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 语文(第二册)教案 24 西湖七月半_第1页
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 语文(第二册)教案 24 西湖七月半_第2页
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 语文(第二册)教案 24 西湖七月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西湖七月半一、教学目标:.从作者抓住特征写人记事绘景中,分析、体会并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掌握“还”“弱”“轻”“竹”“肉”“旋”等实词的意义及词义变化的特点。二、作者简介:张岱,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史学家。字宗子,一字维城,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官。从小生活优裕,年轻时爱繁华,好山水,通晓音乐、戏剧,多才多艺。为人傲岸不群,一生无意科举仕进,未曾从政为官。明亡后,避居浙江刻溪山中,粗衣蔬食,常至断饮,于编蓬之下发愤著书,穷困以终。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昂然。一生著作甚多,有《石匮书》《琅文集》《陶庵梦忆》《快园道古》《西湖梦寻》《夜航船》等,其最著名的传世作品当属《陶庵梦忆》。作文沿袭公安、竟陵两派,又不被其所囿,取两家之长,避两家之短。小品散文的题材较广,凡风景名胜、世情风习、戏曲技艺,乃至古董玩具等,无所不记,既记录了他的生活实际,也反映了明末现实社会的某些侧面。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活泼,博见约取,简洁有力,艺术造诣极高。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三、文章简介: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作者在《西湖梦寻》中说:“西湖无日不入梦中,而梦中之西湖,未尝一口别余也。”可见作者对西湖感情之深厚。杭州的西湖,南宋以来即成为我国游览胜地。七月半,指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中元节是佛教追荐亡灵的节日,佛教徒每年在这一天作盂兰盆会(盂兰盆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解倒悬",即解救亡魂的倒悬之苦)。道教也有中元节,教徒在这天要诵经施食。杭州风俗,这一天,要倾城游西湖祭祀赏月。这篇文章就是记叙当时游西湖的狂热景象的。四、课文分析:.整体感知:《西湖七月半》以一种诙谐的手法,写出了游湖的五种人,他们各有特色,各不相同。作者开篇就点明了人是该文的主要描写对象:“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接着就以三言两语的笔画勾勒出五种形态各异的人,写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惟妙惟肖。“不衫不慎,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形象地将市井闲徒的特征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层层的白描文字中,夹杂著作者醉心于昔日繁华生活的怀旧情绪。这些游玩之作,富有作者的生活化、个人化情调,显得清新自然。《西湖七月半》属于追忆之作,描摹西湖游人的情态,烘托出繁华热闹的生活气息。.结构分析:全文有四段:第1段,起句开门见山地点出文章中心:西湖七月半,只可看其时之人。其中“•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就把在这特定地点、特定时间出现的特殊现象游人几乎遮掩了其他一切可看之景,摆了出来。第2段,“七月半之人”可分“五类”来看。游人多种多样,游玩也各色各调,作者通过深入的观察分析,既取形,又取神,并以清丽的笔墨细致而又简括地使纷杂的景象清晰地再现于画面。第一类为“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的高官显贵,他们虽然奢华,但“名为看月而实不看月”;第二类是“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等太太小姐,他们何等风光,却只是“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这类与前类人虽是所谓的高贵尊人,但“声光相乱”“笑啼杂之”中的“乱”“杂”两字把他们缺情趣、少涵养的品性赤裸裸地表现了出来);第三类是卖唱的歌伎和诵经的和尚,他们一心二用,似在看月,更希望别人看他们看月(这是由他们的生活地位所决定的);第四类为''不舟不车”“不衫不慎”的市井游侠,看似热闹,实为无聊,“跻入一丛”,“呼嘈杂”,言语行为粗野,缺乏应有的教养;第五类是志趣相投的几位风雅之士,荡起小船,身边是轻幌、净几、素瓷,匿影于树下,避嚣于里湖,寻求柔和、静谧的环境,品评香茗,真正地在那里邀月赏月。这种有选择的描绘,于随笔点染之中分雅俗、寓褒贬,比单纯地写华丽的服饰、喧闹的场面等,更易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第3段,写杭人游湖的好虚名,凑热闹,以及湖上游船的嘈杂,夜深归去时的匆忙。七月半的西湖,赏月、祭祀,本该是有情趣、有条理的,但“是夕好名”一语概括了这些人游湖的实质。作者用凝练的文笔描绘游人的庸俗众相:“逐队争出”,“少刻兴尽”,又“簇拥而去”,“逐队赶门”,人流匆匆;“只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场面零乱;“如沸如撼,如魇如吃,如聋如哑”,声音嘈杂;“速舟子”,“皂隶喝道”,“轿夫叫……,怖以关门”,官员没了官员的体面,百姓没了百姓的礼仪,“一无所见”……这些无序的状况把西湖七月半的美景全给破坏掉了。这段内容写得形象、生动、逼真,作者在贬抑中暗示了他的审美品位。第4段,写“吾辈”游湖的高雅,意在与上文写的庸俗之态作对比。庸人散尽,嚣声也随之消失的西湖,物归自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面”,荷花送香,名妓低唱,韵友相伴……一切都是优美动人的。至此,作者所追求的高雅生活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总结:此文写人物场景,极纷繁复杂,而又极有条理。五类人物,两种场景,写来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其观察之深人细致,笔墨之精练老到,确实令人佩服。行文错综,富于变化,转接呼应,均极自然。开头奇警峭拔,结尾则韵味悠长,全篇运用对比映照,严于雅俗之分,而又妙在不作正面按断。五、写作特色:本文文字简洁清新,四字成句,节奏明快活泼,既反复强调“一无可看”“一无所见”,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湖光月色、舟车灯火、人物情态。今日读它,我们不只了解到晚明社会的风土人情,还欣赏到了所绘景物的意境之新和作者的文笔之美。六、作者延伸:张岱游山玩水,观赏自然风光和人文美景,还不忘观察游山玩水之人。《西湖七月半》主要描写的,不是自然风光的美丽,而是侧重刻画赏景之人。文章专注于游人,把他们的情态刻画得生动逼真。这里表现的已经不是自然山水,而是人文山水。张岱中年经历明朝的覆亡,家境也随之败落,所以他的小品文中常暗含家国之痛与沧桑之感。中国传统是在八月中秋赏月,七月半赏月,无论是风雅还是热闹程度都不及八月半。七月半在民间也被称为鬼节,是祭祀先人的日子。晚明时,杭州西湖的各大寺院这天晚上都要举行盂兰盆佛会,为信徒们诵经拜忏,以超度其祖先亡灵。所以,七月半晚上,杭州人去西湖夜游的也是很多的。《西湖七月半》是追忆过往之作,作者是文雅之士,不写八月赏月,却写七月,其实也是其心情的写照。七、译文:西湖到了七月半,没有一样可看的东西,只能看看那些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成五类来看他们。一类是,坐着楼船,带着乐队,峨冠博带,摆着丰盛的酒席,灯火通明,倡优歌妓在表演,奴仆婢女在奔忙,杂乱的声音,晃动的灯扰乱了湖面的宁静,名义上是欣赏月色,却根本不看月。要看这种人。一类是,有的坐船,也有的坐楼船,大家闺秀,带着美貌的少年男子,笑声叫声夹杂在一起,船上的人环坐在平台上,左顾右盼,身在月下却根本不看月。要看看这种人。一类是,也坐着船,也带着乐队,伴着有名的妓女、闲散的僧人,他们慢慢地喝酒,轻轻地唱歌,乐器低声地吹弹,箫笛声、歌声相互配合,这种人也在月下,也看月,又希望别人看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要看看这种人。一类是,既不坐船,也不坐车,他们衣衫不整,喝醉了酒,吃饱了饭,吆喝着三五成群,挤到人群中,在昭庆寺、断桥这些景点上大喊大叫,装假醉,哼唱着无腔无调的曲子,这些人,月色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什么也不看。要看看这种人。一类是,坐着罩有薄幔的船,带着洁净的茶几、烧茶的火炉,茶水当即煮起,白净的茶具慢慢地传递,船上坐的人是好友,或是佳人,他们邀请月亮同坐,有的藏身在树影之下,有的驾船逃到湖里躲避喧闹,他们欣赏月色,但人们却看不见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他们也并不注意那些看月的人。要看看这种人。杭州人游西湖的习惯,是巳时出城,酉时回城,错开了月色最好的时光,如同避开仇人。这一晚,常常贪求那喜爱游湖之名,成群结队地争着出城,多给守城门的兵土酒钱,轿夫举着火把,列队在湖岸等着。人一上船,就催促船夫快些赶到断桥去,好赶上那里最热闹的集会。因此,二更以前,西湖上的人声、奏乐声,如开水沸腾,如房屋撼动,如梦魇时的喊叫,又如喃喃的梦话,如聋人叫喊,又如哑人咿语,大船小船一齐靠岸,什么景致都看不见,只看见船篙碰着船篙,船帮碰着船帮,人肩并着肩,脸对着脸而已。过一会儿,游兴尽了,官府摆的赏月筵席散了,差役吆喝着开道,官轿离开了。轿夫呼叫船上的人,用城门要关来吓唬那些游人,灯笼火把像一列列星光,人们一群群簇拥着灯笼火把离开了。原在岸上的人也成群列队地赶在关城门以前进城,湖上人渐渐稀少,不一会儿就走尽了。这时候我们才拢船靠岸,断桥上的石级才凉下来,我们在上面摆开酒席,招呼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