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系介绍_第1页
核技术系介绍_第2页
核技术系介绍_第3页
核技术系介绍_第4页
核技术系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核专业介绍核技术工程系2016.91945年8月6日上午﹐美军的B-29型轰炸机从天宁岛机场出发﹐把“小男孩”原子弹运至日本并投向广岛市。三天后的8月9日上午,B-29从天宁岛机场再次出发﹐运送另一个命名为“胖子”的原子弹﹐并将其投在了长崎市。从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8月14日日本宣布投降)。B-29S型戰機“小男孩”原子彈“胖子”原子彈据事后统计﹐广岛市及长崎市死亡及受伤人数达44.5万人以上。历史回顾我国的“02”计划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受到帝国主义的围追堵截,继后多次受到超级大国对我国的核威胁: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几次企图对我国使用原子弹;赫鲁晓夫执政期间,前苏联也多次作了对我国使用原子弹的准备;为了消除核威胁,我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武器。核科学技术教育计划实施“02”计划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核科学技术的队伍。1955年初,教育部成立了“核教学领导小组”,开始了核学科队伍的建设工作:1955年,在北京大学组建了物理研究室(1958年改为原子能系,现为技术物理系),以培养解决核武器研制理论问题的科学家(我国的氢弹之父“于敏”院士就是该系培养的学生)。1956年,分别在清华大学组建了工程物理系,在当时的北京地质勘探学院(后来的北京地质学院、现在的中国地质大学)组建了三系。工程物理系培养核武器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三系则培养寻找制造原子弹材料—铀矿的工程技术人员。当年三系建系基本情况首任系主任:原北京市科委主任-任湘第二任系主任:中科院院士-翟裕生毛泽东主席为任湘题字:开发矿业一批著名学者参与了“三系”的创建;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建系首席科学家为前苏联首席放射性地球物理专家:

诺维科夫第三任系主任:金景福与国家核工业同呼吸共命运当年的三系设有三个专业:稀有分散地球化学、放射性地质、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就是我校今天的核专业的前身。“放射性地质”专业就是我校今天的地球化学专业的前身。1965年,在北方超级大国的战争威胁下,我国将重要的工业企业与国防保密单位向西南搬迁,开始了著名的“三线”建设。作为国防保密专业系--“三系”奉命整建制从当时的北京地质学院迁入当时的成都地质学院(我校的前身)。与国家核工业同呼吸共命运20世纪80年代中期,核工业的军用任务逐渐减少,整个行业出现萎缩,放射性地质与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受到影响。1988年,我校的放射性地质专业停止招生,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专业调整为“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专业。1992年,随着核电站建设的启动,核专业开始复苏,我校的“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专业调整为“核技术”专业。1998年调整为“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2005年,随着核电站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核工业进入到“第二个春天”。我校的核专业也得到发展,在原“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先后拓展了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三个本科专业。2.

专业现状与建设目标学科专业概况学科支撑:所在学院具有相关专业博士点4个,硕士点4个,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核资源勘查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各1个。学科优势国家级“核资源勘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特色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中央与地方共建专业国家质量工程支持专业“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及省级“核资源与核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省“核技术应用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11年度“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省级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综合改革(SZH1105)于2012年获批核技术应用专业优秀教学团队于2012年获批四川省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博士点:矿产普查与勘探(铀矿地质与勘探方向)核技术及应用核资源与核勘查工程核废物地质处置工程硕士点:矿产普查与勘探(铀矿地质与勘探方向)核技术及应用核资源与核勘查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学科建设重要事件备忘录:“放射性地质与勘探”全国首批硕士点授权学科点--1981;“放射性地质与勘探”全国首批博士点授权学科点--1983;3.

师资队伍在编教师基本情况师资统计情况专职教师总数:21职称结构教授6副教授10讲师4助教及其他1学历结构有博士学位人数14有硕士学位人数6有学士及其他学位人数1年龄结构>55岁245~55235~4512<355高级职称75%研究生学历95%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核工程与核技术教学指导委委员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四川省核学会常务理事学科带头人:院长葛良全教授学缘结构: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4.

科研工作科研情况——荧光分析仪———国内率先引进高灵敏度电致冷半导体探测器

————中国地调局首批资助的核物探新仪器探测器:Si-PIN激发源:同位素结构:采用分体式结构多元素分析能力:一次测量可分析10余种元素工作时间:可连续工作14小时以上2000年2010年2月22日西部第二大金矿科研情况——荧光分析仪激发源:PU238、Am241源操作系统:菜单图形界面重量:小于1.1kg激发源:微型X光管(美国MOXTEK)操作终端:智能手机重量:小于1.2kg附加功能:GSM通话、GPS定位2011年7月23日海拔6000米科研情况——微区荧光分析最小焦斑:<50um微动精度:<1um测量元素:24种(Se、Ag、Ga、Mo、As、Rb、Cu、Ge、V、Pb、Nb、K、Ba、Sr、Y、Zr、Zn、Ni、Co、Cr、Ti、Mn、Fe、Ca)能量线性:<0.5%谱漂:±1道序号元素检出限测定标样1Y73GSS-162As48GSS-83Ti817GSS-84Fe215GSS-25Cu21GSS-26Ag198GSS-162016年5月国家十二五科技成果展科研情况——气球测氡仪检测对象:氡及其子体探测器:Φ20mm金硅面垒型半导体探测器测量范围:4~400,000Bq/m3灵敏度:4cpm·Bq-1·m-3

本底:<5计数·h-1气泵流量:20L/min数据存储量:2000次测量一般工作环境:温度0~50℃,湿度5%RH~90%RH无凝结水科研情况——X荧光测井仪测量深度:<2000m重量:<12kg探管长度:<230cm直径:42mm贴井短直径:大于45cm,小于65cm探测器:Si-PIN电致冷半导体能量分辨率:185eV(@5.9keV)AD精度:1024,2048道可选窗口材料:Be连续工作时间:>8小时计数的相对偏差:<1%测量井径误差:<3%科研情况——重庆水中放射性调查长江沿岸水源放射性总活度分布嘉陵江沿岸水源放射总活度性分布重要水库反射性总活度的分布2015——重庆主城区2016年2016——重庆渝西地区科研情况——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重大课题全数字伽马能谱测量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核应急科研情况——高精度能谱分析仪器(十二五)激发源:微型X光管探测器:HgI2Si-PINSDD测量元素:一次测量分析9种元素,甚至20余种元素检出限:

约10ppm电子线路:全数字信号处理数据存储容量:最大可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