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entralbank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机构设置第二节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主要业务第三节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第四节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第一节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机构设置一、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银行券发行问题票据交换问题最后贷款人问题金融监管问题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二)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演变如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目的明确地直接创设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真正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功能的银行是英格兰银行。它成立于1694年;成立150年后,才基本垄断了货币发行权,迈出了成为中央银行的决定性的一步;
1854年,英格兰银行成为英国银行业的票据交换中心;
1872年它开始对其他银行负起“最后贷款者”的责任。最早具有中央银行名称的是瑞典国家银行。它成立于1656年,最初是由私人创办的。1668年由政府出面改造为瑞典国家银行。有人因此认为瑞典国家银行是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银行。但是,这时的瑞典国家银行并不具备中央银行的关键职能,他直到1897年才独占货币发行权,那时才是真正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过程1、中央银行的初创时期(1844年——1912年)只有少数国家建立中央银行2、中央银行逐步成熟时期(1914年——1945年)各国开始认识到中央银行的地位和作用3、中央银行地位增强各国纷纷建立自己的中央银行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
1.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传统的认为经济自身能够达到平衡和稳定的观念。2.在应运而生的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中央银行成为政府对宏观经济施以调节的重要工具之一。3.控制加强的表现:⑴中央银行的国有化:战后,各国中央银行的私人股份,先后转化为国有;有些新建的中央银行,一开始就由政府出资。总之,各国中央银行实质上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⑵制定新的银行法:战后各国纷纷制定新的银行法,明确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就是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维持货币金融的稳定。(三)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旧中国的中央银行
1、清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户部银行、大清银行2、辛亥革命时期和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3、孙中山创立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4、国民党时期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5、革命根据地中央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二)新中国的中央银行1948年12月1日,在原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在石家庄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1983年9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1995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法》通过。二、中央银行的管理结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方面的权力。三种情况:(一)最高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集中于理事会。属于这一类的中央银行有英格兰银行等。(二)最高权力机构分为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属于这一类的中央银行有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日本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等。(三)最高权力机构分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如法兰西银行、瑞士国家银行等。三、中央银行的机构设置
(一)内部机构的设置中央银行内部机构的设置要考虑以下因素:1.从发挥基本的职能作用出发设置内部机构。为此,各国中央银行普遍设立货币发行、外汇管理、调查统计、政策研究、银行和金融市场管理部门。2.从各国的政治、经济、金融的结构,以及决策程序、执行方式、传统习惯等方面出发设置内部机构。如日本银行设有国库局,英格兰银行设有企业财务局,这在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是不单独设置的。3.从中央银行注重调查研究、信息分析、统计和计划等工作特点出发设置内部机构。例如,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内设的9部6室中,就有五六个部门直接或间接与调查研究、信息、计划、统计有关。(二)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各国央行在分支机构设置方面所遵循的原则:1.按经济的原则设置分支机构。考虑地域关系、经济金融联系的密切程度、历史传统、业务量等因素。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原则,如美国、英国等。2.按行政的原则设置分支机构。1998年前的我国。3.以经济区域为主,兼顾行政区划的原则。一般按经济区域设置分行,分行之下则考虑与行政区划一致。如日本、德国等。(三)我国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结构1998年前的内部组织机构98年后的调整9大区域分行的设置2003年后机构的调整1998年前的内部组织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的机构主要有:办公厅、政策研究室、货币政策司、信贷管理司、调查统计司、银行司、非银行司、保险管理司、农村信用合作司、条法司、货币发行司、货币金银司、会计司、国库司、稽核监督局、支付与科技司、国际金融组织司、外资金融机构管理司、外汇管理局、人事司、教育司、机关事务管理局、监察局、离退休干部局、参事室、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中国金融出版社、印制总公司、金币总公司、清算总中心、金融电子化公司、中国金融学院、《金融时报》社等。其总行设在首都北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设一级分行,地、市设二级分行,县或县级市设支行。98年后的调整1998年之后,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总行内设13个职能司(厅),包括:办公厅、条法司、货币政策司、银行监管一司、银行监管二司、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合作金融机构监管司、统计司、会计财务司、支付科技司、国际司、内审司、人事教育司。为保证中国人民银行科学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有效实行金融监管,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还设立了研究局、货币金银局、国库局、保卫局、培训中心,作为支持服务体系。9大区域分行的设置天津分行(管辖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沈阳分行(管辖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分行(管辖上海、浙江、福建);南京分行(管辖江苏、安徽);济南分行(管辖山东、河南);武汉分行(管辖江西、湖北、湖南);广州分行(管辖广东、广西、海南);成都分行(管辖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安分行(管辖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北京市、重庆市分行被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重庆营业管理部取代。在不设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共设立20个金融监管办事处,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分行的派出机构。在不设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的省会城市,共设立20个中心支行。县(包括县级市、旗)支行保持现状。2003年后机构的调整2003年,人行职能调整最大的变化集中表现为“一个强化、一个转换、两个增加”。“一个强化”指强化了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能;“一个转换”指转换了对金融业实施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方式;“两个增加”是指增加了反洗钱和管理信贷征信业两项职能。人行内部机构设置作了适当调整,共内设了18个司局。新设立的司局包括金融市场司、金融稳定局和征信管理局。原来的保卫局改为反洗钱局。四、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及所有制形式
1.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大致可归纳为四种类型:
单一型
复合型
跨国型
准中央银行型
1)
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
指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责。又分为: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这种体制是在一个国家内只建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实行这种体制,我国也是如此。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这种体制是在一国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但地方级机构也有一定的独立权利。这是带有联邦制特点的中央银行制度。属于这种类型的国家有美国、德国等。
2)
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指一个国家没有设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经营职能于一身的银行体制。这种复合制度主要存在于过去的苏联和东欧等国。我国在1983年以前也一直实行这种银行制度。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是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二战后,许多地域相邻的一些欠发达国家建立了货币联盟,并在联盟内成立参加国共同拥有的统一的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
1998年7月,一个典型的跨国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它是欧洲一体化进程逐步深入的产物。欧洲中央银行由两个层次组成:一是欧洲中央银行本身;二是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各国中央银行失去其独立性。4)准中央银行:指有些国家或地区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新加坡、中国香港属于这种体制。在新加坡,设有金融管理局和货币委员会两个机构来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金融管理局在法律上并不具有中央银行的地位,其履行除货币发行以外的中央银行的职能,被称为“不发货币的中央银行”。货币委员会的常设机构是新加坡货币局,其任务是办理货币发行。在香港,金融管理局负责行使制定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及支付体系管理等中央银行职能,货币发行职能则由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三家商业银行履行。2、中央银行的所有制形式根据中央银行自有资本的构成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国家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私有制。
1)国家所有制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或者由国家款组建的,或者是通过政府收购股份将某一私营商业银行改组而成的。2)混合所有制国家资本与民间资本共同组建的中央银行;3)私有制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如意大利、瑞士的中央银行,也属于广义的私人股份资本的中央银行。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主要业务一、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
1.业务目标:不以盈利为目的,确保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2.业务对象:政府和金融机构。
3.资产流动性:持有具较高流动性的资产。
4.机构设立:不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管理金融的银行(一)发行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一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1.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适时适度发行货币,保持货币供给与流通中货币需求的基本一致,为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2.从宏观经济角度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供给量。3.根据货币流通需要,适时印刷、铸造或销毁票币,调拨库款,调剂地区间货币分布、货币面额比例,满足流通中货币支取的不同要求。发行银行(二)政府的银行为政府提供服务,是政府管理一国金融的专门机构。代理国库对政府融通资金代理政府金融事务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充当政府金融政策顾问,为一国经济政策的制订提供各种资料、数据和方案。政府银行(三)银行的银行通过办理存、放、汇等项业务,充作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主持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主持外汇营业银行外汇头寸抛补业务三、中央银行业务1.负债业务货币发行、代理国库、集中存款准备金及其它负债业务。2.资产业务贷款、再贴现、证券买卖、金银外汇储备及其它资产业务。3.中间业务集中办理票据交换、结清交换差额、办理异地资金转移。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贴现及放款流通中通货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外汇、黄金储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其他资产其他负债和资本项目合计合计四、我国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主要任务1995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银行。2003年12月27日通过并于2004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的三大职能为:调节职能监管职能服务职能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1.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拟订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2.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3.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4.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5.确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维护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实施外汇管理,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6.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7.经理国库;第三节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一、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金融监管作为一个复合概念内含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双重属性。金融监督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的金融主管省局对该国或该地区的金融市场运行状况进行系统、及时的信息搜集和信息处理,以维护市场秩序和防范市场风险,同时,对金融机构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并以此促使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安全可靠和健康地发展。金融管理是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法对辖区金融市场进行管理,包括:市场体系的构建、市场规则的制定和对市场违规行为的处罚等;同时,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行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金融市场存在市场失灵1.金融市场中的外部负效应
金融监管负债率高金融问题具有传染性2.金融市场中的垄断3.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二)金融体系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1.金融体系的关键地位2.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
产生非理性行为的原因有:公众的从众心理人们的理性程度在不同阶段有所不同不同类型的人理性程度也有差异市场主体具有合成错觉3.金融体系具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反应少数金融机构丧失支付能力有可能酿成全面的流动性风险。信息不对称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存在冲突二、金融监管的原则和方法监管目标:保证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活动,鼓励金融业在竞争的基础上提高效率。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金融业在竞争的基础上提高效率。确保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保持一致。增强本国金融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一)原则1.独立原则2.适度原则3.法制原则4.公正、公平、公开原则5.效率原则6.动态原则(二)金融监管的方法1.中央银行直接监管现场检查,是指中央银行指派人员(或检查团)到金融机构进行的实地检查。即由稽核人员通过亲临现场对金融机构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现金、物资财产和文字资料进行检查、分析、鉴别,直接对有关人和事进行查访,掌握第一手真实资料。非现场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通过现代化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的监控,随时掌握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因素,及时采取防范和纠正措施。现场检查的优势1.真实性2.目的性3.灵活性4.准确性5.可靠性6.全面性非现场监管的优势1.非现场监管具有全面、连续性监控的特性,通过分析、评价,可以对面临较大风险的单位发出预警信号,帮助其及时纠正违规行为;2.非现场监管可以对有效地确定现场检查的范围提供帮助,增加现场检查的针对性。3.开展非现场监管,要求金融机构业务报表报送的及时性,保证金融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4.开展非现场监管,要求金融机构业务报表资料的真实性,从而对金融机构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合理的判断。5.开展非现场监管,提高了金融监督的效率,确保信息的完整性。现场检查的局限性1.现场检查侧重于合规性的查处,对银行风险监督不足,没能从整体上对银行的业务经营状况进行总体监控和系统性评价;现场检查的人力不足,缺乏非现场监督配合,在一定时期只能以有限的力量对少数银行实施现场检查。2.各种现场频繁,内容也相近重复,银行忙于应付各种检查。有时现场检查流于形式。3.银行监管的方法手段(靠手工操作)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手段的落后导致信息的滞后,使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失去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而变成了“事后诸葛”,扮演了收拾“残局”和“救火队‘的角色。非现场监管的局限性1.满足应付,报送资料的积极性不高。2.报送资料的编制质量不高,内容受到局限。3.监管指标不适应,监管工作不衔接。4.监督信息机制不健全,部分信息不真实。5.非现场监管操作有误区,工作有偏颇。所谓骆驼评级体系(CAMELRatingSystem)是因为5个评级指标的缩略语而得名。主要内容包括:①资本(Capital),主要是指资本充足率。②资产质量(Assetsquality),主要是评价资产的风险程度,包括存款来源、风险资产组合、贷款组合、大笔贷款、大笔贷款与资本的比率、逾期呆滞贷款的情况和呆账准备金的情况等。③经营管理能力(Management),主要评价银行的业绩、业务策略、管理机构、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对银行法规的遵守、报表的质量以及信贷、流动资金、利率和汇率等风险的内控情况,④盈利水平(Earning),主要评价赢利和赢利的增长、收入来源、支出情况、财务状况、平均资本收益率、红利发放情况等,⑤流动性(Liquidity),评价有关流动性比例的情况。2.中央银行的间接监管(1)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2)利用外部审计加强金融监管(3)对金融机构评级(4)发挥行业组织的监督作用三、金融监管的体制模式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自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1.双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美国)又称双线多头金融管理体制,是中央和地方都对银行有监督权,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行使监督职能。双元多头金融监管模式的利弊,其优点:能较好地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防止金融权力过分集中,因地制宜地选择监管部门;
有利于金融监管专业化,提高对金融业务服务的能力。其缺点:管理机构交叉重叠,易造成重复检查和监督,影响金融机构业务活动的开展;金融法规不统一,使不法的金融机构易钻监管的空子,加剧金融领域的矛盾和混乱;降低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效率。
2.单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德国、日本)又称单线多头金融管理体制,是指全国的银行监管权集中在中央,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利,在中央一级由两家或两家以上机构共同负责的监管模式。这种多头监管模式是以财政部和中央银行为主体展开工作。单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的利弊,优点:有利于金融体系的集中统一和监管效率的提高。但是,这种单元多头金融监管模式运行效率的关键在于各金融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具备这些条件的国家不多。这种体制也面临着同双元多头管理体制类似的机构重叠、重复监管等问题。3.集中单一金融监管体制(英国、泰国)是指由一家金融机构集中进行监管。这一机构通常是各国的中央银行。高度集中的单一金融监管体制的利弊,其优点:金融管理集中,金融法规统一,金融机构不容易钻监管的空子;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效率,克服其他模式的相互扯皮、推卸责任弊端,为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但是,这种体制易于使金融管理部门养成官僚化作风,易滋生腐败现象监管任务过重,不利于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不利于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4.跨国金融监管体制(欧洲中央银行)是指在经济合作区域内,对区域内的金融机构实施统一的监督和管理的体制。跨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利弊,优点是,跨国中央银行有利于有关国家的地区性联合,有助于经济、金融稳定。缺点是,跨国金融监管模式运行成功的关键在于成员国的合作。一旦成员国之间出现利益冲突,就会给金融业带来混乱。此外,有关国家的金融管理政策也可能会失去独立性。四、我国中央银行对金融业的监管(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发展的历程1.1992年以前的金融监管体制1984年以前,我国照搬“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全国只有一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1984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驶中央银行职能,以国家金融监管机关的姿态出现,承担着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统一监管职能。属于集中单一型监管体制。2.分业监管格局的逐步形成和调整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金融市场的过快发展,产生了一些经济泡沫,为了规范证券市场的发展,1992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将证券监管职能交给了新成立的中国证券监管委员会,实现了证券业与银行业监管的分离。1998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将保险业监管的职责交给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4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有关议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暂时行使原由中国人民银行行使的金融监督管理职权。按照4月26日通过的议案,银监会将行使原由中国人民银行行使的对银行、金融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职权及相关职权。至此,银行、证券、保险——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将最终完成,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集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于一身的“大一统”时代也宣告结束,也使得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逐步健全。3.我国的分工型监管体制的现状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管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构成,即所谓的“一行三会”,后三者均为国务院正部级事业单位,在各地派出机构分别称为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第四节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独立性概述(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