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地理-新课标-鲁教版_第1页
第14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地理-新课标-鲁教版_第2页
第14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地理-新课标-鲁教版_第3页
第14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地理-新课标-鲁教版_第4页
第14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地理-新课标-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LJ)课件编辑说明本课件是用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课件,如需要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如果有的公式双击后无法进入可编辑状态,请单击选中此公式,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进入编辑状态。修改后再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退出编辑状态。第37讲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第39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十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返回目录单元考情实录三年考情最新考纲2011年2012年2013年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重庆卷T8,海南卷T5,天津卷T12(1),福建卷T37(3),广东卷T41(4)海南卷T5~7,山东卷T26山东卷T1、2,浙江卷T7、8,重庆卷T12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大纲全国卷T39(2)(3),浙江卷T5、6、37,广东卷T41广东卷T40,重庆卷T36,新课标全国卷T37福建卷T1、2,江苏卷T11、12,海南卷T18~20,安徽卷T35,山东卷T26(3)返回目录单元考情实录三年考情最新考纲2011年2012年2013年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天津卷T13(4),广东卷T40(5),江苏卷T28江苏卷T13、14,山东卷T27,广东卷T41,上海卷T35~37江苏卷T28,天津卷T13(3)(4),广东卷T41(3)(4)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海南卷T12、13,安徽卷T32,江苏卷T28(3)(4)江苏卷T29安徽卷T23~25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考点互动探究综合能力提升基础自主梳理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1)地形:既有①________、山地、丘陵,又有盆地和平原。如图37-1所示:

图37-1

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基础自主梳理高原

(2)气候:②___________气候为主,温和湿润,降水自③____________递减。(3)水文: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④__________、湖泊密布。

(4)流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呈⑤____________,流域面积大。

2.自然资源

(1)水资源与矿产资源丰富。

(2)地势落差大,⑥__________丰富。

(3)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

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亚热带季风东南向西北河网稠密南北辐射状水能资源

[误区警示]流域和水系的区别

(1)流域又称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一般指地面集水区。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高地称为分水岭。

(2)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联结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它汇集全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注入海洋、湖泊或消失在荒漠中。

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发展快,形成三大经济区2.城市化水平较高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中下游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上游中游下游以⑦________为中心以武汉为中心以⑧________为中心重庆上海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1.上游地区(1)优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2)发展重点:水能资源的开发。(3)三峡工程a.位置: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b.综合效益:⑨__________、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4)存在问题:⑩_____________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

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防洪自然灾害(5)整治重点及措施a.重点:生态环境建设。b.措施:加强长江防护林及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⑪____________、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经营与开发。

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封山育林2.中游地区(1)优势: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2)开发重点:⑫________基地、制造业基地、航运。(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a.问题:⑬______灾害。b.原因自然原因: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使平原湖区积水而无法外排入长江。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商品农业洪水人为原因: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加剧;⑭_______,泥沙淤积,湖泊萎缩,调蓄洪峰功能减弱。(4)整治重点及措施a.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b.搞好分洪工程;

c.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并修建水利工程。

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围湖造田3.下游地区

(1)优势

a.地形以⑮__________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

b.人口密集,利于农业发展;

c.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利于国内外经济联系。

(2)突出问题:⑯______________的质量普遍下降。

(3)整治重点及措施

a.重点: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b.措施:调整并优化⑰_____________,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各种途径对⑱______________加以控制。

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平原水体和大气产业结构环境污染

[完善提醒]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1)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在综合治理与开发中应保护植被。

(2)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3)河谷平原地区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重点。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

►探究点一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评价

1.综合评价流域的综合开发要因地制宜,结合流域的地理条件确定开发重点与开发方向。地理条件的评价分析如下:

图37-2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

2.影响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

图37-3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3.影响河流水力(水能)资源的因素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具体分析思路如下:

图37-4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4.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

图37-5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

例1[2013•山东卷]图37-6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1)~(2)题。

(a)

(b)图37-6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解析](1)C

(2)C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流域开发造成植被不断减少,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空气湿度减小,降水量减少,降水降落到地面,迅速汇集成地表径流流走,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蒸发量减少。第(2)题,读图可以看出流域开发造成植被不断减少,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经历相同的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地表径流流量变化逐渐增大,三条流量变化曲线对应该流域三个阶段的顺序应为Ⅲ、Ⅱ、Ⅰ。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

►探究点二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1.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和目的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治理措施治理目的建设水利工程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修建分洪、蓄洪区调蓄洪水,减轻洪灾修筑河堤,疏浚河道防洪和航运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控制生产和生活废弃物排放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2.长江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长江流域面积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复杂多样,因此在综合开发中应依据因地制宜原则,针对各河段采取不同的开发措施,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上游中游下游开发条件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脆弱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基础较好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突出,经济基础雄厚开发现状①农牧业为主;②水能资源的开发①商品农业基地;②以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制造业基地①商品农业基地;②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上游中游下游存在问题①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破坏;②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冰川退缩、河流断流、珍稀动植物减少;③水能开发程度低①洪水威胁严重;②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③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河床抬高水体和大气污染严重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上游中游下游整治措施①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②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③建设三峡工程①退耕还湖,疏浚湖泊;②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搞好荆江分洪工程;③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④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工程的拦洪治沙功能①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3.流域开发建设的内容、方向(1)流域开发建设的内容:流域的开发建设一般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具体内容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旅游和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

(2)流域开发建设的方向:在河流的不同河段,开发利用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情况下,中上游落差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开发内河航运。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

例2

[2013•浙江卷]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图37-7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图37-7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

(1)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

(2)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

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④防治湿地退化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解析](1)C(2)B第(1)题,结合题干和图可知,拉萨地处河谷,夜间降水多于白昼。河谷地区,白天山坡升温快,谷地升温慢,山坡温度高于谷地,山坡盛行上升气流,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故白天谷地水汽不易凝结成雨,C项正确、D项错误。夜晚山坡降温快,谷地降温慢,山坡温度低于谷地,山坡盛行下沉气流,谷地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易凝结成雨,故A、B项错误。第(2)题,在河滩低地建设文化建筑,不利于生态保护,②错误。吸收外来文化,将会影响当地民俗,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⑤错误。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有利于文化生态景区的集中管理与保护;控制景区的旅客日流量有利于景区景观的保护,利于景点的可持续利用;防治湿地退化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

►探究点三水利工程修建的影响分析

水利工程的评价主要包括可行性评价和影响评价两大方面。可行性评价要从水利工程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分析。影响评价则需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展开。1.可行性评价(以三峡工程为例)

(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包括资源条件和工程条件。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自然条件具体内容资源条件(水能丰富程度)落差大,水能丰富流量大,水能丰富工程条件峡谷河段,筑坝工程量小地质基础好,安全性好(2)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条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②工程条件:移民少,淹没农田少,生态破坏小,有利于工程实施。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2.影响评价水利工程修建的影响首先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分析水利工程的利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防洪等。分析水利工程的弊多从工程本身的缺陷,对库区的影响和对上、下游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例如,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的影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

(1)积极影响①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洪、航运、发电、养殖等效益;②利用水电产生的环境效益主要是减少了“三废”的排放,废渣的少排放可少占土地,废水的少排放可节约水资源和减少水污染,废气的少排放减少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酸雨危害。

(2)消极影响①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壤肥力下降;②河口外海域内的沙丁鱼因失去饵料而迁往地中海北部;③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三角洲地区土地盐渍化加重,海岸遭侵蚀而后退。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

例3

[2013•重庆卷]图37-8为某河段示意图,图37-9表示该河段上①②两观测点所测得的年流量变化。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37-8图37-9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

(1)当地政府为了提高甲河道流量,计划在图37-8中A、B两点之间修建拦河坝,该措施可能使河水对C点河岸的冲刷________。为使甲河道流量在汛期提高不致太多,请对如何修建该拦河坝提出两条合理建议。(2)下表是该河段所在地区部分社会经济指标。据表指出该地区近10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年份人口数量(104人)农作物常住人口其中:城镇人口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总产量(104t)播种面积(104hm2)播种面积(104hm2)2000年101334636462102010年11496512754515[答案](1)加剧建议:控制堤坝高度,修建调节水闸。(2)趋势:粮食总产量和播种面积减少。原因: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生产技术进步较慢,单产提高不明显;种植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

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

[解析]第(1)题,河流水系的宽窄、分流等影响水量、流速等水文特征,进而影响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修建拦河坝可提高甲河道的流量,将加剧对C点河岸(凹岸)的冲刷。拦河坝可通过控制高度、建设调节水闸等技术措施来调节下游水量。第(2)题,通过不同年份可看出人口数量,特别是城镇人口数量增加;粮食总产量和播种面积减少,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由此可直接读出粮食生产变化趋势。该趋势的形成需从城市化发展导致农业人口、农业用地减少;社会发展对经济作物需求量增大;经济作物产值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慢,单产提高不明显等方面寻找原因。考点互动探究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规范要求6要点全面,重点突出典例精析

[2012•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图37-10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综合能力提升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综合能力提升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图37-10综合能力提升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

(1)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

(2)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3)“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采用的一种工程。图37-10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丁坝的作用。综合能力提升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标准答案答题思路

(1)“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西沙”: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

(2)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

(3)保护河岸;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中的沉积(答对一点即可)第(1)题,“东水”形成的自然原因可从降水量的特点方面解答。“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可从降水量的特点、分布,地形地势,流经地区的土壤、植被等方面分析解答。第(2)题,从辽宁省南部地区河流含沙量大的特点,以及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导致过度抽取地下水等方面,对比分析地下水和河流的关系。第(3)题,结合题图,从“丁坝”的特点、作用和对河水水位、流速影响方面分析。方法技巧

1.答题要点要全面。答题时提倡“广挖坑”,切忌“深凿井”。运用发散性思维在自己大脑中收集要点,选取最佳答案要点。综合题的设置强调某一个中心问题,围绕中心问题,涉及几个层次和方面。但考生在答题时通常会出现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毛病。往往在某一点上,答得非常完整,分析得很透彻,但是只能得到这一点的分数。针对地理情境的设问,我们应从不同的层次、不同视角去分析,在草稿纸上尽可能列出自己的思维要点,然后合理地进行重组、取舍。如高考题中曾对青藏高原生态失调的原因进行考查,绝大多数考生都没有答到鼠类活动猖獗这一原因。综合能力提升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

再如典例中在回答辽河流域“西沙”的原因时,就要从地形、气候、植被和土壤等方面回答,而不能丢失要点。

2.答案要点要突出重点。在回答问题时,把最主要的要点放在前面,其他要点放在后面,尽量把得分点摆在最明显的位置。如在分析典例中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时,首先想到地上河的影响;其次是过量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再次,可能与地表水下渗减少,导致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等有关。前两个要点最关键,要放在答案的前面。再如分析乳畜业、花卉业等农业部门的区位因素时,首先要把市场、交通等主导因素放在首位,其次可列举水源、地价等因素。综合能力提升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应用提升塔里木河流域在1956年生产建设兵团开荒并成立塔里木河垦区之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图37-11中图(a)示意塔里木河垦区人口、耕地面积、棉花和粮食种植面积的变化,图(b)为塔里木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37-11综合能力提升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

(1)说出塔里木河流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自然优势。

(2)分析塔里木河垦区粮食种植面积的变化及其原因。

(3)你认为塔里木河垦区是否应该进一步发展棉花种植,请说明理由。综合能力提升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

[答案](1)地处暖温带,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

(2)变化:粮田面积减少。原因:耕地总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棉花优质,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农业结构的调整)棉花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占用了大量的粮田。

(3)观点一:应大力发展棉花种植。理由:因地制宜,发挥光热充足的优势;可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棉花种植。理由:当地水资源缺乏,种植棉花会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当地劳动力不足。

综合能力提升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

[解析]第(1)题,从该流域气候(光热条件)、水源等方面说明其主要的自然优势。第(2)题,在耕地总面积基本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可知由于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导致粮田面积减少。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在观点明确的前提下,做到观点与论证的统一即可。综合能力提升第37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返回目录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考点互动探究综合能力提升基础自主梳理一、自然环境

图38-1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基本特征:①____________、沃野千里。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山环水绕3.自然条件(1)地貌格局呈半环状

a.外侧:②______;b.中间:山脉和山地丘陵;c.内侧:③_______。

(2)气候

a.温带湿润半湿润的④_______气候;

b.南北热量差异较大: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三个温度带;

c.降水:⑤_____________递减。

(3)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⑥_______。

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河流平原季风自东南向西北沼泽

[完善提醒]1.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春小麦和大豆产区,春小麦春季播种,秋季收获。辽河平原南部热量条件较好,可以种植冬小麦。冬小麦秋季播种,夏季收获。

3.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是受距海远近的影响;植被分布受降水影响自东向西依次出现典型森林—林草过渡区—草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1.土地资源优势

(1)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广布。

图38-2

a.黑土分布:⑦__________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

b.黑钙土分布:松嫩平原的中西部。

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松嫩平原

(2)土地资源丰富

a.耕地面积广大,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⑧________________;

b.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

c.耕地集中连片,便于⑨________作业。

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三江平原机械化

2.土地开发

(1)进行水利建设,建立国营农场。

(2)湿地的作用

图38-3(3)保护沼泽湿地:不再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并逐步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

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

[完善提醒]1.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长江中下游平原低,但是商品率较高,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广人稀,人均粮食占有量多,使其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东北多湿地的原因:(1)地势低平,容易积水;(2)夏季降水多;(3)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1)农业:农业结构比较完整,⑩_______占主导地位;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甜菜生产基地。

(2)林业

a.地位:是全国重要的林业基地,⑪________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b.分布:⑫________、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三大林区。

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耕作业黑龙江大兴安岭

2.农业布局

(1)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2)布局

a.自东向西:以林为主的⑬__________地带,以农为主的农林、农耕、农牧地带,牧业地带。

b.自南向北:⑭__________地带、农耕地带、农林牧交错地带。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林农交错海洋渔业四、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黑土的开发林业的发展湿地的保护问题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⑮_________下降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对策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⑯______;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以⑰____为主,合理采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⑱_______;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土壤肥力有机肥营林退田[完善提醒]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除可采取对策治理存在的问题外,还应包括: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生产链,提高农产品价值;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产值。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

►探究点一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区位表现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气候气温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较强,粮食品质好;②冬季寒冷,病虫害少热量不足,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还易遭受低温冷害的影响降水①雨热同期,集中于夏季,利于作物生长;②降水变率大,容易产生水旱灾害地形①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形多样,为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水源河湖众多,水源充足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区位表现土壤①黑土、黑钙土广布,肥力较高,利于发展农业生产;②有大面积的沼泽土需要改良与合理开发工业是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交通交通发达,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市场广阔的国内市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扩大农产品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人口地广人稀,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商品化经营提供了条件

2.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1)自然条件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条件具体影响典例气候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海南一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条件具体影响典例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及水利工程投入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少且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地形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牧业,山地适合发展林业水源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适宜发展绿洲农业

(2)社会经济条件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条件具体影响典例工业基础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美国工业发展使其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交通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促进了商品农业的发展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上市及时人口人口密度决定人均耕地占有量,影响商品率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技术生产技术影响产量、品质和竞争力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高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条件具体影响典例政策农业生产政策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大的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市场信息供求关系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欧洲奶酪市场大,奶酪产业规模大例1

[2013•四川卷]图38-4中图(a)和图(b)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b)图38-4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

(1)选择图(a)和图(b)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

(2)据图(a)和图(b),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答案](1)图(a):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图(b):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

(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最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

(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也不利于作物生长。[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气温或降水较常年同期的比较差异情况。此类题的答题思路是:先总体点明较常年同期的不同(气温是高还是低、降水是多还是少),然后说明其空间递变趋势,最后点出极值及其出现部位。图(a):由图及图例可以看出图示区域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递变趋势大致是偏低值由东南向西北增大,偏低值最大值出现在西部,比常年同期低4℃以上。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图(b):由图及图例可以看出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的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递变趋势大致是偏多量由东北向西南增大,西南部地区出现极大值,比常年同期多1~2倍。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涝灾发生部位及发生条件。涝灾发生条件主要从地形地势、降水及排水等方面去考虑。由图(a)和图(b)可以看出西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春季积雪融化后,排水不畅;降水较常年同期多;气温较常年同期低,则蒸发较常年弱,地表存水多。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异常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因其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故春温较常年低,会导致春播推迟,收获推迟,作物易遭受秋季低温冷害的影响;降水较常年多,会使土壤中水分过多,影响作物耕种和正常生长。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探究点二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东北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问题表现成因对策耕地问题黑土退化、土壤肥力下降开垦引起土壤冲刷,表土流失严重保护土壤,防止流失;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林地问题林地面积萎缩,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资源减少重采轻育、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火灾等营林为主,采育结合,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草地问题比重减少,草地退化过度农垦、过度放牧退耕还草,合理载畜,加强人工草场建设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问题表现成因对策沼泽问题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天然湿地;退耕还湿地;工程措施恢复退化湿地市场问题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质量低、成本高改变粗放型生产方式,发展集约化生产;依靠科技发展优良品种,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农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大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农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发展重点山区(林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培育林木,发展森林采集、养殖等特色经济,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转变3.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渍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

方法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分析步骤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

例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图38-5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38-5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

(1)比较图(a)(b)两区域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2)举例说明图中A、B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3)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4)分析图(b)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a)(b)[答案](1)(2)问题:湖泊面积萎缩(湿地破坏严重)。解决措施:退耕还湖,改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等等。

(3)低温、冻害(热量条件较差)。解决措施: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等等。

(4)大力加强商品农业基地建设,促进农业专业化生产;加强耕地建设和保护,黑土培肥;退耕还湿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甲水稻油菜、棉花等乙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

[解析]第(1)题,图(a)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b)位于东北平原,根据地理位置判断农作物种类。第(2)题,A为洞庭湖平原,B为鄱阳湖平原,因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第(3)题,C为松嫩平原,D为三江平原,该地纬度高,热量不足。第(4)题,东北平原地广人稀,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今后的发展方向一是继续大力发展商品农业,二是要保护农业的生态环境。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探究点三我国的三农与粮食问题“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是我国政府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也一直是考试的重点。1.把握农业发展的思路

区域农业的发展应主要从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评价某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的思路:要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2)分析农业生产特点的思路:一般从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类型等方面分析。耕作制度主要看所处的温度带,热量丰富,复种指数就高。(3)分析发展农业生产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路: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观点,如农牧业生产与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等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

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2.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均农产品占有量比较低。

(2)“靠天收粮”“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扭转,农业综合生产力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

(3)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太小。

(4)农业的“新、特、优”产品还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

(5)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破坏严重,如耕地减少,土壤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少,等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

3.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因素内容自然因素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等导致的耕地退化人为因素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4.我国的粮食问题及解决途径(1)我国的粮食问题

①受自然条件影响,粮食总产量不稳定;

②受社会经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人口规模大,人均粮食占有量低;受世界粮食价格影响较大。

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

(2)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

①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②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③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面向市场,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

④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例如使用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

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

5.我国某些区域的特色农业及其形成条件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港口、铁路、航空等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南疆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光照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的需求量大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海南岛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昆明花卉种植业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卉品种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例3[2013•江苏卷]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图38-6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图38-6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

(1)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2)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

[解析](1)D

(2)C第(1)题,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耕地面积开始下降较快,2007年以后趋于稳定,粮食产量先下降后又逐渐上升,2003年前粮食产量有段较稳定期,而耕地一直在下降。第(2)题,由于国家“惠农政策”的施行,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导致粮食增产。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规范要求7书写要认真,避免乱涂乱画典例精析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38-7为呼伦贝尔市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图38-7

综合能力提升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综合能力提升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材料二“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农业发展跨上了历史性的新台阶,实现了规模、速度、结构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蜕变,粮食总产量由2006年的27.8亿千克增加到2011年的66.5亿千克,5年间增长了一倍多。2010年呼伦贝尔市跨入全国20个产粮大市行列。(1)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分析甲、乙两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并简述其原因。

(2)呼伦贝尔地区为确保粮食的稳产和增产,需采取哪些措施?综合能力提升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标准答案答题思路

(1)甲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乙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原因:由于乙地区的年降水量大于甲地区,且积温也高于甲地区,因此适宜发展种植业;而甲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有利于牧草的生长,因此适宜发展畜牧业

(2)积极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适当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有计划地开发荒地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整治中低产田;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努力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产;合理利用土地,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持土壤肥力,减小对环境的破坏(任意四点即可)第(1)题,由图中的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积温线对比分析甲、乙两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第(2)题,本题考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方法技巧书写工整,保持卷面的清洁美观,是高考答题时要引起重视的问题。第一,网上阅卷需要扫描大卷,书写不认真,卷面不整洁,会影响扫描效果,导致无谓的失分;第二,阅卷速度快,干净美观的试卷会给阅卷教师形成好的第一印象,利于得高分;第三,乱涂乱画会使答案显得没有条理,造成漏阅要点,导致失分。在同样答题的情况下,书写好的试卷要比书写差的试卷至少多得5分以上,所以平时要从以下几点做起:综合能力提升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

(1)反复训练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书写要工整,卷面要保持整洁。即使字写得不漂亮也要让阅卷老师容易辨认。

(2)通过平时的模考训练自己的书写,改掉坏习惯。

(3)在草稿纸上书写也要认真,因为不认真书写,自己抄写时认错的情况时有发生,况且高考时每人只有1~2张稿纸,如果乱涂乱画,后面的题目就没地方打草稿了。稿纸上工整的书写也便于自己检查,并在短时间里看出失误的地方。综合能力提升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应用提升

图38-8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38-8综合能力提升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

(1)描述图示区域内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松嫩平原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农业的生产资料投入增大,现代化农业科技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农业产量逐年增加。

(2)简述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嫩平原上沼泽湿地的面积达33.12万平方千米,且分布范围较大。

(3)简述松嫩平原上湿地广布的主要形成原因。综合能力提升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答案](1)大兴安岭位于西部,呈东北—西南走向;松嫩平原位于中部,地势平坦;小兴安岭位于东部(或东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

(2)生产规模大,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水平高。

(3)纬度位置较高,蒸发较弱;河流汇集多;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有冻土分布,不易下渗。

[解析]第(1)题,从地形分布位置及走向说明地形分布特点。第(2)题,从生产规模、粮食产量和商品率高低、机械化水平等方面说明其特点。第(3)题,结合纬度位置、地形和土层特点说明松嫩平原湿地广布的主要形成原因。考点互动探究第38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返回目录第39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考点互动探究综合能力提升基础自主梳理一、经济发展快1.优势条件(1)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①________,与东南亚相邻。(2)自然条件优越:②__________;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经济、文化发达;③________众多;国家政策优惠。

第39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港澳平原广阔侨乡

2.经济发展的成就

(1)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

(2)是我国重要的④__________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第39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基础自主梳理

返回目录轻工业

3.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⑤________产业比重下降,⑥_______产业比重上升,⑦________产业占主导地位。

(2)工业体系以⑧________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

(3)产业转移图39-1第39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基础自主梳理

返回目录第一第三第二轻工业

[完善提醒](1)国家政策是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其他原因:a.人们思想开放、观念开放,意识超前并富有开拓精神;b.开放、开发早,为以后的发展赢得了先机。

第39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基础自主梳理

返回目录二、城市化水平高

1.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

(2)改革开放以后:⑨__________和⑩___________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

2.城市化动力:⑪____________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第39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基础自主梳理

返回目录城镇人口城镇数量工业化

[完善提醒]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3)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第39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基础自主梳理

返回目录三、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1.问题:⑫__________形势严峻,人地矛盾加剧,重复建设突出。2.对策第39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基础自主梳理

返回目录措施内容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保护水土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积极发展⑬________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防止建成区盲目膨胀,城镇规模要适度,城镇应⑭________生态环境第三产业合理布局

[完善提醒]珠江三角洲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第39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基础自主梳理

返回目录

►探究点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区位条件

图39-2考点互动探究第39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返回目录

3.影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位因素

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和能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位置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得到长足发展,但发展条件明显不同:考点互动探究第39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9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返回目录项目地区发展历史工业中心工业部门相比状况国内腹地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长江三角洲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上海、南京、杭州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大强强强大珠江三角洲起步晚、发展快广州、深圳、珠海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小(受南岭影响)弱弱弱小

4.区域工业化、城市化道路的差异考点互动探究第39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返回目录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力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政策,大量外资企业的建立浙江温州地区小商品经营,个体私有企业的发展苏南地区大城市扩展,带动乡镇企业发展云南德宏沿边开放政策,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东北地区森林、矿产资源的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例1

[2013•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图39-4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39-5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考点互动探究第39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返回目录

图39-4

图39-5考点互动探究第39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返回目录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的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

考点互动探究第39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返回目录(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苏南地区______,苏中地区______,苏北地区______。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区的能力考点互动探究第39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返回目录[答案](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2)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

(3)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

(4)质量(内涵发展)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宜居水平)

(5)②③①

考点互动探究第39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返回目录[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由图可以看出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特点为由南向北逐渐降低,造成这种分布规律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第(2)题,根据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的城市化特点的差异可知:苏南地区城市化起步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