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三下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_第1页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三下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_第2页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三下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_第3页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三下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_第4页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三下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三下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单元整体解读“寓言是生活的镜子。”这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很明显,这一单元主要就是要学习寓言故事。本单元围绕“寓言故事”展开学习,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之后,第二次出现的文体单元。从学习内容上判断,本单元主要属于“整本书阅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两个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的设计,可以综合这两个学习任务群的要求,结合单元内容和学生实际来考量。一、学习内容概述第三单元里面有4篇选文,3篇为精读课文,分别是:《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一篇略读课文:《池子与河流》。每一篇故事都蕴含着深刻道理:《守株待兔》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努力,而抱有心存侥幸,指望好运气过好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陶罐和铁罐》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则很谦和。埋在土里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了。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处尊重,和睦相处。《鹿角和鹿腿》则讲述了一只鹿狮口逃生的故,它告诉我们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守株待兔》是中国古代寓言,《陶罐和铁罐》属于当代寓言,《鹿角和鹿腿》出自《伊索寓言》,而《池子与河流》是诗歌形式的克雷洛夫寓言。这个寓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寓言”并非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对比一二年级寓言故事出现的位置,我们不难发现编排的不同,这一单元是专门编排的寓言单元。《乌鸦喝水》出现在一年级上册,它的课后题是“朗读课文,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水的”;《狐狸和乌鸦》出现在一年级下册“和大人一起读的板块中”。一年级的寓言故事学习主要是围绕讲故事本身进行的,并没有直接要求学生要总结出故事背后的道理。二年级上册的《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的要求是“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和“朗读课文,说说‘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到二年级下册的《寓言二则》,讲了“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个小故事。这篇课文的阅读题有两个:一是“朗读课文,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二是“选做:生活中有类似‘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事例吗?和同学交流”。到了二年级,所学的大多是一些成语故事,需要学生根据故事内容,领悟到成语的含义,并且尝试由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引申到生活中出现的具体事例。通过以上的梳理,我们还会发现,这些课文在编排上都是以单篇课文的形式出现的。而到了三年级下册,四则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集中于同一单元。从形式上讲,寓意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有小古文、童话、诗歌,让学生感受到寓言学习的乐趣。从故事内容角度讲,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人物形象丰满,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并通过朗读体会故事的精彩,明白寓意。从语文要素角度讲,本单元侧重于“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这其中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读懂”,一个是“明白”。怎样才算“读懂”?怎样又算“明白”?要能够准备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除了要结合本单元的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以及词句段运用等不同板块来看,还要从寓言的整体角度上去思考。二、阅读训练要素什么叫“读懂”?在《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中,它要求学生“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在《鹿角和鹿腿》的课后题中也指出了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在交流平台中更是提出了“这些故事读过以后就不会忘”。从以上要求可以看出,本单元中所要求的“读懂”,首先就是要理解课文,能够知道课文讲了什么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那么“读懂”的路径是什么呢?课后题中还有进一步的提示。在《陶罐和铁罐》中,课后题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并且“说说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在《鹿角和鹿腿》中,课后题要求学生“读出鹿的心情变化”。这些课后题给了我们两方面的启示,一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主要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能描写去感受人物的变化,读懂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想法;二是对学习寓言的方法给了重要提示——多种方式朗读。第二个关键词就是要“明白”,那在本单元,学生怎么样才算是“明白”了呢?我们同样从课后习题入手,在《守株待兔》中,要求学生“说说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这要学生们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要领悟故事背后要表达的道理,不仅仅只是“就故事”论“故事”。在《鹿角和鹿腿》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在两种观点中进行选择,在《池子与河流》中请学生“说说你赞成哪一种,并说明理由”。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清楚地指出“寓言故事能让我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旨在让学生能够自己联想生活。根据以上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明白”在这个寓言单元是指:除了能够说清楚故事背后的道理,还要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陈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排布如下:课文要素归纳重点提示《守株待兔》从故事中悟寓意,联系生活理解寓意。①抓住“因释其耒而守株”的结果,思考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从而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②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对故事的理解,进一步理解寓意。《陶罐和铁罐》理解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明白寓言蕴含的道理。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结合故事中人物的不同结局,谈谈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篇寓言带来的启示。《鹿角和鹿腿》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①抓住课文第6、7自然段的反转处,梳理鹿原来的看法和故事结局之间形成的反差,从而理解寓言的寓意。②对“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重要”以及另外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观点。《池子与河流》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池子和河流,你更赞同谁的观点?理由是什么?你在生活遇到过像“池子”或“河流”这样的人吗?你会对他说些什么?通过以上梳理,我们可以将这一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细化为以下几点:1、了解多种多样的寓言故事形式,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初步认识寓言的文学形态,积淀寓言文化。2.阅读简短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以及句子的停顿划分,了解故事内容,说出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3.通过阅读,知道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读懂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想法。4.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故事内容,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表达自己的观点。三、表达训练要素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同一表达训练要素在部编语文书中的分布如下:

根据图片内容,进行语言表达一年级上看图写词语,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二年级上观察图片,展开想象,编写故事二年级下根据提示看图,发挥想象,借助词语按照时间顺序把小动物们一天的经历写下来三年级上续写故事,能根据插图和提示续写故事,把故事写完整。能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内容。三年级下看图作文,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五年级下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低、中、高,三个阶段都有与“图画”相关的习作练习,但是表达训练要素并不完全相同,呈螺旋上升趋势。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中已经指出,要学生“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到第二单元进一步要求为“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相较于第一单元观察某种事物,本单元把“看到”的内容扩张为整个画面,对应的“写清楚”要求也有所不同。首先说,怎么“看”,这里的看即指“观察”。观察时有序,是表达有趣的基础。观察图片可以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先整体入手,观察图片是什么季节或时间、什么天气、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在干什么。再观察局部,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由近及远、从地面到天空。交代清楚四要素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他们在做什么),后要把每个人物的动作观察仔细。学会了怎么“看”,要想把一幅图“写清楚”,除了按照上面所说的观察顺序来写,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有亮点。一是丰富情节有想象;画面是静止的,是场景的”一瞬间”。写话时学生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想象。二是手法多样,即灵活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这一单元的习作要求中,明确指出学生要交换习作,互相讲评。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欣赏他人的文章,发现对方优点,也要尝试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通过以上的梳理,我们可以将这一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细化为以下几点:1根据提示,有顺序的观察图片,了解图片主要内容信息。2在看懂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自己看到的(哪些人干什么)想到的(人们可能说的话、人们的心情),清楚地写下来。愿意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欣赏同学的文章,发现同学的优点,且能够运用所学过的修改符号,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单元教学思考一、提前安排,降低难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时,如果孩子对学习内容感兴趣,那么教学效果肯定事半功倍。在寓言教学中,也同样如此。学习统编版教材的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寓言,他们对寓言并不陌生。由于寓言本身比较诙谐有趣,大部分小学生比较喜欢寓言,甚至通过课外的阅读,有了一定阅读寓言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原有的对于寓言的学习兴趣,并加以激发。比如说在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的“寓言故事”单元中,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这个部分能非常轻快地带入课堂教学。所以可以适当提前,设置在学生板块式预习完这一单元以后,正式展开课文学习之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提示学生把阅读寓言的方法用于课内的阅读实践。之后再借助“快乐读书吧”中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进行整理概括。顺势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等经典寓言故事。二、整合教学,事半功倍为了加强单元整合,除了进行适当的提前教学,还可以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将语文园地中的一些部分拿出来,与课文教学整合,统筹规划单元内的各个部分,整体把握练习系统中语文要素,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比如说,在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的“寓言故事”单元中,《守株待兔》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则文言文版的中国古代寓言。而这个单元的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有九个成语,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九个成语背后是一个个典型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由此,可以将“日积月累”与《守株待兔》一课的教学进行整合,保持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减轻学生面对第一课《守株待兔》的文言文产生的畏难情绪,加深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寓言的认知。教学设计中可以这样安排:课前准备:请学生课前准备好“日积月累”中的一个寓言,采取小小故事会的方式,导入本单元第一课的教学。故事导入:1.学生纷纷分享自己准备的“日积月累”中的一个寓言。2.老师请学生交流听了以后觉得有意思的地方。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对寓言的阅读热情,对中国古代寓言形成一定的认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从三年级教科书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旨在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其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实现了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这两步促进方法的习得。而“快乐读书吧”使为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的平台,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以此进行阅读方法的迁移和内化。教师在教学时应明晰每一课的定位,有层次地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使得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整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三、生成范式,帮助思考生成范式是学习方式的最终总结和内化。那么如何生成范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提出:语文课程内容应是一个个词句及整篇文字所体现的词法、句法、章法等“共同法则”和“共同样式”。故事文本中有很多“共同法则”“共同样式”,如故事的情境创设、角色特点、情节铺设等。教学时,如果单元中的课文有较多“共同法则”“共同样式”,那么在单元教学时,借助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把握每精读、略读、快乐读书吧的定位,进行群文式递进教学,实现阅读方法的学习、运用、迁移、内化,生成阅读学习范式。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寓言”为主线,第一课《守株待兔》是一则中国代寓言故事,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在教学时课通过观察插图、比较阅读等方式,重点抓人物和情节,落实语文要素。在第二篇精读课文《陶罐和铁罐》中,可以继续运用上一课的一些方法,再抓住这篇课文的独特之处——对话、场景,通过抓关键句、剧本表演的方法展开教学。第三篇精读课文,则可通过讲故事、比较阅读等方法,展开教学。都应通过合适的方法,展开教学。在略读课文中则可以进行想象联系,迁移运用前三篇所运用的方法,再将其内化,熟练运用到课外阅读。四、促进思辨,加强理解学生生成学习范式,可以较快概括出所学寓言的道理。但由于学生年纪比较小,想要让他们快速领悟相关道理,确实难度比较大。即使死记硬背,也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内化寓意,继而产生思辨能力?这是依旧要发挥“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文走向生活。在精、略读课文教学时,通过学法运用,逐步推进,让学生懂得寓意,进而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事例。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时,会带入在生活中的相关经历带来的主观感受,自然而然地把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与感受融合,深深地植人了大脑。比如说,在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的“寓言故事”单元中,在学生学习第八篇略读课文《池子与河流》时,通过前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