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1页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2页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3页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4页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纲展示能力要求1.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影响。2.山地的形成原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及地表形态。1.了解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地壳运动及其表现形式,能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貌的成因;掌握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及板块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知识上。在文综试题中,一般作为背景,注重基础的考查。3.掌握背斜、向斜的判断及其形成的地貌;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和火山的组成;理解山地地貌对交通的影响和对工程建设的影响。4.了解河流侵蚀与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及其地表形态;理解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知识框图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

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1.定义: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2.分类:按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一、地质作用注意:地球表面的主要动力有三种: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运动和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地球内能(主要是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天体引潮力(形成潮汐现象)。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的影响相互关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形成高山或低地,使地表高低不平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往往使某一种占优势。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地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比较有些内力作用进行慢有些则瞬间改变地表二、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垂直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隆起和凹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地震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岩石圈的天然震动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形态产生地貌关系

水平挤压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水平断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断层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1)地壳运动的类型

背斜向斜华山断层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2)、断层的形成和基本形式上升岩块(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下沉岩块(地堑):常形成谷地或低地。(2)断层的基本形式:具体实例:华山、庐山、泰山具体实例: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断层构造带:因岩石破碎,易发育成沟谷、河流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觉察B.地壳运动是内外力作用的体现形式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D.地质作用可引起地形变化,而地壳的内部结构与地质作用无关【解析】学习过程中要理清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壳岩石变形、变位→地质构造)C1.(2012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卷)地表的千姿百态的地形均是由各种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的。下列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黄淮海平原 B.喜马拉雅山脉C.塔里木盆地 D.崇明岛AD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例如“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2、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与地貌——使地表岩石形成风化壳【规律方法总结】关于风化作用:如右图所示,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层表层和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容易发生破碎。水的冻融和植物根系的生长,也会对岩石起风化破坏作用。地表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发生崩解破坏和化学破坏,使坚硬的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状风化物,进而这些风化物残留在地表形成了风化壳。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等类型。风力侵蚀作用:风蚀城堡、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瀑布河流沟谷、峡谷水流冲刷侵蚀作用水流冲刷侵蚀作用河流上游: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表面形态——流水侵蚀作用造成流水的化学侵蚀作用石柱石笋钟乳石流水沉积地貌U形谷——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峡湾——冰川侵蚀作用海水侵蚀作用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地击打、侵蚀岩壁,使其回退,常形成陡崖。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风蚀柱风力堆积风新月型沙丘——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治理流动沙丘,应在缓坡一面种植草皮,以固定沙源;在陡坡一面种植树木,以阻滞沙丘前进,同时降低了下一个沙丘缓坡之外的风力深厚黄土层的来源——风力堆积作用冲积平原三角洲B冲积扇流水堆积作用冰碛地貌3、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为主——河窄谷深中游:搬运为主——河道变宽下游:沉积为主——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岛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为主——角峰、U型谷、冰斗;山下:堆积作用为主——冰碛湖、冰碛平原、冰碛垄等风力作用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风沙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等(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貌笼统地称之为喀斯特地貌。4、外力地貌的应用(1)风向的判定(2)河流流向判定(2010·吉林模拟)右图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P等值线的数值为()A.711米B.712米C.713米D.714米(2)图示局部地貌可能是()A.风力侵蚀地貌B.风力堆积地貌C.流水侵蚀地貌D.流水堆积地貌【解析】图中等高线为两组不同层面的等高线,P等高线与712为同一组等高线,故P的数值为713;该图表示为风蚀蘑菇图。【答案】(1)C(2)A709

〔2010·山东文综,5—6〕下图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④① B.③①④C.④②① D.④①③(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DC解析第(1)题,首先判断每个数字代表的地理要素,喀斯特地貌是由可溶性岩石发育形成的,④最早,其次流水侵蚀形成溶洞,最后流水沉积形成石笋、石柱;由于流水自高向低流判定①形成早于②。第(2)题,由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地理环境分析如下:石灰岩疏松多空隙,利于地表水下渗和侵蚀,故地表土壤流失,土层较薄,土壤贫瘠。(2010·高考广东卷)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下图示意),其成因是()A.侵蚀——搬运作用B.搬运——堆积作用C.风化——侵蚀作用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A(2009·广东高考)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侵蚀作用B.堆积作用C.风化作用D.搬运作用B解析:题中有“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这一说法,那么出题者要问的的是沉积物粒径变大的原因,而不是沉积的原因。什么是沉积物粒径变大的原因呢?是上中游的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增强了!

峡大坝建成后,出库水体形成巨大的落差,坝下游一定范围内水动力明显加强,水体的侵蚀搬运能力增强,从而减少了粒径较小的泥沙沉积。解析:水下沙坝位于河流入海口,是因为河水在海水顶托作用下流速减慢,河流中泥沙堆积而形成的。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1)~(3)题。(1)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A.流水、沉积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2)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B.干旱C.低温冻害D.滑坡、泥石流(3)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A.黄河下游地区B.长江中游地区C.云贵高原D.江南丘陵AAB【解析】由图可知,该地河、湖众多,地势低平(海拔20---40米之间),有地上河,由此可以判断该地可能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荆江河段(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段水位海拔在50米以上。(2009年高考重庆卷)下图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回答(1)~(2)题。(1)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A.奇松、云海B.石林、石芽C.椰林、孤峰D.森林、冰川(2)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BC(解析)甲图是喀斯特地貌景观,在喀斯特地貌区可常见石林、石峰、丛林、石芽、溶洞等。甲地地貌景观以石林、石芽为主。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流水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乙图景观为武陵源风景,外力作用以流水的物理风化作用为主。

图3太平洋珊瑚礁(岛)分布示意图图例珊瑚礁(岛)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2013高考题天津卷)读图3,回答6~7题。6.据图3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A.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C.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7.图3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解题思路】从太平洋珊瑚礁(岛)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珊瑚礁并没有全部分布在岛屿周围,故A、D排除;珊瑚礁分布并没有和洋流分布吻合,故排除B,绝大多数珊瑚礁都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浅海区域,拥有温暖清晰的浅海环境,故选C。【解题思路】组成沙滩的物质,是外力风化、侵蚀、搬运的结果,但沙滩是波浪在向海回流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减慢,将大量的珊瑚碎屑堆积在海岸地带形成的,故答案为D。CD(2013高考题北京卷)读图5,回答第8、9题。

8.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①苏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内蒙古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9.图中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解题思路】8.从条件中的峰林可知此地为喀斯特地貌,苏-江苏、湘-湖南、新-新疆、内蒙古无大面积喀斯特地貌分布,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滇-云南、黔-贵州、桂-广西是典型地区,故C选项正确。C【解题思路】9.甲处为流水溶蚀形成,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为侵蚀最强烈的地方,因为乙地顶部的整个石灰岩层都被侵蚀掉了,故A选项错误;乙处是砂岩,为外力堆积形成的沉积岩,但变成谷地说明受到了外力侵蚀,故B选项错误,丙处位于背斜山山顶,容易受到外力侵蚀破坏,且坡度较大,易发生滑坡现象,故C选项正确。丁为典型的向斜山,故D选项错误。C(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7~9题。⊙○

例断裂带河流灌渠城市运河甲渤海黄海丙乙L⊙

图4⊙

图4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7.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

C.河网密度

D.抗侵蚀能力8.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A.震级

B.震中距

C.烈度

D.震源深度Bc小题1:因三地都属于淤泥质海岸,表明都是泥沙沉积,且地壳持续下沉,表明地质条件相同,所以影响海岸线的因素主要是泥沙沉积量,沉积量多于地壳的下沉量,海岸线向海推进,反之,海岸线向陆地后退,两者相等,海岸线基本稳定;而河网密度不一定与泥沙沉积量呈正相关;抗蚀能力没有差异。故选B。小题2:震级大小无法确定;震源的位置无法确定,所以震中距和震源深度无法确定;而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即烈度可以依据历史状况去推测,然后制定建筑物的标准。故选C。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第7、8题。7.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第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8.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A.①

B.②

C.③D.④小题1:据图中岩层的运动状况,可知③地为断裂下沉;该区域有黄河流经,可推断该冲积平原为黄河干流泥沙冲积而成。根据图中岩层的运动方向可以看出①、②分别是断裂抬升和断裂下沉,但两地离黄河较远,外力作用应该不是黄河的影响,排除A、B两项;④地的地貌是沙丘覆盖的平原,沙丘应是风力堆积地貌,排除D。小题2:根据题干可知,该王朝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陵寝。从图上可以看出,②地的沉积物最深厚,地势也较高,地下水位应该较深,故选B。CB(2014安徽卷)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槽江。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槽相间的地形。读图10,完成31-32题。3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的影响,图10b所示地区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3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31.A

[解析]

小题1:该地位于我国南部东亚季风区。其大气环流形式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但因北部大别山地形影响,冬季吹东北风。又因图中沙岭沙山东北部侵蚀严重形成垄槽,所以该地以偏北风为主,且冬季风风速较大。选项A正确。32.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的沙岭沙山在较早时期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其上的垄槽则是由偏北风吹蚀形成31.A[解析]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环流形势弱,风力较小,当副热带高压北移至29.5°N以北时,该地吹东北风,当副热带高压中心在鄱阳湖以东时,该地偏东风受大别山、庐山阻挡,被迫变为东北风南下;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不断向右偏转形成东北风。岩浆岩生成示意图花岗岩玄武岩喷出岩侵入岩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2常含有化石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由于存在条件(温度、压力)发生变化,使得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的岩石。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成因:举例:成因:举例:成因:举例:岩浆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组成)、玄武岩沉积物固结成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煤、石油变质作用而成大理岩(由方解石集合而成)、板岩、片岩外力作用(化石)石灰岩受热页岩挤压砂岩—石英岩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三、地壳物质的循环三、地壳物质的循环1、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判读这类示意图,关键是要读出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因果关系。(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因此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作用。(2)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风化、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形成的。(3)凡指向岩浆的箭头,其作用即为高温重熔再生,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用。分类形成过程特点举例有用成分举例岩浆岩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由于凝结时间短,矿物结晶不明显,有气孔玄武岩流纹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由于凝结时间长,矿物结晶明显花岗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搬运,经过紧压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形成不同岩层,有的含有化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来的岩石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有的重新结晶,有的有片理构造片麻岩大理岩板岩大理石是建筑材料;铁矿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2、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3、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例3图13-10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C(2011·全国文综,1~2)读右图,完成1~2题。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 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 D.地幔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DC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5~6题。5.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②B.③C.④D.⑤6.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I——①B.Ⅱ——③C.Ⅲ——⑤D.⑥­——IDA解析:第(1)题,图中的箭头①表示固结成岩,箭头②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③表示熔岩冷却,箭头④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⑤表示变质作用,箭头⑥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学生对玉石的形成了解甚少,但大理岩是典型变质岩,据题干提示昆仑玉与大理岩的形成过程相同,故选择D。第(2)题,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化石环境为沉积环境,通过箭头①固结成岩

(2010年重庆卷)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

)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2)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

)A.页岩B.板岩C.石灰岩D.花岗岩DC2、下图是三大岩石关系示意图,图中数码①~⑥所代表的内容依次是()A.①喷出岩②岩浆③侵入岩④变质岩⑤岩浆岩⑥沉积岩B.①岩浆②侵入岩③变质岩④沉积岩⑤沉积物⑥喷出岩C.①喷出岩②沉积物③变质岩④沉积岩⑤岩浆⑥侵入岩D.①喷出岩②侵入岩③变质岩④岩浆⑤沉积岩⑥沉积物B1.(2012年高考山东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本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运动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解题思路】首先我们要根据题意得知该题是让我们判断“地层褶皱后”,各种地理过程的先后顺序。岩层的新老判断我们依据“覆盖者新,被覆盖者老;插足者新,被插足者老”的规律。该地先后发生了侵蚀、下沉、沉积、岩浆活动。D

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序号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各种地质作用,读图完成3~4题。3.图1中表示岩浆岩与变质作用的分别是 ()。A.①、A B.②、C C.④、B D.⑤、I4.图2中岩石与图1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A.珊瑚石—④ B.大理岩—②C.玄武岩—③ D.花岗岩—⑤CB(2014·山东卷)

图5(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一④为观测点编号。图5(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11一12题。

11.根据图5(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5(a)中的

A.①B.②C.③D.④

12.图5(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A.Ⅰ、Ⅱ、ⅢB.Ⅱ、I、ⅢC.Ⅲ、Ⅰ、ⅡD、Ⅲ、Ⅱ、Ⅰ

BB山地的形成

山地的类型:褶皱山断块山火山(1)褶皱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地貌背斜向斜岩层向上拱起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初期为山岭,外力长期作用可成谷地中心老两翼新中心新两翼老形成初期为谷地,外力长期作用可成山岭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2)断层断层上升岩体地貌:山岭或高地(断块山)实例:庐山、泰山、华山断层下降岩体地貌:谷地或低地实例: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断层带地貌:裂谷断层面地貌:陡崖地壳运动的“足迹”——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保留在地壳岩层中,成为地壳运动的“足迹”。褶皱断层注意区分地质构造与地貌地貌地质构造ABC谷地山岭陡崖背斜向斜断层山岭向斜一、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1.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图示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岩层向上拱起岩层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老,两翼新中心新,两翼老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侵蚀后地貌图示常形成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面、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1).岩石圈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且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2).板块位于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3).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交界处活跃,碰撞的位置多火山地震(4).板块的相对运动形成了地表的基本面貌2.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需要注意的地方:①赤道经过六大板块,自西向东依次为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②六大板块中,仅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大洋部分组成,其他板块均既有大陆部分,也有海洋部分。如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和印度洋的一部分。③安第斯山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而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大西洋西部属于美洲板块,东南部属于非洲板块,东北部属于亚欧板块;印度洋的西南部属于非洲板块,北部和东部属于印度洋板块;北冰洋分属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落基山安第斯山东非裂谷带大西洋海沟--岛弧链板块相对移动板块边界性质对地貌的影响

举例张裂相撞生长边界陆——陆洋——洋裂谷和海洋海岭红海、东非大裂谷消亡边界陆——陆陆——洋褶皱山海沟、岛弧、海岸山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大西洋中脊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海岸山板块边界:

生长、消亡边界及地貌:生长边界是两个板块相背运动,逐渐分离的板块边界,此种边界在大洋底部表现为中央海岭,在陆地则表现为大的断层。由于此种边界两侧板块逐渐分离,因而在地貌上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消亡边界是两个板块相向运动,逐渐消失的板块边界。(05全国文综)图8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36000多人丧身。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2)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名称。板块边界是消亡边界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3)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两大板块互相挤压板块界线附近深处岩浆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找矿①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②利用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煤、铁矿等沉积矿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有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背斜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因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易于开采。(2)找水①“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②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外露的地方。山泉(3)工程建设

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开凿隧道宜选择在背斜部位,不仅结构结实坚固不容易塌陷而且无积水。

(2012年高考上海卷)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回答下列2小题。1.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地震使海底抬升 B.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C.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A.岛弧和海沟 B.海岭和海沟 C.海岭和裂谷 D.岛弧和裂谷CA(2011年高考江苏卷)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5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6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11~12题。11.图5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A.向斜、背斜和断层

B.断层、向斜和背斜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12.与图6相对应的剖面图是A.a图

B.b图

C.c图

D.d图CD【解析】图6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从图中可知甲侧记录稀疏、乙侧记录密集、从甲到乙越来越密集,则可知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慢,说明在乙侧坡度增大了,为上坡,而在甲地为下坡速度快,即与图6相对应的剖面图是d图【解析】图6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从图中可知甲侧记录稀疏、乙侧记录密集、从甲到乙越来越密集,则可知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慢,说明在乙侧坡度增大了,为上坡,而在甲地为下坡速度快,即与图6相对应的剖面图是d图【解析】图6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从图中可知甲侧记录稀疏、乙侧记录密集、从甲到乙越来越密集,则可知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慢,说明在乙侧坡度增大了,为上坡,而在甲地为下坡速度快,即与图6相对应的剖面图是d图下图为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5、6题。

5.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M半岛位于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6.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A.陆地区域边界

B.板块生长边界

C.海洋区域边界

D.板块消亡边界DB(2012年高考江苏卷)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10题。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构造,地表为谷地则为背斜谷,根据这两个条件从图形中筛选出①④符合题意。2.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解析:⑤处地层发生明显的断裂和位移,岩层相对下降。DC火山代表:富士山、乞力马扎罗山1、火山爆发

处在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宽广的玄武岩高原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火山2、火山的结构没有破坏的:呈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破坏后的: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锥火山口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长白山天池

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1)~(2)题。(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2)火成岩就是岩浆岩,如果图中有花岗岩存在,则可能是()。A.沉积岩1B.沉积岩2C.火成岩1D.火成岩2DC解析:(1)沉积岩地层由下至上分布,年龄由老到新,故沉积顺序为沉积岩3、沉积岩2、沉积岩1;火成岩l侵入到沉积岩3和沉积岩2中,说明其形成比沉积岩3、沉积岩2晚;火成岩2切穿了火成岩1并在沉积岩2之上形成了火山,属喷出岩,然后沉积岩l覆盖在火山周围,说明火成岩2出现在沉积岩l之前。故选D。(2)火成岩1为侵入岩,火成岩2为喷出岩(形成了火山),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故选C。

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处在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之间;从板块移动方向看,冰岛位于板块的________边界(填“生长”或“消亡”)。[2010·上海卷]今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熔岩不仅融化了部分冰川,导致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毁,腾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亚欧美洲生长[2010·海南地理卷]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图,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B(2013高考题海南卷)图1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1,完成1~3题。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A.地热能 B.风能 C.水能 D.太阳能3.7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A.冰川与岩浆相映 B.极昼 C.成群的企鹅 D.台风【解题思路】第1题,结合经纬线网和陆地轮廓图,该地位于纬度较高太平洋西岸的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第2题,消亡边界地质活动强烈多火山地震,地热能丰富。第3题,该地位于50°~60°附近,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夏季气温较低,因此会出现冰川与岩浆相映的;该地不在北极圈以内地区故没有极昼现,故B错误;企鹅在南极地区,故C错误;此处纬度高不受台风影响,故D错误。DAA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1)~(3)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属于背斜的是()A.①B.②C.③D.④(2)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A.渭河谷地B.长江三峡C.泰山D.庐山(3)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

(填数码)处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3)①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BA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地貌名称是。(2)乙处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3)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甲、乙、丙三处中的处开采最合适。(4)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运动状况、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址在甲、乙、丙处的处为好,其中处最不合适建大型工程。【答案】(1)向斜山岭(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3)乙(4)乙丙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江西九江——瑞昌间发生5.7级地震。材料二:九江附近地区和贝加尔湖地质构造示意图。(1)关于九江——瑞昌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长江和鄱阳湖影响地壳不稳定B.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地壳不稳定C.地处断层构造带上,地壳不稳定D.由于三峡水库的畜水引发地震(2)庐山和贝加尔湖成因构造特征比较:A.成因相同B.地质时期两者都有火山活动C.构造相同D.前者为褶皱山脉,后者由断层陷落积水而成(3)与地震有密切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A.滑坡、泥石流B.火山喷发、台风C.洪涝、海啸D.泥石流、火灾

CCA庐山与贝加尔湖的成因都与断层构造有关,前者是断块上升,后者是断块下降且积水而成。(2008上海卷)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1-3题。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____。图中,陡崖出现在___处。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2.在图中数码①②③④所示地层中,有可能找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__,有可能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__,早期人类遗迹应该到数码___代表的地层去寻找。3.地球演化过程中,灭绝的恐龙等生物种属不可复生,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_____性。背斜向斜断层丙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该处容易形成断裂,岩石比较破碎,因此更容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

④②①不可逆性(2009北京卷)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5-17题。15.图中A.乙处为河流冲积扇 B.丙处侵蚀比对岸强C.丁处矿床为天然气 D.戊处位于背斜谷内16.岛内最大零售商业点位于甲村,主要形成原因是该村①地形平坦,交通便利②商业从业人口多③商业组织形式复杂④人口数量大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17.在海岛开发过程中,该岛A.人口容量主要受耕地资源、矿产资源限制B.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甜菜、香蕉和橡胶C.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开阔,适宜建设深水港D.需要防范强风、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DBD【解析】

第1题,河流冲积扇分布于河流流出山谷处,乙处为河口三角洲;由图中可以看出丙处为凸岸,泥沙沉积比对岸强;丁处矿床上部覆盖有砂岩,说明曾被侵蚀,天然气不会被保存;戊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此岛屿上甲处地形最为平坦开阔,交通便利,居民点多,人口数量较多,对日用商品的需求量大,利于零售商业的发展。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本岛地形崎岖,平原面积狭小,而矿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主要受耕地资源、地形的限制。本区为热带,不适宜种植甜菜。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严重,不适宜建设深水港。热带岛屿多强风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因此需要加强防范。【答案】

1.D2.B3.D图2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4~6题。4.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5.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A.海拔高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6.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ACC小题3:本题不仅要考生掌握岛屿的地理位置,还应清楚板块的范围。根据K岛的位置和板块界线的分布判断,K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附近,而K岛位于亚欧板块上,所以应该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故选C。小题1: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岛位于印度尼西亚境内,地处赤道附近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所以其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故选A。小题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也就是与热带雨林地区比,种源和光照条件都是相似的,海拔高,热量条件应较差,植被恢复应该比较慢。而K岛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影响植被生长的自然因素中,明显的区别是有火山爆发,深厚的火山灰形成肥沃的土壤,因而植被恢复迅速。故选C。(2014·江苏卷)图4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8.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BA

8、从图可以看到沿XY方向相同的地层线海拔高度相同。同一地层海拔高度范围相同。所以XY应该是槽部延伸方向,地层沿XY方向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所以地层呈水平状态,海拔高度相同,故答案选A。

【解析】7、从图中可以看到沿XY方向相同的地层线海拔高度相同,同一种地层海拔高度范围相同,所以XY方向应该是槽部延伸方向,M处在侧翼上,地层的M到山顶方向,地层向下倾斜,故答案选B。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地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因为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1)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山地地区交通运输主要以公路为主,其次是铁路。因为在山地地区修建交通线成本高,难度较大,而修建公路成本较低,难度较小,其次是铁路。(2)对交通运输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时,往往迂回前进,多呈“之”字形,故同样直线距离,山地地区的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大于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3)对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影响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在其他地区密度较低。地形河流沼泽人口、聚落

修筑公路的原则:*要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影响因素:修建成本、工程难度)(2009·上海高考)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如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2)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东非大裂谷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3)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ACC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两板块相向运动、相互挤压、褶皱隆起,故为消亡边界。从两板块的剖面特点、碰撞效果来看,应为同一性质的板块,可判断该处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得出该板块类型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而阿尔卑斯山因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东非大裂谷因张裂形成,日本列岛和落基山脉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形成的。第(3)题,海陆间循环主要发生在水圈和大气圈,洋流发生在水圈,两者均与板块构造无关;地震属地质灾害,有规律地分布在断裂构造带,矿产资源的分布遵循地质规律。如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W~60°E,读图完成(1)、(2)题。(1)⑥板块是()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A.喜马拉雅山B.安第斯山C.落基山D.阿尔卑斯山DA读下图,回答2、3题

2.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A.背斜构造B.向斜构造C.断层构造D.板块构造3.图中乙处河谷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BA7.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处为向斜成岭B.地质基础很不稳定C.②处有可能找到石油D.②处岩石比③处岩石坚硬8.上图中甲、乙、丙、丁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列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 

(

)A.甲—ⅢB.乙—ⅣC.丙—ⅠD.丁—ⅡCA(2011年高考山东卷)图1为我国北方谋取与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③丙出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解析】从景观图可以看出;该地地处北方,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所以水土流失严重。甲地位于山前缓坡处,在该处平整土地,可提高土地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故①正确;乙处位于北半球河流左岸并且是凸岸,为河流的沉积岸,护坡堤应该建在河流的侵蚀岸,故②错误;丙地位于山脊处,坡度大,不宜修建水平梯田,故③错误;丁地位于沟谷口处,在此修建挡土坝,会起到拦截沟谷中河流带来的泥沙、淤泥的作用,故④正确。4、图中I、II、III、IV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I、IIBIII、IVCI、IIIDII、IV【解析】从图可看出Ⅰ、Ⅲ处是沉积岩层,是外力作用的结构,Ⅱ处是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Ⅳ处侵入岩是内力作用的岩浆侵入活动造成的。AD河流地貌的发育考点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一1.河流侵蚀地貌(1)河流侵蚀的主要形式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河谷的演变

初期______和______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___形中期_____侵蚀减弱,_____侵蚀加强河谷展宽成熟期_____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___形V下蚀溯源下蚀侧蚀

槽侧蚀侧蚀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成熟期中期初期V形U形下蚀2、河谷地貌形成过程

沟谷降水、冰雪融水汇聚沟谷流水下蚀溯源侵蚀沟谷加深和延长

地下水补给V字形河谷侧蚀出现河湾侵蚀堆积槽形河谷初期成熟期①初期:当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时,沟谷就变成河谷。河谷与沟谷的区别:是否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②中期: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③成熟期: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

AB凹岸凸岸ABB处河流以侵蚀为主,A处河流以堆积为主。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VA〈VB思考一:1、图中A、B哪个地方以侵蚀为主,哪个地方以堆积为主?2、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3.河流的堆积地貌组成分布形成机制地貌特点洪积—冲积平原山前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形成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质由粗到细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或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平原河口地区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规律方法】图解河流地貌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般而言,河流在上游多为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差较好河流地貌深切的河谷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河流地貌条件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聚落分布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4.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的水系特征水系特征影响举例流向和流程的长短主要受地形和地势倾斜方向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亚洲河流受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的影响,呈放射状分布水系状况、流域面积受山脉走向制约明显我国长江水系,基本位于昆仑山-秦岭和南岭之间,支流多南北向汇入干流;美国密西西比河受科迪勒拉山系和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影响,支流呈东西向汇入干流;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海河的扇状水系、淮河的羽状水系均受到相对高度、山脉走向、地势的倾斜方向等因素影响学法指导:河道状况河流上游段:多流经山区,坡陡落差大,流速快,冲刷强,河床多砾石,河道狭窄,多峡谷,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河流中游段:落差与流速减小,冲刷和淤积都不严重,河床多粗砂;河流下游段:多流经平原地区,流速很慢,加之河道展宽,多曲流,以淤积为主,河床多细沙和淤泥,利于灌溉和航行河流性质山地型河流: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航运、灌溉等水利效益低,如日本的河流;平原型河流:流速慢,水量稳定,航运价值高,如莱茵河、亚马孙河等。(2)河流地貌对区位选择的影响①水电站:在河流上游,谷深水急,落差大,地质岩层比较牢固,可建水电站。②城市和港口区位城市港口河流较平直处(北半球)建在左岸,因为左岸堆积明显(北半球)建在右岸,因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侵蚀强烈,水深在河流弯曲处城市、住宅一般建在凸岸,凸岸堆积作用明显,流速慢码头一般建在河流的凹岸,因为凹岸侵蚀强烈,水深③某些生产活动如淘金的区位选择。淘金是根据各种物质密度的不同和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而进行的。金的密度较大,先沉积,所以淘金要在泥沙沉积处进行。(2009·广东高考)“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右图和所学知识,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C.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A.流向B.含沙量C.汛期D.流量BA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因为A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河床深A粘土、粉砂、砂、砾石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与北岸相连

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北岸则泥沙堆积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它们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流速减缓的情况下以及海潮的项托下泥沙沉积形成的,其地形特征是地势低平,河汉纵横交错

(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A处还是B处好?说出你的理由。(2)某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粘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请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

_,其理由?(3)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_____________为什么?(4)河流的下游常常造成什么堆积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和特征如何?(2013高考题浙江卷)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题。1.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解析】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外力作用及土地利用类型。从题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得出,①处流速高于②处,①处附近为河流的凹岸,②处附近为河流的凸岸,所以凹岸受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凸岸受流水沉积作用显著。所以,甲处的流水快,侵蚀作用显著,主要修筑堤坝或是其他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也可以修筑港口。乙处的流水慢,沉积作用显著如果能确保不被洪水淹没,可以作为建设用地,如仓储用地、住宅用地等等。故本题选择D。D

(2011年上海高考题)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体颗粒大小不同。

1.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

A.100cm/sB.200cm/s

C.300em/sD.400cm/s

2.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流速低于该物质会发生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

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

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

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

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BD图3是我国某省部分地区水系分布图。读图回答5~7题。5.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是A.风蚀谷B.冰蚀谷C.张裂谷D.断层谷6.虚线范围内的地势特征,从图中可以推测出的是A.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B.花莲溪西侧陡峻、东侧平缓C.大富以南、北部高、南部低D.大富以南,北部低、南部高7.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B.暖流流经,渔业资源丰富C.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D.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DAB0510km花莲溪太平洋北回归线大富121°30′E图3图例城镇河流冲积扇

解析:该组试题以台湾东南部水系分布图为设问素材5.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理论可知,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的东缘、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因此,虚线范围内的谷地地形也不为“张裂”作用形成,故正确选项为D。6.图中大富以南的秀姑峦溪由南向北流,表明地势南高北低;而秀姑峦溪北侧的支流又由北向南汇入,表明该区域又呈现出北高南低之势,因此,C、D选项的表述均不正确。同时,通过读图可知,虚线范围内花莲溪西侧河流均发育了面积较大的冲积扇,说明地势平缓;花莲溪发育在南北向的纵谷中,紧临虚线区域的东侧,由此可推断出“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的结论,故正确选项为A。7.图示区域位于迎风坡的东侧,降水丰富、雨日较多,因此,不“利于海盐晒制”。同时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尽管“河流众多”,但其受地形影响大多短小流急,不利于航运。此外,该区域虽东临太平洋,海水深度大,但由于海岸线平直,缺少遮蔽风浪的海湾,故建港条件不优越。结合“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可知,相临海域有日本暖流流经,受洋流影响,海水温暖,浮游生物众多,利于鱼类生长、繁殖,渔业资源丰富,故B选项结论正确。2.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

深,

大,多

,水能资源

;C处河段特征:

,泥沙

,江面宽广,利于

(交通)。(2)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N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A.“U”形谷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下切落差峡谷丰富流速慢沉积航行C

①写出地形区的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②甲地区聚落形态以团状为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平坦B.河流宽广C.农业发达D.矿产丰富③乙地区聚落形态以________为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渭河平原秦岭黄土高原A散居地形以山地为主,聚落只能沿山间谷地零散地分布(3)下表为我国陕西省三大地区村落情况对比表。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地区村落密度(个/平方千米)村落平均人口(人/个)甲0.80300~400乙0.53<100丙0.20100~200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2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2,完成8~10题。8.图2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

B.凸岸

C.凹岸D.入海口9.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2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石笋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8题:砾石形成需要较长时间的侵蚀和搬运过程中的磨圆作用。在河源处,石头搬运距离短和磨圆作用微弱。故排除A。入海口处河流流速缓,沉积物为淤泥质物质,故排除D。砾石滩为沉积的产物,河流凹岸处以侵蚀作用为主故排除C。正确答案B,凸岸为沉积环境。难度中等9题:题干中砾石变圆为侵蚀作用。A项石笋形成原因为流水沉积作用,故排除。D项花岗岩风化球为风化作用,应排除,但学生可能因为其效果是使石块变圆而误选。B项,冰斗的形成是冰川侵蚀作用的结果,所以很多学生考虑侵蚀作用误选,但因其效果是使地表侵蚀凹陷,排除。C项,风蚀蘑菇形成于风力侵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