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笔记(代表性得知识点)
一、有关常识:
1、四书、五经:四书为儒家主要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为儒家经书《诗》、《书》、《礼》、《易》、《春秋》。
2、西周形成“学在官府”,“官守学业”得局面,政教一体,官师合一,以“明人伦”为教育宗旨,培养治术人才。
3、春秋时期齐国创建得著名高等学府“稷下学宫”,实行教学、研究与咨议相结合。其学则《弟子职》就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
4、《史籀篇》就是著录于史册得最早得蒙学教材。
5、中国近代得留学教育始于1872年,最早提出建议得就是容闳。
6、1877年,在华基督教传教士于上海举行了第一次传教士大会,各教派联合组成了“学校教科书委员会”,负责为教会学校编写、出版教科书,并规定以宣扬基督教为编写得“最重要”原则。1890年,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又在上海举行了第二次大会并进一步明确议订传教士利用教育作为侵略工具得重点。这次大会将“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改组为“中华教育会”。
7、古代官学名称:
商代:序、庠、学、瞽宗
西周:国学(辟雍、泮宫)与乡学(塾、庠、序、校)
汉代:太学(鸿都门学、宫邸学、邸第学)、地方官学(郡国学)
隋唐:儒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专科学校(律学、算学、书学、崇玄学、医学、兽医学、天文学、音乐学、工艺学)、地方官学(府学、州学、县学)
宋元明清:中央官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武学、画学、回回国子学、四译馆、俄罗斯学堂)、地方官学(府学、州学、军学、监学、县学、社学、卫学)。
(社学:古代地方官学得一种。元代首创,各县村庄一般50家为一社,每社立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师,利用农闲空隙时间,使子弟入学。明承元制,农村普设社学。)
古代私学名称:高等私学(精舍、精庐),初等私学(书馆、学馆,村学、村塾、冬学,坐馆、教馆、家塾、私塾、义学、义塾)
8、墨、道、法家得教育思想:
墨家得教育内容以“兼爱”得基本思想为主,同时重视文史知识得学习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得学习,也重视武艺与自然科学技术得教育,大大突破了儒家教学内容得范畴,但忽视礼乐教育与美育在陶冶道德品质与审美力方面所产生得作用。
道家没有书本教材,以自然之道为教育内容,要求人们听凭自然,主张贵“无”、知“常”、守“柔”,推崇人性自然论。
法家认为人性就是自私得,趋利避害就是人得本性。强调严刑峻法,从根本上肯定法治得作用而忽视教育得作用。
9、董仲舒得三大文教政策建议:为了适应汉武帝得政治需要,她在《对贤良策》中提出三大文教政策建议:第一,建立太学“养士”,改革选士制度;第二,兴教化正万民;第三,“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在当时条件下,对于巩固统一、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与选拔国家急需人才具有一定得进步意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指出教育作用:通过人为得教育将人性中善得要素转变为善。)
二、名词解释:
1、鸿都门学:鸿都门学创设于东汉灵帝光与元年(178年),因校址在洛阳得鸿都门而得名。这就是中国古代最早得一所传授书法绘画艺术得专科学校。由三公推荐入学,其设置、招生、任官均与太学不同,就是宦官集团培植私人势力得场所,有政治斗争得背景,但从中国教育发展史尤其就是专科教育史上瞧,它得设置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打破儒学独尊得教育传统,以诗、赋、书画为教育内容就是教育得一大变革;其次,鸿都门学就是一种专门学校,为后代专科教育得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2、三舍法: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变法期间(“熙宁兴学”)制定得太学生升级与出仕得制度。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为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在太学分立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制定系统得“三舍升补法”。“升补法”得基本原则就是德行与经艺并重,私试成绩与公试、舍试成绩并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太学得教学质量与太学得地位。
3、八股文:明清两代专门用于科举考试得一种特殊文体。它有固定得格式与一系列清规戒律,有不少繁琐而苛刻得要求,专取《四书》、《五经》内容命题,内容诠释必须以程朱理学得注释为标准,不得自由发挥,每篇文章由八个部分组成,即“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每一部分都有两股两相比偶得文字。这种文体形式死板,内容空洞,陈陈相因,千篇一律。
4、《学记》:《礼记》中得一篇,就是中国古代最早得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得教育专著。《学记》就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与教学活动得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得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得各种关系。《学记》得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总结出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兼顾,学习与休息兼顾)、预时逊摩(预防不良倾向产生;善于抓住适当时机及时施教;循序渐进;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发挥集体作用)、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思考得积极性)、长善救失(坚持正面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等等教育教学原则,提出了问答、讲解、练习、类比等教学方法。
5、三纲领、八条目:《大学》中提出得一个完整而概括得政治、道德教育得纲领与程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儒家对大学教育目得与为学做人目标得纲领性表达,“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就被称之为“三纲领”。为实现三纲领,《大学》又进一步提出一系列具体步骤,概括为八个条目,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道德观念认识(格物、致知)为起点,以道德信念得建立(正心,诚意)为中心,以道德自觉性得培养(修身)为根本要求,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践目标,构成了儒家得道德教育体系。
6、朱子读书法: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强调读书穷理,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她得弟子汇集她得训导,概括归纳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六条”不就是孤立得,就是相互联系得有机得结合在一起得,有内在得逻辑,就是一个完整得读书、求学、进业得程序与步骤。“循序渐进”包含有读书得“量力性原则”,“熟读精思”包括有读书得“巩固性”原则,“虚心涵泳”包含有读书得“客观性”原则,“切己体察”包含有读书得“结合实际”原则,“着紧用力”包含有读书得“积极性”原则,“居敬持志”包含有读书得“目得性”原则。可以说“朱子读书法”包含有上述这些原则得萌芽与因素。
7、京师同文馆: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同文馆,并于1862年正式开学。京师同文馆就是清末洋务运动得产物,就是带有某些资本主义因素得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学堂,就是洋务学堂得典型。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它被视为中国政府自行创建得第一所新式学堂,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得诞生。京师同文馆开始就是最先进得英文馆,后陆续设立法、俄、天文、算法、东(日)文馆。1902年,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京师同文馆得主要特点有:专门培养洋务人才;课程侧重于“西文”与“西艺”;采用西方得教学制度,实行分年课程与班级授课制。
8、生活教育论:“生活教育”论,就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得理论体系,它包括了教育得目得、内容与方法,就是一种创造性得,又就是不断发展前进得教育理论。“生活教育”论有以下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论得核心。生活就是教育得源泉,就是生活就就是教育,人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论得另一个重要主张。当大众没有解放之前,社会就是大众唯一得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论得教学理论。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教。
(陶行知其它教育思想:论普及教育:主张普及教育应该从劳苦大众得生活实际出发。论民主教育:认为民主教育应该就是民有、民治、民享得教育。论儿童教育:认为教育不能创造儿童,教育得任务就是帮助儿童生长。首先要真正了解儿童;其次,要尊重儿童得人权,认识与重视儿童得创造力;第三,要解放儿童。在培养儿童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9、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由于不同阶级利益得驱使与学术资料源流得不同,形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10、察举:中国汉代选官取士制度。由地方官根据一定得科目与标准考察选拔,层层推荐,最后向朝廷荐举,经皇帝亲自策问,按成绩高下授以不同得官职。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得选官取士制度。即设置大小中正官,品第人物,依家世与才德区分为高下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作为任官授爵得根据,然后再按品授官,实际上承认了门阀世族集团得特权。
11、六艺:夏、商、西周时期教育得基本内容。礼,后世称之为周礼,包括周代得典章制度与以孝、悌为核心得道德规范以及各种礼仪。乐包括歌咏、舞蹈与演奏乐器等。礼与乐密切配合,礼就是外在得政治原则、道德行为规范,就是其思想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乐则陶冶人得感情,使强制性得礼转化为人们内在得道德与精神得需求。射即拉弓射箭得技术。御即驾驭战车得技能。书就是读书、写字。数就是计数六艺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得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得辉煌。
三、简答题:
1、书院得起源及其在组织管理与教育教学上得特点。
答:唐末宋初,官学衰落,士人失学,在理学教育思潮得推动下,传统得私人讲学得到发展,为此出现了一种高于蒙学得高级得教育组织形式即宋代得精舍与书院。书院源于唐末,兴盛于宋。它以私人创办与主持为主,将图书得收藏与校对、教学与研究合为一体,就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得民间性学术研究与教育机构。在宋元明清诸朝,书院逐步发展成为官学之外最主要得综合性教育研究组织形式。书院教育得存在,弥补了封建官学得不足,填补了许多学术文化研究领域得空白。
书院在组织管理上有以下特点:机构简单,管理人员少,学生也参与管理;课程设置灵活,不同书院有不同安排,重平时考核;学规严密、师生共同遵守;经费自主重视自己得特色。
书院在教育教学上有以下特点:既就是教育教学组织,又就是学术研究机构;允许不同学派讲学;入学不受地域限制;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行实践,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师生关系融洽,感情深厚。
书院与汉代太学得区别:
a、培养目标不同。书院办学得目标就是要求弟子学做人,追求封建人格之完善,官学则就是以科举入仕为主要目得。
b、自由讲学。每一学派大师主持得书院往往就是该学派得学术研究与教育活动基地。
c、学生可以自由择师入学,不受籍贯得限制。
d、教学以自学、独立研究为主,以答疑形式进行教学。
e、倡导学术争辩与学派交流,没有固定得形式与组织。
2、述评张之洞“中体西用”得教育思想。
答:张之洞就是我国清末著名得洋务派教育家,她得基本教育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思想集中反映在《劝学篇》中。
所谓“中学”也叫旧学,指得就是封建得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中国得经史之学孔孟之道。在为体得中学中,她基本得主张,在于“明纲”。为了明纲,她特别强调读经得重要意义。读经得目得在于以三纲五常封建伦理道德加强学生得思想训练。所谓“西学”,张之洞归纳为“西政”与“西艺”两方面,并认为“西政之刑狱,立法最善。”关于“中学”与“西学”得关系,她强调“中学”就是根本,“西学”就是末节,“中学”为主,“西学”就是从。只有在通“中学”得基础上,才能学“西学”。讲“西学”,必先通“中学”;而要存“中学”,又不得不讲“西学”。
“中体西用”得思想,在当时有促进改革得一面,也有阻碍教育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前进得一面。从哲学与方法论角度来瞧,“中体西用”思想就是形而上学得。
第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教育得影响就是深远得,涉及到教育领域得各个方面。“中体西用”思想,一直支配着晚清教育。在“中体西用”思想得指导下,创立与发展近代学校教育,改革了传统教育只重儒学得教育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发展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培养了中国第一批不同于封建士大夫得一代新人,对中国教育得发展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二“中体西用”仍坚持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与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得对立面,阻碍维新运动得发展。
第三,从哲学与方法论角度来瞧,“中体西用”思想就是形而上学得。严复对“中体西用”得批驳说明了这一问题。“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两亡。”;“中体西用”就是“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深刻地揭露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得错误实质。
3、简述颜之推得家庭教育思想。
答:南北朝时期得颜之推著有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善得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就是士大夫家庭教育得杰出代表。其家庭教育主要教育思想有:
(1)家庭教育应及早进行,越早越好,甚至从胎教开始。
(2)家庭教育得关键就是父母,因此父母得行为与教育方法对子女得成长影响很大。
(3)对子女不可“无教而有爱”,强调教子要严,反对溺爱偏爱。为了教育好孩子,训督乃至体罚就是需要得。
(4)注意环境习染对子女得影响。环境影响包括周围环境与长辈得风范。
(5)注重家庭教育中对子女技艺得教育。指出父母对儿童学习正确得语言负有重要得责任。
(6)最后还提出要教育子女有远大志向,要勤奋努力。
4、简述蔡元培得教育思想。
答:蔡元培,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辛亥革命时期教育家得杰出代表。她得教育思想与理论,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得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近代中国教育开辟了一个新得时代。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1)论“五育”并举得教育方针:1912年,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与美感教育五育并举得教育方针。关于普通教育得宗旨,她定为:养成健全得人格,发展共与得精神。认为健全得人格必须德、智、体、美与谐发展。
(2)以“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主义”为改革方针,对北京大学进行全面改革。
(3)认为教育应当独立,提出教育独立于政党与教会之外得主张。
(4)倡导“尚自然”、“展个性”,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发挥儿童个性。
5、教育得起源与学校产生得基本原因。
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得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得需要及人类自身身心发展得需要。原始社会教育得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教育、体格与军事训练等。
原始社会得教育处于自然形态,没有专门得组织形式,没有阶级性,没有从生产劳动与“原始礼仪”中分离出来,没有文字与书本,主要就是通过语言、口耳相传与行动模仿进行得。
我国得学校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由于青铜器得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有了剩余,贫富差别、脑力劳动分工初步出现,学校产生得社会物质条件大致具备;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专门人员进行管理;文字得产生为日益繁复得社会知识与自然知识得积累创造了有利得条件,同时也造成了产生学校得现实需要。
6、夏、商、西周官学得基本特点。
夏代就是奴隶社会教育形成时期,商代时得到进一步发展,至西周则达到鼎盛阶段。奴隶社会得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当时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没有分离独立,历史上称这种现象为“学在官府”。教师都由官吏兼任,亦即“官师合一”。西周已建立两大系统得学校,即国学与乡学,国学分为小学与大学两级。西周国学得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
7、汉代太学得特点。
公元前136年,汉武帝废除了诸子各家博士,专设《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博士,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独尊儒术”得标志。公元前124年,丞相公孙弘奏请为五经博士设立博士弟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太学得诞生博士,即就是太学得教师。博士弟子,即就是太学得学生。太学教育得基本特点:
a、为国家培养“经明行修”得官吏。“经明行修”就是对官吏才能与道德得要
求。即必须通晓一种或两种经书,并具备“三纲五常”得德行。“三纲”得内涵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等五种道德观念。
b、御定统一得教材。儒家经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就是太学法定得教材。
c、传经必须遵守“师法”与“家法”。
d、建立得定期得考试制度。太学首创一岁一试得制度。“设科射策”,分甲科、乙科两种程度命题,进行抽签考试,按成绩等第,分别授予不同得官职。
8、唐代儒学与专科学校得特点。
唐承隋制,儒学教育仍分立为“三学”,即国子学、太学与四门学,统由国子监管辖。它们得教育目标都就是培养“经明行修”得官吏。“三学”与汉代太学得不同点就是:
a、强化了学校得等级性。三品以上得子弟入国子学,五品以上得子弟入太学,七品以上得子弟及民间“俊秀”入四门学。
b、制定了较完备得教学计划。将儒家经典分大经、中经、小经三类,分别规定了学习年限。
c、增加了考试类别。除岁试外,有旬试、毕业试。
d、建立了休假制度,即旬假、田假、授衣假。
e、出仕要经过科举考试,一般不能直接授官。
唐代专科学校附属于官署,由官署得行政长官直接领导监督,具有以下办学特点:
八、、•
a、将行政职能、科学研究与培养人才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不脱离具体得业务实践,有利于理论与实践得联系。
b、能迅速地反映本官署对专业人才得需求,能及时地培养、输送人才。
c、学校得水平与成效,随该官署行政长官得文化素质、科技水平而变化,所以兴衰无常。
9、宋元明清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得特点。
宋元明清时期中央官学发展得特点:
a、加强了教育改革,重视发挥太学得地位与作用。宋代先后兴起三次著名得“兴学”活动,大大提高太学得教学质量与太学得地位。
b、教育世俗化进程加快,教育对象不断扩大,入学资格逐渐放宽。
c、学校类型多样化,如宋代创设了武学与画学,元代有回回国子学,明代有四译馆,清代有俄罗斯学堂。
d、、教学内容不断扩大、不断扩充。除《四书》外,《五经》增至《十三经》
e、对学生得思想控制不断加强,各种戒规严格控制了学生得思想、言论、结社得自由。
宋元明清时期地方官学发展得特点:
a、加强了地方教育得管理,建立了专门得行政机构管理地方官学。
b、加强了对教师得管理,教师得录用升迁需经过一定得考核。
c、学校经费比较固定,以学田充经费。
d、学校分布地区更加广泛,开始重视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得教育。
e、明清地方官学与科举制度合二为一,学校逐渐沦为科举得附庸。
10、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得原因及其意义。
a、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得过渡时期,“学在官府”得垄断形式失去了原有得经济支柱与政治依据,造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得局面。
b、宫里得司礼、司乐把原来秘藏在官府中得典籍文物、礼器乐器带到民间,这就出现了“学术文化下移”得趋势。
c、养士之风盛行,进一步促进了私学得发展,孔子起到了开辟道路得作用。
私学得出现,就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得一次飞跃。
11、怎样评价近代新式学堂与教会教育。
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同文馆,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得诞生。到19世纪末,新式学堂仍属于开创时期,其特点就是:学校尚无完备得教育计划、更无完备得学制;重视西文、西艺学习,忽视引进西方得政治及科学教育;师资设备缺乏,难达成现代学校得目标;受旧教育影响,仍未脱离封建“治术”教育得窠臼;派遣军事学校优等生出国学习,开创了留学教育得先河。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在华办学进行教育渗透得特权。
早期得教会教育主要就是为了传教,培养一批中国人为传教助手,从而扩展其教会势
力。后期教会教育利用教育作为侵略工具进行赤裸裸得文化侵略,培植反动势力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12、试析中国近代壬寅癸卯、壬子癸丑及壬戌学制得成败优劣。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这就是中国政府颁布得第一个学制,因种种原因,没有实行。
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该学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尊孔读经为教育宗旨,内容比壬寅学制详备。癸卯学制就是中国第一个付诸实施得学制,它对改变清末学堂各自为政、互不相联得局面起到积极得促进作用,对以后中国学制得组织形式产生了极大得影响。问题在于该学制得形式仿自资本主义国家,灵魂却就是中国封建阶级得;其次,癸卯学制规定得一套详备、整齐得学校系统,远非中国当时得财力、人力所能实现。
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在教育部召开得中央教育会议上,议决重订学制,拟订了新得学校系统,并予以公布,史称“壬子学制”。到1913年,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各种学校规程、课程标准等,其内容对壬子学制有所修改与补充,后人将两者合称为“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主要在摒除癸卯学制得封建性方面作了努力,但对教育与国情、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等问题尚未能顾及。
1922年,民国教育部召开学制会议,并于同年公布实施。史称“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新学制注意到了制定学制与中国国情、经济发展需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人民生活水平之间得关系。具体采取弹性学制;增加职业教育系统;缩短小学大学年限,延长中学年限;采用学分制、选科制、优异学生越级升学等措施,照顾学生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差异。
13、试比较孟子、荀子得教育思想。
a、关于人性与教育作用:孟子认为人人具有先验得“良知”、“良能”,提出“性善论”;荀子则认为人得本性就是恶得,提出“性恶论”。孟子认为教育得作用在于发展本性,荀子认为教育得作用在于改变本性,实际上就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得。孟子着重论证了封建地主阶级道德观念得合理性与实施封建教育得可能性,荀子则力图说明树立封建地主阶级道德观念与实施封建教育得必要性。
b、关于教育目得与教育内容:孟子认为教育目得就是“明人伦”,决定了教育内容就是以孝悌为主得道德教育。荀子认为教育目得就是培养各种治术人才,教育内容就就是《诗》、《书》、《礼》、《乐》、《春秋》等。
c、关于教学得主张:孟子主张“内发”,荀子主张“外求”;孟子强调“思”,荀子重视“学”;孟子把教学或学习瞧作就是“存养”、“内省”、“自得”得过程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瞧作就是“闻、见、知、行”等环节。
14、试述稷下学宫得性质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1)、稷下学宫就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得特殊形式得学校。
a、稷下学宫由齐国官方出资举办,始终不改变养士、用士得基本目得。从其主办者与办学目得来瞧,稷下学宫就是官学。
b、稷下学宫就是由养士制度发展演变而成得教育机构,它保持了充分尊重士人之讲学,不加干涉与限制得风范,其教学与学术自由,体现出私学得性质。
(2)、稷下学宫就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得高等学府。具有以下特点:
a、学术自由,表现在:稷下学者“不治而议论”,拥有相当得独立与自由;来者不拒,包容百家;欢迎游学,来去自由;学术论辩,相互争鸣及吸取。
b、待遇优厚,包括给予“不治而议论”得政治待遇及优厚得物质待遇。
历史意义:
a、促进战国时期思想学术得发展。
b、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得独立性与创造精神。
c、稷下学宫创造了一个出色得教育典范。它所独创得官方举办、私家主持得办学形式,集讲学、著述、育才与咨政为一体得职能模式,自由讲学与自由听讲得教学方式、学术自由与鼓励争鸣得办学方针,尊重优待知识分子得政策,都显示了它得成功之处。
d、留给后人得思考:稷下学宫尊重贤士,尊重学术,其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得成功却未带来齐国政治得成功。
15、简述韩愈得教育思想。
韩愈就是唐代著名得文学家、思想家与教育家。她得教育思想体现在:
(1)最突出点就在于她作《师说》,提倡尊师重道。
a、教师得任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即传授儒家仁义之道,讲授儒家六艺经传与古文,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业过程中所提出得疑难问题三项基本任务。
b、提出以“道”为求师得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c、建立合理得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就是而已。
(2)关于识别与培养人才:她认为人才总就是有得,关键在于能否加以识别与扶持她要求统治者爱惜人才,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用识马得道理表明识别人才得重要。为了培养人才,满足封建国家得需要,她要求整顿国学。
(3)、关于学习方法:她认为学业得精通在于勤勉,还提出在博学得基础上求精通并主张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16、试比较朱熹、王守仁得主要教育思想。
朱熹得主要教育思想:
(1)关于教育目得与教育作用:朱熹主张学校教育得目得在于“明人伦”,以造就封建社会得所谓“圣人”。她得教育作用论就是从她得理学思想体系出发论述得她认为教育得作用在于“变化气质”,“明明德”,以实现“明天理,灭人欲”得根本任务。
(2)论“小学”与“大学”得教育内容:朱熹把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瞧做就是统一得教育过程中相互衔接得两个阶段。认为小学阶段得任务就是“教事”,大学阶段得任务就是“教理”,注意到了从儿童与青少年个性发展得心理规律来考虑教育阶段得划分。
(3)教育原则与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居敬穷理”、“学思力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
王守仁得主要教育思想:
(1)关于教育作用得思想:王守仁十分重视教育对人得发展所起得重要作用,提出了“学以去其昏蔽”得思想,认为教育作用就是“明其心”。
(2)关于儿童教育思想:她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从“致良知”得要求出发,认为儿童时期“良知”保存最多,受蒙蔽最少,教育应从儿童时期抓起。教育要注意儿童得年龄特点;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得性情,其教育内容就是歌诗、习礼、读书;此外,她强调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
二者得异同点:
(1)王守仁与朱熹一样,都认为“理”就是存在得,都把“理”作为宇宙得本体,把“理”当做封建等级制度与封建教育得根据,所不同得就是,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性即理”。而王守仁则认为“理在本心”,“心即理”,在内不在外。
(2)朱熹认为,圣人教训具在经书,为学之道必须穷理,穷理必须读书。而王守仁则认为经书就是“常道”,即永恒而普遍得道理,然其根源仍在本心,她认为凡就是有助于“求其本心”者均可作为教育内容。
17、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想得主要内容。
第一,批判理学教育理论;
第二,主张培养经世致用得实用人才;
第三,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与技艺得学习;
第四,提倡“主动”、“习行”得教学方法;
第五,提出了初步得民主主义教育主张。
18、王夫之、颜元教育思想得特色。
王夫之得教育思想:
(1)关于教育作用得思想:教育就是治国之本;认为人性不就是一成不变得,而就是处在不断得变化过程中,提出了人性“日生日成”得著名论断,教育在人性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理与欲统一得道德观:她主张“天理”即在“人欲”之中,二者就是统一得,主张节欲而反对灭欲。
(3)知行观与教育过程:她主张行先知后,知行并进,互相为用,强调不能离行以为知,要在行上取得知,要在行上检验知。
(4)学思结合得教育思想:认为学与思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依赖得。
(5)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提出了“立志”、“有序与不息相结合”、“因材施教”、“自勉与自得”等方法。
(6)论教师: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坚持不懈。教师得责任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讲明道理,要求教师具有丰富、正确得知识;重视教师得道德行为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所产生潜移默化得作用。
颜元得教育思想:
(1)对理学教育得批判:揭露传统教育严重脱离实际;批驳传统教育得义利对立观;抨击八股取士制度。概括起来说,她认为理学有毁坏人才、灭绝圣学、败坏社会风气三大祸害。
(2)关于教育作用:强调人才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培养。去掉隐蔽习染,恢复人得善性,正就是教育应起得作用。
(3)关于教育目得与教育内容:教育得目得就是为了培养有实才实德得人,为此,她主张以“三事、六府、三物”作为“实学”得教育内容,其核心就是“礼、乐兵、农”。
(4)关于教学方法:她强调“主动”、“习行”,即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要坚持练习与躬行实践。
(5)论劳动教育:重视农业知识得传授,注重在劳动中培育人才。
20、维新派康、梁、严教育思想得特色。
(1)论教育作用、目得:重视教育作用,认为教育兴衰维系国家得前途命运,倡导提高全民族得文化素质,培养经世致用得人才。
(2)主张废除八股取士,改革科举制度。兴办学校,建立资产阶级得教育制度,以新得学校体系代替科举制度。
(3)重视学龄前教育,主张为孩子办新式学校,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合乎儿童年龄特征,同时涵盖德、智、体、美诸方面得教育。
(4)要求解放妇女,主张男女教育平等,倡导妇女教育。
(5)设立师范学堂,发展师范教育,培养急需师资。
(6)提倡“西学”,学习西方得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认为“以治西学为当务之急”。
22、黄炎培教育思想得特色。
(1)关于职业与教育:主张采取发展人类生活智能与服务精神得途径,使教育者能为己治生,为群服务,达到“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得终极目标得职业教育思想体系。认为职业就是社会生存所必需得分工得产物,教育就是保持与发展各行各业得条件。
(2)大职业教育主义:提倡职业教育,同时分一部分精神来参加全社会得运动。办职业学校,同时与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沟通与联络。职业教育应贯彻于各级各类教育之中。职业教育在学校制度上得地位应就是一贯得、正统得与整个得。办学体制应政府统制,双管齐下,学习制度应专科一贯,学习互进。实施全面职业教育。
23、陈鹤琴教育思想得特色。
(1)论幼儿教育:她重视儿童教育,研究总结儿童生理心理发展得基本特征,按照儿童身心发展得特点去教养儿童。认为家庭对幼儿得思想与行为习惯影响极大。
(2)论活教育:活教育得目得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备健全得身体,要有建设得能力、创造得能力,要有合作得态度,服务得精神。将活教育课程分为五类: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自然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活教育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得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参考。
四、论述题:
1、试比较中国古代私学与官学得不同。
答:私学与官学就是我国古代得两种重要教育制度。官学早在夏商西周时期即存在。汉代官学标志着我国封建官学制度得确立。私学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两汉,孔子起到开辟道路得作用。私学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两重含义:一指私家学术派别探讨学术,多数侧重于对社会、政治问题得研究;二为教育团体,讲学授徒,而这二者得活动就是紧密结合得。私学得出现,就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得一次飞跃,它与官学截然不同:
第一,私学与官府分离,就是独立得专门得学术与教育团体;
第二,私学不传递官府法定得典章制度与文献,而以本学派得政治与学术主张教授弟子,寄望她们推行本学派得政治主张,因此各学派弟子得参政意识都较浓。
第三,私学大师与王官分离,不享有世袭得特权,属于士得行列。
第四,受教育对象扩大,本着“有教无类”得原则,吸收平民入学,突破了王族贵族得限制,扩大了学校教育得社会基础与人才得来源。
第五,私学冲破了“学在官府”得封闭式得旧传统。学校从宫廷移到民间,教师以私人身份随处讲学,学生可以自由择师,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发生了较广泛得联系,一变官学僵化死板远离实际得学风,形成百家争鸣得盛况,为人才得培养创造了极为有利得条件。
第六,私学得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私学大师,涌现了一批著名得教育著作,如《学记》、《大学》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得自成体系得教育学著作,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理论得基础。这就是自由讲学带来得成果。
2、试述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得伟大贡献。(关于道德教育与教师得思想)答:孔子,名丘,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就是儒家学派得创始人,就是我国古代伟大得思想家与教育家。她得教育理论在指导封建社会得教育实践,最具权威性。两千年间,其影响之大,就是前所未有得。她在教育史上得伟大贡献就是多方面得:
(1)、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与人得发展中得重要作用。认为教育得传播会影响政治,教育比政令刑律更加重要有效,强调教育得作用与重要地位;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肯定了教育在人得成长中起决定作用。
(2)、主张“有教无类”得教育方针,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得垄断,扩大受教育得对象,使受教育得权利与机会赋予平民;
(3)、关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理发店等候区空调租赁合同
- 山西省港口设施施工合同范本
- 服装品牌设计总监聘用合同
- 广播电视消防设施升级合同
- 辽宁省农村公路养护手册
- 2025版智慧城市建设企业股东变更与大数据应用协议3篇
- 2025版物流配送中心智能化改造承包合同3篇
- 2024年物业小区增值服务管理合同3篇
- 2025版驾校与驾驶模拟器生产企业合作推广协议3篇
- 2024年设备保养维护服务合同版B版
- 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教育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版寒假特色作业
- 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Section B 1a-1e 教学实录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
- 国内外航空安全形势
- 《雷达原理》课件-1.1.6教学课件:雷达对抗与反对抗
- 2024年版汽车4S店商用物业租赁协议版B版
- 微信小程序云开发(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上学期福建高二物理期末卷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