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经济学2012-2013第二学期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建设与房地产领域的魔力城市经济学空间基础(土地)建设活动经济活动第一章导论城市经济学是一门以城市为系统,研究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如何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实现城市现代化和乡村城市化的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学科。在城市化不断加速,城市区域化、城市全球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学习城市经济学和研究城市经济现象对于理解和把握城市发展的实质与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参考书目1.周伟林、严冀,城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9),城市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巴顿K.J.(1984),城市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3.饶会林,城市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4.饶会林主编,中国城市管理新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4.Sassen,A(1994),CitiesinAWorldEconomy,London:PineForgePress.5.赵民、陶小马,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美】埃德温·S·米尔斯主编,城市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7.【美】阿瑟奥沙利文,城市经济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9.沃纳·赫希(美):《城市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0、藤田昌九:《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丁成日:《城市经济与城市政策》,商务印书馆,200812、[美]丹尼斯·迪帕斯奎尔、威廉·C·惠顿:《城市经济学与房地产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主要中英文期刊中文期刊: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经济研究、经济科学、城市问题、城市发展研究、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人大复印材料)英文期刊JournalofurbaneconomicsJournalofregionaleconomicsRegionalscienceandurbaneconomicsUrbanstudiesEtc.相关的学术性网站/bbs/dispbbs.asp?boardID=13&ID=1586&page=1人民大学经济学院BBS/dispbbs.asp?boardID=92527&ID=45392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论坛第一节城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性质一、城市经济的重要性城市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重要产业和大量人口就会向城市集中,这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正是由于城市的这种特性,使得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和城市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
现代城市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在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中居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
城市经济对其腹地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扶持、引导和推动作用。经济本身具有辐射、带动作用,而这种作用又必须依靠城市这样一个载体来实现。 城市经济是各部门经济在空间上的集合和重要纽带。这种集合和纽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部门经济协调发展的外部条件。
城市经济除了以上3个方面的作用外,它还在推动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一)西方学者的观点1.宏观城市经济学--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强调 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的其他部分以及 城市与邻近地区之间关系和作用为研究内容,主 要代表是戈达尔的《城市地区经济学》。2.微观城市经济学:以城市内部的经济问题为研究内容,三个学派:
西格尔学派主张研究城市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城市经济学的目的是对空间、距离和布局做系统分析,偏重选址理论和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传统城市经济学。
理查森等运用数学和经济分析模型研究选址的经济效果和方案的比较。他在《新城市经济学》一书中研究和分析了线性规划模型、劳瑞模型、美国经济调查局的城市模拟模型、MIT的计量经济模拟模型。
英国的巴顿为代表的学派:主张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城市问题。在巴顿的著作中,主要研究了当前城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城市的土地利用、合理的城市规模、劳动力市场、环境污染、交通运输、住宅、城市财政等。日本的学者把城市中的问题划分为:城市行政问题、城市财政问题、城市空间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灾害问题、城市住宅问题、城市上下水问题等16大类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各不相同,但其中都包含经济方面的问题,城市经济学就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去说明和解决这些问题。阿瑟奥沙利文(ArthurO’Sullivan)的《城市经济学》:阿瑟奥沙利文(ArthurO’Sullivan)认为: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厂商和家庭区位选择的学科。城市经济学探讨城市问题和公共政策的空间因素。城市问题诸如贫困、隔离、城市衰退、犯罪、拥挤和污染与厂商和家庭的区位选择有关:区位选择引起城市问题,而城市问题又影响区位选择。研究目的表明解决城市问题的政策会增强城市的活力,使城市得到发展而不是萎缩倒退。解释城市规模以及生活在城市的那部分人口的一些巨大的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阿瑟奥沙利文(ArthurO’Sullivan)将城市经济学分为四个领域:市场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城市内土地出租和土地利用;贫困和住房的空间因素;地方政府的支出和税收。(二)中国学者的几种观点:1.研究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经济规律。上海社科院陈 敏之“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一文中(1981年社会科 学第二期)主张以城市作为整体研究城市历史、城市 类型、人口、土地和水资源、规模、城市化、住宅、 环境、建筑、管理、财政等;2.研究城市经济的生产关系。城市中个企业、各部门以 及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 个领域中的联系--魏浩光、蔡纪良、马文叔《论社 会主义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财贸经济》,
1982年10期。3.城市经济整体运动规律。包括城市历史、城市经济性 质和方法、经济结构、分布和规模、经济管理体制、 经济效果和城市化--刘增录《谈谈城市经济学及其 研究对象》,《城市问题》,1983年第二辑。4.城市本身固有的各种经济问题,如城市管理、交通、住 宅、商业网点、副食供应、环境、文化等--白拓方
《论城市经济学对象》《城市问题》,1983年第一辑。5.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系统经济运行、经济关系及其规 律的科学。换言之,城市经济研究的客体是城市系统, 研究的过程是经济运运行,研究的本质问题是经济结 构,研究的根本任务是发现经济规律。(饶会林,
1999)6.城市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城市,主要研究城市 发展的规律、城市经济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 律。(中国社会科学院,1999)7.在城市对象的界定上,还必须突出中国城市经济学研究 的特点,与西方城市经济学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国是以“城市经济运动规律”或“城市经济发展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揭示规律”为任务;而西方国家是以“城市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问题求解”为任务。王明浩(三)主要研究内容1、城市经济学以城市的产生、成长,最后达到城乡融合的整个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以及体现在城市内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有:城市经济的基本理论,如城市概念,城市化,城市规模、类型、性质、功能、地位和作用;城市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过程、特点,以及在各种生产方式下的表现;城市经济的外部关系,城乡对立运动及其规律;城市经济的内部结构、空间结构和经济关系;城市中的公共经济、市政建设和城市财政;其他城市经济问题,如城市住宅、土地、交通和就业等。2、饶会林,1999年12月24日,光明日报经济论坛,《城市经济学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城市化道路。城市化道路的研究大概包括城市化速度、模式、政策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城市人口的速度、城乡人口和用地的动态比例关系、城市规模结构的变化及其地区分布的特点等。
城市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关系。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处于发展知识经济的排头兵地位。知识经济要上得去,非重点发展城市知识经济不可。
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已是世界性的课题,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城市化是我们共同的趋向。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诸多难题和困扰,除了加强建筑规划设计外,还有更多的经济问题,如城市资源的利用与配置、人口的分布与增长、环境污染与市场变化等要留给城市经济学者和城市管理者深入思考并提早作出战略抉择。
城市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可以理解为城市化的质量要求,包括城市经济高效化、城市环境优质化、城市社会文明化、城市管理科学化各个方面,但都应根据城市规模和发展水平不同,有不同的要求。城市经济的协调运行。这是城市经济发展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条件,是管理的重要目标。
城市经济结构。这是影响城市经济协调运行和效益提高的更深层次问题。它不仅包括城市产业结构,还包括城市人口结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基础设施结构、所有制结构和空间结构等等方面。
城市经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经常有一句话:向管理要效益。城市也是如此。改善城市管理也有许多内容,但根本的还是加强城市政府的管理。特别是城市政府管理职能的转换,我们可能还要走较长的路。三、城市经济学的性质巴顿论述道,城市经济问题不可能用纯粹的经济学术语来研究,而必须是对城市活动的历史、政治、社会、规划和地理等诸方面进行综合了解。由于城市的聚集性质,对城市的研究必须具备多学科性。(一)城市经济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城市经济学不同于工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部门经济学科。城市经济学是在空间范围内对城市的综合性研究,是跨学科、跨部门的。它实际是把所有部门经济学的应用落实到城市领域并加以发展的新学科,它解决各个部门经济学科独自所难以解决的许多综合性的经济问题。因而,它属于一种综合性、边缘性的新兴学科(饶会林、丛屹,1997)。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社会经济科学、城市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的关系密切,是在三者基础上存在和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中国社会科学院,1999)。(二)城市经济学属于公共经济学(饶会林、丛屹,1997)
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化程度与城市聚集程度的不断提高,公共经济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越来超重要。公共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和制约企业经济的一个十分重要和明显的因素。
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性质和特点就是它与西方宏观、微观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各个部门经济学相比,具有自己独到的研究公共经济的角度和侧重点。城市经济学不仅仅从企业角度出发,更多地是为城市政府决策服务。因此,公共部门的投入产出及其政策等的研究构成了城市经济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从这层意义上讲,城市经济学又是一种公共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西方宏观微观经济学及各个部门经济学,由于出发点和侧重面不同,对公共经济的涉及和涉及程度是相形见拙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多属规范性研究,重视价值的分析和应用,是以生产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因此对“公共品”、“公共投资”、“公共政策“方面的研究基本没有涉及。西方微观经济学基本是企业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收入、财政、货币等“公共经济”问题但侧重面是不同的。
城市经济学则弥补了上述缺陷。它重点研究公共经济的地位、作用、内容体系、调控方法与政策问题,如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城市的基础设施(其中包括交通、环境、供水、供电、通讯等等)、公共文化设施(学校、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福利设施(福利医院、养老院、公墓、公园、绿地、草坪等等)和住宅的建设、投资,都是重要的城市公共经济。不重视城市公共经济的发展,是传统经济学的痼疾。也是我国城市问题较多、欠帐太多、“卡脖子”现象很多的一个重要成因,是城市宏观调控不力、短期行为的一个重要表现。城市经济学正是基于以上正反两方面的原因,把公共经济的研究作为自己的重点,并充分论证直接生产经济效益与公共经济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三)城市经济学属于空间经济学(饶会林、丛屹,1997)
从量的规定看,以往的经济学基本是一种“时间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任何一种商品的本质都是物化劳动,价值量的衡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西方经济学在研究商品劳动力要素价格时,亦认为劳动的供结实际上是个时间分配问题,各种均衡(如供需平衡)、不均衡也都是在时间轴上或某一时点(静态)或不同时点(动态)上的价值形态或实物形态的平衡或不平衡。
城市经济学作为一门空间经济学,主要集中研究以下问题。一是密度。城市由于经济密度高(如人口、企业分布等),所以比农村经济更有效率。但这种密度带来的效率提高并不是没有限度的。城市过密,也会带来效率的下降。限度该如何界定,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内容。二是相邻关系。事物的分布并不是单纯的集中,还须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不同事物由于有着不同的外部作用,因此可能是相互干扰的。如城市中工厂产生的噪音,使得工厂与学校在城市布局中应是相互隔离的,当然这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实际中的问题要复杂得多。三是布局效应。布局是密度与相邻关系的综合。布局一旦产生,就会有持久的羁留效应。科学的布局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不科学的布局必然会通过羁留效应产生负面影响,而要改变它十分不容易,有一个很长的时滞问题。(四)城市经济学属于城市科学2013.3.3
城市经济学也是城市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同城市社会学、城市政治学、城市规划学、城市建筑学、城市生态学、城市环境学、城市地理学、城市交通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第二节城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城市经济学在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国家,至今不过40多年的历史。二战以后,西方国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现代城市病。这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对此展开研究,同时成立了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团体,出版学术刊物和专著,并在大学里开设了城市经济学的课程,使这门新兴的学科迅速得以发展。80年代后,我国学者也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为寻找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规律、选择正确的城市化道路模式起到积极的作用。一、西方城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城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技术和交通运输迅速发展,整个欧洲,进而北美洲进入了工业化阶段,以及随之而来的加速的城市化过程。城市经济和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镇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也大大扩展,城市土地日益显得紧张而可贵,美国的一些城市开始出现限制使用土地的法规和土地政策,城市的土地经济学随之而盛。 产业革命导致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大工业的建立和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盲目发展,贫民窟和混乱的社会秩序造成城市居住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研究对策,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是否可以说,对城市经济问题的研究,推动了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
理念的转变。传统的观点将城市问题归结为工程技术的因素造成的,城市问题的研究局限于建筑、市政工程以及形态规划(physicalplanning)。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仅涉及工程技术的因素,更涉及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因素。城市工程技术及形态问题的背后,通常都有社会、政治、经济的因素在起作用,因此,解决城市中的各种问题,必须同时在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的领域中寻找理论和方法。(二)西方城市经济学的形成1、西方城市经济学的先导:起源于20年代的城市土地经济和土地区位
杜能的《孤立国对于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1826):讨论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区位地租、农产品的价格和土地类型划分等。
韦伯《纯粹的区位理论》(1909):通过对鲁尔工业区的研究,从经济学和地理学相结合的角度,首先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区位理论
伊利(R.T.Ely)和莫尔豪斯(E.W.Morehouse)融合德国历史学派和20世纪美国制度学派的经济学思想,于1924年出版《土地经济学原理》,其中涉及大量的城市土地结构、土地政策等内容。
赫德(Hurd)将地价作为土地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城市土地价值原理》(1924)指出地价是依据距离远近决定的。
城市经济学的先驱:以美国的伯吉斯(Burgess)、黑格(Haig)和霍伊特(Hoyt)从城市内部研究城市经济和城市空间。
黑格--研究地价和土地使用关系,认为由于空间距离所造成的“摩擦费用”包括两部分:地价和交通费伯吉斯--同心圆理论(1925)霍伊特--《芝加哥地价100年》2、此时的城市经济学侧重研究城市的土地经济,探讨城市发展中的内部结构和用地布局。3、二战以后,资本主义体系的政治经济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转入战后复兴和高速发展阶段,经济高速成长,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日益聚集,出现了“组合城市”和“大都市区”;
新兴的独立国家,摆脱殖民主义的剥削,发展本国经济,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拥挤不堪。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60%,美国1979年74%;
1950年--1975年,世界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发达地区由48个增加到91个,城市人口由1.3亿增加到2.6亿;欠发达地区特大城市由23个增加到90个,城市人口有0.47亿增加到2.4亿。急剧的城市化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如失业、贫困、拥挤、犯罪、污染等。4、但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依然没有超出原来的内容,研究重点依然是把经济分析的方法运用于城市的区位决策和土地利用研究。
艾萨德(W.Isard)的《关于工业区位、市场范围、商业用地和城市结构的一般原理》(1956) 阿隆索(W.Alonso)《地方性开发和规划的区位理论》(1964)温哥(L.Wingo)《城市住宅用地的一个经济模式》(1961)5、到了20世纪60年代城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汤普逊(W.Thompson)《城市经济学导论》(1965)第一部系统阐述城市经济的著作;珀洛夫(H.S.Perloff)《美国城市经济的发展》(1973)第一部城市经济教科书;刊物出版:《城市研究》、《区域科学与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杂志》;高校开始培养西方城市经济学硕士和博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另一个标志:制度保证
1959年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创立城市经济学委员会
1969年《美国经济学会手册》“城市、地区经济学”单独列项,表明美国经济学会承认城市经济学为一个独立的领域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是城市空间模型理论分析的蓬勃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现代微观经济理论工具被应用于城市空间分析之中。(三)城市经济学产生的重要意义1.城市经济学促进了经济学原理的发展和变革。充分考 虑空间因素的作用、要求,实现经济要素在空间的合 理布局。也就是要把空间要素作为建造经济理论的基 石之一,这是有别于其它经济学的重大贡献。2.城市经济学开拓了研究领域。一是把城市公共经济提 到了重要的位置,研究私人经济"所不能"、"所不愿"
和"所不宜"经营的公共物品如何由政府来提供并采取 垄断的方法进行经营;二是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 更强调了计划(规划、发展战略)与市场的双重作 用,强调"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完美结合。3.城市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城市经济区域的形成,这 必然要求打破只对本城市内的各项事业进行有边界的 行政管理,提出对城市经济区域进行联合、协作和共 同管理的必要性。近年又进一步发展为最有发展前途 和发展实力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区域自理组织(即
Citistate)理论4.以城市经济学为代表的中观经济学的出现,已经把经 济学与社会学、经济学与政治文化、经济学与建筑规 划学、建筑学、美学等学科拉得更近,关系更为密 切,互相渗透更明显,这一切都预示者新经济学革命 的到来。二、中国城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经济理论界、地理学界开始重视城市经济问题的研究,一方面探讨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一方面研究城市经济存在的大量现实问题。其目的是在科学地总结中国和世界城市经济的基础上,阐明城市经济中的生产关系和城乡经济关系,揭示城市发展规律及其历史趋势。(一)第一阶段: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
1948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做出了党的工作重点由农村包围城市转移到城市领导农村。提出了依靠工人阶级、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改造城市工商业等一系列政策,改造城市,发展城市,使城市形势很快得到稳定,城市经济得到恢复,并开始了新的城市建设。 不久,指导思想变化为反城市化的道路。主要表现是:一,不但用户口政策限制农民进城,而且多次把城市人口强制迁往农村。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二,在体制上,把城市封闭起来,变成一个与其他地区无差别的行政区,取消了城市的经济中心的功能,割断了城市与周边地区经济的自然联系。三,破坏了城市已经形成的社会化的专业分工体系,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体制。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重视条条分割,空间经济研究远落后于部门经济研究。(二)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启动阶段
1979年上海率先开展城市经济理论研究,1980年成立上海市城市经济学会,随后北京、大连、沈阳…等地相继成立。
1982年城市经济改革试点。城市改革首先是从四川开始的。1983年3月,重庆进行中心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最重要的是对重庆实行计划单列和市带县的体制,赋予重庆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力。计划单列虽然还是计划经济手段,但对提高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发挥中心城市的功能,起了重要作用。重庆试点成功后,全国重要的省会城市、沿海城市都相继实行计划单列。后来,由于省会城市在计划单中省市矛盾突出,取消了省会城市的计划单列,一批非省会城市,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仍保留计划单列未变,重庆则升格为中央直辖市。
1984年底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挥大中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组织经济的作用,建立以各类城市为依托的经济区,使城市经济研究日益受到重视。1985年多次召开全国性的城市经济学术会议和专题性的城市经济问题(住房、基础设施等)讨论会。1985年4月成立全国城市经济学会筹备组,1986年5月在上海正式成立全国城市经济学会。
各大学相关城市和经济类专业开设城市经济学课程,培养城市经济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相继翻译、出版了一批国外城市经济学著作,同时先后撰写、出版了10多部联系本国实际的城市经济学著作。(三)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快速阶段转型下,城市问题应该是今后城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如制度转型问题,企业区位变化,生产要素的流动,这样就会涉及城市化模式、空间结构、城市管理、城市发展模式等
9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出现经济紧缩和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新困扰,促使学者和政府官员再次关注中国城市化的命运。660多个城市的兴起,特别是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促使学者和政府官员进一步关注现有城市现代化的问题。
2000年4月在南京,《新世纪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实践与21世纪城市发展对策》会议,会上专家们指出,未来我国城市发展将呈现五大基本发展趋势:
城市地位进一步增强的趋势。21世纪是中国城市迅猛发展的世纪,城市地位将进一步提高,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格局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将居于更加突出的地位。
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中国的城市化已滞后世界城市化进程20个百分点,进入新世纪,将大大加快城市化步伐,将采取持续发展措施,把滞后的20个百分点赶上来,在2020年前每年将保持不低于1%的城市化增长速度。
城市经济大发展趋势。进入新世纪,中国城市将基本形城市场经济体制,对内对外的开放度将更高,城市经济发展的势头将更猛,发展的步伐将更加稳健。逐步完善城市经济体系,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城市现代化趋势。城市的全面现代化建设将大大加快,从基础设施到城市的信息化,从科技发展到知识经济体系的形成,从城市的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都将有新的突破发展。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基本实现城市现代化。
城市可持续发展趋势。21世纪,中国将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挑战和压力,逐步解决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欠账问题,用可持续发展原则改造城市和发展城市,实行城市经济的内涵集约化发展,特别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城市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发展。第三节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学一、城市及城市规划的认识(2013.3.11引力模型)1、城市
城市的出观以社会生产力除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外,尚有剩余产品为其基本条件。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发展中国家55%的GDP在城市,发达国家85%的GDP在城市。城市是集聚的中心,没有集聚就没有城市。集聚是城市的本质,也是重要的城市经济现象。
城市化的定义(人口、产业、景观与生活),多种要素的集聚中心,城市是由各种微观主体行为的结果。 城市是资源分配(配置)的平台,城市体系是配置的网络。城市问题,与集聚在一起的孪生兄弟;发达国家是资源合理分配和再分配的问题:郊区化,城市更新,边缘城市;发展中国家是资源的创造问题:筹集和吸引足够的资金满足发展的需求,在全球竞争下,也成为竞争单位;城市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单元,也就成为一个研究对象。可见:城市内部:竞争效益低,要素之间结构及其空间组合不合理城市外部:竞争激烈——提升城市竞争力;外部性问题2、城市规划: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城市规划是为实现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合理目标,对城市构成要素的安排和部署。城市规划是—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是城市各项建没和管理的依据。
城市规划作为政府对城市发展建设的控制手段,分别从宏观(即制定城市经济发展目标、纲领等)和微观(即对城市空间及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两方面着手,制定一个框架来确保各利益团体在城市建设及发展中能够协调一致,减少城市物质环境要素之间的消极影响。 城市问题与城市经济,通过城市经济解决城市问题的本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要实现的八大超越(仇保兴,2003)超越规划的有限期。超越行政管理的空间。跳出单一学科来编制规划。超越单一物质空间的摆布。超越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超越原有的规划、政策、提法、口号等限制。跳出由单一部门垄断性编制规划的限制。城市规划要与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集聚相适应。二、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学关系密切(一)城市规划工作中经济研究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师必须首先要懂城市经济学,不懂城市形成、发展、兴盛与衰败背后的经济学,就不可能为城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出科学的决策引导。
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对城市经济已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与城市化的快速增长,城市规划已成为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关键环节。
实践证明,城市通过城市规划行使政府对经济的引导和调控职能,对于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探索城市生产和生活的合理布局,提高城市产业水平和经济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对城市规划经济作用的认识,掌握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的最优组合,是城市规划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徐巨洲,2001)。城市经济学使用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宏观理论:凯恩斯总量理论、索罗的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等•微观理论:供给与需求、边际分析、消费者理论。生产选择等城市经济学不仅涉及“效率”问题而且涉及“公平问题”,他不仅是增长问题还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事实上,城市经济学更加接近政治经济学(巴顿),他涉及更加广泛的政治、社会、经济结构,因此研究住房、污染、犯罪;经济学主要集中在资源配置的效率,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率。研究内容:宏观问题即总量问题:城市的形成、城市经济的增长、城市经济结构、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微观问题:区位选择、地租与空间结构、交通、环境、政府干预等。规划师影响着资源的分配,他们也与其他影响资源分配的人员产生互动。如果规划师能够较好地分配资源,有效地与其他也分配资源的人员沟通,他们就必须熟悉资源分配的原理。那么资源分配原理包括哪些呢?城市规划中的经济分析:前期研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型详细规划城市专项规划:基础设施规划、交通规划、生态环境规划(二)城市规划对经济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本质是引导,是对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宏观调控。
所谓引导。城市规划引导是一种政府的规范行为,没有规划引导只会导致政府职能的失职和政策的缺乏活力。
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作用的引导是通过编制科学的规划和对信息的管理来实现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对城市发展作出全方位的规范,并及时公开反馈规划信息,引导城市投资者掌握正确的方向和投资的时机、减少经济建设的盲目性。
所谓调控。城市规划调控是一种市场的辅助行为,没有规划调控只会导致城市的混乱和投资的失败。 城市规则调控的基本作用:—是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把政府与投资者、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居民的关系融合到市场经济的运行之中.在社会整体利益的原则下使城市有秩序地发展。二是调控投资开发的总量、结构、空间、密度、速度、节奏。城市规划调控除了通过规划管理外,还依靠行政权力对规划项目审批和规划监督管理来实现。(三)城市经济学对城市规划的理论贡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工作更多注重城市自身的经济问题,城市规划师越来越多的时间用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研究。从我国的城市进展情况看.由于受市场经济机制的影响,城市经济问题日渐突出,城市经济学及相关的一些经济理论,己成为城市规划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城市规划有直接联系的几个基本因素是:产业结构调整,资本的竞争力,城镇化的推进,第二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土地经济,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等。1、空间集聚理论及规模经济规律(徐巨洲,2001)
城市经济是空间集聚的经济。集聚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变量,它为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基础的条件。城市经济之所以能够在城市规划中得以重视,其原理是城市的人口、企业和各种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给未来城市带来经济发展的特殊效益,即集聚经济效应。2、后发优势理论及信息化发展规律(徐巨洲,2001)
后发优势理论从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国际分工、比较生产费用理论演绎而来。后发优势理论认为,后进性国家由于可以直接吸收和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加之本地区劳动力和土地资源费用低,以及有利于刺激国际资本的经济政策,就可以发展起新的优势产业,在其传统的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经济领域内实现赶超。所以,后发优势理论亦称跨越经济学说。3、非均衡经济增长理论及产业结构转变规律(徐巨洲,2001)
结构主义的非均衡经济增长理论,是近些年来经济学中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非均衡发展表现在多个方面,如经济增长的非均衡,产业结构的非均衡,地区结构的非均衡以及城乡结构的非均衡等。城市作为国家的一个地区经济结构单元,同样具有这种非均衡发展的特征。城市规划研究经济问题,与非均衡经济增长的理论关系密切,主要通过经济结构转变来反映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现代城市经济发展规律的总倾向。4、转型下,城市问题应该是今后城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如制度转型问题,企业区位变化,生产要素的流动,这样就会涉及城市化模式、空间结构、城市管理、城市发展模式等。城市经济学家伊文思在他所著的《城市经济学》一书中指出了经济学与城市规划的相关性。
首先是关于城市如何运转的经济分析,也就是实证性的城市经济研究,可以使规划制订者更精确地预测未来将发生什么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其次是福利经济等的方法和分析,能够帮助规划制订者解释哪些能够或应该采纳的政策。城市经济学能根据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和发现规划控制在经济福利方面的影响(赵民、陶小马,2001)。如何观察知识与实践结合Q:如何衡量或判断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案例:西三角、重庆几大组团如何观察1.风起于青萍之末(细节)蝴蝶效应2.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表征)
3.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表观)经济规律和体制边界Q:为何中国的很多现象不能用经济规律解释?A:本底情况+文化传承+体制机制+经济规律我们看城市的角度城市的经济体系是一个黑箱目前没有任何理论能完全阐释城市经济系统我们需要观察城市经济系统与城市建设系统的耦合(例子:“两江新区”后新区迭出)理论+实践
关于课程宏观:相关资源在国家或区域层面的流动与配置的原理与应用中观: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系统和实体系统的耦合状态城市经济学——从各大城市的“夜生活”说开去“夜生活”意味着什么?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省安阳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分层作业)(解析版)
- 纺织服装厂开标工作纪律
- 保定市物业人力资源开发
- 养鸡场租赁合同:农业旅游融合
- 2025年热力工程设备项目发展计划
- 空间技术招投标法规解析
- 古建筑消防泵房建设协议
- 矿山无人机服务合同
- 百货商店卫生间翻新施工合同
- 交通运输系统导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乳腺腔镜手术介绍
- 服装的生产方案
- 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 机械加工厂计划管理
-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研究
- 福维克直销奖金制度完整版
- 银行业声誉风险管理培训
-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医院季度投诉分析整改报告
- 全面医疗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