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15课时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1页
【课件】第15课时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2页
【课件】第15课时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3页
【课件】第15课时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4页
【课件】第15课时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统编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国扩展到多国。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依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社会主义国家欧洲有8个,分别是波兰保加利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亚洲有4个,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朝鲜、越南。曾经辉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成就国家建设成就地位苏联南斯拉夫

波兰

匈牙利

民主德国

中国二战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相继爆炸原子弹和氢弹,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与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大国最早实行改革,并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1956-1960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增长59.6%,农业增产20%1968-1973年间国民收入年递增率为6%,人民消费水平以5%-6%的速度提高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各方面成就崛起的东方社会主义大国经济发展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苏俄、苏联历史发展进程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经济上: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排斥市场,推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排斥市场经济重工业畸形发展,轻工业、农业长期落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苏联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二战结束后,苏联又很快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成就与问题1、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24—1953)斯大林(1878年-1953年)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享年74岁。他的逝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丘吉尔1953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432公斤,低于沙皇时代1913年的540公斤。1950年一1953年,集体农庄义务交售60%的粮食,而收入不够用来支付运输农产品的运费。工业增长速度逐年下降。——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24—1953)赫鲁晓夫(1953--1964)勃列日涅夫(1964--1982)戈尔巴乔夫(1985--1991)★共同目的: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促进发展

1953年,斯大林逝世(1)改革的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1953.9-1964.10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2、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赫鲁晓夫,这是一个无法被苏联历史遗忘的人物,尽管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下容不得他孤寂的灵魂。这是一个试图改写“斯大林版”苏联历史的人物,尽管他最终成了斯大林及其主义的守墓人。……他给后世留下的最大遗产不是深邃致远的理论,而是改造世界的勇气。”

——历史学家张建华

赫鲁晓夫如何认识苏联国情赫鲁晓夫继承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主观地认为社会主义在苏联取得了完全和最后的胜利,苏联已进入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的时期,提出了到1980年左右“在苏联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诱人口号。他以农业为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接着进行了以改组上层经济管理机关为中心的工业、建筑业改革。—智效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与现实社会主义》海派经济学2003卷第3辑思考:针对斯大林时期遗留下来的弊端,赫鲁晓夫改革在哪些方面做出了调整?农业1、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2、大规模开垦荒地,发展饲料生产,广泛种植玉米

3、改革农业计划制度,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把部门管理体制改为地区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限,加强不同工业部门之间企业的横向联系政治1、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会议名)所作的《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2、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俄国史》注入某些市场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推进了农业的发展“玉米运动”失败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做出科学评价,造成严重的后遗症2、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2)改革的内容局限性:经济: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只是原有经济体制的局部调整;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粮食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思想: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3)改革成果与问题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积极:(1)经济:改革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改革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2)思想和政治: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在一定程度上思想解放作用,促进民主化;(3)民生:人民生活有所改善(4)国防科技:宇宙航空技术发展;地位:赫氏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改革的背景196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赫氏改革失败,国家混乱;斯大林体制弊端突出。

我们的改革,要把整个重工业看作是国家军事实力的物质技术基础,经济力量和防御力量的加强将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开积极的‘攻势’。我们改革的目标是在短期内建立一个经济上具有蓬勃活力、政治上稳定和牢不可破的内部团结的“发达社会主义国家”。3、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工业1、实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2、20世纪70年代,为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不仅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继续坚持把科技发展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政治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3、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他不重视对客观情况发展变化的研究,习惯于因循守旧、满足现状,惧怕重大的改革。……维持现状和粉饰太平,缺乏锐意进取和改革的创新精神,成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苏共的主调。——《第7集苏共的领导集团》(1)改革的内容1966年1975年1966年1975年工业总产值:亿卢布农业总产值:亿卢布229451128831128(3)勃列日涅夫改革成效材料21962年美国比苏联多一倍核导弹。1969年双方已成平手,1978年,苏联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导弹数都超过了美国。材料1苏联1966、1975年工农业总产值

①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②生活水平有所提高;③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增;3、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大势分析团队业绩第二年度销售冠军从战略核导弹的数量对比看,1962年美国占有多一倍的优势,1969年双方已成平手,1978年,苏联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导弹数都超过了美国,常规武器方面苏联原本就拥有数量优势,美苏军事实力对比的天平已向苏联一端倾斜。④执政后期(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4)改革的评价:

僵了

①苏联军事实力增强;②没有突破传统体制,体制更加僵化;③与美国军备竞赛,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缓慢;

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世界现代史》

3、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斯大林模式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左右着苏联的发展。尽管苏联领导人几次试图改革创新,但始终未能触及体制的根本痼疾。而戈尔巴乔夫最后的一剂“猛药”,最终导致苏联分崩离析而瓦解。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戈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4、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1)改革的背景:国家政治、经济领域积累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矛盾丛生,危机四伏(2)改革的措施①经济上: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②政治上: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多党制、总统制和议会制.③思想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3)改革的结果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摆脱危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而是在最终促成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在苏联的彻底瓦解,从而导致了苏联的最终解体。——《浅析苏联解体最主要的原因及教训》①思想混乱,民族分离;②苏共丧失领导地位;③苏联解体

毁了

4、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苏联模式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生产资料公有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经济:农业加大农业投入,实行农产品收购制;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思想:秘密报告,全面否定斯大林。工业:“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重心是军事国防建设,国民经济更加畸形。经济: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租赁制、家庭农庄政治:“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没有突破根本触动偏离方向

乱了

毁了

僵了

立陶宛5、苏联的解体(1)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2)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仿。(3)1991年8月19日,试图阻止苏联分裂的政变,很快失败。(4)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1)解体的过程苏联境内各独立国家(1990年3月11日——1991年12月16日)(2)解体的含义

一是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不再是社会主义制度,二是同时伴随着瓦解,分裂为15个国家。(1)戈尔巴乔夫背叛说;(2)石油价格波动说;(3)大国沙文主义说;(4)军备竞赛说;(5)官僚腐败说;(6)和平演变说;(7)体制僵化说;(8)民族矛盾说;(9)历史合力说;(10)意识形态说。苏联解体原因众说纷纭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①直接原因②历史原因③外部原因

④现实原因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材料2苏联解体时,苏联社会科学院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仅占7%,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贪污腐败,特权成为苏共丧失民心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问题得不到解决,贪污腐败,失去人民的支持……材料1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戈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以非军事手段颠覆别国政权。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包括文化入侵、经济渗透、思想同化等一切非军事手段。(3)解体的原因苏联的败亡败在了忽视党的自身建设上,败在了丧失民心上!!苏联改革措施影响败因赫氏改革(1953-1964年)勃氏改革(1964-1982)戈氏改革(1985-1991)

小结:苏联的三次改革①破除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②加大农业投入,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③改革工业管理体制。①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能实际上解决农业问题,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②引发严重的信仰危机①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②主观冒进,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缺乏科学精神在工业领域推行“新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①前期促进经济增长,稳定政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力提升;②后期经济缺乏活力增速减缓,矛盾丛生。①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②执政后期个人崇拜严重,忽视客观规律;③对外扩张制约发展①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②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抛弃马克思主义,代之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苏联解体①经济改革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②政治改革脱离马克思主义,放弃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苏联的措施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随之调整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固守僵化的斯大林模式2.一切从实际出发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导致思想混乱3.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斯大林模式长期牺牲农民利益,戈尔巴乔夫改革缺乏配套措施4.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需要通过改革解决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拒绝改革5.政府存在的意义是保障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专断作风严重,缺乏社会主义民主6.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维护底层受压迫人民群众的利益片面发展重工业,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7.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在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实践相联系苏联模式日趋僵化8.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对马克思主义缺乏坚定信仰知识扩展:战后苏联改革失败的追问苏联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归根结底就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东欧原是地理概念,一般指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以东至欧洲和亚洲分界线的区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东欧国家”则成为一个政治地理概念,特指战后在中欧和南欧建立的除苏联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都曾获得苏联不同程度的帮助。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由于东欧各国政权的建立从一开始就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形成的,对于苏联的模式有很大的模仿与依赖性。最初,苏联和东欧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谈判,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在石油、电力、能源、贸易等方面,苏联向东欧国家提供了一定的帮助。这些援助对东欧国家战后经济恢复起了重要作用。①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②东欧各国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重失调。③一些东欧国家希望摆脱苏联控制,通过改革,走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1、东欧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背景(1)成就:①政治:二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②经济:东欧各国经济恢复,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2)弊端:东欧各国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国家内容效果局限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其他国家政治: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经济: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①导致地方主义抬头②民族问题尖锐,为国家分裂埋下隐患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经济: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外交:独立制定外交政策苏联出兵,扼杀改革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曾取得显著成效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2、东欧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3、东欧社会主义改革①内: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动荡。②外:苏联鼓励东欧改革;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1)背景(原因)相对平稳(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流血冲突(罗马尼亚);国家合并(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国家分裂(捷克斯洛伐克);内战解体(南斯拉夫)。(2)剧变①含义:

迷失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②类型: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3)实质:4、东欧剧变(1989年——1992年)1989年剧变1989年通过暴力发生剧变1990年剧变1993年分裂1990年剧变1991年剧变1990年剧变并一分为五1990年剧变1990年3月剧变1990年10月合并东欧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4、东欧剧变(1989年——1992年)(4)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认识:①是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不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失败;②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③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不是唯一的,要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④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从建立到完善,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装载着核弹的导弹成功发射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1号卫星(1)1949年10月1日,建立新中国;(2)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1956年底: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4)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两弹一星”1、1949—1978年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开启改革开放的序幕确立全面建小康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结束;②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下,农民、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解放。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召开中共十九大作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明确宣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①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②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③在人类社会发展史具有重大意义。(2)成就阅读并梳理教材,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新”在哪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生产总值世界第二基础设施快速突进外汇储备居前列增长贡献超30%农业现代化推进创新国家成果丰

新发展

系列成就(3)意义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2003-2014年国内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国内生产总值、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迅速◎2012-2018年国内农业总产值◎2010-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注:此三幅图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经验教训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坚持马克思主义;④要发展经济、关注民生,要构建和谐社会;⑤改革要符合国情;⑥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⑦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启示

“我想通过我们的惨痛失误来提醒中国朋友:如果党失去对社会和改革的领导,就会出现混乱,那将是非常危险的。”“我给中国朋友的忠告是: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千万不要让局势混乱,稳定是第一位的”

——戈尔巴乔夫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课堂总结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苏联解体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照搬苏联模式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南斯拉夫改革:措施、评价东欧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东欧剧变:背景、具体表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探索发展(1949-197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1978至今)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1985-1991)勃列日涅夫改革(1966-1977):主要内容、评价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主要内容、评价背景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表1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500万1230万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A巩固训练【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苏联1970年的实际经济指标没有达到1961年的预测或计划目标,且农业领域的差距巨大。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落后,导致人们的生活水平长期低下,后期增长速度放缓。说明斯大林模式导致经济发展问题积重难返,故选A。1970年是勃列日涅夫当政,他对赫鲁晓夫的政策进行了调整,B错误;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重点是工业,C错误;斯大林模式下,生活物资紧张,人民生活水平低,急需生活物品,需求并未发生变化,D错误。1.(2018·全国Ⅲ卷·T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解析】选A。题干材料“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反映出苏联七年经济计划仍然优先发展重工业,反映了苏联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故A正确;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故B错误;1959年仍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同于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C错误;材料只反映出苏联工业化战略,与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无关,故D错误。A巩固训练3.(2017·全国Ⅲ卷·T3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解析】选A。1953年“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看出这是苏联为应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而对农业进行的调整,有利于克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长期得不到发展的弊端。故A项为正确选项,1953年苏联没有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故B项为错误选项,城乡差别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928年的农业集体化已经让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排除C、D。A巩固训练4.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C.长期战争的破坏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解析】选B。材料显示苏联农业落后,制约了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是由于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缓慢,故选B。B巩固训练5.《纽约时报》1989年10月23日指出:“苏联报纸从每天充斥着飞碟之类到对布尔什维克革命的亵渎批评之类的耸人听闻的新闻”,“神秘主义,甚至列宁主义实际是恐怖主义的说法都出现了。”由此体现了

()A.苏联改革出现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迹象B.美国《纽约时报》歪曲事实,别有用心C.苏联已经呈现解体倾向D.美苏争夺重点向新闻舆论转移【解析】选A。否定列宁主义,亵渎布尔什维克革命即为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故选A;B、D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排除;苏联解体应表现为国家政权解体,各加盟共和国分离,材料未体现,故C错误。A巩固训练6.1956—1964年,苏联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为年均10.3%,超过所有工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美国的两倍。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进入历史上综合国力最强盛的时期。这些现象()A.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B.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典型表现C.说明美国深陷经济危机难以自拔D.是美苏争霸在政治领域的体现【解析】选A。1956—1964年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期间,其后的勃列日涅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苏联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匹敌的水平,说明这一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故选A;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