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访古》教学设计_第1页
《内蒙访古》教学设计_第2页
《内蒙访古》教学设计_第3页
《内蒙访古》教学设计_第4页
《内蒙访古》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访古翦伯赞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物组织材料的写法。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手法,并掌握叙议之间的内在联系。认真体会课文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比珍视民族传统友谊的感情。

学习目的:寻找贯穿全文的线索,并了解全文是怎样按线索布局的。掌握叙和议之间的关系,并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文献资料来为阐发自己的观点服务的。学习重点:自学导读:1、通观全文,作者先后探访了哪几个古迹?3、作者为什么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2、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写大青山南麓?概括要点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段。作者

翦伯赞:湖南桃源人,历史学家,维吾尔族。体裁

游记,散文。线索

游踪。审题

访:探访、寻求的意思。古:古长城、古城堡和青冢。1961年夏天,历史学家翦伯赞偕同范文澜、吕振羽两位历史学家一起访问内蒙。这次访问历时两个月,行程一万五千余里。访问归来,翦老以流畅生动的笔触,写了一篇访古散文《内蒙访古》。课文只选了全文六节中的二、三节。写作背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疆域的大兴安岭,像一条绿色巨龙,蜿蜒亘在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里丛林莽莽,兴安落叶松遮天蔽日,白桦林秀丽挺拔,樟子松、云杉等多种珍贵树种遍布,现代化珍禽异兽出没其间,是目前我国保护较为完整的原始森林。大兴安岭的风景四季如画,春的蓬勃,夏的妩媚,秋的丰饶,冬的冷峻,都会为旅游者留下难忘的印象。莽莽兴兴(一)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山脉是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部分,主要包括大兴安岭、阴山山脉和贺兰山脉。这些山脉纵横在平原、草原、森林之间,构成了道道天然屏障和地理分隔线。人有品格,山有灵性。重峦叠翠的大兴安岭,绿海千里,丰饶绮丽,苍岩裸露的阴山山脉,怪石磷峋,雄伟壮阔;贺兰山脉以其山高谷深、植被层次分明而著称于世。纵横千里、蜿蜒起伏的山脉构成了内蒙古高原脊梁。巍峨群山(二)沙漠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大景观。腾格里、巴丹吉林、毛乌素、乌兰布和等几大沙漠纵横千里,远近闻名。其中,巴丹吉林是我国的第三大沙漠,世界排名第四,那里的沙山高达500米,堪称世界之最。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天敌之一,又充满了神秘的诱惑。那里有无尽的宝藏,有待人类去认识、开发;那里有顽强的生命、更有瑰丽奇异的自然景观。近些年,内蒙古的治沙工作卓有成效,引起了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关注。星星绿洲连缀成片,给漫漫沙海带来了生命的意趣,也传送着人定胜天的喜悦。沙海奇观(三)不知是艺术大师精心雕刻的作品,还是造物主漫不经心的独创。所有的一切都像鬼斧神功,那样新奇。草青了又黄,花开了又落,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它们是天地留给人们永恒的伤口和永远解不开的谜。自然奇景风化石狮人面(四)——快乐家园预习检测:阅读全文,完成下面提纲:

方位

古迹(叙)

升华

观点(议)

A.赵武灵王是一个大英雄

B.P39页第二段C.P39页第三段D.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好内蒙访古大青山上大青山下赵长城汉古堡汉青冢梳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一段最古的长城”,共12段,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1-2)交代行踪,点明地域,写出关后的所见所感。第二层(3-7)写大青山一带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战略地位和历史上的争夺战,为核心部分的展开作铺垫。第三层(8-12)写赵长城,赞颂赵武灵王。第二部分“在大青山下”共14段,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1-9)写汉代城堡的形成和废弃,强调在民族关系紧张时期和平往来仍未间断。第二层(10-14)写昭君墓,颂扬汉代的和亲政策。“形散”是指取材广泛,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神不散”是指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知识直通车

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本文的“形散”表现在:

描述视野广阔,引证资料广博,文中对古迹的寻访,对地理环境的考察,对历史人物、事件的介绍,对残存古迹的描述评论,不限一人一事,不拘一时一地……

本文的“神不散”体现在:

加强民族团结,珍视民族传统友谊是全文的主旨。全文的材料由此贯穿起来。一段最古的长城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川》

阴山南麓的沃野,正是内蒙西部水草最肥美的地方1、作者按什么路线进行寻访的?按先后顺序说出作者的行踪。作者游踪:塞外—大青山—大青山南麓—大青山上2、作者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这部分主要写了:塞外风光、大青山地理条件、南北迥异的自然环境、阴山南麓的战略地位、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大青山的古长城遗址、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等。阅读与思考题:3、赵武灵王修长城和“胡服骑射”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为什么说其是大英雄?这两件事分别反映了赵武灵王处理民族关系中的两个不同侧面:坚决抵御外来民族的侵略和虚心向外民族学习长处。赵武灵王敢于冲破习惯势力的藩篱,摆脱传统观念的桎梏,克服狭隘的民族观念,虚心向少数民族学习,其胆识惊人,被作者称作英雄是当之无愧的。4、作者怎么评价这两件事的?从中看出作者用意何在?

作者充分肯定赵武灵王的历史功绩,其用意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作了全面公证的评价,也不仅在于宣传了民族关系中的辩证法,而是强调一个观点:民族不分大小,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也告戒我们:两千多年的赵武灵王尚能做到胡服骑射,那么今天的改革开放应该做的更好。赵武灵王修筑长城(抗击侵略,保家国)胡服骑射(勇于改革,弃偏见)赞英雄在大青山下1:离开赵长城以后,作者按什么路线来游访的?离开赵长城后,作者从大青山游访到大青山下,先游访汉代古堡,后游访青冢。2:这部分写了哪些内容?汉代古堡—建筑历史、古堡分布、汉代遗址及建筑目的。青冢(昭君墓)--意义、位置和数量。阅读与思考题:3:作者对古堡和青冢发表了哪些议论?有什么作用?

对昭君墓,作者的议论集中在10、13、14段。指出昭君墓是“永远不会废弃”的并强“调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的多”的观点,充分肯定昭君出塞与和亲政策,表达了加强民族团结的强烈的愿望。

历史背景:关系紧张,汉武帝时所建城堡。

汉代城堡分布:建在阳山以北。(1~9段)目的:战争政策,但和平往来从未遮断。

历史背景:关系缓和,汉元帝时。

昭君墓(位置、数目)----→城保后撤。(10~14段)意义: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好。

要点提示(1)汉代古堡与昭君墓产生的历史原因:1、汉代古堡是当时统治阶级为了抵御外族入侵和骚扰而修筑的,经的修筑直接出于军事原因,是汉代在民族关系紧张时期战争政策的必然产物。2、昭君墓则是民族关系缓和时期民族间睦邻相处友好结果的见证,它是和亲政策的产物。

要点提示(2)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晋朝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昭妃讳为明妃。西汉元帝时被选入宫。公元前45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拜,并向元帝求亲,欲与汉修好。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皇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之久。死后,匈奴人民为其修了陵墓,奉其为神仙。《汉书.匈奴传》:初,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乃请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耸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昭君出塞马上琵琶关塞黑——辛弃疾《贺新郎》昭君墓

"一段最古的长城"和"在大青山下"两部分内容是如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