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2039-2012 金属材料 单轴拉伸蠕变试验方法》与《GB/T 2039-1997 金属拉伸蠕变及持久试验方法》相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
适用范围明确化:2012版标准更专注于单轴拉伸蠕变试验,而1997版涵盖了拉伸蠕变及持久试验,这意味着2012版在内容上更为专一,针对性更强。
-
术语和定义更新:根据金属材料测试技术的发展,2012版标准对相关专业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以更准确地反映当前的测试理论和技术要求。
-
试验条件细化:新版标准对试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试样制备、尺寸公差等方面给出了更详细的规定,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重复性。
-
试验设备与仪器要求提升:随着测量技术的进步,2012版标准对用于蠕变试验的设备和仪器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保了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
试验程序优化:对试验加载速率、稳定载荷保持时间、数据采集频率等方面的指导更加具体,优化了试验流程,便于操作者执行。
-
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述:2012版标准对蠕变曲线的绘制、蠕变速率计算、断裂时间及断裂应力的确定等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规范,使得试验结果的表述更为科学严谨。
-
安全要求强化:考虑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新版标准增加了对实验操作过程中安全措施的具体指导,强调了实验人员的安全防护。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文档简介
ICS7704010
H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039—2012
代替
GB/T2039—1997
金属材料单轴拉伸蠕变试验方法
Metallicmaterials—Uniaxialcreeptestingmethodintension
(ISO204:2009,Metallicmaterials—Uniaxialcreeptestingintension—
Methodoftest,MOD)
2012-06-29发布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039—2012
目次
前言…………………………
Ⅲ
范围………………………
1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术语和定义………………
31
符号及说明………………
45
试验原理…………………
57
试验设备…………………
68
试样………………………
710
试验程序…………………
814
试验结果的处理…………………………
916
试验有效性……………
1016
试验结果………………
1116
试验报告………………
1217
附录资料性附录不同热电偶的相关信息…………
A()18
附录资料性附录热电偶校准方法…………………
B()19
附录规范性附录形和钝环形缺口试样的蠕变试验……………
C()V20
附录资料性附录依据不确定度评定指南来估计不确定度的方法……
D()(GUM)23
附录资料性附录结果的表示和图解法外推………
E()27
Ⅰ
GB/T2039—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1.1—2009。
本标准代替金属拉伸蠕变及持久试验方法与相比主要
GB/T2039—1997《》,GB/T2039—1997,
技术变化如下
:
修改了标准名称
———;
明确了本标准适用的两大试验类别连续试验和不连续试验同时包括持久试验和缺口试样
———:,
见第章版第章
(1,19971);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章版第章
———(2,19972);
增加了对试验机同轴度的要求见
———(6.1);
对于蠕变试验增加了在读取蠕变伸长率时试验机环境温度的要求见
———(6.3.1);
增加了对热电偶校准的要求见
———(6.3.3.1);
增加了温度测量装置的校准要求见
———(6.3.3.2);
增加了对加热炉均温带的校准要求见
———(6.3.4);
增加了试验结果的表示见
———(11.1);
增加了试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见
———(11.2);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关于不同热电偶的相关信息
———A“”;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热电偶校准方法
———B“”;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形和钝环形缺口试样的蠕变试验
———C“V”;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依据不确定度评定指南来估计不确定度的方法
———D“(GUM)”;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结果的表示和图解法外推
———E“”。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金属材料单轴拉伸蠕变试验方法
ISO204:2009《》。
本标准的整体结构层次划分章条与完全一致
、、ISO204:2009。
本标准与相比在以下方面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
ISO204:2009,
边空白位置的垂直线进行了标示
(|):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
———,,,
况集中反映在第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2“”,: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2975《》、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金属材料力学性
GB/T8170《》、GB/T10623《
能试验术语热电偶第部分分度表和热电偶
》、GB/T16839.1《1:》GB/T16839.2《
第部分允差在拉伸和压缩轴向力下的试验机和试样同轴度的校验
2:》、ASTME1012《》、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高温蠕变持久强度试验机检定规程
JJG141《》、JJG276《、》、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规程
JJG351《》、JJG617《》;
●直接引用与国际标准相对应的我国国家标准
;
在中增加了对试验机同轴度的要求以及试验机的校验周期要求
———6.1;
在中对应变测量装置引伸计的校准周期由三年修改为一年
———6.2———;
增加了加热炉均温带的校准
———6.3.4;
根据我国国情修改了附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D。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
Ⅲ
GB/T2039—2012
用本标准代替本国际标准
———“”“”;
删除了国际标准引言和前言
———。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SAC/TC183)。
本标准起草单位钢铁研究总院上海电气集团冶金工业标准信息研究院
:、、。
本标准起草人朱林茂高怡斐朱月梅刘正东董莉
:、、、、。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GB/T2039—1980,GB/T6395—1986;
———GB/T2039—1997。
Ⅳ
GB/T2039—2012
金属材料单轴拉伸蠕变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连续和不连续的单轴拉伸蠕变试验方法用于测定金属材料的性能尤其是在指定温
,,
度下的蠕变伸长和蠕变断裂时间
。
本标准适用于光滑试样和缺口试样的持久试验
。
注持久试验通常在试验过程中不记录试样的伸长只记录在给定试验力下的断裂时间或者在给定试验力下超出
:,
的预计试验时间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极限与配合第部分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极限偏差
GB/T1800.2(GPS)2:、
表
(GB/T1800.2—2009,ISO286-2:1988,MOD)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2975(GB/T2975—1998,eqvISO377:
1997)
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4338(GB/T4338—2006,ISO783:1999,MOD)
热电偶用补偿导线
GB/T4989(GB/T4989—1994,eqvIEC584-3:1989)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8170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术语
GB/T10623(GB/T10623—2008,ISO23718:2007,MOD)
单轴试验用引伸计的标定
GB/T12160(GB/T12160—2002,ISO9513:1999,IDT)
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第部分拉力蠕变试验机施加力的检验
GB/T16825.22:
(GB/T16825.2—2005,ISO7500-2:1996,MOD)
热电偶第部分分度表
GB/T16839.11:(GB/T16839.1—1997,idtIEC60584-1:1995)
热电偶第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制药行业危急值监测与报告制度
- 体育教师运动心理学读书计划
- 供应合同履约金保函模板
- 失业贷款合同模板
- 六年级数学复习与模拟测试计划
- 明细项目购销合同
- 个人创意设计服务协议
- 中学食堂人员管理计划
- 古董采购协议
- 金融行业专业人才发展计划
- 教学课件-积极心理学(第2版)刘翔平
- 注射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文)
- DB32-T 4357-2022 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安装质量检验规程
- 流行性腮腺炎及其护理
- 《月是故乡明》定稿 优秀奖 教学课件
- 防台防汛管理制度
- 广电运通研究报告:数字人民币促产业升级-AI+城市助业务转型
-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0章 第2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学案 (表格式无答案)
- 港澳台联考考试大纲
- 移动式脚手架安全操作规程
- 排水沟导流施工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