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夹板外固定术护理_第1页
小夹板外固定术护理_第2页
小夹板外固定术护理_第3页
小夹板外固定术护理_第4页
小夹板外固定术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夹板外固定术护理第一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西关正骨“三绝”整复理伤手法杉皮夹缚固定(小夹板外固定术)百年名药第二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小夹板的历史利用木制夹板做骨折外固定物,这种治疗方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医心方》(晋代•葛洪)就有记载。这一治疗方法应用了一千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几十年来,我国医务工作者继承与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精华,结合现代医学力学与运动学原理,使小夹板治疗骨折这一古老方法成为我国目前骨折外固定治疗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第三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小夹板外固定术的定义小夹板固定术是通过4~5块夹板和压垫以及被固定肢体肌肉及上、下关节的活动,动态地帮助骨折复位,且有利于骨折的愈合而少有关节的僵硬发生。优点:操作简单、调整方便、经济实惠。缺点:对关节附近骨折的固定不方便。广义的小夹板还包括铁丝夹板、石膏夹板、塑料夹板等。第四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小夹板选材要求1、夹板厚度。2、夹板要平整、结实、有一定的弹性。3、选用纤维纹理较严密的第二层杉树皮(第一层粗皮削去)。4、夹板表层和内层削平整,夹板两边削齐,夹板两端修剪成小弧形,夹板端头可以压软1cm。5、夹板宽度比伤肢周径小,约为伤肢同一平面周径3/5-4/5。现代多选用已经制好的夹有海绵衬垫的三合板。第五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小夹板外固定的原理布带对夹板的约束力固定垫对骨折断端的效应力肢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使肌肉部动力因骨折所致的失衡重新恢复平衡。第六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第七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小夹板包扎要求1、换药时体位正确,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性,防止坠床或摔倒。2、护士掌握绷带包扎的方法:环行法、螺旋法、螺旋反折法、“8”字包扎法。3、内层用8cm绷带,内层绷带与夹板等长,下肢骨折外层用8cm绷带,上肢骨折外层用6cm绷带。(小儿下肢骨折外层用6m绷带,手掌及手指骨折用4cm绷带,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绷带)。4、注意绷带的松紧度内层绷带平板端,外层束带以不费力上下能移动1cm为宜。5、骨折容易移位的方向放置压垫,骨突部用棉垫保护。第八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6、长管骨折夹板包扎方法正确。(束带包扎方法顺序,先中间、再骨折近端、最后是骨折远端)。7、超肩、超肘、超踝、锁骨、足底夹板包扎方法正确。8、外层束带结打在夹板上,方向统一,结头留1.5cm,结头结实。9、小夹板之间有1、5~2cm的空隙。10、伤肢指(趾)端外露(有伤口除外),指(趾)端清洁,以便观察血运情况。11、操作熟练、准确、轻柔,尽量避免造成病人痛苦。第九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小夹板固定的指征四肢闭合性骨折。股骨骨折因大腿肌肉丰富强大,有较大的牵引力,单纯使用小夹板难以达到固定作用,须结合持续性牵引。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较小,并经处理已愈合者。陈旧性四肢骨折,适合于手法复位者。四肢关节内骨折或近关节骨折经手法复位成功者第十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小夹板固定的禁忌症创口较大的开放性骨折;伤肢严重肿胀,肢端已有血循环障碍者;伤肢有神经血管损伤的症状,小夹板固定会加重损伤者;体形肥胖,伤肢皮下脂肪丰富,因固定不牢固易发生骨折移位、畸形愈合、迟缓愈合或不愈合;不能按时观察的病人第十一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小夹板外固定时易发生的并发症㈠骨筋膜室综合症它是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中最容易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下列几种。⒈夹板包扎过紧,未做到及时认真的观察。⒉骨折复位不良,血管受压未及时解除。⒊局部损伤严重,或骨折后又反复粗暴、不正确的整复,都会加重组织损伤。此时虽然夹板等附加外固定的压力不大,但由于组织内水肿血肿,骨筋膜内压力已经增高,最终组织缺血坏死,甚至造成肢体坏疽。⒋未向门诊病人及其家属作必要的注意事项的交待或交待不清,未能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主动配合。第十二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㈡压迫性溃疡常常发生在夹板两端或骨骼隆突部位,是由于夹板边缘粗糙坚硬,摩擦挤压皮肤,或夹板过紧、衬垫不当、压力垫硬厚等,使肢体局部皮肤组织长时间受压缺血而发生坏死、溃疡。第十三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㈢骨折端移位骨折在未愈合之前都有发生再移位的可能。其主要原因有:①夹板固定松弛,②压力垫放置不妥当,③患肢体位摆放不当,④功能锻炼不正确,⑤去除夹板过早,⑥未能按时复查。第十四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小夹板固定的方法第十五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小夹板包扎方法及固定垫放置方法

(1)续增包扎法:绷带由伤肢远端向近端包扎1-2层(内衬绷带),近关节处3层,保护皮肤不受夹板摩擦,及使各夹板间隙处承受均匀的压力。将固定垫用胶布条粘贴在小夹板或伤肢适当的部位上。安放主夹,用绷带在中段包扎两圈。安放辅夹,用绷带包扎,使小夹板全部覆盖。扎带第十六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2)排列包扎法:

先包扎内衬绷带1-2层。夹板一次排列在骨折四周相应部位。扎带第十七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3)扎带松紧度测定(4)固定垫的作用及放置方法

加强夹板的固定力,能将外部扎带的小夹板的挤压作用力集中到移位的骨折端上去,防止整复的骨折移位。仅有轻度矫正残余移位的作用。两点加压及三点加压法第十八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第十九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八、几种常用的夹板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观察㈠夹板松紧夹板松紧适宜,既能有效地固定骨折,又不引起其他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使骨折顺利愈合。夹板的松紧取决于布带捆扎情况。检查方法一般以两手指提起布带后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布带移动度超过2cm,说明布带松弛,未达到应有的约束力,夹板内压力达不到固定骨折的要求;如果布带不能移动或移动不及1cm,说明布带捆扎过紧,夹板内压力过高,会对患肢软组织造成压迫,影响血液循环,易引起缺血性并发症。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㈡血液循环缺血性并发症为小夹板外固定后最常见,较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治疗的全过程中都应严密观察,如有异常须及时处理。患肢血液循环的观察以对肢端血液循环的观察为最直接、简便。主要护理观察指标包括。⒈疼痛骨折复位后一般疼痛明显缓解,如果疼痛继续存在,并呈持续性剧痛,应提高警惕,因为往往疼痛是病人患肢血液循环障碍的最早期表现之一。⒉患肢肿胀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多表现为患肢严重肿胀。⒊皮肤温度血循环障碍时肢端温度较健侧低,甚至冰冷。⒋皮肤颜色如果动脉供血受阻,患肢为贫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变为苍白;如果静脉回流受阻,患肢为淤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呈青紫色。⒌感觉异常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纤维最早出现异常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