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_第1页
第4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_第2页
第4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_第3页
第4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_第4页
第4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S—LM模型可以用来解释经济衰退、高涨,是国家采取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但它不能解释滞胀问题,并且不能说明价格的决定。在前面的分析中,假设价格水平不变的。但在现实中,价格是不断变化的,总供给也是有限的,在此基础上分析总供给和价格水平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AD—AS模型已成为宏观经济学重要的分析工具。1、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2、扩大(IS—LM模型)3、AD—AS模型(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均衡)y=+i1-i=s:L=m:y=-r

+e1-

d1

1-y=+rhkm-

J

k

一、总需求函数的含义总需求[AggregateDemand]——某一时期一个经济社会所计划或所需要商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和。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通常用产出或收入Y来表示总需求函数[AggregateDemandFunction]——表示实际国民收入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总需求函数可以从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得出用来反映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L=L1+L2=ky-hrL=m==ky-hr原来P不变,m是唯一的,现在P随时在变,m也随时变化了Mp

=ky-hr从中可以化解得到只有p、y为参数,y=……(p、y之间反向变动)一个均衡的收入y就有一个对应的价格P。这就是总需求函数。Mpy=-r

+e1-

d1

1-1P从IS-LM模型导出总需求曲线:P不变时,LM是唯一的,P变化时,不同的P对应于不同的LM线。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成反方向变动从投资角度看:

P实际mriY

P实际mriY从消费角度看: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实际财富,鼓励消费0YPAD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除物价水平外,一切影响实际国民收入总需求量的因素发生变动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导致总需求曲线位置移动的具体因素很多,其中政府支出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主要考虑的因素。主要考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位置的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除价格因素外,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AD线向右移动,

相反,紧缩性财政政策导致AD线向左移动。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除价格因素外,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AD线向右移动,相反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AD线向左移动。总需求曲线的总结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1、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实际财富,鼓励消费2、利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增加m)降低利率,鼓励投资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会移动:1、消费引起的移动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使消费者支出增加(如减税、转移支付增加、股市高涨)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左移。2、投资引起的移动在物价水平为既定时,使企业投资增加(企业乐观),总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左移。3、政府购买引起的移动在物价水平既定时,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增多,右移。4、货币供给量增减引起的移动,增加右移,减少左移

一、总供给函数的含义总供给[AggregateSupply]——某一时期一个经济社会中各企业所愿意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价值的总和。总供给函数[AggregateSupplyfunction]

——表示实际国民收入总供给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价格水平如何影响总产量(总供给)?1、价格水平变化影响实际工资,如果名义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与价格水平反向变动2、实际工资变化影响到劳动力市场供求一般而言,劳动供给与实际工资成正向变动,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成反向变动。3、劳动供求会决定实际的就业量。4、就业量的变化影响总产量(总供给)。总产量(总供给)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二、宏观生产函数与劳动市场宏观生产函数或总生产函数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生产函数,表示总产出与总投入之间关系Y=f(N,K)Y—总产出;N—社会就业量;K—社会资本存量,此外还包括技术水平。假定K在短期内为定量(常数):Y=f(N,K0)(又称短期总生产函数——即在资本量和技术状况不变的条件下,社会总产出量与劳动投入量之间的关系。)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的两个特征: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

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

三、劳动市场均衡1、劳动的需求——表示劳动的需求量与实际工资之间的关系。Nd=Nd劳动需求量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实际工资=100货币工资物价指数WP()(W是名义工资,P价格水平,W/P实际工资)劳动需求曲线:2、劳动的供给劳动的供给——表示劳动的供给量与实际工资之间的关系。NS=NS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WP)(W是名义工资,P价格水平,W/P实际工资)3、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需求与供给决定实际的工资水平和劳动力就业水平WPNNSNdN0WP0EE1N1WP1NS’N2两种工资决定理论1、有伸缩性的工资理论——实际工资与一般商品的价格一样完全由劳动市场的供求决定,并调节着劳动的供求在此假设下,市场自发均衡时只可能存在自愿失业或自然失业,即达到充分就业状态,所以,经济中的产量始终等于潜在产量。2、有粘性的工资理论——劳动市场上的交易方式与一般商品市场是不同的,除货币工资具有“刚性”和“货币幻觉”外,在现代劳动供求双方通常采取的是签定和约的方式,因而工资与一般商品的价格不同,难以随供求关系的变动而随时变动,即工资具有粘性。在此假设下,市场自发均衡时有可能存在非自愿失业或非自然失业,所以,经济中的产量有可能小于潜在产量。完成的凯恩斯模型的代数表达

i=si=e-drS=-α+(1-β)yL1=kyL2=-hr(j-hr)

m=L=M/P=ky-hrNd=NsNd=Nd(w/p)

Ns=Ns(w/p)

y=f(N)求出一组P、Y即总需求函数求出另一组P、Y即总供给函数由总需求、总供给决定P、Y完成凯恩斯模型的几何表达:NW/PNfyfyfye四、不同特征的总供给曲线

1、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极端)

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表明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可以增加PyyfAS资源还没得到充分利用可以不提高价格增加总供给,未达到充分就业前,不会存在通货膨胀P02、短期总供给曲线

假定工资是有粘性的,价格上升,货币工资不变而实际工资下降,厂商可以雇用更多的工人进行生产,厂商利润增加,产量增加。(向右上方倾斜)越向下越平坦,价格上升慢;越向上越陡峭,价格上升快3、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从长期看,价格和工资都是有伸缩性的,经济中的产量始终等于潜在产量。或者说,在长期,资源已经充分利用。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动,总供给都不会增加。①凯恩斯总供给曲线。资源远未充分利用,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可以增加。②短期总供给曲线。资源尚未(接近)于充分利用。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③古典(长期)总供给曲线。资源已经充分利用,不管价格如何变动,总供给都不会增加。0YPAS③①②总供给曲线的三种情况Yf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这种情况是否有可能出现?0YPLASSASYf由于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全部资源和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均已就业存在着难以利用的资源和自愿失业的劳动者。因此短期内这种情况有可能存在,预示着经济的过热。短期总供给曲线总结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粘性工资理论:未预料的高物价水平减少了实际工资,引起企业增加雇用工人和物品生产,产出增加。也就是说工资不能根据物价水平迅速调整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1、劳动引起的移动可得到的劳动力增加,总供给曲线右移。2、资本引起的移动资本存量的增加,引起劳动生产率提高,向右移3、自然资源引起的移动自然资源可获得性增加,右移,可获得性减少,左移4、技术进步引起的移动技术进步使总供给曲线右移。

一、总需求-总供给模型0YPASADP0YEE宏观经济均衡的三种情况:①充分就业均衡②失业均衡(萧条)③高于充分就业均衡(过热)0YPSASP0YE=YfAD0LASAD1AD2YE>YfYE<YfP1P2总需求变动的影响【1】总需求变动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只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同方向变动。PY0P0ASAD2AD0AD1E1E0E2Y2Y0Y1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总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而不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资源已充分利用,均衡的国民收入达到了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PY0P0ASAD2AD0AD1E1E0E2YFP1P2总需求变动的影响【2】古典总供给曲线总需求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PY0P0ASAD2AD0AD1E1E0E2Y2Y0Y1P1P2总需求变动的影响【3】短期总供给曲线案例研究总需求两次重大的移动:大萧条与第二次大战1、1929-1933年,美国实际GDP下降27%,失业从3%增加到25%,物价水平下降22%。经济学家解释总需求大幅度减少。主要有这一时期家庭由于金融的不稳定提取现金,银行家由于谨慎持有大量超额准备金,货币供给减少了28%,而美联储没有采取扩张性的行动。同时股票价格下降90%,减少了财富及消费者支出,银行问题制约了投资支出。2、20世纪40年代的经济繁荣由于二次大战,总需求增加,从1939-1944政府购买增加5倍,失业率下降到1944年的1%,物价水平上升了20%。短期总供给变动的影响PY0P0SAS0AD0E2E0E1Y0P2P1SAS1SAS2Y1Y2资源尚未充分利用时,总供给变动使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案例研究(石油危机)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最大的波动来源于中东产油区,原油是许多产品的关键投入,当原油供给减少,价格上升,企业的成本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左移,会引起滞胀。1973-1975年,欧佩克减少生产提高价格,石油价格翻了一番,世界石油进口国都经历了通货膨胀和衰退,美国CPI超过了10%,失业率上升到9%。1978-1981年,欧佩克再一次限制石油供给,价格又翻了一番多,又是滞胀,原本下降的通货膨胀又超过10%,失业从6%达到10%。1986年欧佩克成员之间爆发战争,成员国违背协议,总供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