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_第1页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_第2页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_第3页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_第4页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梧州)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但人口分布不均。图甲、乙、丙、丁中,人口相对稀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A【解析】【分析】沙特阿拉伯有沙漠地带,所以人口稀少。故选:A【点评】从图中可知甲是西亚、乙是南亚、丙是东南亚、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再根据地形特点分析即可。2.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上面四幅景观图所展示的是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判断其中描述有误的是()A.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B.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雪屋C.③是位于西亚地区的村庄D.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2)对上述四处民居的设计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B.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C.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D.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答案】(1)B(2)D【解析】【分析】(1)从图上来看,①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②是日本的合掌屋;③是西亚的村庄;④是非洲的茅草屋,故选Bo(2)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A正确;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B正确;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C正确;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茅草屋便于就地取材,D错误。故选:D。【点评】(1)不同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建造居住空间,形成了各异的民居特色,如节约土地资源且利用坡地的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适应草原游牧生活,便携易建的蒙古包、适应南方湿热多雨气候的干栏式吊脚楼等等。(2)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等。3.读聚落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1)该民居主要分布在()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2)该民居体现当地的气候特点是()A.终年高温 B.终年低温 C.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D.终年温和【答案】(1)D(2)C【解析】【分析】(1)图中的民居是窑洞,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故选D0(2)窑洞民居体现了黄土高原地区干燥少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故选C。【点评】(1)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2)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黄土高原具有冬季严寒、夏季暖热的特点,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大部分地区温度条件能满足农作物两年三

熟的需要。.某国2018年人口出生率为10%。,人口死亡率为7%。,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10% B.3% C.17% D.7%【答案】B【解析】【分析】解: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7%。=3%。;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当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都高,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当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低,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当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也低时,则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低。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最有可能形成聚落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分析】解: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读图可知,图中③处位于平原,地形平坦,在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最有可能形成聚落。故答案为:C。【点评】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按照聚落的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民居是人们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智慧结晶。下列建筑风格最能体现湘西民族特色的是()D.

【答案】D【解析】【分析】解: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A项是西亚地区墙厚窗小的碉堡式建筑,B项是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的冰屋,C项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一窑洞,D项是“干栏式〃吊脚楼,即底层架空,上层居住的一种建筑形式,是湘西地区的特色民居。故答案为:Do【点评】不同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建造居住空间,形成了各异的民居特色,如节约土地资源且利用坡地的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适应草原游牧生活,便携易建的蒙古包、适应南方湿热多雨气候的干栏式吊脚楼等等。.2019年4月15日,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建筑损毁严重。巴黎圣母院位于()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俄罗斯【答案】B【解析】【分析】解:巴黎圣母院是一座位于塞纳河畔、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故答案为:Bo【点评】法国的旅游资源可谓得天独厚,既有湖光山色、民俗风情,又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宝藏,还有展示现代化科技的人工文化娱乐景点,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使法国的旅游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入境旅游收入在世界居第二位。首都巴黎、地中海、大西洋沿岸风景区及阿尔卑斯山区等都是旅游胜地,此外还有一些历史名城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读图,回答下列小题。‘日然您荒 甲陵河型Ate植宣(1)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持续增加B.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C.人均粮食不断上升D.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增加(2)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导致()

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②人均粮食持续上升③自然资源枯竭④环境污染加重⑤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答案】(1)B(2)B【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人均粮食先上升,后降低;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减少。(2)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带来还很多问题,导致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人均粮食持续下降、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等现象。故答案为:(1)B;(2)B;【点评】人口过多会造成交通压力增大,居住条件变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人口老龄化,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人口过少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产生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等问题,因此人口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9.读“世界人口增长表〃和“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2010年)表〃,回答下面小题。年相向年相向“11人目也110前4C50ai炸聪坤区ft*拉丁美期北奥文津捐人口也J,41.66W33L325蒯3.510J5(1)世界人口从10亿到50亿,每增加10亿人口,所经历时间最短的是()A.10亿-20亿 B.20亿-30亿 C.30亿-40亿 D.40亿-50亿(2)下列大洲,人口数(2010年)最多的是()A.非洲 B.欧洲 C.大洋洲 D.亚洲【答案】(1)D(2)D【解析】【分析】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各大洲差异很大,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大部分是人口增长缓慢,人口问题困扰着许多国家的发展。(1)由表格数据可知,世界人口从10亿到50亿,每增加10亿人口,所经历时间最短的是40亿-50亿,只经历了12年,故选D。(2)由2010年世界各大洲的人口数可知,各大洲中亚洲的人口数量最多,约41.56亿人,超过了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故选D。故答案为:(1)D;(2)D;【点评】(1)考查学生读表分析能力,答案完全在表里可以得出来,这种题目学生要细心和耐心一般都能答对。(2)同样考查学生阅读能力,读图能力也是地理教学一块重要的内容,要注意在平时多练习。10.塔吉克斯坦大部分位于帕米尔高原上,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国土面积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000以上,该国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读“塔吉克斯坦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关于塔吉克斯坦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深居内陆②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③境内有大量冰川分布④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塔吉克斯坦的城市集中分布在该国西南部主要原因是这里()A.纬度较低,阳光充足 B.地势较低、水源充足 C.气候温和多雨D.平原面积广大【答案】(1)A(2)B【解析】【分析】(1)塔吉克斯坦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熟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大部分位于帕米尔高原上,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其中一半在海拔3000米以上,冰川广布,综上所述,本题A符合题意。(2)从图中可知塔吉克斯坦的西南部,地势较低,河流多,水源丰富,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A;(2)B。【点评】(1)塔吉克斯坦,全称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位于阿富汗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之间,是中亚五国中唯一主体民族非突厥族系的国家。(2)一搬在地势地平、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聚落分布密集。11.下图,为1750年—2100年世界人口增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aL:例碑rtmr期密/(1)世界人口年增长率最高出现在()A.1850-1900年间B.1950-2000年间C.2000-2010年间D.2050-2100年间(2)图示反映出()A.1750-18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都低于0.5%B.1800-19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持续增加C.195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25亿,增速开始放缓D.201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70亿,增速逐步下降(3)预计2100年()A.世界人口超过100亿,耕地资源可能更短缺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差异缩小C.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均衡D.科技进步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全部人口、环境问题【答案】(1)B(2)D(3)A【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世界人口年增长率最高出现在1950-2000年间。(2)读图分析可知,1750-18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首先是低于0.5%,后来高于0.5%;1800-19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首先是降低,后来增加;195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25亿,增速持续增加;201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70亿,增速逐步下降。(3)读图可知,预计2100年世界人口超过100亿,耕地资源可能更短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差异加大;受自然条件影响,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科技进步不可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全部人口、环境问题。故答案为:(1)B;(2)D;(3)A;【点评】(1)人口过多会造成交通压力增大,居住条件变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人口老龄化,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人口过少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产生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等问题,因此人口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2)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的总人口之比。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当全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全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时,则为负值.因此,人口自然增长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欧洲,最高的大洲是非洲。12.(遵义)有关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认增长率最高的是大洋洲B.人口增长越快越好,因为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C.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D.人口对多会给社会增加一系列负担,所以人口发展越慢越好【答案】C【解析】【分析】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故选:C【点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过快带来的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13.湖北省的总人口数约6568万人(2010年),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其人口密度约为:()A.36.5平方千米/人 B.365人/平方千米 C.0.0027平方千米/人 D.300人/平方千米【答案】B【解析】【分析】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是由当地人口总数除以当地面积,所以湖北省的总人口数约6568万人(2010年),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其人口密度约为365人/平方千米。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人口密度的计算,理解人口密度的含义是答题的关键,注意计算数据的准确性。.下列地区中,人口稀疏的是()A.欧洲西部 B.两极地区 C.亚洲东部和南部 D.北美洲东部【答案】B【解析】【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是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地区,这些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如平原面积广,气候温暖湿润,工农业历史发展悠久,经济发达;世界上的人口稀疏区有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这些地方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两极地区位于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疏。故答案为:B。【点评】世界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是不平衡性。就全世界而言,目前地球上只占陆地面积7%的地区,却居住着全球70%的人口;全球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不到10%的陆地上;而大陆上有35%〜40%的土地基本上无人居住。就区域而言,各大洲和各国之间的人口分布也是不平衡的。亚洲陆地面积占全球的29.4%,但人口占60%。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口1亿以上的7个国家的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5%以上。.下列对世界人口、人种、宗教,语言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总体上看,世界上的人口增长越来越慢,人口越来越少;B.汉语是世界上使用国家最多以及分布最广的语育,我国使用的就是汉语;C.基督教是世界最大宗教,教徒为穆斯林,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D.亚洲东部、东南部的居民以黄种人为主;【答案】D【解析】【分析】解:世界上的人口增长越来越慢,人口数量确实还在增长,选项A错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语言是英语,选项B错误。伊斯兰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1)人口过多会造成交通压力增大,居住条件变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人口老龄化,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人口过少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产生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等问题,因此人口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2)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或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黑直脸形宽平,鼻梁和身材中等。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或浅棕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身材较高。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西亚、南亚、北非、大洋洲;黑色人种:皮肤和眼睛呈黑棕色,头发卷曲,鼻梁扁平,嘴唇较厚,下巴较低,四肢较长。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不管任何人种都是相互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3)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汉语: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等;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俄语: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

西班牙语: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4)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宗教是一个一神论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教会,基本经典是《圣经》。伊斯兰教遍布亚、非两个大洲,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印度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虽然人数各有不同,但是各个宗教的信徒都是平等的。.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据甲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A.北半球高纬度B.北半球中低纬度C.南半球高纬度D.南半球中低纬度(2)乙图所示为中纬度某地区,仅从图中信息考虑,四点中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3)丙图能够正确反映下列哪个城市的气候特点()A.伦敦B.新德里C.巴西利亚D.北京【答案】(1)B(2)AA.a B.b C.c D.d(3)D【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世界上人口大多集中在赤道以北的北纬20°-60°的地区,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2)聚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水源、交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观察图中四个地点可知,a位于山地,地势起伏很大,交通不便,b、c、d位于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3)读图可知,该地一月气温在0℃一下,年降水量在600-700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新德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为干湿两季;巴西利亚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o【点评】世界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大部分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适合人类居住。17.下表是2018年两个国家的人口资料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甲13.564.322.20.760.95乙36.758.15.202.810.44(1)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甲国可能是()A.德国 B.印度 C.埃及 D.菲律宾(2)根据表格资料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国老龄化严重B.甲国劳动力比重小C.乙国人口增长过快D.乙国后续劳动力资源充足【答案】(1)A(2)B【解析】【分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甲国的人口增长率出现负增长,极有可能是发达国家,以上四个国家中,最有可能是德国,故选Ao(2)根据表格资料分析,甲国人口出现负增长,老龄化严重;甲国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小;乙国人口增长过快;乙国后续劳动力资源充足,故选Bo【点评】(1)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现代人口增长模式,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者负增长。例如,2011年乌克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德国、希腊等国人口出现负增长,日本、波兰、俄罗斯、捷克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零。(2)人口老龄化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一是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二是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三是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四是与城市相比,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18.某中学同学得知,目前全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70亿,为探究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她绘制了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反映人口分布特征的指标是()A.(1)该图反映人口分布特征的指标是()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构(2)从该同学所绘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A.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C.欧洲西部人口增长率高(3)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影响是()C.人口增长率 D.人口年龄结()B.澳大利亚东南部人口稀疏D.非洲北部人口增长率低①求职不再曜A.①②④①求职不再曜A.①②④【答案】(1)B(2)A(3)CB.①③ C.②③ D.②【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反映的是世界人口的分布,反映的是人口密度,看不出人口数量、增长率和年龄结构,故答案为:B.(2)从该同学所绘示意图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的人口稠密;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人口较稠密;不能看出人口的增长率特点,故答案为:A0(3)人口数量过多会造成地球上资源的紧张,环境破坏会更严重,以上四幅图中,水井的变迁是表示水资源越来越少,不堪重负的地球表示人口压力大,求职不再难和托不住表示人口增长慢,劳动力减少和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故答案为:C。【点评】(1)人口密度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通常使用的计量单位有两种:人/平方公里或人/公顷。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计算人口密度的土地面积是指领土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内陆水域,不包括领海。由于人口密度指标是假定人口均匀分布在它所涉及的一定地域内,因此,人口密度计算的范围愈小,就愈能如实地反映人口分布的情况;范围愈大则只能概括地揭示人口分布的大势。(2)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3)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