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专研硕士研究生课程第一讲:可持续发展概论
主讲:陈永富
为什么要提出可持续发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如何衡量可持续发展?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内容1.人类社会的产生与发展2.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的产生3.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4.可持续发展的结构体系5.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观6.可持续发展的判别规则7.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定量分析8.可持续发展实施战略与实践1.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人类文明演化规律分析: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无到有,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不同的阶段反映出不同的人类文明特征,根据人类文明进步特征,可以将人类社会归纳为三个阶段:
(1)生存阶段与农业文明
(2)发展阶段与工业文明
(3)可持续发展阶段与生态文明1.1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人类历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具有特定的内涵,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研究一个国家(区域)处于何种阶段,既是实施决策论断的首要条件,也是认识基本国情的必然途径。研究指出(牛文元,1993)人类的历史可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前发展阶段、后发展阶段、高发展阶段和可持续发展阶段。1.2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的分类及其特点比较项目前发展阶段后发展阶段高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阶段时间长度1万年以前农业革命之后工业革命之后信息革命之后空间尺度个体、部落流域或国家国家或洲际洲际或全球哲学思考启蒙状态追求是什么?追求为什么?追求将发生什么?自然态度自然拜物主义自然优势主义人文优势主义天人协同经济水平天然食物链初级水平(农业为主)高级水平(工业服务业为主)优化水平(知识经济为主)经济特质采食渔猎自给型经济商品经济协调型经济系统识别无显著结构简单结构复杂结构控制的网络结构消费标志个体延续需要低水平维持需要高水平维持需要全面发展需要生产模式从手到口简单技术工具复杂技术体系智力转化与再循环能源输入人力人、畜及天然力非生物能源清洁可再生能源环境响应无污染、干扰低度缓慢退化污染长期退化协调、资源再生2.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的产生2.1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2.1.1社会背景人口问题:60亿,其中:中国占22%社会发展不平衡:南北问题、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支出金额)、基尼系数(反映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贫困问题:(总量、分布、增长速度)社会动荡:民族问题(西藏,新疆等)战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海湾战争失业:世界平均失业率高达10%以上社会犯罪问题:恐怖分子、犯罪分子年轻化(美国的9.11,印度的孟买事件等)社会发展概况世界部分国家人口与经济比较地区国家人口人均GDP非洲留尼汪75.6万14614美元埃塞俄比亚7067.891亚洲卡塔尔6134685阿富汗2389.7167欧洲挪威453.348881摩尔多瓦426.7459美洲百墓大8.151991海地832.6300美国29404.3,36924日本12765.4,33819德国8247.6,29137中国130419.6,1300巴西17847.0,2700印度106546.1,5552.1.2经济背景经济波动:20年代经济萧条、金融危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国家、地区、城乡经济目标:温饱、小康,发展、可持续贫富差距拉大:富越富、穷越穷中国国内金融资产总量是20万亿元,有30%左右的城市居民拥有近80%的居民金融资产,其中近一半又被20%的少数高收入阶层占有。
2.1.3资源环境问题
再生性:土地--生物(森林、作物)
耗竭性
非再生性:能重复利用、不能重复利用
资源分类
恒定性:太阳、潮汐、原子能、风能、降水
非耗竭性
易误用及污染的:大气、水能、江河中的水
资源
关键资源:土地、水、森林、粮食……
资源环境概况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水资源使用情况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土地面积和森林覆被率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水污染物质排放量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水污染物质排放量的行业构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能源生产和使用情况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人均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从国际经济指标或自然资源一书中摘取)世界主要国家土地/耕地资源状况国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年均增长率土地面积千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耕地的农村人口密度巴西25-1.6845953俄罗斯27-0.11688932加拿大230.0922114美国250.3915937印尼69-0.21812588中国73-0.39327559印度741.42973466日本23-0.4365603全球560.7130331477世界主要国家森林及动植物资源与保护状况国家年均森林面积减少物种/濒危哺乳动物物种/濒危鸟物种/濒危高等植物自然保护区%巴西0.4394/81686/11456215/6.7俄罗斯045/269528/3811400/77.8加拿大0193/14310/83270/111.1美国-0.2428/37508/5519473/25.9印尼1.2515/147929/11429375/38420.6中国-1.2394/79618/7432200/1687.8印度-0.1390/88458/7218664/2445.2日本0188/37210/345565/116.8全球0.2世界主要国家能源与水污染及二氧化碳排放状况国家水污染物排放量千克/日水污染物排放量千克/日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百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吨净能源进口量占使用量的比例巴西6294060.2307.51.815俄罗斯14849910.191435.19.9-67加拿大3134310.16435.914.2-54美国19681960.125601.519.827印尼7536570.18269.61.3-54中国60886630.142790.52.21印度15563710.21070.91.118日本12792870.141184.59.388全球22942.13.8-12.1.4生态环境背景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荒漠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森林减少、草原退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及处理水平
这是我国在20世纪末的情况,现在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到2010年我国所有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将超过60%.环境问题及治理水土流失生态破坏滑坡泥石流荒漠化沙浪楼兰故城风沙北京钢厂废气污染环境污染工矿企业烟雾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气体污染对植物的危害酸雨对水稻的危害城市湖泊污染河流污染造纸废水污染石油污染水体污染对水生物的危害钢渣污染焊接眩光北京噪音污染飞机噪音交通噪音工厂噪音炼钢高温火山爆发地震灾害
2.2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过程古代文明的哲理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衡: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齐民要术: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人地关系论”创始人李特尔:整个土地呈现出生动的图景,在其上自然的与文化的产物、自然的与人文的面貌,所有这些均被巧妙地安排成一个整体,完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最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土地影响着人类,而人类亦影响着土地。春秋战国(管仲:治国安帮需善待资源和环境)
1817年李嘉图(土地级差论)1820年马尔萨斯(人口与资源论)1900年穆勒(资源稀缺论,土地数量和生产力有限)1962年美国RachelCarson海洋学家寂静的春天1972年斯德哥尔莫人类环境会议美国:BarbaraWard《只有一个地球》
英国:Goldsmith《生存的蓝图》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所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到了可持续发展问题,但当时的概念不明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反响.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首次提出SD概念)1984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成立并开始研究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SD概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有183个国家和70多国际组织参加)正式接受了1987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3.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可持续发展十分明确的包含了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即“可持续性”(可持续状态)和“发展”。3.1发展(development)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发展论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1)以单纯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论(传统意义上的发展是指经济发展,一元论)(2)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论(二元论)(3)以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发展理论(三元论)。增长与发展的区别可以比喻为:增长指一个人长身体,发展指一个人全面素质的提高。发展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好.3.2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的概念
可持续性的普遍意义是指决定事物可以久存的属性、特质或状态,有人也称之为“可持续状态”。用于不同的发展领域,根据其不同的目标,可持续性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文化的不同解释:从经济角度是指人类福利在无限时段内能维持的某种可接受的状态从生态角度是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自然资本存量不下降)从社会文化角度是指社会和文化体系的稳定世界银行认为:可持续性是指留给后代人部不少于当代人所拥有的机会,这里的机会用资本来表示,包括人造资本(财政、经济)、自然资本(自然资源),人力资本(教育、卫生、营养等投资)、社会资本(社会文化基础和制度)总之:可持续性的最基本内涵是保持自然资源和环境存量不变或有所增加。3.3可持续发展定义
由于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专业领域、不同区域特点,对可持续发展有不同的认识(1)从自然属性角度的定义国家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定义是“指在其可再生能力的范围内使用一种有机生态系统或其他可再生资源”(1991)国家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定义是“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更新能力”(1991)
(2)从社会属性角度定义
IUCN、WWF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中的定义是“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承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1991)(3)从经济属性定义经济学家科斯坦萨(COSTANZA)等人提出“可持续发展是能够无限期地持续下去的整个资本存量的消费数量”
EdwardB.Barbier在《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定义“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4)从科技属性定义一些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消耗”。(5)综合性定义我国学者的定义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国家或地区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1987年联合国环境于发展大会在布伦特兰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992年6月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由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所接受。3.4可持续发展的两大主题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并直接参与国家最高决策的基本要素.可持续发展的两主题就是处理下面两种关系.(1)人与自然的关系准则:相互适应共同进化—人类文明发展的必要条件
(2)人与人的关系准则:平等互利公平共享—人类文明延续的充分条件3.5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属性
综合性:指它是包括含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体
动态性:指可持续发展并非始终只遵循某一种规定而发展,而是随着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需求,内外部变革是经常发生的3.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谋求发展的增长(增长不等于发展);谋求持续的发展(发展不等于持续)。用一句普通的话讲就是“不要吃祖宗饭,造子孙孽”。3.7可持续发展的7个目标
(1)保持求经济增长
(2)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3)满足人类基本需求
(4)调控人口数量和质量
(5)保护自然资源
(6)突破科技贡献
(7)调控环境与发展平衡3.8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三大特征核心:紧紧围绕两条主线:一是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二是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三大特点:(1)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
(2)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3)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发展度:由目标(1)(2)(3)三个方面去体现协调度:由目标(4)(7)两个方面去体现持续度:由目标(5)(6)两个方面体现3.9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需求性。
3.10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不否认经济增长,但要重新审识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承认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3.11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求,体现在公平(代内、代际),限制(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3.12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寻求对环境无害、经济上有效、技术上可行、文化上有特色、社会可接受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机制。3.1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单元区域化,即全球关注局部行动,区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基础,也是各产业部门的综合。3.1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再生产之间的协调。3.15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1)制度保障-----环境经济制度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自然资源账户体系建立可持续收入的概念建立绿色价格与投资评估体系建立环境资源价值体系(2)政策体系----绿色政策(3)伦理基础----环境伦理观(4)度量手段----可持续发展指标(5)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系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经济制度的核心是绿色GDP。绿色GDP的概念是通过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的核算,对传统的投入产出进行环境调整,以使生产及收入核算能反映环境资源的消耗成本,并反映出环境系统的预防费用。有4个指标:
GDP指标;
NDP1指标-传统的国内生产净值NDP扣除了固定资本消耗所得;
NDP2指标-从NDP1中减去环境资产的消耗与退化成本;
NDP3指标-从NDP2中再减去环境保护和恢复得费用所得。3.16可持续发展类型
可持续发展分为弱可持续和强可持续发展弱可持续发展:指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关键性自然资源可以相互替代,强可持续发展:指不允许关键性自然资源的相互替代。3.17可持续发展的临界值图
如澳大利亚因水资源仅可满足5000万人需求而严格控制移民资源人口3.18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不足
一方面惊喜该理论的博大,它把人类的自控和自律同人类的自负和自私,在新的人类文明阶段上,有效地统一在一起;在世界范围内和关乎人类命运与前途的最根本问题上,提出了足以震撼人们心灵的危机呼唤和行为向导.由此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热烈响应.但是,另一方面该公理更偏重时间序列上,在空间分布上涉足很少,特别在时间与空间的耦合方面基本上没有涵盖4.可持续发展的结构体系4.1政府部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四个层次职能(1)宏观管理层次(2)项目工程层次(3)企业技术层次(4)社会公众层次4.2可持续发展的五个基本支撑体系(1)人口的承载能力(基础支撑系统)(2)区域的生产能力(动力支持系统或福利支持系统)(3)环境的缓冲能力(容量支持系统)(4)社会的稳定能力(过程支持系统)(5)科技的创新能力(智力支持系统)4.3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结构4.4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构函数关系
CSD=Fi(L,D,E,S,I)x⌠t1t0{[1-xi]exp(yi)}exp(Zi)dxix⌠m0m1d0exp(-bxi)2πxidxi其中:CSD为可持续发展能力Fi为内部逻辑函数的矩阵表示t1为终止时间t0为起始时间xi为供给能力变量xiЄ[0,1]yi为发展限制变量YiЄ[0,1]Zi
为预测能力变量,ZiЄ[0,1]m0为地理空间中心坐标m1为地理空间边缘坐标d0
为地理剃度参数b为集聚强度参数i=L,D,E,S,I5.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观5.1可持续发展系统
指一组结构有序,功能独特,对外部激励产生响应,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组织能力的要素,属性或对象的集合.5.2系统的边界-----发展面人类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发展面的上限为大气边界层(即摩擦层),离地面500-1000米;下限为陆地表面以下25-30米或海洋水下100米.
5.3可持续发展系统行为的动力----梯度
梯度是一种广义的非均衡性.就是差异,它的存在是成为产生一切运动和一切过程的基础.具体讲梯度就是指在发展空间中(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三大范畴)引起能量,物质,信息运动或可持续发展演化过程中存在的不均一.
6.可持续发展的判别规则(1)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应达到并保持基本的动态平衡(2)人均财富不应因为世代的更迭而下降(3)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应当抵消或克服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率(4)土壤的人为侵蚀能力与土壤的保护能力应在时序进程中维持动态平衡(5)森林的采伐率与森林的营造率必须保持基本的平衡(6)草原的牧养量不应当超过草原的载畜量(7)海洋生物的捕捞率不应超过生物种群自然增长中的可补偿部分(8)耗竭性资源的开采量与此类资源的发现量或储备量或可替代性数量之间应当始终保持动态平衡(9)环境的污染率与环境治理率必须保持动态平衡(10)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温室气体发射率与其固定率长久动态平衡(11)在环境与发展之间寻求积极而合理的平衡(12)积极寻求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结合点与均衡点7.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定量计算方法7.1指标体系的三大特征(1)是反映系统本质和行为轨迹的”量化特征组合)(2)是衡量系统变化和质量优劣的”比较尺度标准”(3)是调控系统结构和优化功能的”实际操作手柄”7.2指标体系研究进展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确认之后,1994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鼓励世界各国为制定指标体系做贡献,到目前为止,比较有影响的指标体系有13个方面,归纳为三大类型.13个方面:(1)生态需求指标(197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2)人类活动强度指标(以色列伯莱大学提出)(3)人文发展指数(199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4)可持续发展经济福利模型(世界银行)(5)调节国民经济模型(莱依帕提出)(6)环境经济持续发展模型(加拿大提出)(7)可持续发展度模型(中国,牛文元,1993)(8)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联合国统计局,1994)(9)指标体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1996)(10)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世界银行,1995)(11)指标体系(美国可持续发展会议会)(12)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国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13)国际竞争力评估体系(瑞士)三大基本类型(1)测定可持续发展的单项指标,如调节国民经济模型等,简单,但不能反映可持续发展的复杂内容(2)测定可持续发展的复合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等,信息易获取,计算不太复杂,实用性较强(3)测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指标.如竞争力指标等.试图从理论层面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但由于各方面的限制,目前的研究还比较薄弱.7.3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有中国科学院研制而成,包括总体层,系统层(5层),状态层(16层),变量层(48层)和要素(208个)五个部分组成.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特点:(1)完整体现了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的统一
(2)尽量避免人为主观的弊端
(3)在时间和空间的耦合方面有所突破
(4)为最终实现函数表达的可能性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发展支持系统7.4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计量经济分析7.4.1计量经济学模型7.4.1.1资源支撑能力的计量经济分析V1t=ƒ1t(X1t,X2t,X3t,X4t,X5t)lnV1t=β1tlnX1t+β2tlnX2t+β3tlnX3t+β4tlnX4t+β5tlnX5tX1t,为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X2t,为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人)X3t,为主要矿种人均储量(吨/人)X4t,为能源生产弹性系数X5t,为人均森林面积(公顷/人)7.4.1.2生态支撑能力的计量经济分析V2t=ƒ2t(Y1t,Y2t,Y3t,Y4t,Y5t)lnV2t=γ1tlnY1t+γ2tlnY2t+γ3tlnY3t+γ4tlnY4t+γ5tlnY5tY1t,为污染物排放量Y2t,为水土流失量Y3t,为水土综合治理量Y4t,为该地区面积Y5t,为该地区人口总数7.4.1.3社会支持能力计量经济分析V3t=ƒ3t(R1t,R2t,R3t,R4t)V3t=λ1tlnR1t+λ2tlnR2t+
λ3tlnR3t+λ4tlnR4tR1t,为每万人拥有大中专毕业人数R2t,为地区人均收入R3t,为地区登记失业率R4t,为地区刑事案件发生率7.4.1.4经济支持能力计量经济分析V4t=ƒ4t(Q1t,Q2t,Q3t,Q4t)V4t=ω1tlnQ1t+ω2tlnQ2t+
ω3tlnQ3t+ω4tlnQ4tQ1t,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Q2t,为地区总产值增长率Q3t,为地区资金利税率Q4t,为地区劳动生产率7.4.2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Vt=α1ƒ1t+α2ƒ2t+α3ƒ3t+α4ƒ4t=α1ƒ1t(X1t,X2t,X3t,X4t,X5t)+α2ƒ2t(Y1t,Y2t,Y3t,Y4t,Y5t)+α3ƒ3t(R1t,R2t,R3t,R4t)+α4ƒ4t(Q1t,Q2t,Q3t,Q4t)Σαi=1:i=1-48、可持续发展实施战略与实践8.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实现三个”零增长”目标任何一个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必须通过三个基本台阶或实现三大基本目标,理论上称之为”非对称性零增长”.第一是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零增长第二是实现物质和能量消耗率零增长第三是实现生态和环境恶化速率的零增长只有这三个零增长充分实现,才标志着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8.2世界可持续发展实践
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为世界各国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基本的框架原则,包括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保护与管理,公众参与和实施手段。它为各国、各地区建立区域性可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在不到8年的时间内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国家委员会或协调机构,全球已有2000多个地方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联合国成立了旨在履行《21世纪议程》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双边、多边的区域合作也更多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UNCC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生物多样性公约(CBD)京都议定书马拉喀什协定国际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贸易公约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世界遗产公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世界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指标美国可持续发展指标瑞士可持续发展指标8.3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1)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方案和计划对策、方案和计划名称批准机关及日期主要内容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导中国环境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1992年8月中国环境保护战略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环境保护战略的政策性文件国家计委,1992年中国逐步淘汰破坏臭国务院,1993年1月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具体氧层物质的国家方案方案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国务院,1993年9月全国分领域的10年环境保护行动划(1991~2000)计划中国21世纪议程国务院,1994年3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咖啡厅翻新合同样本
- 招商部用人合同范本
- 餐饮连锁加盟合同
- 亚克力板采购合同范本
- 企业展示与汇报模板
- 阳台防水合同范本
- 陕西省汉中市2025届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说课比赛)特等奖课件《国家安全》
- 语言学研究方法论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牡丹江师范学院
- 2025简式的蔬菜交易合同
- DB12T 1361-2024 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规程
-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练习题及答案)
- 成人脑室外引流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 标准
- 2024年出售铝厂铝渣合同范本
-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电子教案 专题七 学习情境一 陕西省课时教案
- 项目管理工程师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集团公司)2024年
- 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总集(打印版)
- 24年追觅在线测评28题及答案
- 婚礼主要工作人员及分工职责
- 医院改造工程设计服务方案
- 职业本科《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