说说你理解的圆柱。
②找找圆柱,请同学找诞生活中圆柱外形的物体。
引导学生阅读观看教材第17页几个圆柱物体的图形,熟悉圆柱。
(2)教学例1:
出示教材第18页例1:观看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个局部组成的,有什么特征。
①熟悉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外表,说说你发觉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再次观看例1中的图形,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它们是完全一样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②熟悉圆柱的高
引导学生观看例1中的圆柱,依据图形上的提示熟悉圆柱的高,再依据例1中的高找到自己手中圆柱的高。结合教材答复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争论沟通: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很多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总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圆柱四周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作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品析:此教学环节先运用提问沟通的方式引出熟悉圆柱,再联系生活实物模型,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看自己所制作的圆柱模型来熟悉圆柱的组成和特征,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教学例2:圆柱的侧面绽开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把商标纸剪开,再翻开,观看商标纸的外形。
反应后争论:绽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绽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2)操作探究:绽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师生一起把绽开的长方形复原成圆柱的侧面,再绽开,在重复操作中观看。
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长发觉:绽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4)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观看教材第19页例2。
总结: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品析:此环节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时机,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展操作与思索,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圆柱侧面绽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经受学习数学的过程。】
三、反应质疑,学有所得
在熟悉了圆柱,学习完例1、例2的根底上,让学生准时消化汲取,教师提出质疑,师生共同系统整理。
质疑一:圆柱是由几局部组成的?圆柱有什么特征?
师生共同总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圆柱四周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作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质疑二:圆柱的侧面绽开后是什么外形?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圆柱侧面绽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穿
同学们,今日我们熟悉了圆柱,学习了圆柱的根本特征和圆柱的侧面绽开图,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找两个学生畅谈本课时的收获,教师对其进展补充完成课堂的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
1.圆柱的组成及特点:圆柱是由3个面组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圆柱四周的面(上、下面除外)叫作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圆柱的侧面绽开图:圆柱的侧面沿高绽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连接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给大家留一个思索的话题:
什么叫作圆柱的外表积?包括哪几个面?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觉亮点之处:两次质疑的争论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二次消化汲取的过程,这次内化把圆柱的根本特征和圆柱的侧面绽开图的有关学问真正把握了。
反思过程,有待改良之处:在教学中,应多赐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时机,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展操作和思索的同时,教师应进展相应的提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印象才能更深刻,学习的学问才会更扎实。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1.提问激趣。
依据“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么?
预设
生1:乙是甲的。
生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
生3:甲是甲、乙之差的5倍。
生4:甲是甲、乙之和的。
生5:乙比甲多20%。
……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复习用分数和百分数的学问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
⊙回忆与整理
1.分数(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1)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
①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②解题关键:精确推断单位“1”的量。找准所求问题对应的分率,然后依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2)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
①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拟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们的倍数关系。
②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理清把谁看作标准量,也就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的量作比拟,谁就是被除数。
(3)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常见题型有哪些?如何解答?
①求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乙。
②求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甲-乙)÷乙或(乙-甲)÷乙。
③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甲:乙×。
④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乙:甲÷。
⑤求百分率。
发芽率=×100%
小麦的出粉率=×100%
产品的合格率=×100%
出勤率=×100%
⑥求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工程问题。
(1)什么是工程问题?
明确:工程问题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2)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依据题目的详细状况敏捷运用公式解题。
(3)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有哪些?
预设
生1: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生2: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生3: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生4: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熟悉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出各局部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猎取所需要的信息,进展简洁的分析,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
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依据统计图进展简洁的数据分析。
教学预备:
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爱的体育工程,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2.在这些体育工程中,你喜爱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展统计。(可在课前进展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爱的工程
乒乓球
足球
跳绳
踢毽
其他
人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爱的体育工程,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供应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纳真实的数据进展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受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数量的多少比照:如喜爱乒乓球人数最多,喜爱足球的比喜爱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爱乒乓球的和喜爱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假如要比拟喜爱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拟?
3.如何计算喜爱各种运动工程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展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展校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初步熟悉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设备: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谈话沟通
谈话:同学们,刚刚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日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四周有许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状况,请看屏幕:(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剧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假如沿着刚刚的话题连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详细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现沟通。
……
2.熟悉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刚,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全都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熟悉的许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沟通、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熟悉。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同桌沟通。
②全班沟通。依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识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熟悉“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局部城市的气温状况(出示)。
哈尔滨:-15℃~-3℃
北京:-5℃~5℃
深圳:12℃~23℃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协作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3℃吗?
(3)提升熟悉。
请学生观看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觉?
在学生发言的根底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根底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假如过去我们所熟悉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日我们可以对“数”进展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日你学习了什么新学问?熟悉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日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依据学生的答复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熟悉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进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熟悉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xx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便利,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制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熟悉经受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消失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沟通。
简洁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练习应用
今日,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旧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外表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贮存室在地下一楼。假如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假如到贮存室取东西呢?
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
5.“净含量:10±0.1g”表示什么意思?
四、总结延长
1.学生沟通收获。
2.总结。
简要、详细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学问等待我们去探究,信任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1)两个质数的和是39,这两个质数的积是()。
分析此题考察的是质数的意义及数的奇偶性等学问。
两个数的和是39,说明这两个数一个数是奇数,一个数是偶数,由于它们都是质数,所以其中的偶数只能是2,则奇数是39-2=37,37×2=74。
解答74
(2)120的因数有()个。
分析求一个较小数的因数的个数一般用列举法,但求较大数的因数的个数时,一般用分解质因数法,即先把120分解质因数:120=2×2×2×3×5,然后借助每个因数的个数来计算。因数2的个数是3个,因数3的个数是1个,因数5的个数也是1个,120的因数的个数为(3+1)×(1+1)×(1+1)=16(个)。
解答16
⊙探究活动
1.课件出示题目。
(1)一个长方体木块,长2.7m,宽1.8m,高1.5m。要把它切成大小相等的正方体木块,不许有剩余,正方体的棱长最大是多少分米?
(2)学校六年级有若干名同学排队做操,3人一行余2人,7人一行余2人,11人一行也余2人。六年级最少有多少人?
2.明确探究要求。(小组合作、思索、沟通)
(1)这两道题分别考察什么学问?
(2)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
(3)详细的解答过程是怎样的?
3.汇报。
(1)先汇报前两个问题。
预设
生1:第(1)题考察的是应用因数的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生2:第(2)题考察的是应用倍数的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生3:依据题意,正方体的最大棱长应当是长方体长、宽、高的最大公因数,所以先把相关长度转换单位,用整数表示,然后求长、宽、高的最大公因数。
生4:依据题意,六年级人数比3、7、11的最小公倍数多2,所以先求出3、7、11的最小公倍数,再加2就可以了。
(2)尝试解答。(关注学生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的状况,发觉问题并准时点拨)
(3)汇报解答过程。(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预设
生1:2.7m=27dm,1.8m=18dm,1.5m=15dm。由于27、18、15的最大公因数是3,所以正方体的棱长最大是3dm。
生2:由于3、7、11的最小公倍数是3×7×11=231,231+2=233(人),所以六年级最少有233人。
4.小结。
解答此类问题,关键要弄清考察的是因数的学问还是倍数的学问,同时要会求两个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及最小公倍数。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把握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学问,我们学会应用这些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布置作业
教材75页5、9题。
板书设计
因数、倍数、质数、合数
因数和倍数质数——质因数合数——分解质因数1公因数互质数最大公因数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比拟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拟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挨次,完成对数的构造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0-82
2、假如+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例如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状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沟通。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答复,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熟悉。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看: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觉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除可以表示整数外,还可以表示分数和小数。请学生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假如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将来一周的天气状况,让学生把将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拟他们的大小。
2、学生沟通比拟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拟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
4、再让学生进展比拟,利用学生的详细比拟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拟“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拟大小时,肯定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全部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稳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某日黄昏,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7摄氏度,这天黄昏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其次课教学反思:
很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洁,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根本能把握。可假如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觉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数轴除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和分数。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终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示出—1.5。建议此处教师补充要求学生表示出“+1.5”的位置,由于这样便于比照发觉两个数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端,渗透+1.5和—1.5肯定值相等。
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学生数形结合力量,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根底。
2、渗透负数加减法
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假如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假如是向东走1米呢?假如他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当如何运动?假如他想从“—2”的位置到达“+3”,又该如何运动?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解决—2—1;2+1;—4—(—2);3—(—2)等于几,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初中进一步学习代数学问是极为有利的。
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
薄书读厚——负数大小比拟的三种类型(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负数和负数)
例4教材只提出一个大的问题“比拟它们的大小”,这些数的大小比拟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比拟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则没有明确标明。所以教学中,当学生明确数轴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根底上,我还挖掘三种不同类型,一一请学生介绍比拟方法,将薄书读厚。
将厚书读薄——无论哪种类型,比拟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6-58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使学生理解图形按肯定的比进展放大或缩小的原理。
2、能按肯定的比,将一些简洁图形进展放大或缩小。
【教学重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难点】按肯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预备】多媒体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应
1、什么叫做比例尺?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怎样求比例尺?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最简整数比。
3、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1)学生尝试独立求比例尺。
(2)汇报沟通
50c:40=50c:4000c=1:80
(3)你是怎么想的?
二、关键点拨
1、求比例尺。
(1)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成最简整数比。
(2)比例尺有什么特点?
比例尺是前项或后项为1的比。
(3)比例尺可以怎样表示?
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1:500000)或(线段比例尺)
2、求实际距离。
(1)在一副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大约是10c,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
(2)学生尝试独立列比例解答。
(3)汇报沟通
解:设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x厘米。
=
=5000000
5000000c=50
(4)你觉得在求实际距离时要留意什么问题?
实际距离一般用千米做单位。
3、求图上距离
(1)学校要建一个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操场,你会画操场的平面图吗?
(2)学生尝试画操场的平面图。
(3)汇报沟通
你是怎么画的?【依据图纸大小确定比例尺,可以是数值比例尺也可以是线段比例尺,依据所确定的比例尺求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折扣》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Unit 5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Actively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重大版(2019)必修第二册
- 第6单元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统编版)
- 粤教版(2019)必修一 5.1认识大数据 说课稿
- 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小升初衔接)(说课稿)-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 9 这些是大家的 第1课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智能电视信息安全 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要求和评测方法(征求意见稿)》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材料采购及技术转移合同3篇
- 2025届高考生物备考说课稿:生态系统的结构
- 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五年级数学应用题100道
- 政治表现及具体事例三条经典优秀范文三篇
-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题画抒怀诗、干谒言志诗
- 2023年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英语)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304.3-2002关节轴承配合
- 漆画漆艺 第三章
- CB/T 615-1995船底吸入格栅
- 光伏逆变器一课件
- 货物供应、运输、包装说明方案
- (完整版)英语高频词汇800词
- 《基础马来语》课程标准(高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