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p2重要管理学派及其理论观点_第1页
chp2重要管理学派及其理论观点_第2页
chp2重要管理学派及其理论观点_第3页
chp2重要管理学派及其理论观点_第4页
chp2重要管理学派及其理论观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重要管理学派的理论观点1重要管理学派科学管理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理论丛林(20世纪初期-今)(20世纪20年代-今)(20世纪40年代-今)(20世纪60年代-今)22.1科学管理学派科学管理从诞生即命运多舛!以泰勒倡导的泰勒制和工厂管理制,既不被工人阶级所支持(资本家并不因为你干活好就加工资),也不被资本家所认同(科学管理大师们以人为本的思想击中了资本家的要害),导致1912年美国规定,不得在工厂推行科学管理,并在国会举行听证会。3泰勒在听证会上的精彩论证,加上艾默逊之前在北方铁路加价案上的广泛宣传,科学管理及其方法、技术等,引起了轰动。泰勒曰:科学管理,不是任何一套高效率工作方法、不是新的成本制度、不是计件工资、不是分工制度、不是奖金制度、不是工作测量、不是动作研究……这些东西不过是科学管理的辅助工具。科学管理乃是一种对待工作的责任,对待同仁、对待下属的完全的心理革命……泰勒与科学管理4虽有轰动,但科学管理仍不被承认。管理学家只能以“工业工程师”的身份在工厂秘密从事生产管理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就成为“工业工程”学科。工业工程也是管理科学的最大类。终于,在资本主义30、40年代经济危机后,资本家逐渐认识到了科学的生产管理对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提升企业能力的重要性,科学管理从此走上工业生产与管理的正式舞台。泰勒与科学管理51.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效率。方法:制定合理的工作量,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工作定额原理。时间研究中要给与工人必要的休息和其他延误时间。2.为提高效率,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每个工人都有最适合的岗位成为“第一流的”。人事管理应在适合的岗位上安排适合的工人,并给与好的培训。高效率不能以损害工人健康为代价,而应该是其常年能维持的工作速度(“红旗突击队”可以休矣!)。科学管理理论的8个方面63.使工人掌握标准化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环境标准化,此所谓“标准化原理”。泰勒认为标准化是管理当局的首要职责!4.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通过计时研究,制定科学的定额或标准。采用“差别计件制”—完成的越多,每件报酬越多。工资支付给工人而不是岗位—根据表现给工资。科学管理理论的8个方面75.工人和雇主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相互协作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双方各自在成本的降低和工资的提高方面达成共识。6.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专门的计划部门从事调查研究,制定工作标准、工作方法、下达计划,而不是依靠执行者自己的工作经验制定计划。现场工人具有执行职能,按照指示和标准操作。科学管理理论的8个方面87.实行“职能工长制”。基于职能管理,将管理工作细分,所有管理者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优点:管理专业化,接受的培训时间较少;管理职责明确,可提高效率;职能工长可熟练指挥调度,非熟练工人也可执行复杂工作。缺点:工人被多工长“多头领导”,引起混乱。职能工长制为后来的职能管理和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专业化提供了参考。科学管理理论的8个方面98.组织机构管理实行例外原则。高级管理人员的例行管理工作应该交给下级管理者,自己关注的是例外事件和决定和监督。例外原则后来发展成为管理上的分权化原则和事业部管理体制。科学管理理论的8个方面例外原则体现的思想:管理的理想状态是“不管理”——制定好管理制度,员工遵守执行即可,管理者不必也不应该纠缠于日常的例行事务管理。10与Taylor研究劳动时间的同时,Gilberth夫妇进一步研究动作的细节,把每个动作细分,称为“动素”。Ford建立流水生产线,使生产的时间与空间统一起来。其他科学管理方法11Gantt发明生产进度线条和指示图表。使生产组织工作标准化。其他科学管理12泰勒及其以后的追随者们的研究多数局限在工厂管理,比较微观。Fayol是从采矿工程师成为矿井经理,因而是从一个从技术人员转变成为了一个专业管理者。Fayol从更大的层面——管理过程与管理组织入手,研究管理的组织和管理的活动过程。法约尔(Fayol)-管理过程及管理组织理论131916年,Fayol《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指出,虽然他的研究以大企业为对象,但是,还是可以应用于政府、学校、军事团体、慈善机构等一般性的组织,因而,Fayol被认为是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管理过程之父”。法约尔(Fayol)-管理过程及管理组织理论法约尔(Fayol)理论的主要方面:141.提炼出企业的6种基本活动,管理作为基本活动之一: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管理活动处于核心地位,企业管理组织本身需要管理,其他5项活动本身也需要管理。2.总结了管理活动的5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法约尔(Fayol)的管理理论153.提出十四条管理原则。分工职权与职责——权力应该承担相应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报酬与支付方式要公平,给雇主和雇员最大可能的满足法约尔(Fayol)的管理理论16集中化——确定合适的“产生全面的最大收益的”那种权力集中与分散程度等级链——管理机构中应该有明确的等级系列秩序——人皆有位,人称其职公正保持人员稳定创新精神团结精神十四条管理原则17法约尔强调应用原则的灵活性,要求智慧、经验、判断以及尺度.4.倡导管理教育:通过培训获得管理技能法约尔是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先驱,指出人的管理能力可通过从学校到车间的培训获得.首次指出管理理论具有普遍性,把管理视为科学,提出学校应该设置管理学科,传播和讲授管理知识.法约尔(Fayol)的管理理论182.2行为科学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科学管理学派的研究目的相同,均为提高工作效率。但科学管理学派不考虑人是有感情的,将人看成机器的附属。行为科学学派把人看成社会人,认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愿望,有需求的。行为科学学派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研究如何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和责任心,从而形成了与Taylor几乎相反的学派。192.2行为科学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的发展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人际关系学说以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的梅奥(Mayo)作的霍桑实验开始。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1949年,美国芝加哥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学术会议上,正式命名为“行为科学”。201.Mayo及其霍桑实验Mayo:澳大利亚裔美国籍行为科学家。霍桑实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由Mayo负责进行测定各种因素对生产效率影响的实验。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因而叫做霍桑实验(HawthorneExperiment)。霍桑实验四个阶段:人际关系学说21霍桑实验第一阶段:工厂照明实验(1924-1927)从泰勒研究之后,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也许工人生产效率降低是疲劳和单调感,于是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具体结果是: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对照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22霍桑实验研究人员面对此结果感到茫然,从1927年起,以梅奥教授为首的一批哈佛大学心理学工作者将实验工作接管下来,继续进行。第二阶段:福利实验(1927.4-1929.6)目的是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但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变(包括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优惠措施的增减、休息时间的增减等),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甚至工人自己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说不清楚。23霍桑实验此时,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现象:参与继电器实验组和云母玻璃组实验的6名女工,在实验前被召进部长办公室谈话,结果她们把参加实验当成了荣耀,因此分析产量提高的原因在于:(1)参加实验的光荣感、被重视的自豪感对人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形成的实验组,使得成员间具有良好的相互关系。24霍桑实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问与调查(1928-1931)此计划的最初想法是要工人就管理当局的规划和政策、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作出回答,但访谈计划在进行过程中却大出意料之外,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工人想就工作提纲以外的事情进行交谈,工人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公司或调查者认为意义重大的那些事。于是访谈者及时把访谈计划改为事先不规定内容,每次访谈的平均时间从三十分钟延长到1-1.5个小时,多听少说,详细记录工人的不满和意见。访谈计划持续了两年多。工人的产量大幅提高。25霍桑实验原因:工人们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存在许多不满,无处发泄,访谈计划的实行恰恰为他们提供了发泄机会。发泄过后心情舒畅,士气提高,使产量得到提高。第四阶段:群体实验(1931-1932)选择14名男工人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对这个班组实行特殊的工人计件工资制度。实验者原来设想,实行这套奖励办法会使工人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得到更多的报酬。26霍桑实验观察的结果令人惊奇:发现,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上,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平均都差不多,而且工人并不如实地报告产量。深入的调查发现,班组为了维护群体利益,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范。他们约定,谁也不能干的太多,突出自己;谁也不能干的太少,影响全组的产量,并且约定,不准向管理当局告密,如有人违反这些规定,轻则谩骂,重则暴打。27霍桑实验进一步调查发现,工人们之所以维持中等水平的产量,是担心产量提高,管理当局会改变现行奖励制度,或裁减人员,使部分工人失业,或者会使干得慢的伙伴受到惩罚。这一试验表明,为了维护班组内部的团结,工人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可见,在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自己的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同时,加强了内部的协作关系。28霍桑实验的启发上述试验否证了经典科学管理只重视单纯物质条件,忽视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生产效率不光受到生理、物理因素的影响,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制约。在对经典科学管理理论修正的基础上,Mayo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系统阐述了人际关系学说:29人际关系学说(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基于成员的共同工作过程、情感、规范和倾向,影响巨大。(3)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提高职工“满足度”来提高“士气”,最终提高效率。3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行为科学学派的另一著名理论:需要层次论。Maslow提出,人是有需要的,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动,才能产生激励因素。尊重需要(自尊心)社会需要(友谊,情感)安全需求(人身,职业保障)生理需求(衣,食,住,行)自我价值实现31麦格戈雷的X-Y理论1960年代,麦格戈雷认为,在传统管理方法下,人被认为是懒惰的、只追求经济利益的、多数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生理和安全需要.因而采取的管理方法是制定规则使员工服从,采取金钱收买其行动,发号施令控制员工,并不需要在感情和道义上给其尊重.这种传统管理方法,麦格戈雷称为X理论.32麦格戈雷的X-Y理论然而,在满足了基本生理和安全需要之后,人并不是单纯懒惰的、单纯利己的,人具有更高的追求.传统的管理方式在物质丰裕的情况下并不适合,我们应该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使人进行自我管理而不是被控制,不仅接受职责还要主动承担职责,发挥个人想象力,使得个人和组织一致.这个理论称为Y理论.在Y理论下,管理要做到如下几点:33麦格戈雷的X-Y理论管理重点: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管理者已不是指挥者、调节者或监督者,而是起辅助者的作用.激励方式:要给予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让他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担负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工作做出成绩,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麦格戈雷推崇Y理论(这是一种乐观管理理论).34行为科学理论人际关系学说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行为科学理论主要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包括:A.人的需要和动机的理论;B.管理中“人性”的理论;C.领导方式的理论;D.企业中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理论。35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的基本思想:从人性(如有限理性)出发,研究其相关的管理、经济等问题,已经渗透到众多经济管理门类,诸如行为经济学、行为决策理论等。其中涉及心理学方法、人格与认知研究、脑波测量、计算经济学、眼动研究、虚拟现实、情境意识等技术和相关研究。362.3管理理论丛林从20世纪初期到40年代,运筹学渐趋成熟,基于其上发展出了管理的数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在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管理科学理论之上,诞生了众多新的理论和学说,形成上百个学派(学派,即看问题的角度)。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aroldKoontz)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丛林中有10棵左右大树值得一览:37该学派以数学,经济学,统计学综合应用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Wassily

Leontief(瓦西里.列昂捷夫,1973年诺贝尔奖得主):投入产出理论获奖。LawrenceRobertKlein

(1980年诺贝尔奖得主):经济计量统计显著性研究。

根据大量的实际数据,找出经济关系之间的数量规律,形成数学模型,进行参数估计,预测趋势或结果,以便制定政策或决策。经济计量学派38由美国切斯特·巴纳德提出,将组织看作社会系统,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的协作体系,是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巴纳德观点:(1)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其生存取决于:协作效果;协作效率;协作目标是否适应协作环境。(2)正式组织存在的三个条件:统一的共同目标;成员自觉自愿为目标作贡献;组织存在彼此沟通的正常信息系统。(3)对经理三点要求:建立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系统;规定组织目标;善于使成员自愿贡献于组织目标。社会合作系统学派39怀特·贝克(WigyteBakke)的组织结合力观点,组织结合力包括:(1)职能规范系统:由于协作而划分和安排工作岗位所产生的合作系统;(2)职位系统:直线的职权层次;(3)沟通联络系统;(4)奖惩制度;(5)组织规程:使企业具有特征与个性的构想与手段。社会合作系统学派40英国特里特斯提出,只分析社会协作系统是不够的,还必须分析技术系统对社会、个体心理的影响。绩效不光取决于人的行为及其相互影响,也取决于所处的技术环境。管理应该确保社会协作系统与技术系统的相互协调。该学派偏重人机工程、工业工程等。社会技术系统学派41主张通过分析案例来研究管理问题。以大企业的成功和失败的管理经验、案例为研究对象,就可以了解怎样管理。经验或案例学派比较庞杂,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其中一些研究反映了生产实际。代表人物有:德鲁克、戴尔、纽曼、斯隆等人,主要观点:经验或案例学派42(1)经理的两个重要任务:建立一个有效调动企业各种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发挥的“生产统一体”、以及作决策时当把眼前与长远利益协调。(2)重视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集权的职能型结构;分权的联邦式结构;矩阵结构;模拟性分散管理结构;系统结构。(3)认为只有经验学派将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方法结合起来适应了企业需要。(4)德鲁克提倡实施目标管理。经验或案例学派43人际关系学派的发展,认为应该从人的关系入手研究管理问题。将包括心理学等在内的社会科学已有方法拿来研究管理问题,比较广泛。除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还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论”。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调查发现,存在两种因素——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人际关系行为学派44激励因素是使职工对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感到满意的因素;保健因素是维持职工不产生不满的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保健因素的作用是,当未达到要求水平时,职工会不满,但达到要求水平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意,但没有激励作用;激励因素则具有令职工不满、满意以及受到激励的作用。人际关系行为学派45管理方格理论(ManagementGridTheory):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行为科学家罗伯特·布莱克(RobertR·Blake)和简·莫顿(JaneS·Mouton)1964年出版《管理方格》、1978年修订再版《新管理方格》提出管理方格理论.管理方格——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分别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人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第1格表示关心程度最小,第9格表示关心程度最大.全图共8l方格,分别表示“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基本因素以不同比例结合的领导方式:人际关系行为学派4647与人际关系学派的区别在于,该学派关注一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是个人心理为基础。主要研究群体行为方式,可称为“组织行为”——也是行为科学学派的衍生。最早可以追溯到霍桑实验。群体行为学派48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1975年图灵奖获得者,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1)决策贯穿管理的始终,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四阶段:搜集信息(计划前);拟定计划(计划中;选定计划(计划后);评价计划(执行中)。(3)以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化的决策准则。(4)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反复出现的)和非程序化决策、确定型、风险型、非确定型等。(5)有关整个组织的决策应该集权,但因为局部认识能力是的有限的,故分权也是必须的。决策理论学派49强调管理活动中决策制定过程的研究,以及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认为每个管理人员就是一个信息中心,的作用就是接收、存储、发出信息,管理岗位就像一台电话交换台。沟通(信息)中心学派50以运筹学(OperationalResearch,OR)为开端,将统计推断、数学规划、排队论、博弈论、统筹法、模拟与仿真、系统分析、大系统优化、启发式算法等技术用于管理。代表人物多集中于生产管理领域,如美国的伯法(E.S.Buffa)。主张运用定量手段进行人财物的分析,制定最优化的决策。包括三个方面:数学(“管理科学”)学派51(1)运筹学的应用。(2)系统分析方法。(3)决策科学化,决策要以科学与事实为依据。“管理科学”学派的特征就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定量化方法和现代IT技术,通过计划与控制解决各项生产经营问题。管理就是应用各种数学模型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最优方案,达到企业目标。数学(“管理科学”)学派522.4系统管理学派与权变理论学派面对浩如烟海的管理理论,该学派认为,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组织内外的联系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应该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卢桑斯(F.Luthans)1976年出版《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提出三个观点:权变(Contingency)理论学派53权变(Contingency)理论学派(1)过去的管理理论分为过程/行为/计量/系统学说,没有妥善联系管理环境。权变理论将管理具体化,将管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2)权变管理理论考虑环境变数同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使采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有效达到目标。(3)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这是管理的核心。Notrickismorepowerfulthanalltricks…54权变(Contingency)理论学派然而权变学派说到底还是没有给出一个能做具体研究的思路,权变的定义难以作具体探索,所有问题都要具体分析,因而无法产生相应的、具有一定特点的管理技术。权变关系仍然是一种思路,该思路在任何情况下似乎永恒正确。55系统管理学派卡斯特、罗森茨威克、约翰逊等将一般系统论引入管理过程,运用系统论分析和研究企业及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研究,并建立系统模型加以分析。论点:企业是由人、物、及其他资源在一定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人是主体,其他要素是被动的。企业是多子系统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运用系统观点研究各种组织的管理问题。系统管理学派的基础:系统工程。562.5系统工程(SystemEngineering)系统工程研究什么?——一个例子如果只有一个人,如何最快完成下述任务:两个人呢?工序淘米洗切菜炒菜蒸饭耗时2分7分12分20分57洗菜炒菜淘米蒸饭41分钟271220淘米洗菜蒸饭炒菜272029分钟淘米2蒸饭洗菜炒菜22分钟淘米洗菜炒菜蒸饭22分钟12720122207121人1火1人2火1人2火2人2火58系统工程一、系统与系统工程二、系统工程基本观点三、系统工程方法论四、系统工程理论基础五、业企业管理系统六、工业企业管理系统评价准则59一、系统与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一门优化的科学。系统的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自然系统: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太阳系,生态系统。人工系统:飞机系统,导弹系统,通讯系统,企业管理系统。注 中国古代朴素的整体/笼统的观点和现代 系统论没有关系。60系统的特征与分类系统四大特征: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适应性系统分类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确定系统和不确定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61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发展影响系统工程学科发展的主要事件1940年的美国曼哈顿计划:15000科学家参与,1000人集中,关键问题是铀的提炼,7个方案,1943年完成。1969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300亿美元,420000人,630台计算机,20000个企业,120所大学参与,历时11年62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发展在这些大项目的管理过程中,由于综合性科学需要、相关数学方法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人才队伍的扩大,因而提出了一系列管理技术和方法,成为系统工程诞生的基础。此后,1957年Goode编著《系统工程》、1965年Machel编著《系统工程手册》,系统工程遂正式成为一门学科。63系统工程的定义钱学森认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日本)寺野寿郎:系统工程是为了合理的开发、设计和运用系统而采用的思想、程序、组织和方法的总称。64系统工程的定义系统工程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规划和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最优途径的选择,使我们的工作在一定期限内收到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成果。所谓科学的方法就是从整体观念出发,通盘筹划,合理安排整体中的每一个局部,以求得整体的最优规划、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使每个局部都服从一个整体目标,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便发挥整体的优势,力求避免资源的损失和浪费。65系统工程的特征研究对象是系统处理问题追求全局效果本质是最优化(尽可能定量)注意,系统观点不等于整体观点。系统的观点需要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优化过程。而整体的观点仅仅停留在整体的层面,没有考虑局部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其基础是基于笼统的论述而并非由局部到整体的集成。66二、系统工程基本观点系统整体性观点不着重强调系统单个元素的最优,而是强调整个系统就其功能而言整体效果最优。相关与制约观点元素之间存在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可以表达。强调尽量地定量或用图表描述元素之间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系统模拟观点系统可以建模,模型是原系统的简化系统,一般要求它具有原系统的主要性能。建模是分析,研究的基础。系统优化观点67三、系统工程方法论1969年,霍尔(A.D.Hall)提出的三维结构是公认的系统工程工作方法。时间维:表示解决问题的进度,分为规划、设计、研制/分析、生产/运筹、安装/实施、运行、更新七个阶段。逻辑维:表示每个阶段的工作顺序,分为明确问题、选择目标/系统设计、形成方案/系统综合、建模、优化、决策、实施七个步骤。知识维:表示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68霍尔(A.D.Hall)的三维结构模式工程,医学,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知识。69123..7A11A12……...A71A72A73……

123...7时间维逻辑维研制阶段进行实施初步设计阶段明确问题霍尔(A.D.Hall)的三维结构模式逻辑维和时间维形成一个Hall矩阵,矩阵上的每个交叉点都重复着两个维度上的过程。70切兰德(P.

Checkland)的调查学习模式切兰德把系统分为两类:良结构系统:能用比较明确的数学模型描述,有较现成的定量分析方法可以计算出系统的行为和最佳结果。不良结构系统:机理不清楚,较难使用数学模型描述,是能使用半定量、定性的方法处理,甚至依赖第六感。切兰德提出一种调查学习模式:71切兰德(P.

Checkland)的调查学习模式72切兰德

pk

霍尔霍尔三维结构和切克兰德方法均为系统工程方法论,都以问题为起点,具有相应的逻辑过程。两种方法论主要存在以下不同点:(1)霍尔方法论主要以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而切兰德方法更适合于对社会经济和经营管理等“软”系统问题的研究。(2)前者的核心内容是优化分析,而后者的核心内容是比较学习。(3)前者更多关注定量分析方法,而后者比较强调定性或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基本方法。73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方法钱学森提出将专家经验、统计数据、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构成一个以人为主的高度智能化人-机结合系统,发挥这个系统的整体优势去解决复杂决策问题。钱老称之为“大成智慧”。要点:直接诉诸经验经验数据模型化人机结合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