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导游基础(第一章)_第1页
云南导游基础(第一章)_第2页
云南导游基础(第一章)_第3页
云南导游基础(第一章)_第4页
云南导游基础(第一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导游基础(一)时间:课时:16学时教学目的:1、简明了解云南历史进程与中国历史进程的关系2、分别了解不同历史阶段云南的发展状况3、掌握主要的历史名词和基本概念4、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大事件

云南导游基础(一)教学重点:1、从远古到近代云南的发展历程2、远古的考古与云南历史3、主要名词:元谋人、腊玛古猿、秦开五尺道、滇王印、汉习楼船、南诏铁柱、唐标铁柱、元跨革囊、宋挥玉斧、土官制度、西南联大、陆军讲武堂。4、主要的重要事件:滇王国、南诏国、大理国、天宝战争、益州郡、永昌郡、马嘉里事件、片马事件、班洪事件、护国运动、121运动。云南导游基础(一)教学难点:1、远古时代的考古名词2、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云南的来历。3、不同时期历史的历史事件的过程。4、不同发展时期的名词解释。第一节远古和先秦时期

一、云南:人类重要发祥地中国历史的起点主要名词:腊玛古猿:地点:开远小龙潭时间:1956年化石为:牙齿、上颌骨年限:1500万年世界上同时期最好的标本其它地方发现的腊玛古猿化石地点:禄丰县石灰坝元谋县爬行人时间:1975年1986年年限:800万年400万年化石:牙齿头骨元谋人元谋人:化石牙齿年限170万年直立人北京人北京人又称北京猿人,科学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拉丁语:Homoerectuspekinensis),又称“中国猿人北京种”(Sinanthropuspekinensis),是生活在更新世的直立人。其化石遗存于1927年在中国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发现。关于其年代的争议较大,一般认为约在距今50万年前。而最近一项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应用Al/Be测年法的结果则把这一年代上推至68-78万年前。另现代意义上的北京人,泛指居住或生活在北京的人。蓝田人他们大约在陕西蓝田地区,生活在110万至115万年前。直立人。二、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时代:7000到8000千年发现地点:元谋、滇池、洱海等出土物:陶、石、骨、角、牙、蚌器、炭化的粳稻、动物骨骼等。生活方式:原始农耕、狩猎。宗教:原始宗教,万物有灵。新石器时代物品石和彩陶及河姆渡遗址新石器时代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是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由全盛到衰落的一个历史阶段。它以农耕和畜牧的出现为划时代的标志,表明已由依赖自然的采集渔猎经济跃进到改造自然的生产经济。磨制石器、制陶和纺织的出现,也是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征。因而,新石器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是古代经济、文化向前发展的新起点。就目前所知,中国的新石器文化大约起始于公元前6000多年,实际开始年代还当更早;一般延续到前2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良渚玉枭茅屋复原黑陶瓶云南省新时器物品沧源崖画有3000多年三、古代文献中的云南《尚书禹贡》为中国最早地理书。夏禹时代。九州:冀、兖、青、徐、扬、豫、荆、梁、雍。云南为“梁”。《史记西南夷列传》秦朝前:称为“西南夷”四、庄乔入滇公元前279年,楚顷王将军庄乔到云南未归在云南自立为王,称滇国,是第一个到云南来的中国历史人物。第二节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秦开五尺道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后,进一步加强对“西南夷”的治理,向南方扩展统治势力。其重要的举措就是修筑“五尺道”,这是内地通云南的第一条国道。“五尺道‘北起今四川宜宾,南抵今云南曲靖,全长二千余里,以道宽五尺而得名。

五尺道二、汉武帝经略云南一、汉习楼船“汉习楼船”典故武帝决定发兵征伐“西南夷”。但是,据从滇池地区归来的将领们说,“西南夷”势力强大,且熟识水战,而中原士兵不识水战,征伐之举必将受阻。汉武帝下令要在长安开凿一个人工湖,称之为“昆明池”,并修造有楼的大型战船,专供士兵操练水战使用。解决了水战的阻碍后,汉军征伐“西南夷”就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先征服滇池东北方面劳浸、靡莫等部落,然后大兵临滇。滇人见大势已去,不得不降服于汉朝。汉武帝一方面在滇中心区域设立益州郡,一方面又封其统治者为“滇王”,并赐滇王金印一枚。这标志着从此云南地区接受了中央王朝的统治。汉习楼船

玉赐金印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汉武帝在其故地设益州郡,封滇王国国王为"滇王",并赐"滇王之印"。滇王之印用纯金铸成,金印重90克,印面边长2.4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蛇纽,蛇首昂起,蛇身盘血,背有鳞纹。汉武帝赐滇王之印后,对云南实行羁縻统治。1956年11月,云南省博物馆从晋宁县石寨山古墓群中发掘出这一"滇王之印"。这是云南隶属中央最早的物证。滇王金印的印章形制,根据《汉旧仪》当属列侯的规格,但却是王印,这表明滇王国同西汉中央王朝有着密切的政治关系,是一个个有特殊地位的内臣。滇玉赐金印滇王之印“滇王之印”的出土,不但确证了“古滇国”的存在,同时也证明了《史记》文献记载的可靠。就是说,一颗金印,既证明了云南古代历史,也证明了中国古代历史。在考古学上,像这样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相一致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也是为什么“滇王之印”会由国家征调而入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原因之一。滇王印1956年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滇王墓出土

高1.8厘米、边长2.3厘米、重89.5克,此印为金质,蛇钮,印面刻阴文篆书“滇王之印”4字。3、古滇王国《史记》记载,云南省的三次重大考古发现作证明晋宁石寨山:滇王印,江川李家山,官渡羊甫头。称为“三足鼎立”,支起古滇王国。古滇王国的帝都——晋城古镇两千多年前,滇池沿岸有过一个古老的王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然而,就在司马迁将她载入典籍后不久,滇国就销声匿迹了,再没有踪影,没有传说,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哪里去了,像一个亘古的谜,没有人再提起云南古史上的这段辉煌。然而,它曾经达到鼎盛一时的艺术成就,即使是两千多年后,也再没有复兴过。古滇文化云南青铜器的特征云南在公元前七世纪就已存在了一种独具风格的青铜文化。当时的古滇国民族很少受中原传统礼教的束缚,无论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都显得更加开放和富有创造性。1994年,建立中国第一个青铜器博物馆——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青铜器牛虎铜案国宝级江川李家山发现青铜器楚雄万家坝铜鼓青铜器4、设益州郡西汉汉武帝征服云南后,在云南设益州郡云南省有四个郡:益州郡、郡治、牂牁郡、越巂郡。云南县出现于益州郡,为现在的祥云县。第一次进入全国统一行政建制。三、东汉设永昌郡永昌郡,古代行政区,位置相当于现代的中国云南省即今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保山坝子偏东北的隆阳区金鸡乡金鸡村、东方村、育德村境内,以及可能包含缅甸克钦邦、掸邦的一部份,始于东汉。郡治起初在嶲唐县,后来迁到不韦县。经历东汉、蜀、晋、宋、齐、梁各朝,陈朝丧失了该领土。永昌郡的行政建置重新出现在北周,位置则为现代的四川省东部。后来唐代将永昌郡故地归属于永昌节度的范围。永昌郡始于1世纪。中国东汉永平年间,哀牢国内附,其地划为哀牢县、博南县,并且将原益州郡西部的六个县分离出来,合并成立为永昌郡。辖八县,不韦县、永寿县、比苏县、雍乡县、南涪县、巂唐县、哀牢县、博南县。哀牢夷与哀牢国云南当时有许多国:乘象国“滇越”,,“同师”国,楪榆”国,“夜郎国”。哀牢的含义:“酒气大”。开国国王:九隆。汉武帝时为禁高。东汉为贤栗、柳貌。范围:今滇西南和滇西。设哀牢县和博南县。博南古道澜沧江修:兰津渡口。云南最早的渡口。云南最古老民歌:《通博南歌》最古老的铁索桥:霁虹桥四、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霁虹桥在云南省保山县与永平县交界处的澜沧江上,有一座飞架在悬崖绝壁之上的铁索桥,1986年前的霁虹桥是我国最古老的铁索桥。霁虹桥的位置是西汉的兰津古渡,东汉曾流传“渡傅南,越兰津”的歌谣。丝绸之路出现之前两世纪,从四川西昌起,经云南姚安、下关、保山,进入缅甸、印度等国的“西南丝道”就已形成,霁虹桥就是这条古驿道上的咽喉。此处古为舟筏渡口;东汉永平年初架起藤蔑桥;元贞年(1295年)改架木桥,得名霁虹桥;明代成化十一年(1475年)改建铁索桥,清康熙年间重修。霁虹桥滇西保山市与永平县之间的澜沧江上的霁虹桥,近年来经专家们考证,确认它是我国现存最古的铁索桥。五、诸葛亮平定南中诸葛亮平定南中线路诸葛亮纪念堂诸葛亮南征道路策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七擒孟获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将郡治移到味县,今曲靖。实行羁縻政策六、晋置宁州和爨氏踞滇宁州首府为现在曲靖宁州的建立,是西晋时代,也就是魏国灭了蜀国之后的事。西晋王朝当时接管了蜀国统治的南中地区,将南中七郡中的云南、兴古、建宁、永昌单独划出,于公元270年正式设立,治所仍在味县。这是云南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建立使云南第一次成为和益州(四川)平行的中央王朝直属的行政单位,为当时全国的十九州之一。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作为宁州首府所在地的麒麟城,正式成了完全意义上的云南政治、文化中心。

两汉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南中地区出现了不少世为郡吏并拥有部曲的大姓和一些被称为夷帅、叟帅的昆明族,叟族奴隶主贵族。这些贵族当中很大部分是西汉以来,进入这一地区屯戍的汉族移民,经过世代的定居“夷化”而逐渐发展起来,当时建宁的雍闿、孟获、爨习,朱提的朱褒、孟琰,永昌的吕凯等就是如此。他们都是称霸一方掌握着统治权力的大族豪强。对于这些方土大姓,中央王朝任命的郡守也不能不为之屈服。爨氏踞滇从东晋339年到唐天宝七年既748年,有四百多年。统治区分为东爨和西爨。主要遗存有两爨。《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第三节隋唐宋朝时期一、隋朝和唐初对云南的统治581年,隋朝建立,在南中设南宁州,隋文帝发兵三次,平定爨氏。618年,唐朝建立,起初无暇顾及南中,而重新用起爨氏。任命为昆州刺史。实行“羁縻”统治。644年,在姚州设都督府,每年派唐军500人守卫。二、南诏国的兴亡1、南诏的出现南诏(738年-937年)是中国唐朝时代西南部的奴隶制政权,国境包括今日云南全境及贵州、四川、西藏、越南、缅甸的部份土地。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738年建立,直到937年被段思平所灭,建立大理。南诏是以乌蛮(彝族)蒙姓为国王,以彝族为主体,包括境内傈僳族、哈尼族、纳西族等彝语支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南诏地图六诏的出现六诏名称和居地如下:(一)蒙嶲诏——居地在巍山县北部至漾濞县,又称样备诏。(二)越析诏——也称么些诏(磨些族部落),居地在凤仪县至宾川县。(三)浪穹诏——居地在洱源县。(四)邆赕(音藤闪téngshǎn)诏——居地在邓川县。(五)施浪诏——居地在浪穹诏东北牟苴和城。浪穹、邆赕、施浪总称为三浪。(六)蒙舍诏——居地在巍山县。六诏中蒙舍诏在南方,因称南诏。2、南诏铁柱南诏铁柱位于云南弥渡县城,西北6千米太花乡庙前村(古称铁柱邑)原铁柱庙内。铁柱庙,史称铁柱宫或铁柱观,由山门、前院、后院三部分组成,占地5541平方米,建筑面积1542平方米。铁柱立于前院正殿中央。南诏铁柱简介南诏铁柱俗称天尊柱,柱体为圆柱形,通高3.3米,直径32.7厘米,铁质,重2069千克。柱身分5节浇铸,柱身题记:“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22字,外刻单凸线边框。建极是南诏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年号,建极十三年即唐咸通十三年(872年)。建柱过程南诏细奴逻变强大,白蛮与乌蛮争斗。张乐进求和平解决争斗。立柱祭祀。一只五色鸟飞到铁柱,又飞到细奴逻肩上。被视为权力转移的象征。张将女儿嫁给细奴逻。滇青铜器上的立柱祭祀风俗3、唐标铁柱。“唐标铁柱”事件所发生的地理位置也因为记载残缺等原因成为千古之谜。“唐标铁柱”在哪里?云南学界比较统一的观点是:“唐标铁柱”在洱海地区,具体位置没有定论。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内地方文献的相关记载,发现“唐标铁柱”与漾濞有密切联系,铁柱遗址应在漾濞。唐九征在大理边界上,击毁吐蕃,回到大理在点苍山立铁柱记功。4、天宝战争唐王朝扶持南诏,本想借其牵制吐蕃。南诏势力坐大以后,唐王朝又颇害怕,企图对之加以控制。及皮逻阁死,双方在王位继承上发生矛盾,加之边臣骄暴贪残,终於导致了南诏叛唐。双方反目以后,唐王朝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企图一举消灭南诏。南诏则联合吐蕃军队,在西洱河两败唐军。因其均发生在唐天宝(742-756)年间,史称“天宝战争”又称“唐天宝战争”。战后,南诏归顺吐蕃,唐王朝则失去了对云南的控制。起因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唐设在滇西的姚州都督府(今楚雄的姚安县)南诏王阁罗凤率妻女赴成都会议,途经唐设在滇西的姚州都督府(今楚雄的姚安县),姚州都督张虔陀侮辱阁罗凤的妻女,又向朝廷诬告阁罗凤谋反。引起阁罗凤极大愤慨遂举兵攻陷姚州。这就是唐朝与南诏之间的“天宝战争”的根由。南诏国地图5、南诏统一云南及重归于唐(1)到南诏王皮罗阁时,南诏实力最强,打算一统六诏。唐王朝为减轻与吐蕃接壤的边患,鼎力支持南诏统一各部落。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诏先后征服了西洱河地区的白蛮诸部,取代了“白子国”,并灭了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统一的南诏国,定都太和城(大理市南)。南诏统一洱海地区,无疑是唐朝统一天下的一个重要步骤,既为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在云南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为白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嘉奖南诏皮罗阁统一洱海地区的功勋,唐廷于公元738年(开元二十六年)册封他为“南诏王”。南诏统一云南及重归于唐(2)南诏统一洱海地区后不久,利用滇东爨(cuàn)部的动乱,挥戈东进兼并爨部,与唐朝发生激烈冲突。南诏在吐蕃的支持下大败唐军。唐朝自天宝战争失利后,被迫退出云南。南诏迅速扩大势力,统一了云南。由于南诏打败唐朝主要依靠吐蕃的支持,所以,吐蕃对南诏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的控制不断加强。自秦汉以来,汉文化已在云南深深扎下了根,但在天宝战争后,因唐王朝政治与军事力量退出云南,汉文化对云南的影响有所减弱。重归于唐异牟寻继位,与吐番联合发兵20万打唐失败。南诏与吐番产生矛盾郑回建议归唐794年唐朝册封异牟寻赐“贞元册南诏印”。南诏政权从细奴逻(649年)到舜化贞(902年),共13个王,历时253年。南诏时期佛教传入并兴起。以密宗阿吒力教传入,观音崇拜十分突出。修寺建塔之风盛行驶。三、大理国的盛衰1、大理国的建立南诏国崩溃,分为三个政权。历时36年后。白蛮贵族势力不断发展,最终取代乌蛮的流治。2、段思平建立大理国他联合滇东乌蛮37部,争取了广大奴隶和农奴的支持,以武力推翻了云南最后一个奴隶制政权大义宁国,于937年建立大理国。是一个封建农奴制政权。“大中国”和后理国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4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段寿辉传位给段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高升泰废段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高升泰去世后,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段正明之弟段正淳,段氏复立,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大理国从937年建立,至1253年忽必烈灭亡大理国,传22位王共316年。其疆域与南诏国大体一致。

羊苴咩城(原大理和南诏国都城)南诏建国第二年(公元738年),南诏王皮罗阁即把都城迁至今大理南7公里太和村西的太和城。公元779年,另一个南诏王异牟寻把都城由太和城迁到了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西北)。从此,作为南诏大理国都城,羊苴咩城历经了唐、宋、元、明4个朝代,存在约500年时间。但由于史书记载甚少,古都究竟是什么样已不得而知。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现大理古城3、大理国与宋朝关系及“宋挥玉斧”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鉴于南诏反唐的教训,对大理国心存戒备,过了近100年后才与北宋建立藩属关系。大理国国王,段和誉被封为云南节度使。有人要求在大渡河以外的地区设置城池,以便更好地开展互市,朝廷命宇文常调查并提出意见。宇文常复奏朝廷:后蜀灭亡时,太祖赵匡胤曾用玉斧指着地图上的大渡河说‘此外非吾所有也’,所以150年来边疆云南无边患。现在如果要在大渡河外建立城池,非中国之福也,这就是昆明大观楼长联里“宋挥玉斧“的出处。这也是宋王朝天生软弱的一个真实的写照。“宋挥玉斧”的典故反映了赵宋王朝对大理国的基本策略。当时就有人对这件事评价说,以大渡河为界,使大理国欲寇不能,欲臣不得,“最得御戎之上策”。

大渡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长1155公里。在四川丹巴县与小金川汇合后称大渡河,在金口河段的金口大峡谷最为著名,被誉为“世界最具魅力的天然公园”。大理国佛教十分盛行。有“佛国”、“妙香国”之称。大理国有22位国王,9位成僧人;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反映的就是这一段历史。4、景龙金殿国12世纪,在西双版纳出现一个“景龙金殿国”在1180年入主勐泐,曾受大理国国王段兴智的封赠,国王称为帕雅真,有四个儿子。四子为勐泐王,也就是现西双版纳的国王,又称召片领。到20世纪50年代最后一代,共经历770年,有39代。1180年,大首领叭真统一西双版纳境内各部,建立起巩固的地方性政权,称“景龙国”。叭真自称“景龙金殿国主”,成为西双版纳“召片领”的第一代始祖。

第四节元明清时期一、元朝在云南的统治1、“元跨革囊”与大理国灭亡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大漠南北,建立了军事奴隶制的蒙古汗国。蒙古贵族采取先征服西南诸番,而后形成南北夹攻南宋的战略。为此,他们先征服大理。1253年,蒙古汗蒙哥派其第忽必列率领10万大军。入丽江东部,在南攻大理。是年9月,忽必列率军到达金沙江西岸,命令将士杀死牛羊,塞其肛门,“令革囊以济”,用做渡江之用(地点在现在的长江第一湾),渡江后入丽江,大败大理守军。这就是昆明大观楼长联里“元跨革囊”典故的出处。元跨革囊古空美村头的元军渡江指挥台遗址羊皮革囊湖南桑植县白族来历居住在桑植与天子山一带的白族,是从云南的大理来的。据有关资料介绍,1253年,蒙古军迂回南征占领了云南的大理国后,强征了一支“寸白军”(即“爨僰军”)进攻南宋。这支“寸白军”里有三个白族兄弟,分别名叫钟迁一、谷均万、王朋凯。因为他们三个人对蒙军不满,又厌恶战争,因此就逃离了军队而流落到了江西,而后又迁到湖南洞庭湖。2、赛典赤。赡思丁治滇赛典赤·赡思丁,又名乌马儿,西北回回人,曾随忽必烈立下赫赫战功,很受器重。到云南任平章政事前,忽必烈召见他时说:“我曾亲率大军以革囊渡过金沙江征服大理,过去委任治理的人都不适宜,致使那里久不安定。你是个谨慎宽厚、文武兼济的人,安抚治理那边远之地,没有比你更妥当的了。”赛典赤本没有到过云南,受命后,遍访熟悉云南情况的人,获得了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料,然后精心绘制了一张图表呈送忽必烈,并奏明了安抚治理的设想。忽必烈大喜过望,为赛典赤盛宴壮行。

赛典赤。赡思丁治滇赛典赤到云南首先是改革原军事统治的政权建制,开始设置路、府、州、县,并相应设总管、知府、知州、知县行政官职。在少数民族地区注意委任当地民族官员,安抚山官土司,化解民族矛盾,把武力征服、屠杀镇压视为下策,不到万不得已不用武力。赛典赤到云南不到三年已是政绩显著,法令畅通。赛典赤报朝廷批准,将云南行省治所由大理迁到鄯阐(今昆明),自此,昆明开始成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赛典赤。赡思丁治滇元1279年,赛典赤操劳成疾,在昆明去世,百姓无不悲痛,“王葬之日,百姓巷哭”。后来元朝皇帝封他为“咸阳王”。墓葬在昆明北郊马耳山,现五里多小学里还有一座衣冠冢。元朝时,这一带是梁王的别墅,后人为了便于瞻拜凭吊,选在此处建庙立冢。

实行土官制度:所谓土官,是元政权在民族地区建立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委任当地民族上层充当各路、府、州、县的官职如土知府、土知县等,称“土官”。《咸阳王(赛典赤)抚滇绩》说:“丽江等府一十二员,加封爵位;余府、州、县、司、甸九十六区,俱赐世职,共治滇南”。土官管理辖区内一切事务,服从中央,按时朝贡,土官死了,经中央政府认可,由其子、侄、兄弟或妻子承袭。梁段相争元末,红巾起义,梁王逃至楚雄,向大理总管段功求援。段功助其击退义军。为感恩,将公主阿盖许给段功为妻。段功恋居昆明,在原配夫人催促下方回大理……然段氏早与梁王有结,双方都想“吃掉”对方,故左右力劝段功莫至昆明。段功不听,再到梁王府。或曰,段功意在昆明,劝梁王除之。梁王密命阿盖以孔雀胆毒杀段功。阿盖拒受王命,并以实情告段功,表示愿与他西归大理……段功自恃功高德厚,不信梁王会加害于他。梁王另设圈套,邀段功到长乐寺做佛事,在通济桥乘马惊时将其杀害……阿盖不久也香消玉殒。二、明朝在云南的统治1、明军入滇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明军远征云南,洪武十五年一月,明军攻下普安、曲靖,击败元梁王的十余万军队,梁王自杀,结束了元朝在云南的割据势力的统治,明政府在临安(今建水)设宣慰司,将石坪州改名为石屏州,招抚各州县官吏、土司、土官、酋长、头人。凡愿意投降者,皆授以官职,并准许世世代代地世袭下去。大理总管九世踞滇120年彻底垮台。沐氏镇滇自1381年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三十万大军证讨云南始,明朝开始了对云南的统治管理。1383年,沐英留镇云南,从此,沐氏家族一直镇守云南到1661年沐天波被缅王所杀。沐氏家族世袭统治云南长达278年,是云南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页。

在镇守云南的278年间,沐氏家族代表明王朝在云南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政策:早期“以夷制夷”的土司制度,中后期的“改土归流”,屯田等,并在其镇守期间镇压叛乱,开拓边疆,抵御侵略,维护云南边疆的统一与安定。这些统治与管理,促进了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向前发展,推进了云南的封建化进程。3、大规模移民屯垦

明王朝在金、元屯田制的基础上,把封建屯田制度推向历史的高潮,在全国普遍开设屯田。屯田的形式主要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云南在1383年沐英留镇后,这个边远地区的屯田也取得很大的成绩,为云南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军屯:主要从四川、江苏、湘、陕西等省民屯:将江南豪强大姓迁徙来、犯罪者发配。仅南京先后就移民30万人。

4、改土设流据嘉靖《大理府志•地理志》载:“国初诸公经略南中,其事具载史牍。其设官之法有曰:“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三江之内宜流不宜土。”盖以潞、澜沧、金沙(伊洛瓦底江)为三江也。其内可以汉法治,其外非夷自为长不可也。明初载云南靠内地区是建立府、州、县。这些地区的行政长官就是“流官”,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宣抚司等土司行政机构(上已论及)。同时在一部分地区试行“土、流兼治”,“府、卫参设”的措施。所为“土、流兼治”,是根据云南各地区不同的政治经济情况(正如三江之内大部分是经济交通较好的地区,三江之外则较为落后),在各级行政机构中只设流官,土官、流官并设或只设土官。而所为“流官”就是中央派出直接进行统治的官吏,有一定的任职期限。土官即为土司。根据《明史•地理志》的记载,当时云南内地共设有二十个府(四川所辖的乌蒙、东川、芒部三府除外)中,只设流官的有云南、曲靖、澄江、临安、大理、永昌六个;土、流并设的有:以流官为主(知府),土官为辅(同知、通判)的楚雄、姚安、广南三府;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的寻甸、武定、广西、元江、景东、蒙化、顺宁、鹤庆、丽江、永宁等十府。只设流官的,内地只有镇沅府。5、靖难之役与建文帝来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长孙朱允炆即位。出生于洪武十年。他在位仅仅四年,就被叔父——燕王朱棣赶下台,祸根是他的祖父朱元璋种下的。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在他的封地起兵,发动了“靖难之役”,借口是“清君侧”,其实是以声讨齐泰、黄子澄为名,矛头直指建文帝。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下当时的首都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一说焚死,一说逃亡,究竟如何,众说纷纭,这就是建文帝生死之谜的由来。他成为明朝的第三代皇帝——明成祖,第二年(1403年)改元为永乐元年。他成为明朝的第三代皇帝——明成祖,第二年(1403年)改元为永乐元年。建文帝来滇众传说到云南狮子山。该寺有一付对联。“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依然皇觉旧;叔负侄,侄不负叔,八千里芒鞋徙步,狮山更比燕武定狮子山风景区距昆明88公里,主峰海拔2419.8米,年均气温13.2°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一个以一山一湖一箐为主体,融山水风光,文物古迹、人文地质、民族风情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166平方公里,分为4个片区。

6、郑和入宫及七下西洋自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受朝廷派遣,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友好和平交流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原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回族。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明初入宫为宦官,又称三宝太监郑和入宫及七下西洋三、清朝统治时期的云南1、南明小朝廷和永历帝入滇2、清军入滇和永历帝之死3、吴三桂对云南的统治4、三藩之乱5、改土归流南明小朝廷和永历帝入滇南明是自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北京到后来清朝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的抵抗政权的统称。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前后共历18年。清军入滇和永历帝之死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初一日,清军迫近缅甸阿瓦,缅甸国王大惊,决定送出朱由榔父子以避免本国卷入明、清之战。明昭宗朱由榔(1623年—1661年)是南明政权最後一个曾即皇帝位的领导人。明昭宗被清军逼到缅甸,逃到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收留。后来明朝降将吴三桂攻入缅甸,他被俘。于永历十七年(1662年,清康熙元年)1月在昆明被绞死。终年40岁。死后庙号昭宗,谥号匡皇帝。清乾隆年间上谥号出皇帝吴三桂对云南的统治吴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长伯。汉族,明末清初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吴三桂入云贵,清廷曾准予便宜行事,云、贵督抚受其节制,“西选之官”几遍各地。吴三桂自恃势众,久蓄异志,益加骄纵,以明桂王五华山旧宫为藩府;以明黔国公沐氏旧庄700顷为藩庄,又假浚渠筑城为名,重榷关市,垄盐井,金铜矿山之利,厚自封殖。所铸钱,时称“西钱。”又圈占民田,迫令“照业主例纳租,”并“勒平民为余丁,”“不从则诬指为逃人。”三佳还通使达赖喇嘛,互市茶马,每年由西藏入云南之蒙古马有数千匹。其子吴应熊以额附留京师,朝廷巨细,可旦夕密报,吴三桂与福建耿精忠、广东尚可喜各据一方,互通声气,广布党羽,名为藩王,实则割据。

金殿清康熙十年(1671)平西王吴三桂重建现存这幢重檐歇山式真武铜殿,铜殿重250吨,是中国最大的铜建筑,它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总重量达250吨,殿高6.7米,宽、深各6.2米。

金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仿照太和宫金殿建成。又名铜瓦寺,位于昆明市区东北郊7公里处的鸣凤山麓,坐东向西,是云南著名的道观。主殿系青铜铸造,熠熠生辉,耀眼夺目,故名之“金殿”。

金殿4、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叛乱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清廷入关后需要对付李自成起义的力量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明朝的降官是可以借助的力量。但20年后,南方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可喜、驻福建的耿精忠等藩王已经形成很大的势力,与清廷分庭抗礼。其中吴三桂势力最大,不仅在经济上是中央政府沉重的负担,而且威胁到清政权。平定三藩,对于清廷来说,是真正完成统一、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第五节近现代云南一、帝国主义侵入云南的反侵略斗争1、马嘉里事件1874年英军上校柏郎率200人的武装由缅甸入侵云南。英国驻北京使馆的翻译马嘉里前往迎接。马嘉里沿途刺探我军政情报,绘制山川地形图。马嘉里与柏郎街头后于光绪元年率部队取道八莫——芒允路入境。英军行至中国境内红蚌河边,闻知边区军民已有联合抗击准备。马嘉里便自告奋勇带三个随从前往探路,柏郎率部随后。我边防守军腾越左营都司李国珍,故意放过马嘉里,已切断其与柏郎的联系。马嘉里14日晚行至芒允,宿住于寺庙中。16日在返回迎柏郎途中,受到我方群众阻拦,马嘉里当场开枪打死一群众,从而群情激奋,将马嘉里一行四人杀死,弃尸户宋河中。次日上午,我景颇、傣、汉等各族群众配合立国珍守军在班西山下阻截柏郎的部队。柏郎闻报马嘉里被杀,中国援军即至,便仓皇逃窜出境。5、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中央政府委派。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2、片马事件1900年1月侵缅英军人侵片马附近的茨竹、派赖等寨。1910年12月占领片马,至1927年,又先后占领古浪和岗房。我边防军民在土把总左孝臣、千总杨体荣率领下奋起反抗,打击入侵英军,土把总左孝臣在抗英斗争中牺牲。片马管事勒墨杜扒率领景颇、傈僳、独龙、怒、汉、白等各族人民会同泸水土司,与英军进行了多次搏斗,给侵略军以沉重打击。经过各族人民的抗英斗争,英国于1926年被迫承认片马是中国的领土,但英军拒不撤兵,仍然强占片马。根据196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1961年6月4日,缅甸政府把片马、古浪、岗房等地划归中国政府。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1987-1989年,修建“片马人民抗英纪念碑”及片马抗英纪念馆。纪念碑高20米,碑体由3把剑和3面盾组成,象征汉、傈僳、怒族团结抗英的事迹;纪念馆陈列片马事件历史史料。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纪念碑题词:“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碑”。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发生在怒江州的泸水县。1911年英国侵略军占领了缅甸以后妄图吞并区国片马、古浪和岗房,傈僳族人民为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用弓弩、刀箭进行了殊死的斗争。马嘉里事件

片马事件3、班洪事件1934年云南各族人民反抗英帝国主义武装侵占佤族班洪和班佬等部落共管地区(佧佤山区,该地区现属于缅甸)银矿的斗争。1927年,英国侵略者非法进入云南沧源地区秘密勘探矿藏。1933年开始修筑通向矿区的公路,1934年1月派兵侵占佤族班洪和班佬等部落地区的银矿,激起佤族各族人民的愤怒。班洪王与班佬王邀集周围部落,剽牛立盟,誓逐英军,并组成三支武装,抗击英军。虽被英军炮毁十余村寨,仍坚持斗争,终于在当地兄弟民族支援下击退了入侵者,收复了失地。位于临沧市沧源县班洪事件4、维护铁路权利的斗争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法国通过《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和《中法会订商务专条》。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力。使云南的蒙自、思茅为对外商埠。修筑了云南到越南的铁路。滇越铁路全长850多公里,由昆明至越南海防。于1901年到1903年完成。在云南段为465公里。1902至1903年,先后爆发杨自元和周云祥领导的两次起义,提出“拒修洋路,阻洋占厂”的口号。维护铁路权利的斗争云南十八怪之“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说的正是滇越铁路。公元1898年中国清朝政府同意法国修筑法属印度支那(今越南)至云南的铁路。铁路由越南海防港至云南省会昆明,全长855公里,轨距为1米。其中,海防至老街一段在越南境内,计长389公里。1901年动工,1903年竣工通车。由河口至昆明一段为滇境,计长466公里。1903年开工,1910年4月1日竣工,翌年全线通车。在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后,这条铁路停止了“通国外”。20世纪90年代又恢复通车,直到2004年,这条已有百年历史的米轨铁路才正式停止了运营。不过在那些老火车司机对米轨,保留着鲜明的记忆,一位姓肖的师傅是这样回忆的,“从草坝到河口站200多公里的线路,几乎看不到一段直线,铁路弯来拐去,如蛇走路一样,再加上坡急,列车的时速常常不到30公里。”用“蛇行的铁路,爬行的列车”来形容滇越铁路是非常恰当的。维护铁路权利的斗争滇越铁路越南北部港口城市海防市,图中间为滇越铁路终点站,海防火车5、维护七府矿权的斗争《云南隆兴公司承办七属矿务章程》:190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开通腾冲为商埠,批准该条约。七矿:澄江、临安、(今建水)、开化(今文山)、楚雄、元江、永胜。如无矿可互抵。掠夺云南矿产。期限为60年。《矿务章程》于1911年以赔款150万两银子为条件作废,分为6期,由云南10年还清。6、反洋教斗争1877年英国耶稣教传入云南,并向云南扩张。并配合英帝国主义侵略云南,搜集情报,欺压民众。对此,云南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883年,洱源、巍山、永平、永胜、华坪等地发生捣毁法国天主教教堂、驱赶传教士。三、云南辛亥革命1、云南是同盟会活动的重要地区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同盟会,1906年初,在云南成立支部。1908年,同盟会在云南举行了永昌起义和河口起义。2、将帅摇摆——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一所著名军事院校,开办于1909年。与1906年的北洋讲武堂(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朱德(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叶剑英(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崔庸键(次帅,朝鲜人民军总司令,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委员长)

武元甲(大将,越南国防部部长兼越南人民军总司令)

朱培德(一级上将,参谋总长,代训练总监)

金汉鼎(上将,代理滇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

范石生(上将,滇军第二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

胡瑛(上将,云南戒严司令部司令)

盛世才(上将,新疆临时边防督办,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

赖心辉(上将,四川边防军总指挥,四川省省长,第二十二军军长)龙云(二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军事参议院院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卢汉(上将,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云南省主席)

云南讲武堂走出了两位元帅,二十几位上将;更令人惊奇的是,有三个国家军队的总司令和一个国家的国防部长出自这里。从这里先后走出数百名将军,中将以上的高级将领有数十人,他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位置,3、重九起义1911年10月10日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11日晚和12日晨,驻汉阳、汉口的新军先后起义成功。武昌起义点燃了熊熊的革命烈火,很快燃遍全国。云南于10月30日,由李根源、蔡锷发动了昆明的重九起义。11月1日,滇南发生了“临安起义”。四、护国运动护国战争(1915年—1916年)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内战,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为纪念护国运动,昆明建有护国纪念标、护国门、护国路、护国桥唐继尧蔡锷袁世凯五、红军长征过云南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中,中央红军和红二方同军先后过云南。经过地方:威信县原(扎西镇)、禄劝县的皎白渡、丽江的石鼓镇渡口、中甸(现香格里拉)。贺龙、萧克到中甸松赞林寺,访活佛、喇嘛,并赠送“兴盛番族”的锦幛。松赞林寺为红军筹粮2万多斤,还派僧侣担任向导,支持红军北上抗日。留下扎西会议旧址、寻甸县柯渡丹桂村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红军长征过云南石鼓渡口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的石鼓渡口,是当年红军渡金沙江经过的地方,位于县境西部,石鼓镇距丽江县城70公里。在金沙江流转角处的小山岗上建有一面汉白玉雕成的鼓状石碑,石鼓因此得名。石鼓渡口江面宽阔,水势平缓,适于摆渡,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噶丹·松赞林寺噶丹·松赞林寺在云南迪庆,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在整个藏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中甸县城向北5公里,佛屏山前,一组庄严、肃穆的庞大建筑群依山而立,这里就是清朝康熙皇帝和五世达赖所敕建的藏区十三林之一,云南藏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藏区格鲁教派最负盛名的大寺——噶丹·松赞林寺。因其外观布局酷似布达拉宫,所以又有“小布达拉宫”之称。清雍正时又赐名“归化寺”。噶丹·松赞林寺图片噶丹·松赞林寺六、云南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贡献1、龙云坚定地站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一2、滇军出省抗战3、云南组成第60军、58军共约22万人。4、在八年抗战中,云南共征兵38万人。参加重大战役近20次。著名的有:血战台儿庄、中条山大战。5、死亡主要将领:少将旅长陈中书、少将团长严家训、中将军长唐淮源、少将师长寸性奇等。6、八年抗战:死亡官兵10万多人。7、1945年云南陆军司令卢汉率滇军开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是中国军队首次出境受降。中国唯一的对外交通通道1、滇越铁路2、滇缅公路:9个月修548公里。被称为“中华民族继长城运河之后的又一巨大工程”3、中印公路,又称史迪威公路。4、中印驼峰航线:因要穿越喜马拉雅山的南部,穿过状似骆驼峰背的山峰而得名。5、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中美共投入1100架飞机,结果损失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