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省一等奖_第1页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省一等奖_第2页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省一等奖_第3页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省一等奖_第4页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省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1.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景。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

A.夏朝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

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

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3.“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C.闭关政策D.贫富分化4.春秋末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开垦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

A.100亩

B.200亩C.300亩D.500亩5.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

D.反腐倡廉的政策6.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7.2010年11月11日,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粉彩镂空瓷瓶(彩瓷的一种)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

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A.汉朝B.唐朝

C.宋朝D.清朝8.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出现9.明清时期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其中最著名的有

A.徽商与川商

B.徽商与晋商C.粤商与晋商

D.徽商与京商10.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一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

11.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12.从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中叶,英国到印度的最便捷的航线是:A.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

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控制区→印度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13.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东方的借鉴学习B.西方的殖民掠夺

C.正常的文化交流D.封建主阶级衰落

14.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工业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D.英国15.汤姆同学惊奇地发现: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New

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美国有新奥尔良(New

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合理解释是

A.地理形势相同

B.殖民活动影响

C.关系世代友好

D.文化传统相同

16.在工业革命中,最先发展起来的工业部门是A.毛纺织业B.棉纺织业C.能源工业D.机器制造业17.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包括

①生产的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②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③形成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狂潮

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密切结合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8.下列表格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840年1870年1900年1920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A.光荣革命

B.工业化

C.殖民战争D.新航路开辟

19.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中国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商品经济渐趋衰落C.民族纺织工业兴起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0.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含义是

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都由私人投资兴办

C.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D.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民用企业的诱导

21.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举步维艰,但是它们犹如一颗小树在夹缝中仍然顽强生长。以下两家近代民族企业的共同点有①都采用机器生产

②都是中外合资企业

③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

④产品主要走向市场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2.右图是中国近代一张火柴的商标。其设计最能反映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

B.中国近代轻工业发展较快

C.抵制洋货运动的坚强决心D.“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

23.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漫画《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种外国商品来自

A.日本

B.英国C.苏联

D.美国24.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A.社会主义现代化

B.农业合作化

C.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D.工业国有化25.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是因为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④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说明A.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B.棉布已经不适应人民生活需要

C.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D.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27.《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28.下列哪种服饰体现出中西结合的特点

A、长袍马褂

B、西装

C、中山装

D、国防绿军装29.1881年,中国唐胥铁路建成通车,但清政府却用骡马充当火车头,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这反映了清政府

A、维护国家尊严

B、维护自身统治

C、仇视外洋事物

D、愚昧无知30.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中国人民纷纷捐钱捐物,体现了大灾之后有大爱的人间真情,也彰显了赈济了灾区的社会主义风尚。这种风尚应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

B、“文革”时期

C、改革开放以来

D、过渡时期31.“波及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财政、信贷、外贸、工业和农业的全面危机,不仅涉及生产领域,而且涉及流通、分配等领域。”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了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

A.来势汹涌B.范围广C.破坏性强

D.持续时间特别长32.有人批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至今对美国仍有负面影响。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负面影响”的是()

A.整顿金融B.以工代赈C.贸易保护D.调整工业33.“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A.实行市场经济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知识经济D.积极拓展海外市场34.香港凤凰卫视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福利制度可消除贫富差距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好处

C.福利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D.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35.下图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形象图,其中从“复苏”到“繁荣”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B.“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C.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D.“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推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第36题17分,第37题13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材料三: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率先从事这一重大活动的是哪两个国家?(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4分)(3)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科技革命,并指出两个革命中最突出标志。(4分)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6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材料三

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2分)这一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出现了哪些失误?(2分)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3分)(3)列举“市场经济”这一口号提出过程中的主要事件。(2分)为“与国际接轨”,中国政府做出了哪些努力?(2分)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5

BBADB

6---10

CDDBA

11---15

DABDB

16---20

BDABD

21---25CDDCC

26---30

C

A

CDC

31---35BCBAD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36题17分,第37题13分,共30分)

36.(1)开辟新航路。葡萄牙,西班牙。(3分)(2)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4分)(3)A点对应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

B点对应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4分)(4)过程: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结束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使世界各地间联系加强,揭开了形成世界市场的帷幕。第一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西方列强的实力,加快了西方列强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