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制取氧气_第1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制取氧气_第2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制取氧气_第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制取氧气_第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制取氧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A.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B.生活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C.往饮用水加入漂白粉 D.农业上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B.自然界的水主要用于人们的日常饮用C.凡是无色透明的水都是能饮用的D.工农业用水也主要是淡水3.有科学家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因为()A.地球上水的总量很充足,淡水资也很充足B.由于CO2的“温室效应”,水在不断地蒸发减少C.淡水资不充足,且分布不均匀D.水不断受到污染,使淡水资越越不充裕4.能从电解水实验得到的结论是()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8③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④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5.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①﹣⑤项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①控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禁止使用农药、化肥;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⑤控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防止酸雨的形成.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6.硬水与软水的本质区别是()A.硬水浑浊,软水澄清B.硬水含杂质多,软水含杂质少C.硬水不是纯水,软水是纯水D.硬水含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不含或含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7.下列各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A.水、二氧化碳 B.氧气、金刚石 C.铜、食盐 D.氢气、氦气8.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铁在氧气充分燃烧后的生成物B.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C.硫在氧气完全燃烧的产物D.石蜡燃烧后的生成物在常温下是气态的物质9.下列关于水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水是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淡蓝色液体B.水的密度是lg/mLC.水的沸点是100℃D.在101kPa4℃时,14L水的质量是14kg10.已知往滴有酚酞的水中通入氨气后,水溶液变红,一位同学用一个大烧杯和两个小烧杯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B中溶液变红了,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11.要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方法或试剂(括号内部分)不正确的是()A.氧气和氮气(燃着的木条) B.二氧化碳和氢气(澄清石灰水)C.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D.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12.洪涝地区的灾民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以下处理过程顺序合理的是()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13.物质的三态从分子角度看实质就是()A.分子运动速度的改变 B.分子间的间隔变化C.分子的大小改变 D.分子的种类改变14.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A.● B.○ C.●● D.15.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A.大小不同 B.能否直接构成宏观物质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二、填空题16.将如下所列举的各种“现象”相对应的“解释要点”的序号填入横线上.解释要点: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E.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现象:(1)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2)墙内开花墙外香.(3)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4)水电解后变成氢气和氧气.(5)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17.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如果想知道得到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我们可以用检验.18.“中水”是指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再次使用的非饮用水.根据你了解的水的净化方法,写出将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成“中水”的过程中,常采用的两种方法:、.利用“中水”的实际意义是.19.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保持不变的粒子是和,生成的新粒子是和,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是,由此也说明了氧气是由构成的.20.化学的学习把我们带入了物质的微观世界,假如你是水分子的一个氢原子,请描述你在水看到的微观世界(答两点即可).(1);(2).三、简答题21.如图所示,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试从物质组成、分子构成、物质变化的角度各说明一种观点.(1);(2);(3).22.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了大地震.(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很小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分子不断运动D.分子间有间隔(2)地震许多原有的水被破坏.新水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感官性指标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填操作名称)而实现.日常生活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病理学指标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加入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操作,既能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23.某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杭州西湖水质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1)取水样,静置后过滤.过滤操作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和玻璃棒.(2)若要检验西湖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3)你认为下列行为不会造成西湖水质下降的是(填字母).A.在湖边种植花草树木B.居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西湖C.某些游客将垃圾随手丢入湖.

《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A.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B.生活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C.往饮用水加入漂白粉 D.农业上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水资源污染与防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主要涉及水的净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等.【解答】解:A、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错误;B、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故错误;C、往饮用水加入少量二氧化氯或漂白粉,可以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不会对水造成污染.故正确;D、农业上的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错误.故选C.【点评】水资源污染的防治:水资源污染后,不仅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治理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B.自然界的水主要用于人们的日常饮用C.凡是无色透明的水都是能饮用的D.工农业用水也主要是淡水【考点】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地球上的水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解答;B、根据自然界的水主要用途解答;C、根据无色透明的水还可能含有可溶性杂质以及细菌和微生物进行解答;D、根据工农业用水主要是淡水进行解答.【解答】解:A、地球上的水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故错误;B、自然界的水用于人们的日常饮用、工农业生产,故错误;C、无色透明的水还可能含有可溶性杂质以及细菌和微生物,所以透明无色的水不一定可以饮用,故错误;D、工农业用水主要是淡水,故正确.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水资源的状况.地球上的水是有限的,尤其是淡水资源缺乏.3.有科学家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因为()A.地球上水的总量很充足,淡水资也很充足B.由于CO2的“温室效应”,水在不断地蒸发减少C.淡水资不充足,且分布不均匀D.水不断受到污染,使淡水资越越不充裕【考点】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充足,缺水指的是缺淡水.【解答】解:A、地球上水的总量很充足,但淡水资不充足,故A错误;B、水在自然界中能循环,不会因为蒸发而缺水,故B错误;C、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充足,缺水指的是缺淡水,且分布不均匀,故C正确;D、随着现代工业的日益发展,水不断受到污染,这使得淡水资越越不充裕,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上得水资源状况,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4.能从电解水实验得到的结论是()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8③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④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考点】电解水实验.【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水通电可以分解出氢气和氧气,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而水中没有氢气、氧气和氢分子,据此依据反应的特征结合化学变化的实质分析问题即可.【解答】解:解:通电分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由电解水实验可推出: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的化学式为H2O,则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通过该实验还可以得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由以上分析可知四个结论均正确.故选D.【点评】根据电解水的实验,从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并且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得出水的组成元素.从微观上,也可以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5.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①﹣⑤项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①控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禁止使用农药、化肥;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⑤控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防止酸雨的形成.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①控制水中动植物的生长,是不合理的;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可以防止水污染;③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是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是不切合实际的;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⑤控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防止酸雨的形成,可以防止水污染.【解答】解:①控制水中所有生物的生长,这种做法有点儿过激,而且是不可能的,因为水中生物都消失了,人类自身恐怕也难以生存,该说法错;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该做法合情合理,而且工业污水要净化达标后再排放,该说法正确;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这种做法不可能,因为在农业生产中,农业和化肥还是不能少的,我们只能合理使用或研制新型低毒的农药,该说法错;④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后再排放,该说法较科学;⑤控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防止酸雨的形成,酸雨呈酸性,对水中生物有严重的影响,该说法合理;故符合题意的选项组合为②④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容不难,但形式灵活,解答时还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不能一边倒,由于本题项目较多,容易出错,要引起注意.6.硬水与软水的本质区别是()A.硬水浑浊,软水澄清B.硬水含杂质多,软水含杂质少C.硬水不是纯水,软水是纯水D.硬水含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不含或含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考点】硬水与软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硬水的定义判断,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解答】解:A、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不一定混浊,只有含有不溶性杂质的水才混浊,故A错误.B、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其它杂质不一定比软水多,故B错误.C、软水中也可能含有较少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故硬水和软水都是混合物,故C错误.D、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D符合二者定义,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硬水和软水的概念及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掌握定义是解题的必要前提.7.下列各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A.水、二氧化碳 B.氧气、金刚石 C.铜、食盐 D.氢气、氦气【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铁在氧气充分燃烧后的生成物B.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C.硫在氧气完全燃烧的产物D.石蜡燃烧后的生成物在常温下是气态的物质【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铁在氧气充分燃烧后的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是二氧化锰和水的混合物;硫在氧气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石蜡燃烧后的生成物在常温下是气态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解答】解:A、铁在氧气充分燃烧后的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错误;B、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是二氧化锰和水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C、硫在氧气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石蜡燃烧后的生成物在常温下是气态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变化后的产物等,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9.下列关于水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水是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淡蓝色液体B.水的密度是lg/mLC.水的沸点是100℃D.在101kPa4℃时,14L水的质量是14kg【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来解答,常温常压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密度在4摄氏度时最大为1g/cm3.【解答】解:A、纯水是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故A错误;B、1在4℃时,水的密度是lg/mL,故B错误;C、101kPa时水的沸点是100℃,故C错误;D、在101kPa4℃时,水的密度为lkg/L,所以14L水的质量是14kg,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察内容简单基础,熟练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密度在4摄氏度时最大为1g/cm3.10.已知往滴有酚酞的水中通入氨气后,水溶液变红,一位同学用一个大烧杯和两个小烧杯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B中溶液变红了,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碱性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浓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从A烧杯中挥发出来,进入B烧杯中,又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解答】解: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浓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从A烧杯中挥发出来,进入B烧杯中,又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因此该实验可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不能说明分子的构成,不能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也不能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酸碱性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相互作用显色的情况,难度不大.11.要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方法或试剂(括号内部分)不正确的是()A.氧气和氮气(燃着的木条) B.二氧化碳和氢气(澄清石灰水)C.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D.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进行解答;B、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答;C、根据肥皂水在硬水和软水中的现象不同进行分析;D、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进行解答.【解答】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而空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可用燃着的木条区别空气和氧气,故A正确;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用二氧化碳区别水和澄清石灰水,故B正确;C、肥皂水在硬水中泡沫较少,在软水中泡沫较多,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D、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12.洪涝地区的灾民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以下处理过程顺序合理的是()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考点】水的净化.【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水中含有不溶于水的杂质,可以通过自然沉降、化学沉降等方法除去;用消毒剂可以杀灭水中的病菌;加热煮沸既可以消毒,又可以把水中过多的钙离子、镁离子除去.【解答】解:净化水时,先通过自然沉降使较大的颗粒沉淀,再通过化学沉降使较小的颗粒沉淀,通过过滤把沉淀除去,再用漂白粉对水进行消毒,最后通过加热煮沸再次进行消毒,并且把部分钙离子、镁离子除去.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净化水的方法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注意净化水的顺序,如果顺序颠倒,则净化水的效果不好.13.物质的三态从分子角度看实质就是()A.分子运动速度的改变 B.分子间的间隔变化C.分子的大小改变 D.分子的种类改变【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本题就是让我们根据分子的性质来解释实际问题,要求熟练的掌握分子的三个性质和分子定义,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微粒之间的间隔在外界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变化,如温度升高,间隔增大;压强增大,间隔变小.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微观粒子的特征,只有掌握了微观粒子的特征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4.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A.● B.○ C.●● D.【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进行分析.【解答】解: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可知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选:D.【点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只是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是由原子来保持的.15.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A.大小不同 B.能否直接构成宏观物质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微观粒子运动型.【分析】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它们都能构成宏观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了.【解答】解:A、分子和分子的大小不同,原子和原子的大小也不同,所以分子和原子的大小不同,不能作为它们的本质区别;B、金属、稀有气体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水、二氧化碳、氧气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所以它们都能直接构成宏观物质;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这是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了.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先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说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故选D【点评】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二、填空题16.将如下所列举的各种“现象”相对应的“解释要点”的序号填入横线上.解释要点: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E.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现象:(1)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B.(2)墙内开花墙外香A.(3)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C.(4)水电解后变成氢气和氧气E.(5)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从分子的性质考虑,分子都很小,都有间隔,都在不断运动.有些宏观的变化现象能说明分子的基本性质.【解答】解:(1)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2)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4)水电解后变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现象;(5)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是因为碘和碘蒸气都含有碘分子,所以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答案为:(1)B;(2)A;(3)C;(4)E;(5)D.【点评】能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能判断一种变化体现了分子的什么性质.17.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煮沸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如果想知道得到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我们可以用肥皂水检验.【考点】硬水与软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生活中通过煮沸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进行解答;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别用两只烧杯取等量水样.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滴加等量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反之,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进行解答.【解答】解:生活中通过煮沸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别用两只烧杯取等量水样.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滴加等量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反之,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故答案为:煮沸;肥皂水.【点评】本题考查了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18.“中水”是指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再次使用的非饮用水.根据你了解的水的净化方法,写出将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成“中水”的过程中,常采用的两种方法:过滤、吸附.利用“中水”的实际意义是节约水资源.【考点】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空气与水.【分析】在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可以得到比较纯净的水;沉淀、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解答】解:中水是可在一定范围内再次使用的非饮用水,可见没有消毒和蒸馏,污水只要通过过滤和吸附两种方法就能得到中水,中水的利用能节约水资源;故答案为:过滤、吸附;节约水资源.【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净化水的方法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9.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水分子,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生成的新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是氧分子,由此也说明了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考点】电解水实验.【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解答】解: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由此可见,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保持不变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生成的新微粒是氢分子和氧分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其化学性质是由氧分子来保持的;故答案为: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氧分子,氧分子.【点评】明确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及化学反应的微观解释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化学的学习把我们带入了物质的微观世界,假如你是水分子的一个氢原子,请描述你在水看到的微观世界(答两点即可).(1)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2)水分子间有间隔.【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解答】解:假如自己是水分子的一个氢原子,在水看到的微观世界是: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水分子间有间隔;氧原子比氢原子大等.故填: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水分子间有间隔.【点评】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们很小,之间有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三、简答题21.如图所示,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试从物质组成、分子构成、物质变化的角度各说明一种观点.(1)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或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或氢气由氢元素组成);(2)水分子由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或氧气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或氢气分子由氢原子构成);(3)变化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或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或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物质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微观示意图判断物质的组成元素;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由分子微观示意图判断分子的原子构成;物质变化,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不变,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比较前后原子、分子的变化情况.【解答】解:由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氧气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氢气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构成,因此可判断,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氧气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氢气分子由氢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对比变化前后:反应前,1个氧分子和2个氢分子中共有2个O原子和4个H原子,反应后2个水分子中仍为2个O原子和4个H原子;因此可得,变化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而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答案为:(1)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或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或氢气由氢元素组成);(2)水分子由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或氧气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或氢气分子由氢原子构成);(3)变化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或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或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点评】化学变化实质为分子原子分子,该过程中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分子种类改变.22.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了大地震.(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CA.分子的质量很小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分子不断运动D.分子间有间隔(2)地震许多原有的水被破坏.新水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感官性指标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过滤(填操作名称)而实现.日常生活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取等量的水样,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若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