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及拜伦_第1页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及拜伦_第2页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及拜伦_第3页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及拜伦_第4页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及拜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讲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与拜伦

教学要点:了解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兴起原因和基本特征掌握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缘由;掌握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重点掌握拜伦的创作和艺术特色。

第一节概述1789年法国大革命至183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在文学领域,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

1.经济基础:科学技术的两面性;2.社会基础:法国大革命的回声与影响;3.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强调人之能动性和主体精神,呼唤自由、天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4.心理基础:对现实不满,失望情绪弥散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多主观:人是万物的旨归;2.重抒情:重视人的内心情感;3.尚自然:自然是精神的寄托;4.重民间:重视民间创作和民族文化传统5.强效果: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效果,喜欢运用夸张、对比手法6.多诗歌:以诗歌为主要体裁英国浪漫主义的兴起探源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与工业革命(外部因素)工业化的两面性与人性的压抑与复苏一方面,工业革命迅速增强了英国国力,刺激了英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加剧了英国社会贫富的悬殊和阶级的分化;就本质而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英国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作家和诗人,在很大程度上则是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在文学上的代言人。英国浪漫主义的兴起探源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与法国大革命(外来因素)英国的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印度、美洲殖民地人民的斗争,爱尔兰、苏格兰问题,贫富悬殊造成的阶级对立;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世界影响:一方面,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统治,激发了英国诗人们对民主自由等崇高理想的向往。另一方面,法国大革命增强了英国政府的反动倾向,英国政府对内镇压民主运动,对外勾结欧洲封建势力组成反法同盟,对法国进行武装干涉,形成保守文化思想氛围。英国浪漫主义的兴起探源三、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内部特质)感伤主义文学和彭斯、布莱克等人的诗歌为浪漫主义的产生开辟道路。感伤主义文学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抛弃了文学的唯理主义。(理论来源)自然纯朴的民间歌谣,引起也了人们浓厚的兴趣;(时代氛围)彭斯与布莱克崛起于诗坛,其创作为英国文坛带来新气象。(创作成就)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分期一般认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级:从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时期,出现了以湖畔派为代表的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第二阶段:包括19世纪的一、二十年代,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全盛时期,出现了以拜伦、雪莱为代表的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二)英国1、前期代表:“湖畔派诗人”(1)华兹华斯Wordsworth《抒情歌谣集》(1789)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的出版,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正式形成。该诗集打破了古典主义创作原则:形式上:以平民的日常语言取代贵族的典雅、高贵、矫揉造作的语言,以自由的无韵诗体取代了垄断诗坛的“英雄双韵体”。题材上:诗人歌颂大自然的景色,表现置身于大自然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思想上:抒发内心的感受和沉思,塑造一种理想。该诗集成为英国开创浪漫主义新思潮的划时代之作。《抒情歌谣集》(1800)华兹华斯写出序言,成为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在题材上,主张“选择日常生活里的事件和情节”,“选择微贱的田园生活作题材”;在语言上,反对古典主义诗歌讲究雕琢、堆砌辞藻、追求典雅的形式主义风气,主张采用民间生动的日常语言;在主题上,强调情感对诗歌创作的重要性,认为“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诗歌应该抒写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心灵中的矛盾,要启迪智慧,激发追求真理的热忱;在手法上,重视想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诗的想象力”可以使平凡的事物罩上理想的光辉,“使日常的东西在不平常的状态下呈现在心灵的面前”;在功用上,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认为诗歌不但给人愉悦,还应给人教益和知识。《抒情歌谣集》试图把平凡的日常社会描绘成富有奇妙的色彩《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1800年)发表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2)柯勒律治Cileridge力求把离奇古怪的轶事描写得逼肖现实生活《老水手》(《古舟子咏》)(3)骚塞《审判的幻景》

2、后期代表:(1)拜伦(2)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致云雀》(3)济慈Keats《夜莺颂》、《希腊古瓮颂》(4)司各特:历史小说之父《艾凡赫》《艾凡赫》插图:骑士的挑战《艾凡赫》插图:罗文纳为艾凡赫加冕希腊古瓮希腊古瓮希腊古瓮《希腊古瓮颂》

你委身“寂静”的、完美的处子,

受过了“沉默”和“悠久”的抚育,

呵,田园的史家,你竟能铺叙

一个如花的故事,比诗还瑰丽:

在你的形体上,岂非缭绕着

古老的传说,以绿叶为其边缘;

讲着人,或神,敦陂或阿卡狄?

呵,是怎样的人,或神!在舞乐前

多热烈的追求!少女怎样地逃躲!

怎样的风笛和鼓谣!怎样的狂喜!

《希腊古瓮颂》听见的乐声虽好,但若听不见

却更美;所以,吹吧,柔情的风笛;

不是奏给耳朵听,而是更甜,

它给灵魂奏出无声的乐曲;

树下的美少年呵,你无法中断

你的歌,那树木也落不了叶子;

卤莽的恋人,你永远、永远吻不上,

虽然够接近了--但不必心酸;

她不会老,虽然你不能如愿以偿,

你将永远爱下去,她也永远秀丽!《希腊古瓮颂》呵,幸福的树木!你的枝叶

不会剥落,从不曾离开春天;

幸福的吹笛人也不会停歇,

他的歌曲永远是那么新鲜;

呵,更为幸福的、幸福的爱!

永远热烈,正等待情人宴飨,永远热情地心跳,永远年轻;

幸福的是这一切超凡的情态:

它不会使心灵餍足和悲伤,

没有炽热的头脑,焦渴的嘴唇。《希腊古瓮颂》这些人是谁呵,都去赶祭祀?

这作牺牲的小牛,对天鸣叫,

你要牵它到哪儿,神秘的祭司?

花环缀满着它光滑的身腰。

是从哪个傍河傍海的小镇,

或哪个静静的堡寨山村,

来了这些人,在这敬神的清早?

呵,小镇,你的街道永远恬静;

再也不可能回来一个灵魂

告诉人你何以是这么寂寥。《希腊古瓮颂》

哦,希腊的形状!唯美的观照!

上面缀有石雕的男人和女人,

还有林木,和践踏过的青草;

沉默的形体呵,你象是“永恒”

使人超越思想:呵,冰冷的牧歌!

等暮年使这一世代都凋落,

只有你如旧;在另外的一些

忧伤中,你会抚慰后人说: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

你们所知道、和该知道的一切。《希腊古瓮颂》总结就诗歌而言,诗人视希腊古瓮为永恒的艺术美、自然美的象征;反衬对诗人丑恶现实的厌倦、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就诗人而言,不仅善于发现和描绘事物的美,而且重视诗歌的形式美。就整体而言,抒情诗形象鲜明、意境独特,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同时存在艺术至上、字雕句琢的唯美倾向湖畔派诗歌

群体缘由: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感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虚伪关系,隐居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创作歌颂自然的诗歌。共同点:在思想上,青年时代思想都比较激进,随着大革命的深入发展,思想日趋消极和保守;在眼界上,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持否定态度,眼光面向过去,留恋中世纪的封建时代。在创作上,致力于描写远离现实斗争的题材,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描写神秘离奇的情节和异国风光。华兹华斯诗歌的主题分类第一类是描写和歌颂大自然的诗篇;接受泛神论思想的影响,认为大自然中有神秘力量,能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价值、启迪人们善良和博爱的情感;卢梭“返回自然”的理论也使他深受影响,只有重返大自然,人与人之间才能恢复纯朴的关系,社会才能健康发展;《丁登寺旁》

大自然对于我就是一切。——我实难描摹我当时的情状。那喧响的瀑布常引起我热烈的追求;那峭岩,那山岗,那幽深的树林,它们的雄姿秀色对于我曾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感情和爱,它须从沉思冥想中得来,也不必靠视觉以外的探求。《丁登寺旁》……我欣喜地在自然和感觉的语言中看到了我最纯净的思想的寄托,我心灵的保姆、向导和守护人,我所有善良的本质的精魂。钟爱草原,森林和山岗;钟爱我们从这绿色的大地上所能看到的一切;这由眼、耳所感受到的整个美妙的世界,……《我们是七个》第二类是描写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普通人的形象我碰见一个乡村小姑娘:

她说才八岁开外;

浓密的发丝一卷卷从四方

包裹着她的小脑袋。

她带了山林野地的风味,

衣着也带了土气:

她的眼睛很美,非常美;

她的美叫我欢喜。

《我们是七个》“小姑娘,你们一共是几个,

你们姊妹弟兄?”

“几个?一共是七个,”她说,

看着我象有点不懂。

“他们在哪儿?请给我讲讲。”

“我们是七个,”她回答,

“两个老远的跑去了海上,

两个在康威住家。

“还有我的小姐姐、小弟弟,

两个都躺在坟园,

我就位在坟园的小屋里,

跟母亲,离他们不远。”

《我们是七个》“我们一共是七个女和男,”

小姑娘马上就回答,

里头有两个躺在坟园

在那棵坟树底下。”

“你跑来跑去,我的小姑娘,

你的手脚都灵活;

既然有两个埋进了坟坑,

你们就只剩了五个。”

小姑娘回答说,“他们的坟头

看得见一片青青,

十二步就到母亲的门口,

他们俩靠得更近。

拜伦诗歌分析求学和游历时期:1807年6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懒散的时光》;1812年,发表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一二章;

“东方叙事诗”:1813-1816年间,写的一组富有浪漫色彩的叙事长诗,包括《异教徒》(1813)、《阿比多斯的新娘》(1813)、《海盗》(1814)、《莱拉》(1814)、《柯林斯的围攻》(1816)和《巴里西纳》(1816)等。拜伦式英雄:指《东方叙事诗》中出现的一系列有相似精神内核的形象,带有诗人的思想性格特征。他们是同社会尖锐对立的抗议者;是不妥协的、孤军奋战的叛逆者;是看不清前途的、悲观失望的失败者。“拜伦式英雄”体现了19世纪上半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的共同特征。瑞士时期:邂逅雪莱,创作哲理诗剧《曼弗雷德》完成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三章意大利时期:1816年秋,移居意大利,投身烧炭党人运动,完成《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四章,创作《别坡》(1818)、《审判的幻景》(1822)、《青铜时代》(1823)和《唐璜》(1819-1823)等。“讽刺史诗”《唐璜》就创作而言,原计划写25章,但最后只完成16章,第17章只写14个片段,后因诗人奔赴希腊参加解放战争而中断。就内容而言,通过唐璜的漂泊、流浪和冒险生活,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广阔的欧洲生活画卷。就主题而言,反专制、反暴政、争自由贯穿始终。就艺术而言,《唐璜》取得了巨大成就。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嘲讽、谐谑、崇高、滑稽、悲壮、幽默等等因素熔铸为一炉,在铺陈故事的同时,直接抒发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对时政的评论,纵横捭阖、挥洒自如,表现了诗人的大家风度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基本主题:渴望自由,反对侵略,憎恶专制统治,歌颂民族解放运动——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主要内容:哈洛尔德的游记见闻,夹杂抒情主人公的议论评说;第1章——游历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反对法国侵略军;第2章——来到希腊,看到被奴役的希腊,将现在之落后与过去之辉煌相比照;第3章——来到比利时和瑞士,赞颂自由民主思想,鼓舞反专制热情;第4章——关切意大利人民命运,呼唤但丁、彼特拉克、塔索,回顾古罗马帝国之辉煌和文艺复兴之灿烂;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结构形式:并行的内外双重结构,彼此穿插,相互配合;内部线索——抒情主人公的评说和议论,外部线索——哈罗尔德的游历和见闻;人物形象:哈洛尔德——孤独高傲,忧伤悲愤,冷漠淡然,失望灰心,充满悲观主义和个人主义意识浓厚;抒情主人公——反暴政,争自由,爱和平,爱独立,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意识和革命热情,对未来充满信心;诗体形式:斯宾塞体形式,每一诗段分为九行,前八行为五音节,最后一行为六音节,用以隔断下一诗行,承上启下浪漫主义反思浪漫主义崇尚意志,呼唤天才和超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