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二战后的城市建设和建筑活动二战后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分期二战于1945年以德国和日本的投降结束,二战后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大概分三个阶段:进入一个多元化时期。第一阶段:40年代后半期的恢复期,战后除美国外,各国经济困难。第二阶段:50年代~70年代下半期,对工业发达国家这是严格兴旺时期,对中东、东南亚、南亚、非洲是一个发展时期。第三阶段:1973年至今,工业发达国家又有经济衰退和由于石油危机进入停滞期。中东、东南亚、非洲则是一个继续发展时期。概论第一节战后的建筑概况一、西欧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西欧的建筑,无论战胜国或是战败国,均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其严重程度使许多人担心地认为没有很长时间是不可能恢复过来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诸如美援、技术发展与因此而引起的经济增长,竟使恢复工作能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很快地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应急的重建同城市长远规划的矛盾。在这方面,英国与荷兰做得比较出色。1、1941年便开始着手于伦敦、考文垂等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战后便开始修复与重建,并在过程中不断改进,使之完善。2、建筑设计上,以史密森夫妇为代表的粗野主义或称曾一度发展,阿基格拉姆提出的未来“乌托邦”城市设想。3、为解决交通而设计的“新陆地”20世纪30年代下半期,向对着尖锐的城市交通问题,英网开始研究旧城中心的改建。其基本见解之一是:过去那种把机动车纳人专用车道的办法已不能解决问建议建造架空的“新陆地”的上面是房屋,下面是机动车交通与服务性设施。行人可以不受干扰地自山来往于房屋之间这样的见解已被应用到一些大如伦敦的南岸艺术中心南岸艺术中心和在它东侧的剧院可以说是英国战后最初十年中最杰出的公共建筑。(一)英国1、1947年佩雷开始勒.阿弗尔城市规划工作,主要是解决住房问题。2、国家资助的卢兹·勒·米拉居住区内,人车道路网互不干扰,住房种类多样。从而宣布了法国的大量性居住建筑已由采用预制构件进入到全预制装配的工业体系,受世界瞩目。3、1961年,巴黎改造规划,限制市中心发展,兴建5个新城。4、勒·柯布西埃的马赛公寓(提出居住单元)、朗香教堂开始了法国个性建筑的先河:勒·柯比西埃设计的马赛公寓大楼.是一幢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而设计的房屋。体现了勒·柯比西埃早在20世纪20年代便已在探索的关于构成城市的最基本单元的设想。5、1958年巴黎的国家工业与技术中心的陈列大厅,跨度之最和薄壳之最,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开创文化娱乐建筑新形式。(二)法国1、战后首先发展住宅建设,并修复重建历史建筑,恢复国民信心。如科隆近圣马丁的河滨民居。有的建筑虽已全部被破坏,也按原样重建。在这方面,他们做了许多尝试,其中不少建筑躯架是新结构,外壳则用传统材料尽可能细致地把原来的装饰与细部恢复起来。2、成立了新包豪斯学院,设计思想开始趋于现代化。沙龙----爱乐音乐厅、罗密欧与朱丽叶公寓;慕尼黑——巴伐利亚发动机厂办公楼。(重理性分析,在形式上又颇具特色)3、国际住宅博览会:巴特宁设计的西柏林汉莎区,改建为国际住宅博览会,邀请许多世界当时名建筑师。(三)西德1、战后首先从住宅建筑入手,应急建设与城市长远规划矛盾重重,建设的风格与质量参差不齐。2、“新现实主义”的兴起----主张建筑紧密结合人们每天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的具体现实,用最通俗、最普通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反对同日常生活无关的抽象的东西。当时的建筑风格员然形形色色,实质上不外乎两种倾向。一是在罗马、都灵和巴勒莫等地所谓的新现实王义。他们主张把目光转向人们每天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的具体现实,用最通俗、最普通和最像日常交谈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并反对抽象的,同日常生活无关的东西.另一方面则倾向于理件的分析和建造技术,不过在这方面各人的重点与格调不一例.3、重要的建筑师----内尔维代表作:1957----罗马小体育宫----网格穹窿形薄壳屋顶1955~1958皮瑞利大厦----30层楼扳挂在主要由四排直立的钢筋混凝土墙板上而不采用传统的框架形式。(四)意大利(一)瑞典在住房建设中做出了榜样:规划先行―法令保证规划实施―政府资助实例:魏林比新区——规划设计非常详细。新经验主义:瑞典住房的建筑风格有着“人情化”与“地方性”倾向,但较之为普通与朴素并更接近传统,人们称之为“新经验主义”其代表人物是马克利乌斯和厄斯金所建住宅大多为标准设计,但在规划卜十分灵活并具有特色,如斯德哥尔摩的格伦达新村(1948一1950年,设计人S.Backstrom)和魏林比的二组低层住宅。二、北欧(二)丹麦与芬兰(恢复建设从容不迫)阿尔托:芬兰城市规划工作丹麦——乌特松、雅各布森——现代与传统相结合。
在芬.次则有世界著名而杰出的阿尔托。他们都企图在工业化中渗有手工业,在现代化中反映传统。人们把这种建筑风格称为现代建筑中的“人情化”与“地域性”。阿尔托除了设计房屋外还主持了芬兰许多城市的规划工作。雅各森则除厂设计住房外还设计了不少公共与工业建筑。乌特松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则是20世纪的精品之一。1、重视建筑与城市的结合,坚持规划指导重建,如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出色实例:林巴恩步行街2、探索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形象组团—不同类型住宅(高低大小不一),并有规模适当的公共设施相匹配。研究人范登布鲁克和克马为了要强调它们在形式上的多样化,以及批判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由欧洲现代建筑派所提倡的行列式,把它们称为“形象组团”。用这此”形象组团”可以组成各种不同规模的既统一而又具有个性的居住小区或大区如已建成的在亨格洛的小德里恩宅区便是一个实例。3、建筑创作上:坚持创新
50年代——范艾克——阿姆斯特丹儿童之家
70年代——赫次伯格——中央贝赫尔保险公司总部大楼,为办公楼创造了新形式。最近十余年,R·库哈斯和他的UMA.(大都市建筑事务所)的作品再次唤起人们对荷兰建筑的重视。它们形式简洁,但丰富的空间层次、序列与渗透常使人一经体验便难以忘怀。最近他们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正在探索城市住宅的节约用地问题。(三)荷兰1、强大的技术力量,投资商和业主,使美国战后在建材、结构、技术和建筑设备方面领先世界。2、大型建筑企业和建筑师联合事务所出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备-电气-机械全包)3、发展高层建筑,其规模和质量成为业主财富和实力的象征。
1952—--22层—利华大厦----玻璃幕墙“板式”高层
1956--1958----38层----西格拉姆大厦(密斯)----玻璃摩天楼
1973----100层----世贸中心----两座并立塔式4、居住建筑:城郊无限蔓延----城市高层----低层高密度住宅5、城市、城镇建设:卫星城建设不成功,目前致力于城市中心区改建–车行与人行分道,三向度组织,空间和发展综合设施的多种用途中心,使行人不接触机动交通工具,便能享受现代设施。6、建筑设计方面:二战期间,美国已摆脱学院派束缚,走上了现代建筑的道路。并因为有赖特、格罗皮乌斯等欧洲现代派人物的支持,走向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阶段。三、美国四、巴西
1、拉美各国的发展极不平衡。即使在一国之内,各地区的差别也很大。沿海大城市如里约热内卢、加拉加斯等,建筑活动频繁,规模也很大;而内地则仍然非常偏僻、落后。2、在建筑没计上,形式现代化。由于工业基础较差,建筑技术比较落后,在造型上则倾向于在严谨之中寻求奇特,喜用曲线的形体和变化多端的遮阳板,这些现已成为拉美国家建筑风格的特征.约热内卢的佩德雷古综合住宅区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他在每栋房屋的设计上,在群体的体量与室内外空间的平衡上表现出杰出的技巧。3、在城市规划上,拉美国家一般来说不那么重视。从1957年起,巴西新都巴西利亚的建设,同印度的吕迪加尔.一样,都轰动全世界。巴西利亚选址于巴西中部的沙漠高地上,从规划以至设计都表现出很大的魄力和决心。规划方案是通过方案竟赛而录取的、设计人是科斯塔。其中城市中心的三权广场与总统府的设计均非常有特色,设计人是战前曾同勒·柯比西耶共同设计巴西教育卫牛部大楼的尼迈耶尔。五、日本1、恢复期(1945--1950)和成长期(1950--1960)(1)简易住房建设,1958年走建筑工业化道路,机械施工。
1958—前川国男—晴海公寓(10层),可住院170户,着眼于抗震结构,造型稍感沉重。
1949—1950----丹下健三----广岛和平中心纪念馆和石券门;(2)1947年,广岛规划,60年代筑波科学城、关西科学城建设,并开始古建筑保护工作。(3)建筑设计:丹下健三——广岛和平中心纪念馆、代代木室内竞技场;
1970年——大阪国际博览会——充气建筑的大展览。2、发展期建筑(1960—今)高层建筑:由于多地震,原规定建筑不得超过10层,1968年建筑进入
30层领域。如:1974----新宿三井大厦----55层
1979----阳光大楼----60层
总之,日本建筑发展很快,并受柯布西埃,赖特助手雷蒙德影响较多。六、前苏联
1、苏联人民在战争破坏的废墟上开始了新的建设。住宅、和各类公共建筑大量修复和兴建,不少几乎夷为平地的城市,很快地又展现在地平线上、娜短的几年内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在设计思想方面,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该思想被继续奉为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并在战争所激励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气氛中,更被引为惟一正确的思想与方法。认为建筑的主要特征是形成建筑物的思想艺术和建筑形象。城市道路、广场是以气派、轴线和对景为主来决定其走向和尺度的;大量性住宅也要有台基、重檐和窗媚装饰;阳台不是根据使用需要与经济上的可能性,而是根据所谓立面构图来配置;凯旋门与大柱廊成为经常出现的建筑构图母题。不仅在城市中如此,建在诸如伏尔加河一顿河运河上的船闸,这样的一工程性建筑中也大量使用。3、高层建筑
1950年前后在莫斯科兴建了第一批高层建筑.共八幢,高度多为20余层,其中有住宅、旅馆、办公楼等,也包括26层的莫斯科大学。4、由于大量建设的需要,对于住宅、学校等大量性建筑和工业厂房的工业化问题,如标准设计、定型构件等曾给扑相当的重视,进行研究和编制体系._在“建筑就是艺术”的思想指导和传统形象的束缚下。却出现了诸如研究怎样用机械化的手段来加工与仿制古典柱式和装饰构件,并使之标准化’定型化等等。于是战后初期的前苏联建筑处于既要解决实际的对大量性建筑的需求.又要把建筑装饰起来的矛盾之中。一个简单化的解决办法是:必须把公共建筑与沿街或从街卜看得到的建筑装饰起来,而住宅特别是街上看不到的则形式简单二从住宅单体来说.只重外貌处理而不贡内部装修。
5、建筑师必须币新认识自己的任务,要在大量性建筑,大量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工艺,在居住区建设方面重新推行自由布局与建筑形式应以简朴为美等等。随着文学艺术创作方向先后得到“解冻”,建筑创作的美学方向也趋于自由:。在建筑师追求生活真实与艺术自由中附上了当时苏联的各民族特点,形成厂多种方向并进的局面.6、苏联曾于1934年为它的“国家级标志性建筑”苏维埃官举行过一次轰动国际建筑坛的国际设计竞赛,苏联建筑师伊奥凡获奖。前苏联资探建筑师符拉索夫获奖符拉索夫分析基地的情况,鉴于它的后面就是这个地区(莫斯科西南区)的绝对制高点—高26层的莫斯科大学,符拉索夫不用争高的手法,而是用低缓的形体,即通过两者对比的方法,既达到了建筑作为一个群体的艺术多样性,同时也突出自己。建筑风格采用没有装饰的框结构、玻璃幕墙,四个立面均有柱廊.完整而简洁,表现了苏联当时的典型倾向。7、在建筑技术上,苏联有了很大的发展。莫斯科奥斯坦丁电视塔,建筑师是布尔金等。高533米,一度是世界最高塔。塔身下半部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半部分是钢结构。塔底固定在一个埋深仅为三米的环形基础上。第二节:战后的城市规化与实践一、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早在20世纪前期,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资本的进一步集中与垄断,使城市的分布和城市工业畸形发展,人口极度集中,生活的空间与时间、地上与地下的结构、土地的使用、城市环境等都面临日趋严重的困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赖特发表了《不可救药的城市》,塞尔特发表了《我们的城市能否存在》,也在《城市:其生长、衰败与未来》中以十分悲观的情调描述了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的厄运。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城市的固有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其中尤为严重的是土地和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人口的不合理密集,使人类各项活动超出了当时当地的环境容最。国家采取政府资助等有效措施和制定适应时宜的城市规划综合政策,为有计划、有成效地进行战后恢复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集合性住宅和建筑工业化也有大规模的发展。英国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加强战争必胜的信心,便开始了重建伦敦的规划。大战结束后,英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处于领先地位。它对各国城市中出现的共同问题,如压缩特大城市人口和规模、探索特大城市的理想规划结构、完普现代化交通设施、改善城市绿化环境、美化城市景色等都提供了一系列新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新城的建设与选址、利用地形、塑造建筑群空间造型等方面也有独特的成就。
大伦敦规划自19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伦敦市区不断向外蔓延,外围的小城镇和村庄不断被它吞并。至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1939年大伦敦人口已达100万,矛盾空前激化。为此,1940年英国政府提出了疏散工业与人口的“巴洛报告”。从1943一1947年先后制订了伦软市、伦敦郡与大伦教三个规划。规划汲取了19世纪末粗华德和20世纪初格迪斯以城市外围地域作为城市规划范围的集聚城市概念。当时纳人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6731平方千米,人口为1250万人。规划从伦敦密集地区迁出工业,同时也迁出人口103.3万人。
(一)英国的城市规划规划内容:
规划方案在半径约48千米的范围内,由内向外划分为四层地城圈:内圈、近郊圈、绿带圈、外圈。内圈是控制工业、改造旧街坊、降低人口密度的地区。近郊圈作为建设良好的居住区,圈内尽量绿化、以弥补内圈绿地之不足二绿带圈宽度约16km,以农田和游憩地带为主,严格控制建设,作为制止城市向外扩展的屏障。外圈计划建设8个具有工作场所和居住区的新城。从中心地区疏散40万人到新城和疏散60万人到外围地区现有小城镇去。大伦敦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系统,其交通组织由5条同心环路与10条放射路组成。其中B环路是主干路,位于伦敦郡中部,十条放射路由此向外延伸。D环路是快速干路,与10条放射路相交处都作立体交义,使过境交通不穿过市区而从D环路绕行通过。哈洛新城哈洛新城1947年开始规划,是20世纪40年代伦敦附近8座新城之。并被誉为第一代新城的代表。战后第一代新城的共同特点是规模较小、密度较低、按邻里单位进行建设、功能分区比较严格、道路网为环路加放射路组成。哈洛新城距伦敦37km,择址于北有河谷、南有丘陵和林地的乡间用地。规划人口8万人。规划特点是充分利用自然景色、体现田园风貌、交通上人车分行、格调上精致典雅。工业分成东西两部分、有干道与铁路车站连接。居住房岸分布在远离主要干道的高地上,划分成4个由邻里单位组成的居住区.其间以自然谷地隔开。城市中心在用地选择、功能划分和建筑艺术造型等面都富有特色,组成一个有内部步行系统的、周围被车路和停乍场听围合的市中心。这在当时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市中心内部有市民广场、教堂广场、市场广场、影剧院广场和两条步行商业街。市中心南立面,面向其南的谷地、绿化空间和一个规则式花园。整个中心功能多样、关系紧凑。考文垂和斯蒂文乃奇市中心商业步行区考文垂位于伦敦西北,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毁,1947年开始进行规化。周围设停车场、可容纳1700辆汽车:新的商业中心以狭长的对称式矩形布局,贯穿于步行区的中轴线,以巨大的露天楼梯连接二层商场,再以横向露天连廊分隔成儿个院落。这种平面布局被称为考文垂模式。斯蒂芬乃奇新城位于伦敦以北,于1946年开始规划,其商业步行区较考文垂更为完整,是整个市中心全部采用步行区的城市。它首创了开辟完整步行街的先例而闻名于世。(二)法国勒阿弗尔的战后重建勒阿弗尔是法国沿英吉利海峡的主要港口城市,二战前有居民15.6万人。市中心在战争中全部被炸毁,8万人无家可归。二战后,佩雷接受了重建任务。规划上受加尼埃“工业城市”的影响,最大限度地采用当时在建筑和交通运输方面的新技术新成就城市总体规划、道路、街坊以及房屋设计都纳入统一的6.24m*6.24m模数,为建筑、道路、管网工程的广泛工业化设计和施工创造厂条件。预制构件在城市建设中第一次被大量应用,为迅速缓解战后严重房荒作出贡献。(三)波兰、前苏联、日本的战后重建波兰华沙的战后重建波兰华沙的战后重建1945年,波兰对被战争破坏几成废坡的首都华沙订制华沙重建规划。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对这个传统文化古城的建设工作基本上按战前原样重建,被称为“华沙模式”,以区别于另起炉灶进行重建的荷兰“鹿特丹模式”。战后英勇的波兰人民以惊人的毅力和建设速度,在短期内建成一个开放的、先进的绿树成荫的现代化城。前苏联斯大林格勒与莫斯科的战后重建战后前苏联制定了长远建设规划。由于大量建设的需要、对于住宅、学校等大量性建筑和工业厂房采用了工业建造体系,推广了标准设计和定型构件的制作和装配。在重建斯林格勒过程中,建设的速度与范围是惊人的。战后3年内,人口便大幅度增加战后制订的城市总体规划沿伏尔加河建设的带形城市,每一建成试距河流均不超过3一4km。为优化环境,把有害工业区迁往郊外、建设地铁、重整运河系统,并把受战火毁坏的夏宫完全修复。
50年代,二次大战各参战国不同程度的从战争的破坏中得到恢复,各国城市化步伐加快,促进了大城市的建设与改造、大城市周围的新城建设以及各种具有新的职能的城市如科学城的建立。
50年代后期,开始对象伦敦那样的单一中心的结构体系提出异议,促使60年代以后,大城市多中心规划结构的采用和推广。二、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概述:
这个时期各国对古城、古建筑保护,对市中心和重要商业街区的建设,对居住区的规划结构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塑造了新的格局形态、空间特征,提高了城市的环境面貌和文化特征,满足了时代要求。这时许多国家在大城市地区和重要工矿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区域规划工作,并有不少国家实现了有计划的国土整治。这个时期环境的兴起和CIAM第十小组的建立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历史性变革,它为六十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具体内容如下:1、50年代的城市化与郊区化运动: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和商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也日益加快。世界人口向大城市涌流,已达到失控的程度,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城市问题,如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塞、环境恶化、失业人口增长。各国都试图通过颁布法律来控制人口向城市聚集,但均未奏效。另一方面,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交通、通讯手段现代化的基础上,城市人口出现了离心流动,即郊区化现象。这时的人口与经济活动的分布渐渐突破了城区界限,向周围的郊区发展,出现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连同其他毗邻的内地、腹地,形成统一的大城市地区,即人口集中在各个城市"点"的形式发展到城镇群体,即城市聚集区的形成,这是城市化发展新阶段的表现之一。2、朝鲜平壤的重建朝鲜停战以后,经1年准备,3年恢复,以千里马速度进行了平壤市的重建、它的特点是平地起家、个部新建、速度快、规模大。城市规模控制在100平方千米,不超过100万人口。距中心城市20~30km出设置一系列卫星城市。大部分工业设在市郊,市内无有害工业。
平壤市自然条件优越.城市地形起伏,普通江贯穿全城,与市中心的牡丹峰相互映。以两江(大同江、普通江)、三山(大成山、牡丹峰、烽火山)为主体的绿化系统把城市分隔成几个地区,形成组团式布局。市区绿化成荫,市容整洁,交通有序、环境优美。被誉为“花园中的城市”。3、新建的大城市巴西新都巴西利亚也是一个从平地建设起来的新城。1956年巴西为启动内地不发达地区,决定在国家中部戈亚斯州高原上建设新都。总体规划采用巴西建筑师科斯塔的竞赛获选方案,于1957年开始建设,规划,人口50万。城市骨架由一条长约8krn,横贯东西的主轴线和另一条与之垂直、长约13km的弓形横轴所组成。平面形状犹如向后掠翼的飞机,以此象征国家在新技术时代的腾飞。昂向东方的机头为政府建筑群,象征其首脑地位,机翅为居住区,象征人民。机头有国会、总统府和最高法院三足鼎立的三权。其前部为宽250m的纪念大道,两旁配有政府各部大楼。横轴交又处为商贸与文化娱乐中心,相交处设4层交通平台和大型立体交叉,以疏导来自各方面的交通。两翼弓形横轴有一条主干道贯穿其间,布置居住区、使馆区。机身尾部为旅馆区、电视塔、体育运动区、动植物园及铁路客运站等。4、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是前苏联科学院在西伯利亚的分院,是全苏最大的科学研究中心所在地,它位于鄂毕河畔,新西伯利亚水库边上,距新西伯利亚市25km,1957年开始建设,1966年初具规模。20世纪80年代拥有居民7万人,其中科研人员2.3万人。这里自然条件良好,林木茂盛,环境僻静。科学城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人车分离的交通系统。有一整套完善的分级文化生活设施。森林公园与各种公园绿地与卫生防护带占城市总面积的1/2。城市及建筑布注意与自然地形结合。5、欧洲古城古建筑保护--意大利罗马的古城古建筑保护。古罗马的贸易市场6、年代新建的城市中心、步行商业街、郊区购物中心、室内步行街和地卜商业街塔皮奥拉位于芬.兰湾海岸,离赫尔辛基11km,人口17000人,于1952年开始建设。这是一个美丽如画的田园城市,被誉为当时世界上最诱人的小城市之一,人口密度低,建筑物与自然风景密切结合,保持原有植物和地形,没有过境交通,内部道路简短,依地形布置建筑。城市中心可为包括邻村在内的8万人服务。利用原砾石采石场辟作人工水池。水池四周布置行政机构、文化设施、公用建筑、商店、休育运动设施、公园、游泳池和停车场。建筑形象完性统一、丰丽多姿。塔皮奥拉城市中心林巴恩步行商业街20世纪50年代,荷兰、西德、美国等继英国之后建设了步行商业街。欧洲第一个新建的步行商业街是1952年荷兰鹿特丹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林巴恩步行商业街日街。街宽18m与12m,由两排平行,每段长100m的2、3层商店租成。横跨街道的遮棚与沿街商店橱窗上面的顶盖连成整体。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学科的交叉和横向的发展使城市规划成为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出现了一大批理论著作,标志着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的重大突破。在城市规划编制上,对规划实行统一领导,宏观控制。把物质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科技文化以及生态环境发展规划互相结合,并采取综合评价。为防止无计划的过度的城市化,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的概念在大多数国家中仍受到重视。在大城市的布局形态上,封闭式的单一中心的城市布局渐为开敞式多中心所取代。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规划的范围从区域、国土、从大城市圈、城镇体系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布局,使城乡融为一体,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重点内容和目标。新技术革命、现代科学方法论,以及电子计算、模型化方法、数学方法、遥感技术等对城市规划与建设产生日益显著的影响。建设技术密集型的科学园区、科学城是各国为发展尖端技术与新兴产业的一种重要建设任务。城市群体布局也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模式之一,这种布局的特点是在一定区域内聚集着众多的城市,组成一个相互依赖、兴衰与共的经济组合体,称为大城市连绵区。国外城市规划与建设发展概况:〔一)法国的国土整治与日本的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法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规划法国从第七个5年计划(1976一1980)年开始把国土整治的重点从发展产业转向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它把22个国土整治区合并成8个国土整治地带,并制订了20个移民方案。法国的区域规划着重关心落后地区的区域性增长。60年代,法国政府为了有效地控制巴黎地区的膨胀,制定了21个大区的区域规划,并在全国范围内均衡地发展8个平衡性大城市,以便对国民经济实行“平衡发展法”。如马赛区域规划就是作为巴黎的主要平衡区而进行规划的。里昂一圣艾蒂安平衡区则着重于复兴一个不景气的煤田地区和开辟荒僻的山地农业地区而进行规划的。日本的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日本于1962年提出了“全国综合开发计划”,重点开发沿太平洋的带状地带。其中对工业特别整治地带重点建设鹿岛等5个地区。1909年,日本又提出了“新全国综合开发计划”,这是鉴于太平洋沿岸地带环境污染严重,于是从整治环境出发要求扩大国土开发,并调整经济的地区结构,把新的大型工业基地配置到日本的东北、西南地区去。1977年,日本公布了“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优先考虑公共福利,改善人民生活,保护自然环境,建设健康而文明的生活环境和开发落后地区,以确保国土平衡发展的目标,计划在全国建立800个“定居圈”,以完替中小城市的生态环境。其后,日本又制订了计划期为1986一2000年的“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其基本课题为:(1)适于高龄成熟社会。具有安全感和稳定感的国土建设。(2)连接城市和.乡村,既美丽又舒适的国土环境。(3)建设向世界开放的有活力、稳定感的国土。(二)大城市总体规划—1971年实施的莫斯科总体规划
莫斯科总体规划:
市区从单一中心变成多中心,划分为8个规划片,各配高级服务设施和公共机构。为居民就地居住和工作创造条件。以此来保存珍贵的古建筑和历史形成的城市格局。为保证居民就近休憩,接触自然,向市区输送新鲜空气,各边缘片都安排了大块楔形绿地。全市兴建一套井字形高速道路和穿越市中心的地下通道的道路系統。新规划把提高居住水平作为重要目标,还制订了莫斯科地区和郊区规划。莫斯科红场莫斯科红场一角克里姆林宫胜利广场凯旋门红场附近大剧院(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城建设—英国米尔顿·凯恩斯与法闪巴黎新城米尔顿·凯思斯1967年,英国开始规划第二代新城米尔顿·凯恩斯。此城在城市规模和规划设计观念上都有新的突破。首先是人口规模扩大到25万.其次规划设计观念上提出了6个新的目标:使它成为一个有多种就业,而又能自由选择住房和城市服务设施的城市;使建立起一个平衡的社会,避免成为单一阶层的集居地;使它的社会生活、城市环境、城市景观能够吸引居民;使城市交通便捷;使群众参与制订规划,方案具有灵活性;使规划具有经济性、并有利于高效率的运行和管理。(1)士地使用与交通紧密结合.城市无严格功能分区尽可能在交通负荷减低和环境无污染前提下,分散布置就业岗位,以便居民就近工作。即大的工厂较均匀地分布于全市,小的工厂安排在居住区内。非工业性的大的就业中心分散在城市边缘地带。(2)购物中心布置在居住小区边缘。新城的棋盘式道路将城市分成面积约为1千米的环境区。每个区约有居民5000人。改变了过去把活动中心(如商店、,货校等)安排在区的中心的做法,而是安排在环境区王要道路中段,并与公共汽车站和地下人行道结合在一起.每个环境区四周有4个活动中心,每个家庭可按不同需求自己选择活动场点。新城规划的主要特点是:(3)交通系统的高效率和经济性。市内结合现状铁路、道路和河湖走向、丘陵地形、修筑纵横交错、斜曲起伏、宽度为80m的方格形干道网.并采用了最经济有效的1km路网间距。干道网还与原有河流、运河一起,组成了全城的绿化系统。城市对外交通也是高效能的。
(4)突出城市中心。城市中心服务内容齐全,有市政厅、法院、图书馆等市级机关和文娱设施,还有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其规模及设施水平当时居欧洲之冠。(5)具有专统的旧园城市特色。城市间侧绿化成网,具有传统日园风貌:主要道路上的景观,虚实交替,并使每个路段各有特点,避免雷同;市内保留一些古建筑、古村舍:有的与新建筑结合.相映成趣。有的与大自然结成一休,交相辉映。巴黎的新城
巴黎新城规划的共同特点是:(1)城市的性质都足综合性的,其规模较大。(2)城址充分利用原有城镇基础,由现有小城镇组织而成。因此规划结构比较松散,总体布局似村镇组群,各村镇之间都有大片的“生态平衡带”工业企业分布在村镇边缘,以便职工上下班。(3)新城占地很广一乡村气息浓最、新城范围内保存大片农田、森林、水面等自然生态,并注意地形地貌与绿地、建筑空间的有机结合。(4)创建有吸引力的新城中心,并考虑分期发展阶段的完整性。有的设置相当规模的大学和科研情报中心等,以疏解巴黎中心地区无限膨胀的矛盾。(5)新城与母城以及新城之间有完善的快速交通联系.新城之间的快速交通不需穿越巴黎市区1955年法国通过的“大巴黎规划”确立建设5个新城_它们分布在沿塞纳河两岸从东南向西北,与城市发展轴相平行的两条切线上。5个新城的规划总人口共计150万。巴黎塞纳河沿岸巴黎塞纳河沿岸(四)科学城与科学园区—日本筑波科学城、关西科学城、美国硅谷科学园区筑波科学城筑波科学城-城址北枯靠筑波山,东临霞浦湖,是一座被包围在松林中的田园城市。城市无噪声、无环境污染,各项城市设施异常先进,被称为“原子城”、“电脑城”或“网际头脑城市”。美国硅谷科学园区以及与企业生产、科研密切结合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地带依托由著名的斯坦福大学1951年创建的斯坦福科研园区,沿两条高速路由西北向东南延伸,道路两旁的一幢幢相貌平常的大型厂房。所有迁人者皆可按各自的意图设计和组织各自的环境:职工按不同层次分别相对集中居住在不同的地区。该地有宜人的气候条件、优美的自然生态风貌和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巴黎德方斯根据大巴黎长远规划,为打破巴黎城的聚焦式结构,城市向塞纳河下游,即城市往西北方向发展,以形成带形城市:德方斯副中心正位于市区沿塞纳河向西北方向发展的必经之。,(五)大城市内部的更新与改造---本新宿副中心、巴黎德方斯、纽约罗斯福岛、英因巴比坎中心英因巴比坎中心巴比坎中心位于伦敦中心商务区。这里是英国最大的金触贸中心,因晚上空无居民,成为社会治安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振兴内城,于1955年开始规划,1981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六)古城和古建筑保护米兰的象征—杜奥莫大教堂
米兰的象征—杜奥莫大教堂
米兰的象征—杜奥莫大教堂
米兰的象征—杜奥莫大教堂
米兰的象征—杜奥莫大教堂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古建筑保护金日城广场意大利威尼斯英国爱丁堡越南八亭广场西班牙巴塞罗那西班牙马德里阿伯丁联邦大街(七)城市中心、广场、步行商业街区和地下街市步行商业街步行商业街英国阿伯丁市中心(八)居住环境与居住试建设居住环境与居住区建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环境-行为研究。美国居住环境-别墅美国居住环境-迈阿密公寓美国居住环境-比佛利山庄9、马丘比丘宪章:
1977年12月,世界知名城市设计学者于秘鲁利马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这是继1933年雅典宪章以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有深远影响的又一文件。提出应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并倡导在建筑领域中,用户的参与更为重要的观点。10、新技术革命、现代科学方法论,以及电子计算、模型化方法、数学方法、遥感技术与城市环境生态学对西方城市规划的影响。四、对未来城市的设想1、空间城市、插入式城市、行走式城市;2、海上、海底城市、摩天城、吊城、地下城、山洞城市;3、沙漠城市、太空城市、外星城市;随着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如太阳能的广泛利用以及绿化、水、资源等问题的解决,在渺无人迹的浩瀚沙淇中建设城市已可能成为事实。埃及已筹划在沙淇中规划建设一座城市—斋月十月城。有些学者认为,太空城市可建在距地球和月球均为4万km的地方。因在这些点上两个星球的引力相互抵消,且不需要耗能来维持城市的运转。美国休斯教大学正在设计可居住100人的宇宙村。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阿勒尔博士一直在主持一项太空居住区的研究计划,准备建立一万居民的自给空间体系。关于外星城市,美国航天局预计,到2060年可以在火星上建立一个萦荣的、有人的基地。4、仿生城市。规划建筑师索拉里于20世纪60年代起以植物生态形象作为城市规划结构的模型,取名仿生城市。这是一种城市的集中主义理论。它用一些巨型结构,把城市各组成要素如居住区、商业区、无害工业企业、街道、广场、公园绿地等里里外外,层层叠叠地密置于此庞然大物中。1968年索拉里规划的仿生城市,其中间主干为公共与公用设施以及公园。从主干向周圈悬挑出来的是4个层次的居住区。空气和光线通过气候调节器透人中间主干。居住区部分悬挂出来的平台花目可接触天然空气与阳光。1、高层建筑得以发展原因:
·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地价昂贵;
·高层占地少,可扩市区空地,有利于城市绿化和环境卫生;
·使道路、管线集中设置,费用少;
·垂直交通比水平交通方便,便于联系;
·高低相间、点面结合,改善再教育面貌,丰富城市艺术;
·显示自己的实力与取得广告效果;
·计算机与先进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基础。一、高层建筑第三节
高层建筑与大跨度建筑
一类高层:9----16层(最高50米)
二类高层:17----25层(最高75米)
三类高层:26----40层(最高100米)
四类高层:超高层,40层以上(100米以上)2、高层建筑的分类(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
高层建筑发展的前提:升降机的发明和应用。第一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发展情况:城市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从单体向群体发展,造型从塔式~板式.
实例:1911~1913---纽约---渥尔华斯大厦----52层(241米)
1931----纽约----帝国大厦---120层(381米)第二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
发展情况:由欧美发展到世界各地,高度增加、数量增多、造型新颖。实例:
(1)“板式”风格,钢结构体系:
1950年----39层----联合国秘书处大厦----纽约
1952----22层----利华大厦----纽约
(1958--1960)----哥本哈根SAS----丹麦
(1956—1958)----西格拉姆大厦----纽约3、高层建筑的发展过程:1931----纽约----帝国州大厦
102层(380米)联合国秘书处大厦----纽约
1950年----39层体形为简洁的板式,长边为带形玻璃窗,短边为光洁的大理石实墙面。利华大厦----纽约1952年SOM事务所设计的纽约利华肥皂公司大楼,高22层,开创了全部玻璃幕墙高层建筑的先例.大厦主体现为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外,大楼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划一,没有变化。窗框用铜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加墙面的凹凸感和垂直向上的气势。整个建筑的细部简洁细致,突出材质和工艺的审美品质,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西格拉姆大厦-纽约(1956—1958)(1)“板式”风格,玻璃摩天楼,钢结构体系
1956~1958--西格拉姆大厦--纽约(2)“塔式”风格,玻璃摩天楼,钢结构体系
(1964—1965)----60层----玛利耶那城大厦----芝加哥
1976----70层----桃树中心广场旅馆----亚特兰大(3)“塔式”风格,铝材或钢板作外墙,钢结构体系
(1965--1970)---100层--约翰汉考克大厦----芝加哥
(1968--1971)---69层---美国钢铁公司大厦--匹兹堡
(1969--1973)---110层--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纽约--雅马萨奇(1970--1974)---110层--西尔斯大厦----芝加哥50年代以后的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规划与设计概况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大城市畸形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布局多是自发形成。如纽约的高层建筑都集中于曼哈顿岛,芝加哥的高层建筑多分布在密歇根湖的沿岸,旧金山的高层建筑多分布在旧金山湾一带:.在这些城市的市中心区内,人日高度集中,建筑密度报大。加上楼高路窄,阳光稀少,交通极为拥挤,造成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高层建筑的体形,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板式与塔式。板式高层建筑除了平面为一字形外.还有T形、H形、弧形等等;塔式高层建筑的平面有三角形、方形、矩形、圆形、多瓣形、Y形.、十字。平面对称、进深较大、宽大柱距、电梯为核、外形简洁、避开主导风向.高层建筑特点发展趋势:在高层建筑的平面布置上愈来愈朝向大空间发展,以适应多功能的需要。建筑造型简洁,减少外部装饰,便于工业化的施工。例如美国高层建筑中的办公楼,租用者都按其需要灵活隔断。故高层建筑设计,一是把柱距做得较大,一般为12一15m,柱子截面通常声用宽翼工字钢或闭口箱形。二是不论钢骨架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所有楼板都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平板或带肋板),支承在钢析架或空腹次梁上,有利于大量管线通过。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在钢结构方面的新体系有:
(1)剪力析架与框架侣互作用的体系;(2)有刚性析带的剪力析架椎架相互作用体系;
(3)框架筒体系;
(4)对角衍架柱筒体燕;
(5)束筒体系,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体系有:(1)抗剪墙体系;(2)抗剪墙框架互相作用体系;
(3)框架简体系;
(4)套筒体系
美国:1974—52层—贝壳广场大厦—休斯顿市
1976----76层+2层----水塔广场大厦----芝加哥
加拿大:
1974----72层----第一银行大厦----多伦多
(1963--1968)----31层、25层----多伦多市政厅大厦
欧洲:
(1955--1958)----30层----皮瑞利大厦----意大利米兰
(1969--1973)----58层+6----曼恩·蒙帕纳特大厦
亚洲:
1973----55层----新宿三井大厦----东京
1979----60层+3----阳光大楼----东京
构筑物:世界最高构筑物:多伦多国家电视塔(1974),高水平598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纽约汉考克大厦----芝加哥
1965~1970---100层商业用房占据了底层空间,向上为停车库,办公空间及住宅区。在94层为观景台,95层与96层处有云霄全景餐厅。
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纽约----雅马萨奇(1969--1973)
----110层----
设计者是美籍日裔建筑师雅马萨奇,
方柱形,高411米,打破了纽约帝国州大厦保持42年的世界最高建筑的记录。整个世界贸易中心可容纳5万人工作,每天来办事和参观的人还有3万左右。世界贸易中心的外墙是排列很紧密的钢柱,外面包以银色铝板。施工时间两年,当上面还在施工是下面已经交付使用。大楼受到很大的风压力,实测最大位移有28厘米。2003年9月11日,毁于恐怖袭击事件。西尔斯大厦由9座钢结构框架焊接的塔楼组成。这种结构减少了因高度带来的风摆问题。塔楼宽度相同,高度不一。大厦外面的黑色环带巧妙地遮盖了服务性设施区。西尔斯大厦市政厅设计成两个对峙的圆弧形建筑,分别为20层和27层。两幢弧形建筑拥抱着中间蘑菇状的议会大厅。大厅前为菲利普广场;广场上有巨大的喷泉水池,冬天作为溜冰场,是市民聚会憩息的场所,常有音乐会及演出,体现出市民与政府的密切关系。
多伦多市政厅大厦皮雷利大厦
皮雷利大厦是米兰市伦巴第区的政府办公大楼,30层高,是米兰市的最高建筑及经济的象征。
内尔维设计,建于1956~1958年,主体建筑为混凝土和玻璃结构。是二战后意大利经济复苏的标志。多伦多国家电视塔
1974---598米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高层建筑从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经济逐渐由70年代的衰退走向复苏,作为支柱产业的建筑业也相应有了新的发展。表现经济实力的高层建筑成为这方面明显的标志,尤其是超高层建筑的建造形成热点。这一时期,不仅欧美各国的高层建筑继续大力建设,而且第三世界,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高层建筑更是犹如雨后春笋,反映了经济的增长与强烈的竟争意识。高层建筑的性质主要以办公楼居多。在建筑的功能与技方面己日益综合化与智能化,在高度方面虽然没有超出前阶段的最高点,但建筑造型却越来越多样化,建设的数量与建筑的平均高度也在逐年增加。1.标志性属这一类的高层建筑数量最多,也最普遍,它们的体形多采用超高层的塔式建筑,层数一般在40层以上,重点强调塔顶部位的高耸尖顶处理,以便形成为城市的主要标志。下面几座建筑就是比较著名的例子。2.高技性属这一类的高层建筑,虽数量不多,但在世界的影响却很大,它主要在建筑内外表现出高科技的时代特点,使人们可以在传统艺术王国之外看到一个技术美的新世界。它那震惊人心的工程威力与技术成就。已使它的建筑价位超越了自身的实用性而具有着某种精神的意义.;3、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广东广州市荔湾区东沙街环卫站招聘环卫站副站长1人笔试核心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度联合研发合同(标的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3篇
- 2024年度版权共有合同:某合作创作者之间的合同
- 2024《香江帝景营销合同》
- 2024年度网络推广合同推广内容与推广效果评估
- 2024装修补偿的合同范本
- 《调肠止泻饮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胃虚弱证)临床疗效观察》
- 2024年度技术开发合作合同标的研发目标3篇
- 《龙江医派杰出医家陈景河学术经验探讨》
- 2024年度合作协议:网络内容提供商
- 【课件】Unit4Readingforwriting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学生学习过程评价量表
- 1.我们生活的世界
- 第9章 政府单位预算会计核算
- 欧陆590系列数字直流式调速器中文说明书
- 分布函数(课堂PPT)
- 古城南京的城市演变与现代规划
- 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保管期限表(20150305)..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物流信息系统管理》期末题库及答案
- 精忠报国歌谱
- 固体火箭发动机制造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