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防皱整理_第1页
第十一章防皱整理_第2页
第十一章防皱整理_第3页
第十一章防皱整理_第4页
第十一章防皱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hapter11Anti-CreaseFinishEasyCareFinishWrinkleResistantFinish2§11-1Introduction§11-2Wrinkleoffabricandabasicconceptionof

anti-creasefinishforcellulosicfabric§11-3Mechanismofanti-creasefinish§11-4Resinofamide-formaldehyde§11-5Non-formaldehydereagents§11-6Qualityoffinishedfabric3§11-1Introduction纯棉、粘胶及其混纺织物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但它们也存在着弹性差、易变形、易折皱等缺点,故在穿着过程中不能保持平整的外观。为了改善上述不足之处,人们通过对棉织物进行树脂(特殊的高分子预聚体)整理后,提高其从折皱中回复原状的能力,从而提高织物的防缩、防皱性能。因此防皱整理通常称为树脂整理。4防皱整理的发展历史•第一阶段:防皱防缩整理粘胶织物:透气性好、吸水性强、穿着舒适、价格便宜;尺寸稳定性差•第二阶段:洗可穿整理随着各种合成纤维的出现,由于其具有:洗后不易起皱、经一定温度压烫后服装所产生的折缝或褶裥不会因洗涤而消失的特点而倍受消费者青睐。因此人们希望纤维素纤维织物也能具有上述优点,在防皱防缩整理的基础上开发了洗可穿整理。棉织物的免烫整理(或称洗可穿)washandwearW&W5防皱整理的发展历史•第三阶段:耐久压烫整理棉织物的耐久压烫整理:DurablePressDPPermanentPressPP防皱整理发展趋势:常规的防皱整理剂存在甲醛释放问题,绿色、环保型的无甲醛整理剂的开发成为研究热点。防皱整理后往往导致织物的强力下降,如何减少强力下降也是一个研究方向。6NonIron(免烫)WashandWear(W&W整理,洗可穿)DurablePress(DP整理,耐久压烫)PermanentPress(PP整理,耐久压烫)andothertermssuchasminimumcare(易洗免烫),easy-to-care,creaseresistant,wrinkleresistant,wrinklefreeareusedforanti-creaseoreasycarefinishes.防皱整理效果的评定织物经树脂整理后,其整理效果一般用折皱回复角来表示,通常是经向和纬向回复角之和;其回复角的大小除与整理效果有关外,还与织物的组织结构有关。通常情况下:

Untreatedfabricofcotton

(经向):80-850;

Treatedfabricofcotton

(经向):110-1300;

Untreatedfabricofcotton

(经+纬):1600;

Treatedfabricofcotton

(经+纬):>2200;creaserecoveryangle(CRA,折皱回复角)recoverydegree(回复度)8§11-2Wrinkleoffabricandabasicconceptionofanti-creasefinishforcellulosicfabric11.2.1Thereasonofformingwrinkleonfabric织物上折皱的形成,可认为是由于外力使纤维弯曲变形,放松后未能完全复原所造成。9CrystalRegions(晶区)纤维素长链分子相互平行排列,并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引力的作用,纤维素大分子链紧密牢固地与相邻分子链结合在一起,纤维素分子间无空间让水分子和树脂分子进入,而且纤维素大分子链很难相对运动。即使产生分子间的相对位移,待应力消除后,其结合力就立刻使位移分子恢复到原来位置(发生普弹形变)。所以结晶区可以认为是完全防皱的。10AmorphousRegions(无定形区)•在此区域内,纤维素分子排列无序或序列较差;纤 维大分子链间的间距较大,相邻大分子链间的引力 也低于晶区,树脂和染料分子都可渗入。•在此区域相邻大分子链间引力较低,在外力作用下 可使纤维素大分子链发生位移,当外力去除时,没 有足够的约束力能使纤维素分子回到其原来的位 置,使织物造成折皱(发生普弹形变、强迫高弹形 变、永久形变)。•折皱主要是在无定形区产生的。11

Resistancetocreasingisimpartedtocellulosicfibersbyrestrictingtheslippageofmolecularchains.Chainslippagecanberestrictedbyaddingchemicalcrosslinksbetweenthemolecularchainsintheamorphousregionsofthefiberorbydepositionofapolymericsubstanceintheamorphousregions.Permanentcreasesmaybeplacedinafabricbycreasingthefabricatthedesiredlocationbeforethecrosslinksareformed.12综合归纳•宏观:织物的褶皱是因为织物产生了不可回复的形变 的结果;•微观:织物上褶皱的形成与纤维大分子结构单元密切 相关。纤维是由基本结构单元(如分子链、分子束、 原纤维等)组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方向、 不同大小的作用力(如氢键、范德华力、共价键等) 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当纤维受到外力作用后,大 分子结构单元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基本结构单元伸 长,取向度提高,并产生相对滑移,有些氢键被破 坏,在新的位置上形成新的氢键,通过基本结构单元 之间的变化达到新的平衡,纤维就发生了变形(褶皱)。1311.2.2Howtoimprovetheanti-creaseability织物的抗皱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织物在穿着过程中受到伸长、剪切和弯曲作用 时,纱线间纤维的相对移动量小(不易发生形 变、形变小);•产生折皱时织物因弹性好容易回复(即使发生形变易回复)。两者只要具备其一,织物就具有良好的抗折皱性能。141.PropertiesoftheyarnA.Numberoftwists•纱线的捻度过小,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较差,纤维 间极易产生位移,外力去除后,就会发生不可回复 的变形,抗皱性能差;•纱线的捻度过大,外力作用时虽然纱线中纤维间不 易产生滑移,但是纤维本身发生较大变形,纤维内 氢键断裂并在新的位置重建,外力消除后,纤维的 变形不能回复,织物产生折皱。•纱线的捻度过高或过低,均对织物的抗皱性能有不利影响。15B.Fineness同一种棉纤维,捻度相同的条件下,纱线的直径增加,纱线的抗弯刚度增大,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相应提高,织物的抗折皱性能越强。162.FabrictextureA.Tightness图11-2织物紧度与折皱回复角的关系17B.Thickness织物厚度增加,刚性随之增加,织物的抗皱性和折皱回复性也增加。C.Texture纱线和纤维相同的条件下,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斜纹组织结构>平纹组织结构>缎纹组织结构3.Resinfinishing通过树脂整理可以改善织物的抗皱性能18§11-3Mechanismofanti-creasefinish要使纤维素纤维织物不易起皱,需使织物中的纤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的形变,当外力去除后能回弹到原来的形状。2011.3.1Theoryofresinaggradation树脂沉积理论:•处理到织物上的整理剂,经焙烘后会在纤维内部 形成网状结构缩聚物的树脂,沉积在纤维的无定 形区;•沉积的树脂通过物理-机械作用,阻碍纤维素纤 维中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的相对移动(依靠机 械摩擦作用或氢键,改变纤维的流变性)。2111.3.2Theoryofcovalentcrosslinking树脂整理剂固然能自身缩聚,但也不能排除与纤维素上的-OH基发生反应的可能。织物防皱性的提高,也可能是由于在纤维素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间生成共价交联的缘故,所以提出了共价交联理论。22树脂交联理论:•整理剂和纤维素纤维大分子中的羟基发生反应,在纤维素分子链或基本结构单元间形成共价交联;•共价交联的形成,使纤维在形变过程中因氢键拆 散而导致的蠕变和永久形变减少,纤维从形变中 的回复能力提高。24不论是树脂沉积理论还是共价交联理论,经过整理后的纤维素纤维的弹性模量得到提高,即比未处理的纤维难以变形,而且具有较高的弹性,从形变中的回复能力增强,防皱性能得到提高。25为了使纤维或织物具有防皱性,可在无定形区中紧邻的纤维素分子间增添一些连接。处理时织物要保持所需的形状,在适当的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引入的分子至少具有两个以上能与纤维素发生反应的基团。这些分子通常称为纺织树脂,实际上称为“初缩体”(precondensates)较为合适。§11-4Resinofamide-formaldehyde 11.4.1Structure

防皱整理剂又称交联剂,目前工厂里常用的是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它们是由酰胺与甲醛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其生成物通常称为树脂初缩体。即CNCH2OHRO28HClH++Cl-11.4.2Mechanismofthereactionofresinwith cellulose

Theoryofprotoncatalysis

酸碱质子理论

•酸:凡是能够释放质子(氢原子)的任何含氢 原子的分子或离子,如:HCl

•碱:任何能够与质子结合的分子和离子,如:Cl-CONRCH2OH+H+CONCH2RHO+COCH2NR+H_H2OCONCH2RHO+CONR

+CH2+CellOHCellCONCH2R

29OCell+H+30最初的酸性催化剂:游离的酸,如:硼酸(H3BO3)、醋酸(HAc)、酒石酸(tartaricacid,HOOCCHOHCHOHCOOH,2,3-二羟基丁二酸)、醋酸和酒石酸的混合物、高沸点的有机酸。树脂初缩体在酸性介质中不稳定、易缩和、产生沉淀,整理液使用时间不长,在生产周期中,整理效果常发生变化。31为了增进整理液的稳定性和结果的重现性,使用潜酸性催化剂。•所谓潜酸性催化剂是一种能在干燥或焙烘时,产生所 需要的酸度,而在浸渍液中不产生酸的催化剂。酸性 的产生是通过热分解、水解、与甲醛反应或因浓度提 高而引起的,其释酸条件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和 磷酸铵(NH4)3PO4是合适的潜酸性催化剂。•在低温时,加有铵盐的整理液呈中性或弱酸性,整理 液非常稳定,整理液施加到织物上后在焙烘过程中, 铵盐发生分解而释放出游离酸,催化整理剂与纤维素纤维反应。33路易斯酸碱理论(酸碱电子理论)酸:可以接受外来电子对的分子、原子团、离子或具有电子层结构未饱和的原子——电子对接受体碱:给出电子对的分子、原子团或离子——电子对给予体TheoryofLewis-acidCatalysis•在树脂整理中,金属阳离子(M+)作为路易斯酸催化树脂与纤维素纤维的反应。CONRCH2OH+M+CONCH2RMO+CONR+HCH2+MOHCONCH2RHO+CONR+CH2+CellOHCellCONCH2R 34OCell+H+CNCH2OHRCNCH2RHO +CONR

35HMOH OH+O+HMH+CH2+H2OM++H2OO交联剂反应温度(℃)pH

6-1K×10(s)DMEU202.5134.430220.740276.450307.0DMDHEU302.56.4407.85015.26020.2DMDHEU30086.050115.060136.011.4.3Reactionontheagentsofamide/formaldehydewithcellulose表11-2交联剂与棉纤维进行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K(水中)

3940由表11-2可知:•温度升高,整理剂与棉纤维的反应速率加快;•pH值降低,整理剂与棉纤维的反应速率加快;•在相同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不同交联剂的反应速率取决于化合物的结构特性,连接在氮原子上的取代基的供电子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如:DMEU与纤维素反应的速率较DMDHEU高虽然反应速率快的交联剂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但是与纤维素反应后形成的共价交联键耐酸水解能力差。41酰胺-甲醛类整理剂与纤维素之间的交联方式很多,整理剂可以在纤维素分子间形成交联或在纤维素分子上形成支链,形成的交联可以是单分子或自身缩聚成线型或网状的大分子,另外,也可能是以树脂沉积在纤维内。42H2CCH2NCN•单分子交联

OH2CH2COOCellCell•单分子支链H2CCH2CNOH2COCellH2CCH2NCNOH2CH2COHONH或Cell43H2CCH2NCNOH2COCellH2CCH2NCNOH2CH2COOCellH2CH2CCH2NCNOH2COCellH2CCH2NCNOH2CH2COCell•线型大分子交联444511.4.4Processofanti-creasewithamide-formaldehyde

1、工艺流程浸轧整理液→预烘→焙烘→后处理

2、整理液组成组成用量(克/升)

整理剂(树脂初缩体):三羟甲基三聚氰胺(TMM)40-80双羟甲基二羟基环亚乙基脲

DMDHEU(简称2D)35-45

催化剂:氯化镁(对初缩体固体含量计%)10-12

添加剂:柔软剂VS

20

润湿剂:渗透剂JFC

3

3、整理液中各组分的主要作用

1)整理剂如常用的2D、TMM树脂等,在适当的条件下与纤维素反应生成稳定的共价交联,使织物获得满意的防皱效果。对于棉织物而言,要想具有较好的防皱效果,整理后棉织物上树脂的含量如下所示:整理剂棉织物上树脂的含量(%)脲-醛5-10

三聚氰氨-甲醛4-8

乙撑脲-甲醛4-6

2)催化剂:使整理剂在焙烘过程中迅速发生必要的反应。目前工厂里常用的是金属盐类作催化剂,这样能保证整理液在常温时能较长时间的稳定,而在高温焙烘时发生必要的催化作用。铵盐类:氯化铵、磷酸氢二氨等;无机金属盐类:氯化镁、硝酸锌、硝酸铝、氟硼化锌等;新型催化剂:磷酸氢镁、氟硼化镁等;混合催化剂:金属盐与柠檬酸、草酸等混合;注意事项:①选用不同的催化剂时,其焙烘条件也不相同;②催化剂的用量一般用树脂初缩体的重量百分率来表示如氯化铵:1-3%(对树脂初缩体重量)氯化镁10-12%(对树脂初缩体重量)硝酸锌:10-13%(对树脂初缩体重量)碱式氯化铝:2%(对工作液重量)

3)添加剂:为了提高树脂整理后织物的撕破强力和耐曲磨性能,通常要加入柔软剂等添加剂,如柔软剂VS等;

4)润湿剂:提高棉织物的润湿性能,有利于树脂初缩体能较快地渗透到纤维内部如渗透剂JFC等;4、工艺条件分析

1)浸轧①浸轧要均匀,棉织物防皱整理时带液率一般控制在70-80%;②织物要具有优良的吸水性能,否则容易形成表面树脂;③织物不能带碱,以免防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④织物不能带氯,否则整理剂会产生吸氯现象;

2)预烘要控制好预烘条件,防止“泳移”现象的产生,而形成表面树脂;否则经防皱整理的织物不断防皱性能差,手感粗糙。而且还会发脆;

3)焙烘提高温度,加速树脂初缩体与纤维素的反应生成稳定的共价交联,从而具有满意的防皱性。焙烘温度和时间,主要取决于初缩体的性质和催化剂的类型;如氯化镁:150-1600C,3-5分钟由于焙烘过程中有甲醛逸出,因此焙烘就有良好的通风设备。

4)后处理包括热洗、水洗等,去除织物上残留的未反应的化合物、付产物以及游离的甲醛等。49.1非干态交联工艺1.湿态交联工艺:整理剂(DMDHEU12~15%),HCl作催化剂•织物浸轧整理液(轧余率75~100%)•打卷•室温放置(20~25℃,15h)•开卷水洗,干燥50特点:经湿态交联处理,棉织物可获得优良的湿防皱性能,但是干防皱性能很差。原因:棉纤维在湿态时处于溶胀状态,交联主要发生在中等侧序度区域。在低侧序度区域,由于纤维素纤维分子链之间的距离较大,交联极少,干燥后纤维干瘪,产生的交联处于松弛状态,故织物的干防皱性能极差。11.4.5Problemofdissociatedformaldehyde

在整理剂初缩体的制备过程中,甲醛和酰胺类化 合物在酸或碱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N-羟 甲基化合物,同时酸、碱也可催化逆反应,因此 酰胺-甲醛类整理剂体系中存在游离甲醛。+O CHHO CNHRH+orOH-O CNCH2OHR

5960在焙烘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整理剂中的N-羟甲基化合物都与纤维素分子上的羟基反应,在织物上有N-羟甲基化合物存在。在酸或碱的催化下发生分解,释放出甲醛。因此,用酰胺-甲醛类整理剂整理织物时存在甲醛问题。63即使整理剂与纤维素分子发生共价交联反应,在外界条件(酸、碱)的作用下,生成的共价交联也会发生水解反应,重新生成N-羟甲基化合物。生成的N-羟甲基化合物在酸、碱等条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释放出甲醛。因此,用酰胺-甲醛类整理剂整理织物后,在穿着使用过程中,始终会有甲醛释放。66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及其浓度的允许限度HCHO,formaldehyde活泼化合物,脂肪族醛类中毒性强,空气中有微量(0.05~1ppm)就有难闻气味,刺激眼睛粘膜和皮肤,并有口服毒性。目前,世界各国都以开发生产绿色纺织品或生态纺织品为目标,国际上对绿色纺织品或生态纺织品的认证是以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测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ResearchandTestingintheFieldofTextileEcology)1992年制定的Oeko-Tex100标准为基础的,在Oeko-TexStandand100标准中,明确规定纺织服装产品上甲醛含量限量值如下:家具布、窗帘布、桌布300mg/kg不接触皮肤的衣服300mg/kg装璜织物300mg/kg床垫、接触皮肤的衣服75mg/kg

床单、婴幼儿纺织品20mg/kg76为了减少织物上残留的甲醛量,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对经DP整理的织物进行充分水洗;•在整理液中添加H2O2、尿素等化学药品作为甲醛捕捉剂,降低整理浴中甲醛的含量。H2O2可以将甲醛氧化成甲酸尿素可以和甲醛反应生成脲醛树脂•用甲醇、乙二醇、二缩乙二醇等对N-羟甲基酰胺类化合物中的羟甲基醚化处理。86§11-5Non-formaldehydereagents由于人们认识到服装上的甲醛对消费者存在潜在的危害,对棉织物的无甲醛防皱整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乙二醛-酰胺类化合物、双羟乙基砜类化合物、环氧类化合物、水性热反应型聚氨酯、反应性有机硅类化合物、壳聚糖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和多元羧酸类化合物等。11.5.1Classificationandpreparationofnon-formaldehyde reagent,polycarboxylicacid 1,2,3,4-butanetetracarboxylicacid(BTCA)H2C HC HCH2CCOOHCOOHCOOHCOOH在目前所研究的多元羧酸类化合物中,1,2,3,4-丁烷四羧酸(BTCA)是被研究最多、整理织物后效果最好的一种多元羧酸。BTCA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辐射合成法和电化学合成法等。

88901,2,3-propanetriacarboxylicacid(PTCA)H2C HCH2CCOOHCOOHCOOHPTCA(丙三酸)整理效果逊于BTCA

9192H2C HCH2CCOOHCOOHCOOH-H2OH2C HCH2C

OC OC OCOOHCellOHH2C HCH2CO CO COOH COOHCellcatalysisH2C HCH2CCCCOCell

OOOOCellOHH2C HCH2COCellCell

CO COOH COO93Modifiedcitricacid(CA)尽管BTCA整理棉织物的免烫效果好,强力保留率也高,但是由于它的成本高,水溶性低,研究者尝试选择其它多元酸来代替。柠檬酸价格便宜、无毒、资源丰富,成为研究者的首选。94但用柠檬酸整理后织物明显泛黄,泛黄的主要原因是柠檬酸在高温焙烘时,2位上的羟基会发生脱水,生成乌头酸(citridicacid)(丙烯三酸)。H2CCOOH

CH2CCOOHCOOHHOHCCOOH

CH2CCOOHCOOH+H2O95生成的乌头酸又有可能进一步脱去CO2,形成衣康酸(itaconicacid,甲叉丁二酸)。乌头酸和衣康酸都是不饱和酸,在焙烘过程中,使织物变色泛黄。+HCCOOH

CH2CCOOHCOOHCO2CH2

CH2CCOOHCOOH为了克服柠檬酸整理织物泛黄的缺点,用马来酸聚合物和柠檬酸一起整理棉织物,可以改善柠檬酸的泛黄性。在高温焙烘过程中,聚马来酸上的羧基与柠檬酸中的羟基发生了酯化反应。HCHCHCHCCOOHCOOHCOOHCOOH+H2C CH2CCOOHCOOHCOOHHC CH CHHCHOOCHOOCH2CCOOC H2C H2CCOOCH2CCOOH

96COOHCOOH COOH COOHCOOH2HO98CA的工业应用•整理效果低于BTCA和PTCA,原因:CA属羟基 酸,分子中的-OH妨碍了邻近的-COOH与纤维上 的-OH发生交联反应;•焙烘时使织物泛黄;•经CA处理的织物耐洗性稍差,强力保留率也不能令人满意;•但价格低廉、安全性高,受到人们的关注。99Terpolymerofmaleicacid(TPMA)由于马来酸聚合物的链段结构与BTCA相似,许多研究者对聚马来酸化合物用于棉织物的免烫整理进行了研究,发现马来酸聚合物整理棉织物可以获得良好的免烫效果,特别是马来酸聚合物与柠檬酸或BTCA联合使用时效果更好。C100马来酸的聚合一般是以马来酸酐作为原料,先在碱性条件下将马来酸酐水解生成马来酸,然后在过氧化物的引发作用下聚合,反应过程如下:m+mmH2OHCCOCH COOHCHCCOOHCOOHHCHHOOCCOOHmmaleicanhydrideperoxide11711.5.4Processconditions Preparationofworkingliquid多元羧酸整理剂次亚磷酸钠有机硅柔软剂强力保护剂60~80g/L(整理剂以100%计)30~40g/L(不含结晶水)适量适量水余量调整整理液pH值至适当值Processcondition

•织物二浸二轧整理液,轧余率70~80%

•80℃烘干3分钟

•170℃或180℃焙烘适当时间焙烘时间取决于焙烘温度和整理液pH值120§11-6Qualityoffinishedfabric

11.6.1织物的平挺度等级织物平挺度等级用于评价经防皱整理的纺织品重复洗涤后表面的平整性,共分六级,分别为1级、2级、3级、3.5级、4级和5级,1级最差,5级最好。分别代表的织物表面状况为:5级:非常平整,有熨烫、整理过效果;4级:平整,有整理过效果;3.5级:基本平整,但无熨烫过效果;3级:有皱,无熨烫过效果;2级:有明显的折皱;1级:折皱非常严重。121按照AATCC标准,有六块标准模板,分别代表1级、2级、3级、3.5级、4级和5级。对织物进行评级前,先按照标准规定,对织物进行水洗、干燥,然后将被评试样与标准模板放在一起,评级时灯光光源、试样放置高度、评价者与试样之间的距离等条件需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由评价者根据试样与标准模板的相近程度,给出试样的级数。织物平挺度等级反应了织物树脂整理的优劣,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有一定关系,但不具有对应关系。12211.6.2Mainmechanicalproperties纤维素纤维织物经防皱整理后,在物理机械性能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例如折皱回复角提高,拉伸断裂强度、拉伸断裂延伸度、撕破强度和耐磨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性能与织物的耐用性能密切相关,在生产和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加以测定。物从形变中回复能力的最直观的指标,折皱回复角的大小反应了树脂整理的优劣。

123Creaserecoveryangle

棉织物经树脂整理后,树 脂在纤维素纤维内部通过 交联作用、树脂沉积作用 增加了纤维的弹性,提高 了织物从形变中回复的能 力。折皱回复角是反映织图11-4整理剂BTCA用量与织物 折皱回复角的关系124防皱整理后棉布的断裂强度和断裂延伸度明显降低,降低的程度随织物防皱性能的提高而加剧。织物断裂强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共价交联的作用所致。由棉纤维的断裂机理可知,棉纤维的断裂是由分子链的断裂而引起的。棉纤维经过防皱整理后,由于在纤维的基本结构单元及大分子间引入一定数量的共价键,与未整理过的纤维比较起来,各单元间的移动性受到限制,负担外力的情况更不均匀,必然引起强度的下降。纤维的强度是织物的基础,以致织物的断裂强度也有下降。Breakingstrengthandextension125一般来讲,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提高与织物断裂强度的降低成正比,因此,在对织物进行树脂整理时,应综合考虑折皱回复角的提高和织物强度降低之间的平衡。126未经整理的粘胶纤维的断裂机理与棉纤维有所不同。对粘胶纤维而言,聚合度、结晶度较低,取向度小,纤维的分子链较短,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小。受拉伸断裂时,主要是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的滑动起着主要作用。经过防皱整理后,由于在粘胶纤维分子间建立了共价交联,使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得到加强,受外力作用时,粘胶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间的滑动趋势降低,使纤维的强度提高。127粘胶纤维在湿态下纤维溶胀,受力时分子或结构单元的滑动增加,因此粘胶纤维的湿态强度较干态强度低。防皱整理后,由于交联的存在,限制了粘胶纤维在湿态的溶胀,因此湿态强度也有提高,且提高幅度较干强度提高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交联密度过高,将会出现类似棉纤维的情况,即粘胶纤维的强度经交联处理达到最高值时,再增加交联,粘胶纤维的强度会重新下降。128图11-5粘胶纤维的应力-应变曲线1-未处理2-处理无论棉纤维还是粘胶纤维织物,经防皱整理后,拉伸断裂延伸度都发生明显的降低,主要是因为经防皱整理后,在纤维素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间引入共价交联,降低了纤维随外力而发生形变的能力,因此使织物的断裂延伸度发生明显的下降。129Tearingstrength•织物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衣服的纽扣、袋口 等处,有时会使纱线受到与其轴线方向垂直的外 力作用,发生撕裂现象,织物是否耐用与其耐撕 裂能力有很大关系;•织物的撕裂能力一般以测定织物的撕破强度来表示;•所谓撕破强度是指织物的经纱或纬纱的切口处耐拉伸的能力,以拉开切口所需的力表示。130防皱整理后,•棉纱线的断裂强度和断裂延伸度降低,棉织物的撕破强度有显著降低;•粘胶纤维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度增大,但撕破强度有明显降低。原因:断裂延伸度降低撕破强度的降低正比于断裂延伸度的降低织物撕裂强度的高低,除了与纱线的强度有关外,还与撕裂时承受外力的纱线的数量有关,因此织物纱线强度或断裂延伸度过低,织物中纱线的可活动性较小,都将使织物具有较低的撕破强度。131为了提高织物的撕破强度,普遍采用在整理液中添加柔软剂的方法。虽然在整理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