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资本运动和社会资本运动_第1页
个别资本运动和社会资本运动_第2页
个别资本运动和社会资本运动_第3页
个别资本运动和社会资本运动_第4页
个别资本运动和社会资本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章

个别资本运动和社会资本运动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这种职能只有在资本的不断运动中才能实现。资本的运动过程,包括个别资本的运动和社会资本的运动。个别资本的运动表现为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社会资本的运动表现为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考察个别资本的周转,重点是分析资本运动的速度,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生产的剩余价值数量的影响。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重点是分析整个社会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揭示社会资本再生产所应保持的基本比例关系,以及这种实现条件和比例关系遭到破坏时而爆发的经济危机。第一节资本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产业资本,是指投在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在运动过程中,依次经历了购买、生产和售卖三个阶段,并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值并最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过程。第一阶段:资本的购买阶段,也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携带一定数量的货币资本进入市场,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做准备。用G代表货币;—代表流通过程;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从形式上看,和一般商品的流通过程的购买阶段没有什么区别,因为,都是用货币去购买商品,都是发生了从货币到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变化。从物质内容上看,它又根本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流通过程。因为,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到的不是一般的用作生活消费的商品,而是从事一定种类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既是生产的要素,又是具有生产剩余价值能力的资本。生产资料是生产剩余价值的物质条件,劳动力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源泉。所以,购买阶段是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的转化过程,货币资本的职能就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时,资本即由货币形态变成了生产要素的实物形态,就为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好了客观条件。资本也从货币形态转变为生产资本形态。第二阶段:资本的生产阶段,也是剩余价值的创造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从流通领域进入到生产领域。这时,流通领域暂时中断,生产过程开始。以P表示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本,W表示包含了剩余价值的商品,虚线表示生产过程。产业资本家把他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带回工厂,按照资本家的意志和特定目的,在他的监督、指挥和管理下,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经过生产过程,不仅生产出来的商品与当初购买进来的商品完全不同,而且价值量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生产出来的新商品中包含了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生产阶段是资本循环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资本的价值增值就发生在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不仅发挥着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且发挥着资本的作用,具有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职能。生产资本一经生产出带有剩余价值的商品来,生产阶段即告结束,资本从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第三阶段是资本的售卖阶段,也是剩余价值的实现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从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用W表示待出售的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用G表示已经增值的货币资本。从形式上看,这个公式与一般商品流通过程的销售阶段没有多大区别,出售商品换回货币,是一般的商品流通,商品的价值量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价值的形态。但如果从实质上看,W—G却是资本运动的一个特定阶段。因为,在这里W已经不是普通的商品,它是包含剩余价值和垫付资本的物质承担物,是商品资本。这就决定了W—G不仅是商品的价值形态的变化过程,而且是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资本顺次改变自己的形式,依次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三个阶段的运动,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了增殖,最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这就是产业资本的循环。资本循环的全过程公式:二、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根据产业资本在运行中的具体形式不同和职能不同,可将其区分为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货币资本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第一种职能形式。在第一阶段,货币资本的职能就是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用货币购买的商品不仅有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这种质的区别,而且两者在量上也要保持一定得比例。如果购买的生产资料过少,就会停工待料,劳动力就不能充分利用;如果购买的生产资料过多,就会形成物资积压,资本的效能就不能充分发挥。生产资本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第二种职能形式。在第二个阶段,资本采取了生产资本的形式,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循环过程中的生产阶段,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生产资本执行职能的结果,生产出了商品,这种商品是包含了剩余价值的商品。通过这个阶段,资本不仅发生了形式的变化,由生产资本变成商品资本,而且发生了价值量上的变化,发生了价值增值。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第三种职能形式。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售出商品,实现商品中包含的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资本的销售阶段结束,资本的价值形式回到了资本运动的起点,回到了资本的最初形式——货币资本。然而,这时的货币资本G与资本运动起点的货币资本G有区别。G是商品资本实现的结果,它包含着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它不但在数量上比预付资本大,而且,它还表示这样一种质的关系,即它不仅保存了预付资本,同时,它又是一个已经带来增值的价值。当资本顺利地通过销售阶段,意味着第一个循环过程的结束。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彼此是紧密衔接、互相联系的。资本循环只有不停顿地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才能正常进行,才能实现价值的增殖。如果资本循环在第一阶段停顿下来,货币资本就成为贮藏货币,不能执行资本的职能。如果资本循环在第二阶段停顿下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就被搁置起来,剩余价值就不能创造出来。如果资本循环在第三阶段停顿下来,商品销售不出去,资本家预付的货币资本不能收回,剩余价值也不能得到实现。另一方面,资本循环运动的本身又要求资本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停留在某一阶段、某一形式上,并完成其相应的职能,只有在完成特定的职能之后,才能变化为另一种形式,过渡到下一阶段,执行另一种职能。因此,产业资本循环是在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的对立统一的运动中实现的。三、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产业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殖。为了不断地获取剩余价值,产业资本不能经过一次循环之后就终止自己的运动,而必须把这种循环运动不断地进行下去。因此,产业资本循环就是一个无止境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G—WPW—GG—WPW—GG—W从产业资本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看,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中的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而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进行各自的循环运动。于是,产业资本的循环就表现为三种循环形式:①货币资本的循环、②生产资本的循环、③商品资本的循环。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从货币资本开始,依次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实现价值增值,最后又回到货币资本的运动过程。用公式表示:G—WPW—G货币资本循环的特点:(1)货币资本的循环明确地揭示出货币资本运动的目的和动机就是为了价值增值。(2)货币资本循环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因为在货币资本循环中,生产过程表现为两个流通阶段的中间环节,成为流通过程的中介,价值增值好像是货币自身的增值,无法揭示出资本增值的秘密。生产资本循环就是以生产资本为出发点和终结点的资本运动,即:PW—GG—WP生产资本循环的特点:

(1)剩余价值是生产中创造的;(2)资本主义生产是再生产过程;(3)流通过程是再生产的中介;(4)掩盖了生产目的,把资本的循环反映为资本是为了再生产而进行的循环运动。商品资本循环是从商品资本出发,经过销售商品、购买生产要素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又回到商品资本的运动过程。公式是:W—GG—W…P…W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

(1)商品价值的实现是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2)把资本循环目的歪曲地反映为是为了向社会提供商品,资本运动的目的似乎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由以上分析看出,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产业资本运动的特征,但同时又各有自己的片面性。若孤立地考察某一种循环形式,就只能反映资本运动某一方面的特征,而不是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特点,并导致错误的结论。只有把三种循环形式统一起来考察,才能全面地揭示产业资本运动的本质。四、保持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产业资本循环必须的两个条件:使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和三种循环形式时间上继起,即并存性和继起性。1、并存性:资本所有者必须把全部资本按一定比例分成三个部分,使其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只有这样,资本循环过程才能不间断;2、继起性:所谓继起性,是指并存着的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都必须同时连续不断地顺次通过三个阶段,相应变更它们的职能形式并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并存性与继起性互为前提、互为条件。因为空间上不并存,就不可能有时间上的先后继起;没有时间上的前后继起、不断地运动,也就无法实现空间上的并存。总之,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为了保持他的资本家地位,就要通过资本的运动不断地获取剩余价值,他对工人的剥削是永不停止的。所以,资本循环的理论,进一步阐明了资本的内涵,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和资本的实质。过程G—W…P…W—G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职能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生产剩余价值实现剩余价值条件空间上的并存性时间上的继起性第二节资本周转一、资本周转速度资本的循环不是一次行为,而是连续不断地过程。这种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就是资本周转。马克思指出:“资本的循环,不是当做孤立地行为,而是当做周期性的过程时,称作资本的周转。”资本循环揭示的是资本在一次运动中经历了哪些阶段、采取了哪些形式及所行使的职能,是把资本循环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作为单独的运动来研究,目的在于说明价值增值是怎样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中产生和实现的;资本周转揭示的是资本在不断重复的周期性运动中所需要的时间、速度以及对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影响。通过对产业资本不断重复的循环运动过程的分析,目的在于说明产业资本周转的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资本在一定时间内的收益。资本周转速度是指资本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周转快慢的程度。它可以用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来表示。资本周转时间就是指资本一次周转所持续的时间,资本周转要通过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资本在生产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生产时间,资本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流通时间。所以,资本周转时间,等于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一)资本的生产时间1、原材料储备时间:是指生产资料已经进入生产领域,但还没有投入生产过程的那一段时间。2、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3、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这主要是指某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自然界的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理上的变化时间,如酒类生产中的发酵时间、农作物播种后的自然生长时间等。4、停工时间:主要指机器设备处于正常检修、工人夜间以及法定节假日休息而停止发挥作用的时间。以上分析表明,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是不一致的。生产时间往往要超过劳动时间,即超过资本价值真正发生价值增殖的时间。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之间的差距愈小,生产资本的效率就愈大,资本的价值增殖能力也就愈强。(二)资本的流通时间主要是指资本家用来购买原材料、劳动力和销售商品的时间。因此,流通时间的长短就由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的长短决定。一般情况下,购买时间是较短的,即由货币转化为商品比较容易。销售时间较长,即由商品转化为货币比较困难。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是互相排斥的。因为,资本在流通时间内不是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既不生产商品,也不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资本在流通领域里持续的时间越长,资本在生产领域里执行职能的部分就越小。因此,缩短流通时间能提高资本的生产效率。而缩短流通时间最困难的是缩短销售时间。资本周转次数就是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一年内,资本价值循环的次数。以各部门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除“年”,就算出各部门资本一年内周转的次数。如用U代表“年”,u代表某部门资本周转依次所需要的时间,n代表周转次数,那么,资本周转次数的公式为:n=U/u可见,周转速度和周转次数成正比,和周转一次的时间成反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实现更多的资本增值,就要千方百计地缩短资本的周转时间,增加资本的周转次数,以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二、生产资本的构成及其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还取决于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取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即有区别,又有联系:生产资本两种划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生产资本的各部分价值周转方式不变资本厂房和其他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固定资本原料燃料辅助材料流动资本可变资本工资(一)固定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资本特点:物质形态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并非一次生产过程就全部消耗掉。固定资本的磨损按其引起的原因不同,可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有形磨损:它是指使用价值上的损耗。发生的原因:一是由于使用而引起的磨损。如机器被使用后,表现为使用价值的减退,这种减退的程度与机器的使用程度成正比。二是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磨损。如木料的腐朽,金属的氧化、锈蚀等,这种磨损与生产过程无关,同使用程度成反比。例如,一台机器的价值是10万元,能够使用10年,它的价值每年就有1万元转移到产品中去,随着产品的出售,每年会有1万元的资本价值回到资本家手中。这台机器的全部资本经过10年才转移完毕。投在机器上的10万元资本要经过10年才能逐步回收回来。无形磨损:是指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本在有效使用期内价值上的损失。造成这种损失的原因:一是由于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同样的机器设备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使原有机器价值降低;二是由于技术的进步,新机器的发明和运用,生产出质量更好、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使原有的机器发生贬值,甚至在竞争中被淘汰。比如,原来一台机器的价值是10万元,可使用10年,每年折旧费是1万元。假如在使用两年后,由于制造机器的部门实行了技术革新,每台机器的价值由10万元降到8万元。原来那台机器的价值,除了在头两年内已收回折旧费2万元之后,还有8万元没有收回。但是,在今后的8年内,资本家已不能再按原来的机器10万元价值折旧了,只能按新生产出来的机器8万元折旧,即每年只能提取折旧费8000元。因此,今后8年内的折旧费一共只能收回6.4万元,比原来应收回的10万元少1.6万元,这意味着资本家遭受了1.6万元的损失。为了保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把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不断地从销售收入中提出来进行积累,以备将来用于固定资本的更新,这种方法叫固定资本的折旧。逐年按磨损程度所提取的补偿基金,叫折旧基金或折旧费。每年提取的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叫做折旧率。如一台价值10万元可用10年的机器,年折旧率就为10%。每年的折旧基金为1万元。(二)流动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材料、燃料等劳动对象和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原材料和燃料等劳动对象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就会被全部消耗掉,因而它们的价值也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通过产品的销售再转化为货币,并由货币再转化为生产要素。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可变资本,其价值不会发生转移,新产品价值中相当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部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的活劳动创造的。但从周转方式上看,工人新创造的这部分劳动力的价值也是一次全部加入到新产品中,然后随着产品的销售全部收回,并不断地再转化为劳动力。因此,劳动力形态存在的可变资本被计入流动资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1、二者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在每次生产过程中,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是逐渐被消费的,其价值也是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流动资本的物质要素参加一次生产过程就全部被消费,其价值也是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2、二者的周转时间不同。在固定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内,包含着流动资本的多次周转。而且,固定资本的价值只是逐渐转移到商品上。流动资本的价值是全部一次转移到商品中去,它的价值就全部进入流通过程。固定资本周转速度慢,流动资本周转速度较快。3、二者的价值收回方式不同。投在固定资本上的价值,是一次全部预付出去,以后在固定资本整个发挥作用的时期内逐渐收回;而投在流动资本上的价值也是一次全部预付出去,却是一次全部收回。4、二者的实物更新方法不同。固定资本的要素是一次购买,在它发挥作用的整个时期内不需要购买和更替,而流动资本随着生产过程的连续进行,要不断购买和更新。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由于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各不相同,所以,通常说的资本周转速度,指的是整个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预付资本1年中的总周转次数=(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受两方面的制约:一个是预付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一个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预付资本价值(万元)使用年限一年中周转的价值总额(万元)一年中周转的次数固定资本厂房6200.3机器12101.2小工具240.5流动资本8324预付资本总额28341.214四、加速资本周转的重要意义1、加速资本周转,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预付流动资本。例如,甲、乙两个企业,规模相同,每月投入的流动资本都需2万元。甲企业的流动资本一个月周转一次,月初投入,月底收回,因而该企业只需2万元流动资本就能满足全年生产需要。而乙企业的流动资本一年周转一次,年初投入,年底才能收回,这样该企业必须每月2万元,全年共需预付流动资本24万元。2、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率和预付可变资本量及其周转次数的乘积。M=mvn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M=mn

3、提高资本周转速度,可加速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流通。剩余价值的流通,一方面是指剩余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是指实现了的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生产资本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例如,有甲、乙两个企业,资本周转速度不同,甲企业每3个月周转一次,乙企业每年周转一次,甲企业除了开办企业的第一个周期需要预付消费基金外,从第二个周期起,其个人的消费可以用前一个周期期间不断生产并实现了的剩余价值支付,不仅如此,其追加的资本来源也可以用第一个周转期后实现的剩余价值来支付,从而使生产规模扩大,技术改造得到实现。而乙企业则必须个人预付一年的消费基金和预付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追加资本。

在一次关于“业务流程再造”的高级经理人培训会议上,海尔集团CEO张瑞敏目光炯炯地看着讲台下的中层干部们,提出了一个象脑筋急转弯的问题。“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把石头掏空”,有人喊了一句,张瑞敏摇了摇头。“把石头放在木板上”,又有人答道,张瑞敏又摇了摇头。“做一快假石头”,这个回答引来了一片笑声,张瑞敏还是摇了摇头:“石头是真的”。“速度“海尔集团见习副总裁喻子达回答道。“正确”张瑞敏脸上露出了笑容:“《孙子兵法》云:‘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网络时代,速度同样决定了企业能否越上新的高峰!”所谓“业务流程再造”(BPR),是美国1990年提出的,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使得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都有很大的改善。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海尔的改革是:改变过去企业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建立起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市场链的业务流程。这一细节形象地表明了海尔“业务流程再造”是解决企业的循环与周转的速度问题。企业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速度问题,企业资本周转越快,增值的价值也就越多.加快企业资本周转的速度,其实质在于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社会资本再生产及其周期性引例:1978年,教育部门的统计显示,当年全国就有570万人参加了高考,录取了27万人,录取比例为4.7%。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为1010万,创下了新的历史记录。全国高校招生计划数为567万人,高校招生录取率约56%。2005年,台湾大学录取率再创新高:9.99万填报志愿的考生中,约有8.9万人被录取,录取率达到89%。在当今社会,上学为了为将来考大学,是每个学生的“理性选择”。然而,最终能否上大学,就不仅仅取决于每个人的努力程度,还要看社会对大学生的录取比例。资本的运动也同样如此,就每个单个资本所有者来说,他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最终,是否都能够如愿以偿地赚到钱呢?这不仅取决于每个个人的理性,还要看全社会对各类产品的需求状况。这就是社会资本再生产要分析的问题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前提一、个别资本与社会资本:

AG——W……P……W’——G’Pm1.个别资本:通过自己独立的循环、周转运动进行增殖活动的资本。购买阶段货币资本生产阶段生产资本销售阶段商品资本2.社会资本

又称社会总资本,是指社会上互相联系、互相交错运动的个别资本总和。社会总资本反映的不是个别资本的数量上加总,而是在运动中由于买卖行为而存在内在联系。3.个别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联系个别资本间互相联系:每个资本都需要其它资本为之提供生产资料,对于一些资本来说,也需要其它资本为之提供市场。每个别资本的循环为其它个别资本正常循环提供条件。个别资本运动的互相交错:一个资本的买,就是另一个资本的卖;当一个资本实现了它的商品价值的同时,另一个资本可能就开始了它的生产过程。4.个别资本运动与社会资本运动的区别个别资本运动中只包括生产消费而不包括个人消费。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个别资本运动只包括资本的运动,不包括不进入资本运动的一般商品运动;社会总资本运动中不仅包括资本的运动,也包括那些不再进入资本运动的一般商品运动。

个别资本运动中只包括预付资本的流通而不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社会总资本运动不仅包括预付资本的流通,也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和工人收入的流通。二、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前提条件1.社会总资本运动分析的起点分析社会总资本运动是从“再生产”的视角。与之相适应,分析社会总资本运动的起点是“商品资本”,而不是“货币资本”。社会总商品资本社会总商品资本使用价值形态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品∑C+V+M二、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社会总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全部产品总和。社会总产品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第Ⅰ部类第Ⅱ部类2.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实物补偿: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能换出去。价值补偿:交换时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才能称之为“社会总产品实现”。

结论:将社会总产品按照使用价值划分为两大部类,按照价值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构成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两个理论前提。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研究就是在这两个理论前提下展开的。二、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

前提条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一、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

1.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四个假定

整个社会只有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这两个阶级。全部预付不变资本一年中都转移到产品中去。商品按价值出售。不存在对外贸易。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过程

Ⅰ6000=4000C+1000V+1000mⅡ3000=2000C+500V+500m图式:实现过程:三大交换①②①②----两大部类内部交换③---两大部类之间交换社会总产品=6000+3000=9000全部实现③3.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生产资料生产用:

——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正好满足两大部类做生产资料用消费资料销费用:——第二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正好满足两大部类做生产资料用。两大部类比例分配:——两大部类之间保持比例关系二、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1.扩大再生产的前提生产资料有剩余

Ⅰ(C+V+m)>ⅡC+ⅠC

----生产资料积累消费资料有剩余Ⅱ(C+V+m

)>Ⅰ(V+m/X)+Ⅱ(V+m/X)-----消费资料积累

注:

m/X为m中资本家个人消费部分;(m-m/X)为m中用于积累部分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过程假定条件:与简单再生产一样Ⅰ6000=4000C+1000V+1000mⅡ3000=1500C+750V+750m

扩大再生产要求追加生产资料,即Ⅰ(V+m)>ⅡC

或Ⅱ(C+m-m/X)>Ⅰ(V+m/X),这里余500。设:ⅠC:V=4:1,积累率s′=50%,m′=100%;

C:V=2:1,m′=100%重组公式为

Ⅰ6000=4400C+1100V+500m/X

Ⅱ3000=1600C+800V+600m/X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过程

Ⅰ6000=4400C+1100V+500m/xⅡ3000=1600C+800V+600m/x=图式:实现过程:三大交换①②①②----两大部类内部交换③---两大部类之间交换③=9000社会总产品全部实现结果(下一年年末):Ⅰ4400C+1100V+1100m=6600Ⅱ1600C+800V+800m=3200=9800Ⅰ(V+m)>ⅡC,社会再生产能继续扩大规模

Ⅱ(C+V+m)=Ⅰ(V+△V+m/X)+Ⅱ(V+△V+m/X)

----消费资料消费用③Ⅰ(V+△V+m/X)=Ⅱ(C+△C)----两大部类之间交换Ⅰ(C+V+m

)=Ⅰ(C+△C)+Ⅱ(C+△C)

----生产资料生产用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第Ⅰ部类生产的增长快于第Ⅱ部类生产的增长。第Ⅰ部类内部生产生产资料的增长快于生产消费资料的增长。生产资料的增长最终受消费资料的制约。4.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原理

三、引入货币和折旧因素的再生产过程(一)引入货币因素的再生产过程

1.货币的媒介作用

两部类交换过程中货币的媒介作用

I4000c+1000v+1000m=6000(产品)

1000(货币工资)

II2000c+500v+500m=3000(产品)

500(货币准备金)

2.两部类产品交换结果:

I4000c+1000v+(500+500)m=6000(生产资料)(货币资本)

预付1000(工人消费资料)

II(1000+1000)c

+

500v

+

500m=3000(生产资料)

(货币资本)预付500(货币准备金)(二)引入折旧因素的再生产过程问题的产生:

固定资本周转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价值补偿是随着固定资本的磨损逐渐进行的,而物质补偿则是在它全部价值转移完毕后一次进行的。这样,在每年社会的社会总产值中Ic、IIc里都会有一部分固定资本折旧只需要货币而不需要购买实际产品。这样,社会总产品中就会有一部分生产资料得不到实现,价值也得不到补偿。问题的解决:

这部分产品的实现必须靠社会固定资本的更新,即达到折旧年限的固定资本的重置,为本年社会总产值中相当于本年折旧基金的那部分产品提供购买力。这样,就可以使本年的社会总产品得到实现。要实现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全社会每年达到更新阶段的固定资本必须等于每年提取的固定资本折旧基金。年固定资本更新=年折旧基金即I=D

若I<D,意味着对生产资料需求的过少,一部分生产资料就卖不出去。(开放经济条件下,可以出口)

若I>D,意味着对生产资料需求过多,需要更新的固定资本就买不到所需的生产资料。(开放经济条件下,可以进口)

年份社会产品构成

积累率S'(=s/m)经济增长率

△v+△mcvmv+mc+v+m第Ⅰ部类开端式40001000100020006000

50%

-----

第1年末44001100110022006600

50%

10%第2年末48401210121024207260

50%

10%第3年末53241331133126627986

50%

10%第4年末58561464146429288784

50%

10%第5年末64421610161032209662

50%

10%第Ⅱ部类开端式150075075015003000

20%

-----第1年末160080080016003200

30%

7%第2年末176088088017603520

30%

10%第3年末193696896819363872

30%

10%第4年末21291065106521304259

30%

10%第5年末23421172117223444686

30%

10%v+m资料:马克思的经济增长模型注:Ⅰ:c:v=4:1;

:c:v=2:1,m′=100%;按净产值计算。这个计算实际是国民收入(GNP)的增长率。经济危机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性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及其表现

生产领域:商品积压;企业开工不足,设备利用率下降;

社会领域:失业率上升,实际工资下降;

金融领域:股票市场价格下降等。因此,经济危机一方面表现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