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三章运动和力第1节机械运动 精品_第1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三章运动和力第1节机械运动 精品_第2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三章运动和力第1节机械运动 精品_第3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三章运动和力第1节机械运动 精品_第4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三章运动和力第1节机械运动 精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运动浙教版《科学》7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运动和静止一、学情分析在前一节中学生学习了运动的各种形式,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从而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再提出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判断参照物,学生兴趣往往比较浓厚,但参照物的选择只要让学生有常识性了解,可按学生兴趣选择性展开。机械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让学生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是物体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学生接受这个概念是有困难的,主要让学生接受用这种浅近的说法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机械运动的判断需要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知道什么叫参照物。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能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够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2.过程与方法: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三、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二)新课教学1.什么是机械运动?科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也有位置的变化。科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提问: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思考:1、将橡皮放在桌面上,慢慢从一端推到另一端,判断橡皮是否做机械运动?说明理由。2、把橡皮放在书本上,慢慢推动书本到另一端,判断橡皮是否做机械运动?说明理由。教师: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真的就那么简单吗?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观看视频《相对运动》思考:为什么对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有不同的看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电梯里的人,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电梯里的人是在做机械运动。说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人的运动情况时,选定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问:电梯里的人认为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学生:以电梯为标准,乘客相对于电梯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问:地面上的人认为乘客是在运动,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学生:地面上的人、路面、路旁的树木或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的位置在改变,所以地面上的人说乘客是运动的。教师小结: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事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一个标准,即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描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平时人们在描述运动或静止时都没有指明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但参照物都是存在的。(2)场景引出问题:《空中加油》,这种加油方式在怎样的条件下才可进行?学生:思考与讨论教师:引导使学生回答得全面,语言准确练习:情景对比,观测者的位置发生了变动1、情景1:水中竹排参照物1:河岸;参照物2:竹排2、情景2:行驶的火车参照物1:铁轨;参照物2:火车3、情景3:高空跳伞参照物1:____;参照物2:_____4、情景4:行进的过山车参照物1:____;参照物2:_____教师小结: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描述的结果也就不同。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这说明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3.机械运动的种类机械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便于研究,人们将它们分成简单的几类。⑴读图2-18,2-19,你能发现汽车和过山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要求找出它们的差异)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的形状,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一般说来直线运动比曲线运动要简单的多,但直线运动也千差万别。⑵请大家读图2-20,比较两辆汽车运动存在的差异。小组讨论后回答:甲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运动快慢不相等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提问: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标准来将直线运动进行分类?教师小结:根据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提问:百米跑运动员,从起跑线起跑,跑到终点,他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三)课堂小结1.机械运动的定义。2.参照物的选择。3.机械运动的两级分类。四、评价与反馈1.

跑步机放在地面上静止不动,是怎么实现让人跑步的效果的呢?2.

下面两种情况,各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研究哪个物体的运动?(1)高速飞机俯冲飞行时,看到地面快速向他扑来;(2)夏天的夜晚在室外乘凉时,常可看到月亮在云中穿行。第二课时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学情分析物体运动的快慢比较有定性的比较和定量的比较。教材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获得比较物体快慢的不同方法。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通过只提供一辆小车向学生提出解决两辆小车运动路程和时间不相等的矛盾,为建立速度概念奠定基础。速度公式是教材中出现的第一个用字母来表达数量关系的公式,对此学生可能不太习惯。速度的单位是一个组合单位,学生也是第一次见到,教学中要注意强调,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学习这块知识,速度公式的变形在此可以降低要求。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只提供一辆小车向学生提出解决两辆小车运动路程和时间不相等的矛盾情景,使学生体验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观察图片:一场激烈的赛跑,谁会取得胜利?我们将把金牌颁给跑得最快的选手。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谁跑得最快呢?学生讨论,教师了解学生的意见(二)探究实验1.猜一猜:怎样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取出两张16开纸A和B,将A双折一次,将B对折两次。猜一猜:哪张纸片下落得较快?2.做一做: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3.想一想:同学们刚才所说的纸片下落快,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那你们有没有其它的判断快慢的方法呢?如何定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测量哪些数据?用什么测量工具?4.试一试:凭感觉有时是不准确的,是不科学的我们再做一次实验:让这两张纸片从不同的高度释放,如何来比较他们下落的快慢呢?这和我们在体育比赛中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呢请同学举例那么在体育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吗?如果回答相同,则提问:“观众也记时间吗?”如果回答不同,则提问:“不同在什么地方呢?”很好,有谁能用简短的语言归纳一下这两种方法呢?我们将这个过程用物理的语言叙述出来就是:观众的方法是谁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谁运动得就快。裁判的方法是谁在相同的路程中所用的时间短,谁运动得就快。好,我们用裁判的办法在来比较一下纸片下落的快慢。小组交流后得出: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的两种方法(1)比较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长的运动较快,反之较慢。(2)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用的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长的运动较慢,反之运动较快。教师可启发学生回答: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1秒内通过的路程多的物体运动得快。(三)速度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了纸片下落的快慢,现在我们就引入一个新物理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1.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2.速度的计算公式v=s/t。v和t分别是英语单词速度和时间的第一个字母,s是德语移动距离的第一个字母。3.关于速度的单位,要说明它是依据公式v=s/t得到的。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的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如果路程的单位用千米,时间的单位用小时,速度的单位就是“千米/时”。问:“米/秒”和“千米/时”这两个单位之间有怎样的换算关系?介绍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并推导出:1米/秒=3.6千米/时教学中要注意纠正有些学生说“速度是每秒××米”或“速度是每小时××千米”的习惯。4.读一读:读图,了解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感受这些物体的运动快慢。5.练一练:完成下列单位换算:54千米/时=____米/秒;2.5米/秒=___千米/6.例题教学(四)平均速度讨论:龟兔赛跑,兔子输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