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_第1页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_第2页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_第3页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_第4页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

(含职业病防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1.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类型、特点及危害;2.掌握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急性化学中毒、电离辐射损伤的概念及特点;目的要求3.熟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条例和应急预案;4.熟悉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急性化学中毒、电离辐射损伤的救治原则;5.了解在突发危机管理中,中央和地区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以及法定程序及应急计划与预案。目的要求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第三节急性化学中毒的应急处理第四节电离辐射损伤的应急处理全球SARS流行2002年11月-03年7月31日,26个国家(包括3个地区)报告临床诊断病例8098例,死亡774例,病死率9.56%;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共发病7748例,死亡685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95.68%和88.50%),病死率为8.84%;其它25个国家和地区发病350例,死亡89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4.32%和11.50%),病死率为25.43%。>=1000100-99901-9GlobaldistributionofSARSprobablecases(2002.11.1-2003.7.30)n=8098Canada251USA29MainlandChina5327Hongkong1755Taiwan346Vietnam63Singapore23810-99

地区分布:大陆共有24个省区市、266个县(市、区)有临床诊断病例报告;城市多于农村(城市地区占总病例81.1%);南方早于北方;广东及华北五省占总病例数96.73%第一节概述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类(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第一节概述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类(二)特点1.发生难以预测2.时间分布各异3.地点分布各异4.影响各个人群5.社会危害严重6.应急处理的综合性第一节概述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类(三)分类1.重大传染病疫情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3.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4.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重大传染病疫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或新的传染病暴发或流行严重的疫情。包括鼠疫、肺炭疽和霍乱的暴发、动物间鼠疫、布鲁氏菌病和炭疽等流行,乙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新传染病的疑似病例等。2.群体不明原因疾病在一定时间内(2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同一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患者,经县级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传染病;群体性癔病;中毒3.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食物或饮水。短期内3人以上或死亡1例以上的职业中毒。4.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医源性感染暴发。药品或免疫接种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水、环境、食品污染和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丢失、泄漏等。生物、化学、核辐射等恐怖袭击事件。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生物发生异常。学生因意外事故自杀或他杀出现1例以上的死亡。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四)分期1.间期指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平常期。此期应积极制定预案,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预防策略和措施,防止可避免的事件发生;建立与维护预警系统和紧急处理系统,训练救援人员,为应对突发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四)分期2.前期指事件的酝酿期和前兆期。此期应立刻采取紧急应变措施,将可能受到影响的居民疏散到安全地方,保护即将受波及的设施,动员紧急救援人员待命,并实施发布预警消息,协助群众作好应对准备。(四)分期3.打击期指事件的作用和危害期。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其打击期长短不一,如地震和建筑物爆炸可能只有数秒,旋风和球场暴乱最长会持续几个小时,而传染病暴发和洪涝灾害则能连续达数月之久。(四)分期4.处理期指灾害救援或暴发控制期。此期的主要任务包括:救治伤病人员,展开紧急公共卫生监测,预防或处理次生灾害;封锁疫源地,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消毒,紧急展开疫苗接种和个人防护;调查事故原因,终止危害的扩大,清除环境中残存的隐患,稳定社会情绪等等。(四)分期5.恢复期

指事件平息期。这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是尽快让事发或受灾地区恢复正常秩序,包括搞好受害人群躯体伤害的康复工作,评估受害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可能产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预防和处理;修建和复原卫生设施,提供正常的卫生医疗服务。第一节概述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类(五)分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的趋势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新发传染病或者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丢失等事件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县级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发生非典和禽流感的疑似病例市级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腺鼠疫流行20例以上市级发生霍乱,一周内发病30例以上乙类丙类传染病一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五年同期平均水平2倍以上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扩散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以外的地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大医源性感染事件预防接种或者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一次食物中毒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者死亡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发生肺炭疽肺鼠疫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未超过5例腺鼠疫发生流行,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生10例以上霍乱一周内发病10-29例乙类丙类传染病一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五年同期平均水平1倍以上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一次食物中毒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预防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服药出现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者不良反应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上。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腺鼠疫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未超过10例霍乱在一周内发病9例以下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一次发生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一节概述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类(六)危害1.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2.造成心理伤害3.对社会其他方面的影响4.造成经济损失和影响经济发展5.造成环境危害6.国家或地区形象受损及政治影响2004年12月26日,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造成印度洋沿岸国家20多万人死亡,150多万人流离失所。2005年10月8日发生的南亚大地震造成了7.3万人死亡,近7万人受伤,350万人无家可归,幅员2.8万平方公里地区内的主要基础设施全部被毁。2005年8月30日,在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市,由“卡特里娜”飓风带来的洪水将城区淹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经度:103.364°E深度:14km

震级:里氏震级8.0级,矩震级7.9级最大烈度:11度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市西21km(267°)崇州市西北48km(327°)大邑县西北48km(346°)成都市西北75km(302°)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大地震遇难69225人,受伤374640人,失踪17939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我们的总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节概述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一)制订《条例》目的、意义及内容1.目的2.意义3.法律责任4.内容5.方针原则第一节概述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二)应对突发事件的五大措施1.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根据危害程度、流行强度,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及时宣布为法定传染病;宣布为甲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决定。第一节概述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二)应对突发事件的五大措施2.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调查、确证、处置、控制和评价工作。第一节概述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二)应对突发事件的五大措施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证及时运送。第一节概述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二)应对突发事件的五大措施4.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以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二)应对突发事件的五大措施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宣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及时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第一节概述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三)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h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第一节概述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四)医疗卫生机构责任1.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2.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第一节概述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四)医疗卫生机构责任3.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4.医疗机构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报告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四)医疗卫生机构责任5.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2)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3)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4)拒绝接诊病人的;(5)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第一节概述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主要内容1.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2.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3.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4.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5.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6.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第一节概述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二)应急反应措施1.各级人民政府2.卫生行政部门3.医疗机构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5.卫生监督机构6.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医疗机构的应急反应措施(1)开展病人接诊、收治、转运工作;(2)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3)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4)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的报告;(5)对群体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和总结;(6)开展科研和国际交流,加快病源查询和病因诊断。第二节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试行)》由卫生部于2007年1月16日颁布。本方案适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一、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特点和事件分级(一)特点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第二节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一、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特点和事件分级(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分级Ⅰ级特别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涉及两个及以上省份;或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Ⅱ级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个省多个县(市)发生;或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Ⅲ级较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或由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二、工作原则(一)统一领导、分级响应的原则(二)及时报告的原则(三)调查与控制并举的原则(四)分工合作、联防联控原则(五)信息互通、及时发布原则第二节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三、应急处置的组织及职责(一)专家组的组成和职责1.专家组的组成和职责2.专家组的主要职责3.专家会商第二节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三、应急处置的组织及职责(二)医疗卫生专业机构的职责和分工1.医疗机构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卫生监督机构第二节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四、现场调查与病因分析(一)核实与判断1.核实: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出专业人员。2.判断:根据核实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判断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否存在。若确认疫情存在,应对其进行初步判断,并制定初步的调查方案和控制措施。第二节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四、现场调查与病因分析(二)病例调查及分析1.病例搜索:根据病例定义的内容,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搜索类似病例并开展个案调查、入户调查和社区调查。2.初步分析:统计病例的发病数、死亡数、病死率、病程等指标,描述病例的三间分布及特征,进行关联性分析。第二节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四、现场调查与病因分析(三)提出病因假设1.从临床、流行病学基本资料入手,寻找病因线索思路:“先常见,再少见,后新发”2.从流行病学特征入手,建立病因假设第二节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四、现场调查与病因分析(四)验证病因假设1.流行病学病因验证2.实验室证据3.干预(控制)措施效果评价4.如果通过验证假设无法成立,则必须重新考虑或修订假设,根据新的线索制定新的方案。第二节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五、现场控制措施(一)无传染性的不明原因疾病(二)有传染性的不明原因疾病第二节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六、防护措施(一)防护原则一般来说,在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处置初期,如危害因素不明或其浓度、存在方式不详,应按照类似事件最严重性质的要求进行防护。一旦明确病原学,应按相应的防护级别进行防护。第二节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六、防护措施(二)防护服的分类A级防护:能对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与液体提供最完善保护。B级防护:适用于环境中的有毒气体(或蒸汽)或其他物质对皮肤危害不严重时。C级防护:适用于低浓度污染环境或现场支持作业区域。D级防护:适用于现场支持性作业人员。六、防护措施(二)防护服的分类1.疑似传染病疫情现场和患者救治中的应急处置防护2.疑似放射性尘埃导致疾病的应急处置防护3.疑似化学物泄漏和中毒导致疾病的应急处置防护七、临床救治原则(一)疑似传染病的救治在感染性疾病尚未明确是否具有传染性之前,应按传染病进行救治。治疗原则:隔离病人,病原治疗,一般治疗与病情观察和对症治疗。第二节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七、临床救治原则(二)疑似非传染病的救治1.疑似食物中毒2.疑似职业中毒第二节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迅速脱离现场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对症支持治疗第三节急性化学中毒的应急处理一、急性化学中毒的概念与特点(一)急性化学中毒的概念

急性化学事故是指一种或多种化学物释放的意外事件,短时间内损害人体健康或污染环境,使机体引起中毒病变,化学损伤、残疾或死亡。

化学事故的类型从救援角度出发,一般可分为两类:一般性化学中毒事故和灾害性化学事故。第三节急性化学中毒的应急处理一、急性化学中毒的概念与特点(二)急性化学中毒特点1.发生突然,防救困难2.病变特异,演变迅速,可大规模杀伤人、畜。3.扩散迅速,受害广泛4.污染环境,不易洗消5.影响巨大,危害久远第三节急性化学中毒的应急处理二、急性化学中毒的临床表现在短时间内吸入或吸收较大量的化学毒物,迅速造成人体发病的称为急性化学中毒。

毒物在吸收、代谢、排泄过程中可给人体组织、器官造成直接或继发性损害。其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循环系统损害、消化系统病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及泌尿系统损害。第三节急性化学中毒的应急处理三、急性化学中毒的诊断(二)诊断的分析方法1.病因诊断根据中毒的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2.定位诊断根据中毒的临床表现,推导毒物作用的靶器官或病变部位进行诊断。3.鉴别诊断。(三)诊断分级及管理按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按中毒程度分为刺激反应;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第三节急性化学中毒的应急处理四、急性化学中毒的急救原则现场急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可降低伤亡率,减少并发症、后遗症。(一)现场处理要点(二)现场医学救援要点(三)急救处理要点(四)综合排毒措施第四节电离辐射损伤的应急处理电离辐射事故(radiologicalaccidents):电离辐射源失控引起的异常事件,直接或间接产生对生命、健康或财产的危害。

急性电离辐射损伤:人体一次或一定时间(数日)内遭受体外大剂量强透力射线或比较均匀地全身照射仪器的损伤称为。引起急性电离辐射损伤的下限辐射剂量一般为1Gy。第四节电离辐射损伤的应急处理一、电离辐射事故的放射防护(一)对电离辐射事故进行干预所遵循的防护原则1.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限制个人受照剂量,使之低于可引起非随机效应的剂量阈值。2.应限制随机效应的总发生率,使其达到可合理做到的尽可能低值。3.采取任何一种防护对策时,应进行最优化的判断和权衡。(二)对电离辐射事故评价第四节电离辐射损伤的应急处理二、工作人员应急照射的剂量控制

应急照射(emergencyexposure)是异常照射的一种,指在发生事故之时或之后,为了抢救遇险人员,防止事态扩大,或其他应急情况而有计划的接受的过量照射。第四节电离辐射损伤的应急处理二、工作人员应急照射的剂量控制1.应急照射必须事先经过周密计划,由本单位领导及防护负责人批准。参加应急的人员是受过专门培训或熟悉情况的专职人员,一生中只限于一次。2.应急人员在一次应急事件中的受照剂量不得超过一定剂量当量水平。3.为了抢救生命或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有必要接受高于上述剂量时,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本标准所列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权衡利弊做出决定。第四节电离辐射损伤的应急处理二、工作人员应急照射的剂量控制4.应急人员在参与抢救工作时,应采取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少内、外照射和表面污染。5.接受应急照射前,可事先使用抗放射药物。6.对接受应急照射的人员给以医学观察,并将其受照剂量和观察结果详细记入健康档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实例

2008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2008年3月始,南京鼓楼医院泌尿科外科医生孙西钊陆续接到南京儿童医院送来的10例泌尿结石样本。

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9月9日,甘肃14名婴儿同患肾结石疑因食用某同一品牌奶粉一事被媒体曝光,引发重大关注。。事件始末

9月11日,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都有类似案例发生。

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卫生部提醒立即停止使用三鹿受污染奶粉。从2008年9月12日至17日8时,各地报告临床诊断患儿达6244例。

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肃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作出部署,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一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9月13日,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情况发布会上指出,该事故是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三鹿牌部分批次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

9月14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带领有关司局领导及专家飞抵兰州,针对有关三鹿奶粉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展开专题调研。

9月15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称,甘谷、临洮两名婴幼儿死亡,确认与三鹿奶粉有关。

9月中下旬,国家质检总局派出调查组赴三鹿奶粉生产企业调查事故原因,在全国范围内对同类产品进行专项检查;工商总局加强了对市场上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监督检查;卫生部组织联合调查组开展该事件的调查处理,并在全国范围内对可能由此造成的婴幼儿患病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同时紧急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诊疗方案。目的(一)掌握该事件引起的“婴幼儿泌尿系统疾患”的健康危害及其疾病特征,为建立早期诊断指标和完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二)掌握该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了解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筛查标准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三)探索三聚氰胺暴露量与“婴幼儿泌尿系统疾患”发病之间的量效关系。“三聚氰胺”污染奶粉所致病例调查方案

卫生部制定调查对象因服用奶粉到医院就诊或筛查并被诊断为“婴幼儿泌尿系统疾患”的患儿。调查方法通过查看医疗记录、访谈患儿家长及医生,使用统一流行病学调查表,对诊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三聚氰胺”污染奶粉所致病例调查方案

卫生部制定调查内容(一)病例调查1、一般信息: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2、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病经过;3、临床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尿生化、B超;4、治疗及转归;5、暴露史及其它影响因素:病例喂养方式、食用奶粉的品牌、时间、食用量,以及饮水、其它辅食等信息。“三聚氰胺”污染奶粉所致病例调查方案

卫生部制定调查内容(二)标本采集1、如可能,医院采集患儿结石或尿中结晶颗粒;2、疾控中心流调人员负责采集剩余奶粉;3、采集标本送省控中心进行分析检测。如无条件检测的,由省疾控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