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牙颌患者行新义齿修复治疗后的咀嚼肌功能及咬合状况,口腔论文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无牙颌患者数量不断增加[1].对无牙颌患者修复治疗的效果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2020年10月~2020年5月,我们对20例无牙颌患者行新义齿修复治疗,观察了其修复前后咀嚼肌功能及咬合状况变化.现分析结果,旨在为无牙颌患者义齿修复效果的评价提供根据.1资料与方式方法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20例于2020年10月~2020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行全口义齿修复的无牙颌患者,华而不实男12例,女8例;年龄55~73岁,平均68.6岁.入选标准:①缺牙导致咬合关系丧失,且前一副全口义齿(旧义齿)戴用时间为5~8年,垂直距离明显降低;要求全口义齿修复;②患者身体及精神状况良好,颞下颌关节无明显不适,检查时无明显压痛;可耐受新义齿修复治疗及相关检查;③无颌面部外伤史、手术史及重大神经肌肉系统疾病.④患者知情合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任意一条者.1.2新义齿修复对患者行常规临床检查及治疗后完成全口义齿(新义齿)修复.采用二次印模法取功能性印模,利用下颌息止颌位测定并结合吞咽咬合法取颌位记录,上架,排牙,完成总义齿.临床试戴,边缘系带及黏膜压痛点缓冲,采用T-ScanⅢ数字化咬合分析仪结合咬合纸对全口义齿进行正中牙合调牙合,去除牙合干扰点.1.3咀嚼肌功能及咬合状态观察于全口义齿修复前(戴用旧义齿)及修复后(戴用新义齿)行嚼肌功能及咬合状态检查.检查均于上午进行,由2位医师协同完成.检查室应平静、屏蔽、室温20℃左右.1.3.1嚼肌功能检查采用DISA-2000M双导神经肌电图仪行下颌姿势位(MPP)及牙尖交织位双侧嚼肌功能检查.下颌姿势位指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讲话,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牙尖交织位指上下颌牙牙尖交织,到达最广泛、最严密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检查前将肌电图仪预热5min,受试者左手腕放置接地导线,确定仪器和被检者都良好接地,避免沟通电波从身体传入仪器对实验造成干扰.嘱受检者反复紧咬牙,确定两侧嚼肌位置(眶耳平面上,由外耳道上缘向前约2.5cm,垂直向下约6cm,下颌角前上方,反复紧咬牙时肌肉最紧张的部位);75%乙醇脱脂棉球擦拭受试部位皮肤,枯燥脱脂棉球擦干,使皮肤阻抗小于20k,以增加导电性.观察指标:①嚼肌电幅值:包括下颌姿势位、牙尖交织位右侧嚼肌电幅值(RMM)及左侧嚼肌电幅(LMM)和.②咀嚼肌活动不对称指数(AsMM):AsMM=(RMM-LMM)/(RMM+LMM)100%.重复测量3次,每次间隔约40s,取平均值.1.3.2咬合状态检查检查前向患者讲解并指导其练习从下颌姿势位自然咬合到牙尖交织位.用圆规和钢尺分别测量新、旧义齿中切牙的宽度及长度并据此选择个性化传感薄膜.打开T-ScanⅢ数字化咬合分析软件,将切牙宽度,患者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输入数据库;患者放松端坐于治疗椅上,双眼平视前方,下颌牙列与地面平行;将传感薄膜固定在手柄上,旋入患者口内并贴于上牙列咬合面.嘱患者从下颌姿势位自然闭口做正中咬合至牙尖交织位,紧咬2s,重复3次,每次间隔0.5min.记录咬合力中点心位置(COF,指下颌处于牙尖交织位时计算机瞬时记录的咬合力中心的标记点)和双侧咬合气力平衡情况(左、右侧咬合力占总咬合力百分比).1.4统计学方式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行统计学处理.分析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的比拟新、旧总义齿的咬合力、咀嚼肌肌电幅值的差异,咬合力中心点位置的比拟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2结果2.1嚼肌功能①嚼肌电幅:修复前及修复后咀嚼肌均有较弱的电位活动,但左、右侧咀嚼肌电幅无统计学差异;与修复前比拟,修复后于牙尖交织位最大紧咬时,左、右侧嚼肌电幅均明显升高(P﹤0.05).见表1.②AsMM:修复后下颌姿势位左右两侧AsMM均稍有增加,在牙尖交织位最大紧咬时减小,但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2.2咬合状态①COF:修复后牙尖交织位时COF位置趋于,双侧咬合平衡性增加;②咬合力平衡情况:修复前及修复后牙尖交织位咬合力平衡分布百分比分别为(19.336.31)%、(5.382.65)%,P﹤0.01(t=10.578).3讨论无牙颌患者因咬合关系丧失需行咬合重建,建立正常接触,使咬合关系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等相协调,进而更好的恢复咀嚼肌功能.咬合关系的稳定与咀嚼肌功能密切相关[2],当咬合关系出现改变时,咀嚼肌功能将作出调整,假如此改变超过了机体所能适应的限度,肌功能则会出现异常.肌电图作为研究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的技术手段之一,在无牙颌修复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为全口义齿的疗效评估提供客观的根据[1].常用肌电检查有外表电极和针电极检查两种,外表肌电不能区分单个运动单位的电位,常以肌电幅值作为衡量指标[3].肌电幅值与介入运动单位数目及放电频率同步化程度有关,即介入运动单位数目越多,放电频率越同步,则肌电幅值越大.因而,肌电幅值变化可反映肌电信号强弱的变化,而肌电信号强弱与肌力大小有一定关系.对于咀嚼肌来讲,闭口经过是肌肉非等长收缩的经过,而紧咬经过是肌肉等长收缩的经过,能够以为紧咬时咀嚼肌肌电信号强弱与肌力大小呈正相关[3];咀嚼肌肌力恢复并行使功能与患者对义齿的适应程度密切相关[4~6].外表电极采集下颌姿势位及牙尖交织位紧咬双侧嚼肌外表肌电活动时,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7],电幅值的大小可判定其肌力大小,进而判定患者对义齿的适应情况.下颌姿势位是升颌肌群抵抗下颌骨本身的质量所保持的下颌位置,靠肌张力和下颌骨重力的平衡来维持,主要构成机制是升颌肌群的牵张反射调节[3].本研究结果显示,无牙颌患者在下颌姿势位时无论戴新义齿还是戴旧义齿嚼肌均有较弱的电位活动,但左、右侧嚼肌的电幅值无统计学差异,讲明嚼肌在维持下颌姿势位发挥作用;与费雪芬等[5]的研究结果相符.牙尖交织位是升颌肌产生最大功能的颌位,也是嚼运动重复性最好的位置.本研究结果显示,修复后牙尖交织位最大紧咬时左、右侧嚼肌电幅值高于修复前,表示清楚修复后嚼肌肌力明显加强,嚼肌是产生咬合力的主要肌肉.Sierpinska等[8,9]报道,25例佩戴全口义齿5~15年者戴用新义齿后嚼肌电幅明显升高,本研究结果与其相符.AsMM是判定某一状态下左右侧同名肌肉活动对称性的重要参数,指数越大,不对称性越高[3~5].AsMM是肌肉关节协调性的评价指标之一,对修复效果的评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修复后下颌姿势位时左右两侧嚼肌AsMM稍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其可能原由于患者戴新义齿后下颌重量增加,改变了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者可能存在早接触和干扰现象.而在牙尖交织位最大紧咬时,AsMM稍减小,可能原由于初戴义齿时,上下颌咬合关系刚调磨至广泛的尖窝接触,双侧咬合接触面积基本对称,咬合位置尚处于比拟稳定的状态;即在正中咬合至紧咬的经过中,上下颌牙同时到达接触状态,且紧咬时双侧接触面积基本接近,因而AsMM可反映双侧接触面积的对称情况.全口义齿的咬合不平衡往往会导致义齿的固位不良、咀嚼效率低下及咬合痛.而T-ScanⅢ数字化咬合分析仪作为精到准确记录和分析咬合接触的计算机分析系统,其不仅能够记录咬合接触点的气力大小,自动计算出牙弓左右两侧咬合力的百分比,同时可记录各个咬合接触发生的时间顺序,因而能够对咬合接触情况作动态的定量分析[10~15].其可记录牙尖交织位时两侧咬合力的相对值,即左右两侧占总咬合力的百分比;同时观察COF的位置.COF是咬合力力矩的平衡点,COF图标离椭圆中心点越近,讲明两侧的咬合力越平衡;而COF轨迹是咬合经过中咬合力中心点所经过的轨迹,有助于判定咬合力平衡的动态变化[16].本研究结果显示,新义齿修复后牙尖交织位时左右侧咬合力百分比差值显着减少,两侧咬合力分布更趋近平衡,COF基本趋于,即双侧咬合平衡性增加,到达了理想的、稳定的咬合状态,咬合力中心点轨迹明显缩短,这对维持咀嚼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病例较少,观察时间较短,得出的结论可能具有局限性,尚待以后进一步研究.以下为参考文献:[1]柴璐毅,刘丽,张烈焚.肌电图在无牙颌修复治疗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2020,32(2):112-114.[2]程蕙娟,张富强,叶少波.咬合与咀嚼肌的关系[J].上海口腔医学,2003,12(5):374-376.[3]易新竹.牙合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23-30.[4]杨丹苓,郁春华,耿屹,等.戴用全口义齿不同时间的咀嚼肌肌电图表现[J].上海口腔医学,2006,15(5):466-468.[5]姚月玲,欧阳官,汪文骏.无牙颌患者咀嚼肌肌电值与咬合力间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6,17(4):295-298.[6]周崇阳,冯海兰,杨朝晖,等.咬合重建修复经过中咀嚼肌肌电图的变化[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3,4(3):143-146.[7]费雪芬,刘丽,温从生,等.咬合支持丧失患者修复前后咀嚼肌外表肌电分析[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20,14(1):16-19.[8]SierpinskaT,GolebiewskaM,KueJ,etal.Theinfluenceoftheocclusalverticaldimensiononmasticatorymuscleactivitiesandhy-oidbonepositionincompletedenturewearers[J].AdvMedSci,2018,54(1):104-108.[9]SierpinskaT,GolebiewskaM,LapueM.Theeffectofmasticationonocclusalparametershealthyvolunteers[J].AdvMedSci,2008,53(2):316-320.[10]黄大海,丁仲鹃.T-Scan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8,4(3):181-183.[11]程蕙娟,耿屹,张富强.正常牙尖交织位咬合的T-ScanⅡ系统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20,21(1):62-65.[12]HiranoS,OkumaK,HayakawaI.InvitrostudyonaccuracyandrepeatabilityoftheT-ScanⅡsystem[J].KokubyoGakkaiZasshi,2002,69(3):194-201.[13]KalachevIS.EvaluationoftheT-scansysteminachievingfunction-almasticatorybalance[J].FoliaMed(Plovdiv),2005,47(1):53-57.[14]KoosB,GodtA,SchilleC,etal.Precisionofaninstrumentation-basedmethodofanalyzingocclusionanditsresultingdistributionofforcesinthedentalarch[J].JOrofacOrthop,2018,71(6):403-410.[15]KersteinRB,ThumatiP,PadmajaS.Forc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