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网超高压公司输电线路人工观冰指导意见主要内容CompanyLogo概述1.人工覆冰观测2.导线覆冰标准厚度计算3.导线覆冰密度计算4.人工观冰劳动防护及安全措施5.第一部分概述第一节
导线覆冰现象介绍导线覆冰现象形成的必要条件:(1)具有可以冻结的气温,即0℃以下;(2)具有较高的湿度,即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在85%以上;(3)具有使空气中水滴运动之风速。
导线覆冰的大小区别主要体现在厚度、密度及单位长度覆冰量的差别上。影响导线覆冰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气象、地形、地理和海拔。导线覆冰的轻重还取决于所在地的经纬度即所处的地理位置,山脉走向、高度、山体的结构特征、坡向与分水岭、台地、风口、江湖水体等因素,在山区导线覆冰受地形及地理的制约更为严重。导线覆冰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开展导线覆冰观测业务的气象站较少,加之南方地区严重覆冰区多出现在台站稀少的高海拔地区,因此,由气象站的覆冰资料推算输电线路实际冰厚还有局限性。2008年年初南方发生的冰冻雨雪灾害,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强度大,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电力部门十分重视导线覆冰的观测研究。第二节
南网区域覆冰概况冬季是大气环流发生季节性变化的时期,南方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北方干冷空气逐渐减弱,冷暖空气势均力敌时,它们频繁地在我国南方地区上空呈拉锯式的相互交汇,使南方地区出现寒风习习、细雨连绵的阴雨天气,并伴随着雨雪冰冻天气的出现,常使导线产生覆冰现象。一般情况下,影响南方的冷空气路径主要有西路、中路和东路3条。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地形地貌特殊,大部分为高山大岭,加之受昆明准静止锋及华南准静止峰活动影响频繁,我国冬季导线覆冰严重,在不同区域、不同海拔高度发生严重导线覆冰,电网冰害事故频发。南网超高压公司目前主要线路输电通道覆冰比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北部、中部、东南部区域,云南东北部和东部地区,广西北部和广东北部南岭区域。涉及到的重点防冰500kV线路有施黎甲线、施黎乙线、黎桂甲线、黎桂乙线、桂山甲线、桂山乙线、柳桂甲乙线、高肇直流线、青山甲线、青山乙线、山河甲线和山河乙线等共26条线路。第二部分人工覆冰观测第一节
临时观冰点选址要求观冰点照片第二节模拟电线架设方法及要求(1)模拟电线宜选在易覆冰区域,应悬挂在铁塔的迎风侧,并与线路方向一致。(2)悬挂模拟电线的铁塔附近应空旷开阔,气流通畅。(3)模拟电线悬挂高度一般为2.0m左右,电线长度大于4.0m。若受地面树木影响时,应提高悬挂高度,避免树木对气流的影响。(4)在条件允许的地段,模拟电线也可以顺着线路方向悬挂在树干上,悬挂高度视现场实际情况确定。(5)模拟电线架设时,应采取必要的防盗措施。(6)在覆冰观测期间,应使用人字梯登高进行观冰。
第三节观冰器具配置(1)观测器具手持风仪、手摇温度表、取冰合箱、卡尺(游标卡尺、钢卷尺或直尺)、取冰刀、秤(杆秤、弹簧秤或电子秤)、数码相机或摄像机、记录笔、记录表格条件许可时还应配备以下物品:
海拔仪、指南针、手持GPS、登高梯、对讲机
(2)防护用具
安全帽、安全绳、防滑鞋钉
还可视情况配备以下个人防护用品:
遮光眼镜、雪地鞋、羽绒服、防冻手套、防寒帽、面罩等等游标卡尺温度计手持风仪取冰盒箱手持风仪第四节
覆冰观测的基本内容(1)观测一次覆冰过程的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和导线覆冰观测时间。(2)观测一次覆冰过程的最大覆冰长直径(简称:长径),覆冰短直径(简称:短径)及其最大覆冰重量(在导线覆冰过程崩溃前开始测量),为更准确计算覆冰密度亦可同时量取最大覆冰围长(即周长)。(3)观测覆冰种类及覆冰内部结构特性与外部形状的描述。(4)覆冰时的同时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及天气现象的观测。(5)对一次导线覆冰过程出现的特殊情况,以及导线覆冰上面有堆雪现象及其变化,覆冰增长的变化,自然脱冰或某种原因出现的脱冰现象,周围地物(包括通讯线)覆冰情况均应在观冰簿纪要栏内详细记载。第五节覆冰观测的基本要求及规定(1)根据线路维护运行的需要,结合线路区域的导线覆冰轻重程度,选择区域覆冰有代表性的地点设立观冰点。(2)雨凇架布设场地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覆冰和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四周宜空旷平坦。
(3)观测仪器应按规定进行校验和检定,不得使用未经检定、超过检定周期或检定不合格的仪器设备。注意观测仪器经常维护和定期检修,保证在规定的检定周期内仪器保持规定的精度要求。(4)每年度观测时段,一般是当年11月至次年3月。覆冰观测次数根据覆冰过程的变化而定,原则上是要观测到过程最大值。(5)当天气过程变化,导致覆冰在发展、保持的循环变化过程中出现部分脱冰或短暂融化并继续覆冰时,应增加测冰次数;(6)当多次测冰后所剩冰体长度不足25cm时,应取10cm长度冰体称重;(7)导线上覆冰大小分布差异较大时,可分别测量几组长径、短径、围长数据求其平均值;(8)有条件时应开展导线覆冰、树枝覆冰与通讯线覆冰等对比观测。第四节导线覆冰外部形状第四节导线覆冰外部形状第六节导线覆冰外部形状覆冰外部形状指覆冰整体的外部形状,包括纵断面和横截面的形状。各种断面示意见下图。
第七节导线覆冰种类观测及判别(1)覆冰过程观测应包括起始发展、保持和消融崩溃等三个阶段。覆冰过程记录应包括覆冰种类、发展阶段及覆冰时间;(2)覆冰种类分为雨凇、雾凇、雨雾凇混合冻结、湿雪等。各覆冰阶段及覆冰种类记录符号应符合表1的规定。覆冰种类判别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1各覆冰阶段及覆冰种类记录符号表注:下标f表示“发展”,b表示“保持”,x表示“消融”。
覆冰阶段
种类发展保持消融、崩溃雨凇(~)~f~b~x雾凇(V)VfVbVx混合冻结(~V)~Vf~Vb~Vx湿雪(*)*f*b*x项目雨凇雾凇雨雾凇混合冻结湿雪粒状晶状气温(℃)0.0~-3.0-3.0~-8.0低于-8.0-1.0~-9.0-6.0~-15.0降水类别小雨、毛毛雨或雾雾或毛毛雨雾有雾、毛毛雨或小雪雪或雨夹雪视感透明或半透明、密实、无孔隙粗颗粒、不透明细粒、不透明成层或不成层,似毛玻璃,较密实,基本无孔隙白色不透明手感坚硬、光滑、湿润脆、较湿润松、脆、干燥较坚硬、较湿润较松散、较湿润形状色泽椭圆形、光滑似玻璃椭圆形、白色针状、纯白色椭圆形、不光滑圆形、白色附着力牢固较牢固轻微振动就容易脱落较牢固易被风吹掉表2覆冰种类判别雨凇:是一种较光滑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密实冰层,是由较大颗粒的过冷雨滴或毛毛雨滴在导线表面上冻结而成。雨凇一般在导线的迎风面上形成,而且在气温不很低的情况下出现(一般0.0℃~-3.0℃)。密度较小的雨凇往往呈混浊的半透明的毛玻璃状,密度较大时呈光滑的透明玻璃状,前者粘附力较小,后者粘附力较大。雾凇: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的松脆的冰。是严寒时由过冷却的雾滴(有时包括细小的毛毛雨滴)在寒冷的导线表面上冻结而成。雾凇形成的过程与雨凇相反。雾凇一般都在导线的迎风面上生长,其气温一般为-3.0℃~-8.0℃。在外形上具有无定形结构的特点,可呈叶状、扇形状、针状等。雾凇有两种,粒状雾凇和晶状雾凇。上述为粒状雾凇。晶状雾凇,一般是在有雾,无风或微风的天气里,由雾滴蒸发而产生的过饱和水蒸汽升华直接凝结在物体上而成,是一种呈毛茸茸的非常松脆的干燥冰。晶状雾凇的密度比粒状雾凇小得多。混合冻结(又称混合凇):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种冰层重叠或混合构成的复杂冰层。经常遇到的复杂冰层是在雨凇上凝聚雾凇,或者是在雾凇上因天气条件的变化,较大过冷毛毛雨滴下降,凝聚而形成透明状雨凇;或者雾凇和雨凇的冻结过程多次交替而构成多层履冰等。这种混合冻结密度介于雨凇和雾凇之间,其密度大小视其雨凇所占比例而定。一般对导线粘附力较强,遇振动不易脱落。湿雪:是湿雪在导线上的粘附。湿雪在导线上逐渐粘附堆积,在风和重力作用下,逐渐下坠旋转,而将导线紧紧裹住,不断增长。湿雪多半在无风或弱风,气温在-6.0℃~-15.0℃,降湿雪时形成。大雪和微风有利于雪的迅速粘附,而大风能将湿雪层从导线上吹掉;气温超过1.0℃时,湿雪增长很慢,甚至崩溃。覆冰特性描述对覆冰种类及其所占比例、覆冰内部结构的特征进行记录,其目的是要更准确地判断覆冰的种类和确定密度。不同覆冰种类所占比例一般以覆冰的长径比例来确定。覆冰内部结构以颜色,坚硬度和组成情况三者表示。颜色:白色(纯净白色)、乳白色(不纯净白色);坚硬度:松脆(或极松脆)、坚硬、或较坚硬;组成情况:颗粒状(粗颗粒或细颗粒)、块状(成整块状)。上述均以肉眼(或显微镜)及手感为准。举例:雨凇:青白色(透明或半透明),坚硬、块状。雾凇:乳白色、极松脆、粗颗粒状。雨雾凇混合冻结:靠近导线包裹为雨凇、外层为雾凇,或雨、雾凇交错裹覆第八节
导线覆冰长径、短径、围长的观测(1)测量冰体长径和短径,用卡尺或卷尺在导线上测量,数值以毫米(mm)为单位。
一般覆冰长径大于短径。当覆冰呈圆形时,长径等于短径。当导线直径较大,覆冰又较小的少数情况下,覆冰短径可能小于导线直径。覆冰长径:在导线横截面上垂直于导线上冰层最大的长度数值,导线包括在内。覆冰短径:在导线横截面上垂直于冰层长径方向的最大长度数值。导线覆冰长径短径测量导线上各点冰体截面不完全相同。为获得均值,在一般情况下,冰体长径和短径应在导线的中央部分测量。冰体上的隆突部分,如冰溜、冰柱、冰针等若数量很少,测量时可不考虑若数量较多,分布较密,测量时要适当加以平均(即选择代表段测量)。各种覆冰截面长径和短径测量方法(2)测量覆冰围长,应在垂直导线方向将冰体削出一整齐截面,测量形状及围长。第七节导线覆冰重量观测
测量标准:当各种覆冰长径达到或超过下表标准时,应测量覆冰长、短径及冰重;覆冰长径小于表中标准时,应测量覆冰的长径和短径;
覆冰种类覆冰长径(mm)雨凇50雾凇或混合冻结55用盒箱(长度25cm)轻轻卡住导线,用刮冰刀小心取下冰体,连同盒箱一起称重,扣除盒箱重量得到冰重,精确到克。测量方法冰重计算公式导线覆冰为雨凇时应用刮冰刀轻轻刮下冰层;导线覆冰为雾凇或雨雾凇混合冻结时,覆冰截面往往较大,此时应将盒箱在导线下方水平端好,用刮冰刀把冰层轻轻刮入盒箱,切忌用盒箱猛扣导线来回刮冰,以致引起震动,把其它冰体抖掉。冰重计算公式
现场测冰照片第十节冰灾线路覆冰观测(1)输电线路发生冰灾事故时,应及时赶赴事故发生地区测量或调查覆冰相关数据。(2)测量或调查内容应包括导线、拉线、塔材、树枝及其他物体上的覆冰要素,并应判别覆冰性质。(3)测量或调查覆冰要素应包括长径、短径、冰重、围长等,应同时测量覆冰附着物的离地高度。同时气象要素应包括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积雪深度、能见度、天气现象。(4)应拍摄受损线路覆冰及杆塔不同高度的覆冰状况、线路舞动和脱冰跳跃、散落在地面的残冰及未消融的冰雪实况以及在树枝等其他物体上覆冰。(5)应搜集和调查的相关资料包括:气象资料、事故记录、冰灾线路附近的覆冰调查情况。(6)根据冰灾线路重建需要,可设立短期观冰点进行覆冰观测。(7)冰灾线路覆冰观测记录应按附录A规定格式填写。第十一节冬季巡线覆冰观测(1)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天气预报,了解寒潮来临的时间,影响范围以及持续时间。(2)确定巡测的覆冰重点地段。(3)做好巡测的物品准备工作,一般应准备下列物品:a、必备物品:取冰盒箱、刮冰刀、游标卡尺、钢卷尺、手持温度计、手持风仪、秤、记录笔
记录表等b、条件许可时还应配备以下物品:海拔仪、指南针、手持GPS、登高梯、对讲机、摄像机、照相机等c、个人防护用品:墨镜、防滑鞋、羽绒服、防冻手套、防寒帽、面罩、安全绳等(4)冬季巡线期间主要测量覆冰物有:
树枝、低等级民用电力线路、通讯线、光缆、拉线、电杆、铁塔、测试线、简易雨
凇架等,还应当测量地面覆冰厚度。(5)要随时关注寒潮及覆冰的发展和变化趋势,尤其是覆冰快速增长和覆冰严重时应加强巡测的频次。(6)掌握巡测数据后,要通过对这些地表物覆冰情况的分析计算,估算和预判运行线路导线的覆冰情况,以采取相应抗冰措施。(7)观测了解覆冰生成的起始海拔(凝结高度)和覆冰的类型、覆冰过程时间。(8)测量不同海拔、不同地形的覆冰特征值,踏勘了解区域覆冰的分布和大小差异。通信线测冰
树枝覆冰测量10kV拉线上取冰测量树枝覆冰测量
电杆覆冰测量导线上掉落地面的冰样测量实测杂草上结冰直径60mm实测拉线上覆冰直径为70mm第十二节气象要素观测
(1)一般规定1)观测记录应反映测点及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2)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应始终保持一致。3)人工观测包括目测和仪器测量。4)覆冰相关的气象要素观测项目应包括: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降水量、能见度、日照、气压、雪深、天气现象。(2)气温气温:空气温度简称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过气温观测,可以了解判断电线覆冰处于保持、发展、消融状态。测量气温的仪器主要是温度表。1)观测内容应包括最高、最低气温,以摄氏度(℃)为单位。2)气温的测量高度应为离地1.5m。(3)湿度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比例,一般湿度越大,有利于电线覆冰的形成和发展增大。1)观测内容应包括相对湿度、水汽压和露点温度,分别以百分数(%)、百帕(hPa)和摄氏度(℃)为单位。2)湿度的测量高度应为离地1.5m。
(4)风向和风速
风向风速:空气运动产生的气流称为风。风向指风的来向,最多风向是指在规定时间段内出现频数最多的风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移动的水平距离,风速是电线覆冰形成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的风速条件下,有利于电线覆冰的发展。1)观测内容应包括风向和风速,风向用十六方位法,风速以米/秒(m/s)为单位。2)风向和风速的测量高度宜为离地2m。(5)能见度能见度:白天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水平距离。通过能见度的观测,可以了解云雾分布的高度和范围,有利于判断覆冰的分布情况。1)人工观测能见度应是视力正常的人在四周视野中二分之一以上的范围能看到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2)观测能见度不足0.1km记0.0。(6)雪深
1)雪深应为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厘米(cm)为单位。2)雪深的观测地段,应选择在观测场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入冬前,应将选定的地段平整好,清除杂草,并应作上标志。3)测量雪深可用量雪尺或普通米尺。(7)天气现象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它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他现象等,这些现象都是在一定天气条件下产生的。与覆冰相关的天气现象主要有雨、雪、雾和结冰等。1)天气现象的观测内容应包括雨、雪、冰针、雾、轻雾、露、霜、雨凇、雾凇、吹雪、积雪、结冰、大风。2)天气现象的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a)应观测和记录出现在视区内的全部天气现象及起止时间。b)当天气现象判断困难,应结合气象要素的变化进行综合判断。第十三节覆冰观测资料整编(1)封面的填写应符合下列规定:覆冰观测年度报表封面栏目应分别填写观测年度、观冰站(点)名称、观冰站(点)所在地的省(市、自治区)、地址、经纬度、海拔高度以及报表抄录人、校对人、审核人的签名。1)地址栏应填写观冰站(点)所在地的详细地址,并应注明观冰站(点)的地形特征;2)观冰站的经度和纬度应填度、分、秒。分、秒值不足十位时,十位应补“0”。(2)观测记录与统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覆冰观测编号栏应填写覆冰过程的次序编号和当次覆冰过程中的观测序号,两者用“-”连接;2)种类栏应填写当次覆冰观测的覆冰种类;3)观测时间栏应填写采集覆冰数据的时间,格式为:年-月-日-时-分;4)导线方向栏应填写悬挂导线的方向;5)其他覆冰物栏应填写采集覆冰数据的覆冰物名称、尺寸以及观测到的覆冰长径、短径和冰重;6)同时气象要素栏应填写采集覆冰数据时观测的气温、风向和风速;7)覆冰特性描述栏应填写当次覆冰观测时的覆冰种类、混合冻结中不同性质覆冰所占的比例等;8)过程记录栏应填写当次覆冰过程的生成、发展、保持、消融,应注明相应的日期时间,上一个日期时间与下一个日期时间之间用“-”连接,年记为y,月记为m,日记为d,小时选用24h制,分钟为小时的上标;9)备注栏应填写当次覆冰观测的重要细节或覆冰物特征的描述等;10)年度极值栏应填写本年度覆冰记录中冰重最大值及对应的相关项目;11)统计并填写各月覆冰种类的次数与合计;12)统计并填写各月覆冰过程次数、观测次数与合计;第三部分导线覆冰标准厚度计算1)根据实测冰重计算标准冰厚2)根据实测覆冰长、短径计算标准冰厚(一)覆冰标准厚度计算编号覆冰物长度(m)线型导线半径(mm)冰重(g)标准冰厚(mm)根据实测冰重计算标准冰厚表编号覆冰物长度(m)线型导线半径(mm)长径(mm)短径(mm)覆冰密度(g/cm3)标准冰厚(mm)根据实测覆冰长短径计算标准冰厚表式中:——覆冰密度(g/cm3);G——冰重(g);——圆周率;L——覆冰体长度(m);a——覆冰长径,包括导线(mm);b——覆冰短径,包括导线(mm);3)根据调查或实测覆冰直径计算标准冰厚编号覆冰物长度(m)线型导线半径(mm)形状系数覆冰半径(mm)覆冰密度(g/cm3)标准冰厚(mm)根据调查或实测覆冰直径计算标准冰厚表r——导线半径(mm);I——覆冰周长(mm);A——覆冰横截面面积,包括导线(mm2);B0——标准冰厚(mm);R——覆冰半径,包括导线(mm);Ks——覆冰形状系数,覆冰短径与覆冰长径的比值。覆冰形状系数应由当地实测覆冰资料计算分析确定,无实测资料地区可参照下表选用。在应用下表时,小覆冰的形状系数应靠下限选用,大覆冰的形状系数应靠上限选用。覆冰形状系数表覆冰种类覆冰附着物名称覆冰形状系数雨淞、雾淞雨雾淞混合冻结电力线、通信线0.80~0.90树枝、杆件0.30~0.70湿雪电力线、通信线、树枝、杆件0.80~0.95计算举例:(1)根据实测冰重计算标准冰厚例如,已在0.25m长的导线上取覆冰体称重,测得冰重为980g,导线直径19mm,则覆冰的标准冰厚为:==27.9mm(2)根据实测覆冰长、短径计算标准冰厚例如,在导线上测得覆冰体长径80mm,短径76mm,导线直径19mm,覆冰密度为0.82g/cm3,则标准冰厚为==27.8mm(3)根据调查或实测覆冰直径计算标准冰厚例如,在导线上测得覆冰物直径为60mm,导线直径19mm,覆冰密度0.6g/cm3,形状系数为0.7,则标准冰厚为==11.7mm=(1)气象勘测技术规程“高度换算系数计算公式”覆冰大小与导线悬挂高度有关,在近地层风速随高度增加,在覆冰发展期、在相同水汽条件、在一定风速范围内,风速愈大,导线捕获的水滴就愈多,覆冰就愈大。一般导线悬挂高度在30m以下,在离地30m以内,风向如无变化,覆冰增长时间也相近,两高度的冰厚比就是冰厚的高度换算系数。大量实测资料表明,两高度的覆冰厚度比是高度比的幂函数,即(二)覆冰随高度变化简要介绍它表示了冰厚随高度变化的关系,指数α综合反映了风速、含水量、捕获系数等随高度的变化。指数α应由各地实测覆冰资料分析确定。式中:Kh——高度换算系数——设计导线离地高度(m);
Z0
——实测或调查覆冰附着物高度(m);——指数,应由实测覆冰资料计算分析确定,
无资料地区可采用0.22。
补充说明1)黄茅埂观冰站位于四川大凉山地区,海拔2850.0m,属高海拔区域,电线覆冰为云雾覆冰,观冰站雨凇塔观测高度为20.0m,档距8.0m,其覆冰高度换算关系能较好的反映高海拔地区从地面到20m高处的导线覆冰变化情况,属高海拔地区经验公式。而南网输电通道区域为中低海拔地区,电线覆冰为冻雨覆冰,覆冰成因及性质与高海拔地区差异大;而运行线路档距大,电线悬挂点高,因此黄茅埂观冰站覆冰高度变化关系不能代表南网输电线路的情况。2)气象勘测技术规程“高度换算系数计算公式”主要是为线路勘测设计阶段使用的,对现场调查的不同高度覆冰物(通信线、低压线路、树枝等)的冰厚作订正,统一订正到离地10.0m高,由于调查覆冰资料精度不高,存在一定误差,使用此关系式作订正是可行的。而推算运行线路上的电线覆冰厚度,要求精度较高,因此不宜用此关系式推算运行线路的电线覆冰厚度变化。覆冰随高度变化研究的现状1)在高海拔地区做过地面至20.0m高度的覆冰实测研究,在中低海拔做过地面至10.0m高度的覆冰观测。超过以上高度目前未进行过覆冰观测研究。2)不同海拔、不同地形、不同区域、不同覆冰成因条件下的覆冰随高度变化的规律是不相同的。3)由于目前投运特高压线路较多,其导线悬挂高度部分达到60~70M,计划近期在一些典型的覆冰区域开展覆冰随高度变化规律的实测研究工作,该工作规模较大,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较多。第四部分导线覆冰密度计算1)根据实测长、短径计算覆冰密度(即长短径法)2)根据周长计算覆冰密度(即周长法)3)根据横截面积计算覆冰密度编号覆冰物长度(m)线型导线半径(mm)长径(mm)短径(mm)冰重(g)覆冰密度(g/cm3)编号覆冰物长度(m)线型导线半径(mm)覆冰周长(mm)冰重(g)覆冰密度(g/cm3)编号覆冰物长度(m)线型导线半径(mm)覆冰横截面面积(包含导线)(mm)冰重(g)覆冰密度(g/cm3)式中:——覆冰密度(g/cm3);G——冰重(g);——圆周率;L——覆冰体长度(m);各类覆冰的密度范围覆冰种类雨淞雾淞雨雾淞混合冻结湿雪密度(g/cm3)0.7~0.90.1~0.30.2~0.60.2~0.4a——覆冰长径,包括导线(mm);b——覆冰短径,包括导线(mm);r——导线半径(mm);I——覆冰周长(mm);A——覆冰横截面面积,包括导线(mm2)。计算举例:(1)根据实测长、短径计算覆冰密度例如,已在0.5m长的导线上取覆冰体称重,测得冰重为1360g,长径65mm,短径58mm,导线直径27.4mm,则覆冰密度为:
==0.77g/cm3(2)根据周长计算覆冰密度例如,已在0.5m长的导线上取覆冰体称重,测得冰重为1360g,覆冰体周长为230mm,导线直径27.4mm,则覆冰密度为:
==0.75g/cm3(3)根据横截面面积计算覆冰密度例如,已在0.5m长的导线上取覆冰体称重,测得冰重为1360g,覆冰体横截面面积为3860mm2,导线直径27.4mm2,则覆冰密度为:
==0.83g/c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常州卷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解析版)
- 集团采购猪崽合同范例
- 门承揽合同范例
- 机械费购买合同范例
- 合同范例中种类
- 商铺房订购合同范例
- 赤坎租房合同范例
- 采购运费协议合同范例
- 闲置大棚出租合同范例
- 基辅租房合同范例
- GB/T 13538-2017核电厂安全壳电气贯穿件
- 英语书法比赛专用纸
- 保安服务项目服务质量标准及日常检查考核标准
- 2022年1月福建省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 空调检验报告
-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埋地钢管结构计算
- X-Y数控工作台及其控制系统设计
- 电工新技术介绍(课堂PPT)
- 我最喜欢的节日的小学英语作文我喜欢的节日英语作文.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