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954-1980 是一项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量方法》。这项标准规定了如何测定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中铁素体相的含量,旨在确保焊接结构的质量控制和材料性能评估。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含有12%至27%铬、添加镍以及可能的其他合金元素的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中铁素体相含量的测定。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核能及食品加工等行业,因其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力学性能。

测量方法概述

标准推荐了两种主要的检测技术来确定铁素体含量:

  1. 金相法:通过制备焊接试样的截面金相磨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根据铁素体与奥氏体的形态和数量差异进行定量分析。这一过程包括样品切割、镶嵌、磨光、抛光及适当的化学浸蚀,以清晰显示组织结构。

  2. 磁性法:利用铁素体相比奥氏体具有更高的磁导率特性,通过磁性测量设备(如磁性颗粒检测或磁感应仪)来间接估算铁素体的相对体积分数。这种方法更为快捷,适合现场快速检测,但精确度可能略低于金相法。

关键技术要点

  • 样品制备:确保样品代表性,避免因热处理或机械加工引入的变形或改变原有铁素体分布。
  • 浸蚀剂选择:金相法中,合适的浸蚀剂对清晰显示组织至关重要,需根据材料类型选择。
  • 测量与计数:明确界定铁素体与奥氏体的识别标准,采用适当的方法(如点计数法、网格分析法)进行精确测量。
  • 校准与验证:使用标准参考物质或已知铁素体含量的样品进行仪器校准和方法验证,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表示

测量结果通常以铁素体含量的体积百分比(%)表示,并应报告所采用的具体测量方法、样品制备细节及任何可能影响结果解释的条件或限制。

该标准为相关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检测流程和评价依据,有助于确保焊接产品质量和提升材料可靠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954-2008
  • 1980-05-15 颁布
  • 1981-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1954-1980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量方法_第1页
GB/T 1954-1980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量方法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1954-1980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量方法-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量方法GB1954-8019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54-80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量方法本标准规定用金相法和磁性法测量焊后状态的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堆焊金属一次铁素体(。相)含量的体积百分比。法(一)试样制备焊缝金属:从产品上所带的供检验用的试板上至少取六个金相试样。2。堆焊金属:在厚度12~16mm的钢板上如图1所示进行平焊位置堆焊至少五层,每道焊缝宽度不大于焊条直径4倍。堆焊金属顶面尺寸应不小于20×100mm,层间温度冷至100℃左右方可开始下道焊接。最后焊道应在焊缝中央。不得在堆焊金属有效长度之内起弧和灭弧。图1堆焊供测量用试板及取样部位示意图3,从焊缝金属或堆焊金属长度方向中段切取金相试样尺寸10~20毫米,垂直于焊接方向的横断面是金相观测面,不得在起弧和灭弧处取样。“。金相试样的观测面按常规金相操作进行研磨和抛光。机械抛光应以能得到基本上不存在金属表面素乱层的光洁镜面为原则。电解抛光则以得到无任何磨痕和不损害铁素体的完整性为准。推荐的电解被成分、规范和操作要点列于表1中。5。抛光后的试样磨面,可用化学方法或电解浸蚀方法显示铁素体。推荐的试剂种类、成分、规范列于表2和表3中。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显示铁素体。均以能完整、真实、清晰地显现出铁素体的轮廊为准,不得有浸蚀不足或浸蚀过度现象。国发布家准局1981年1月1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