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余华《第七天》作品分析报告摘要:余华的《第七天》自问世以来,在受到关注的同时也受到了不少的争议。在这部作品中,余华以一种“新闻化”的角度来进行书写,通过一个亡灵在七天的所见所闻,描绘到当下社会的现实。本文重点谈论这部小说为什么会饱受争议,它的优缺点又是表现在什么地方,旨在更加公平合理地对这部作品进行评论分析。但是,这仅仅是笔者个人站在读者的角度上表达的观点,可能在某些方面会有所偏失,希望大家给予包容。关键词:余华;第七天;当代文学20世纪90年代,余华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创造写作生涯的高峰。沉寂十年后,他再次推出长篇小说《兄弟》,但是这部作品受到了很多读者的质疑,情节过于荒诞。在七年之后,余华又推出《第七天》,这部作品甚至比《兄弟》更为荒诞,但是读者却更加接受,因为其是建立与现实之上的荒诞。如果说在《活着》中余华用刀锋般的笔调刻画了人生的苦难,那么《第七天》则是用怪诞的手法表现出数十年来底层人物的灾难。在风格创造上,这是一次回归,回归到余华最为本质的创作。余华自己曾经说过:“假如要说出一部最能够代表我全部风格的小说,只能是这一部(指《第七天》),因为我从八十年代的作品一直到现在作品里的因素都包含进去了。[[]张清华,张新颖,曹卫东,等.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学术研讨会纪要口」.当代作家评论,2013(6):92一114.][]张清华,张新颖,曹卫东,等.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学术研讨会纪要口」.当代作家评论,2013(6):92一114.一、《第七天》的优点(一)作品的创作思想深远《第七天》的创作从视角上的选取是怪诞的,余华以死去化作灵魂的杨飞为视角,在死后七天的游历和回忆之中勾画出社会的现实。这种看似怪诞的写作手法并没有让读者感到荒诞,而是更加增添了其中的现实主义成分,因为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现实的社会问题,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官僚腐化、官民对立、贫富分化、道德沦丧、价值观混乱、暴力执法、食品安全、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城市鼠族等各阶层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当下社会的一个缩影。看得出来,余华是想借助这部小说来隐喻当下的社会问题。比如杨飞的亡灵第一天在殡仪馆时听到别的亡灵在谈论墓地,说现在的墓地比房子还贵,一平米的墓地竟然要三万,还只有二十五年的产权。这不仅仅是抨击了天价墓地的现象,还暗讽了现在的房价。正是有了这种的墓地市场,导致了越来越的人成为了没有墓地的亡灵,永远得不到安息[[][]李灿.“生前”与“死后”——读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J].当代文坛,2019(04):56-61.此外,书中也有着超越苦难的温情。苦难中的温情一直是余华小说中的“常客”,《活着》中福贵一家在动荡年代中的相互依存;《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以卖血度过人生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在《第七天》中,余华再一次挖掘了底层人们超越苦难的温情。杨飞的亡灵见到了一对打工情侣的爱情故事。情侣过着相互扶持而清贫的生活,两人之间经常会有矛盾,男孩有时还会对女孩打骂,但女孩都会不离不弃。在两人最贫苦的时候,女孩甚至乞求有钱人实施一个面包给男孩充饥。但是,后来女孩因为一场误会跳楼自杀,男孩为了给她买了一块墓地,甘愿去地下市场卖了自己的肾,最后也因为伤重而死亡。这是一对底层男女的爱情故事,没有浪漫,没有金钱,但真实而感人。因此,《第七天》在创作思想是深远的,其不仅描绘出现实的社会,还描绘出超越苦难的温情,让读者一面在感叹现实的残酷时,一面可以借助一丝温情聊以自慰。(二)创造构想巧妙如果单单是以一个灵魂在七天的所见所想来定义《第七天》的创作构想,那这并算不上是伟大的构想,其构想的巧妙在于创造了一个“死无葬身之地”。“死无葬身之地”一词在小说中起到了一语双关的作用,一方面指那些死了没有地方埋葬的人,另一方面指那些死了没有地方埋葬的亡灵聚集的地方。在这个死无葬身之地中到处飘荡的是“无家可归”的亡灵,他们无法进入安息之地,也无法进入轮回,而是在这片死无葬身之地中获得了永生。小说中的死无葬身之地是一个充满美好的地方,在这里没有痛苦、没有压迫与伤害,好似一个乌托邦,亡灵在这里无忧无虑地生活[[][]谢香子.超越“非虚构写作”——论余华小说《第七天》[J].新文学评论,2019,8(03):107-114.二、《第七天》的不足之处(一)生硬堆砌余华的《第七天》创作缺点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生硬堆砌,这也是为什么会被读者所诟病的地方。余华看似要费尽心机地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抨击,以一个个鲜血淋淋的社会问题来凸显,但是这些社会故事只是一种生硬的堆砌,就如同将一个个的新闻故事放在了一篇文章之中,而主人公则是一名记者的身份看待这些新闻。这种形式在数十年钱可能还算巧妙,但是以如今的视角来看,并没有什么新意,然而是因为这种拼凑的情节,让整部小说看起来并没有连贯性。一部小说没有连贯性,就很难调动读者的情绪,无法跟着主人公一同进入到故事之中。此外,《第七天》中每一个故事的桥段有些落后老旧,就如同是在阅读《故事会》一样,老旧的情节、没有什么水平的台词、以及陈旧的修辞手法等,让读者如同嚼蜡。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作者不是余华,这部小说的价值将会更加被无限放低,成为地摊文学中的一部。(二)创作手法的老旧余华以笔锋冷峻著称,能用冰冷的文字刻画出现实而残酷,这种创作手法确实是吸引人的,但是一直沿用这种风格就有些让人觉得厌倦。当然,这种手法并不是不好,但是问题出在,余华想继续用这种创作手法,但是并没有创作出与这种手法相对应的故事。这就好比是拍一部电影,导演是张艺谋、陈凯歌、姜文等人,演员是陈道明、梁朝伟、张曼玉、周迅等人,结果拍了一部《逐梦演艺圈》,说到底,就是创作手法与故事情节融合度不够。一方面是故事情节的空洞,另一方面也是创作手法上没有创新。以一种手法进行创作的作家还有一人——古龙,他的风格永远都是那样,可是,为什么他的小说让人百读不厌,其原因就是在于小说的故事情节配得上这样的创作手法。有格调的剧情、有格调的人物,配上有格调的创作手法。因此,《第七天》想要创作出不一样的小说,却因为困于一直以来的风格之中,再加上故事情节的不足,造成了这部作品的缺陷。三、总结当读者读完余华的《第七天》时,心中也许会有一个感受:这部作品的文笔好似并不怎么好,甚至还比不上网络上的三流写手,可是为什么会让自己读下去?尽管《第七天》毁誉参半,但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会觉得这部作品不错,写出了现实,这就够了;有人认为其故事老套、文笔太俗。但不论怎样,《第七天》依旧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优秀作品。参考文献:[1]谢香子.超越“非虚构写作”——论余华小说《第七天》[J].新文学评论,2019,8(03):107-114.[2]李灿.“生前”与“死后”——读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J].当代文坛,2019(04):56-61.[3]衣茜茜.余华《第七天》中的新闻写实与文学虚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吉林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及答案
- 世界11种气候带及柱状图
- 《情报服务与创新》课件
- 《常见发疹性传染病》课件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呈现选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大合集人员管理篇十篇
- 学校环境调查报告
-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课程课件
- 小学英语课件-时间
- 2024年氧系漂白助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医院护士长五查房制度
- 数据库原理-期末考试题和答案
- NB-T+10131-2019水电工程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 2024河南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六章 第一节 圆的基本性质 课件
- 2024年《动漫艺术概论》自考复习题库(附答案)
- 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 开放系统10861《理工英语(4)》期末机考真题及答案(第108套)
- 《采矿工程英语》课件
- 2024年02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招考聘用62人笔试近6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荟萃答案带详解附后
- 公司扭亏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