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产业分类、结构和布局条件第一节产业分类和结构
(一)产业的概念一、产业和产业分类
产业(industry),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总称,即“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以至于文化、教育……的各行各业(二)产业的分类1、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产业(primary),农业、畜牧业等(1)划分结果※第二产业(secondary),采矿业、制造业等※第三产业(tertiary),商业、金融等1、三次产业分类法(2)优缺点※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同人类的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活动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演进趋势,即第三产业以第一、二产业为基础,又为后者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三次产业分类法(2)优缺点※便于各国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国际交流
※存在着不少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例如,采矿业是产品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产业,理应划入第一产业例如,供水、供电、煤气供应等行业,既可属第二产业,也可归入第三产业2、产业功能分类(1)主导产业
※生产规模大,产品输出率高且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产业
※与区域内其它产业的关联效应强,能够组织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不同区域或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主导产业是不一样的2、产业功能分类(2)关联产业※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配套、协作产业
※前向联系产业,利用主导产业产品的产业※后向联系产业,为主导产业提供生产资料※侧向联系产业,为主导产业提供技术、能源及其它服务的产业
2、产业功能分类(3)基础性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
※生产性基础产业、生活性基础产业、社会性基础产业※消费趋向性基础产业(产品可运输性差)、广布性基础产业(需求量大,消费地区广)和流动性基础产业(运输业)
2、产业功能分类(4)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
※支柱产业不等同于主导产业
支柱产业在全国的同类产业中所占比重却较小,产品输出率低
(5)潜导产业※当前规模较小、影响有限;但代表未来产业进步方向、发展潜力大
3、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1)资源密集型产业(2)资本密集型产业※自然资源依赖度很高,如农业、采矿业
※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如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3)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食品等(4)技术密集型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4、标准产业分类法(联合国颁布)
(1)农业、狞猎业、林业和渔业
(3)制造业(2)矿业和采石业(4)电力、煤气和供水业(5)建筑业(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性服务业二、产业结构(一)概念
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
产业结构是进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增值的载体
产业结构先进性及变化决定了区域经济增长的效率与发展的状况
(二)产业结构演变1、配第—克拉克定理(Petty—Clark’slaw)
(1)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2)原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着差异,劳动力总是从倾向于流向高收入的产业(二)产业结构演变2、库茨涅兹法则(SimonKuznets)
(1)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和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2)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所占比重大体上升,
劳动力所占比重不变或略有上升(3)服务部门的国民收入所占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劳动力所占比重基本上升(二)产业结构演变3、霍夫曼定理(W.G.Hoffman,1931)
(1)概况
※揭示国家或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演变规律※重点分析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和资本资料工业比例※霍夫曼系数(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轻重工业转换定理
(二)产业结构演变3、霍夫曼定理(W.G.Hoffman,1931)
(2)主要内容
※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呈下降的趋势※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资本资料工业的生产不发达,此时,霍夫曼比例为5(±1)※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发展速度比消费资料工业快,但在规模上仍比消费资料工业小得多,这时,霍夫曼比例为2.5(±1)(二)产业结构演变3、霍夫曼定理(W.G.Hoffman,1931)
(2)主要内容
※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呈下降的趋势※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规模大体相当,这时,霍夫曼比例是1(±0.5)※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超过了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二)产业结构演变4、雁行形态说(日本,赤松,1960)
(1)内容
※在产业发展方面,后进国家的产业赶超先进国家时,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出雁行形态※即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在图形上很像三只大雁在飞翔,故称之为“雁行形态说”(二)产业结构演变4、雁行形态说(日本,赤松,1960)
(2)具体表现
※第一只雁—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进口的浪潮※第二只雁—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二)产业结构演变4、雁行形态说(日本,赤松,1960)(3)雁行形态模式两个变型
※产业发展的次序一般是从消费资料产业到生产资料产业,从农业到轻工业,进而到重工业的不断高级化过程(二)产业结构演变4、雁行形态说(日本,赤松,1960)(3)雁行形态模式两个变型
※消费资料产业的产品不断从粗制品向精制品转化,生产资料产业的产品不断从生产生活用的生产资料向生产生产用的生产资料转化,最终使得产业结构趋向多样化和高级化(二)产业结构演变我国1978年第一、二、三产业国内总产值所占比例为28.4%、48.6%和23.0%,劳动力所占比例为70.5%、17.4%和12.1%
我国1993年第一、二、三产业国内总产值所占比例为21.2%、51.8%和27.0%,劳动力所占比例为56.4%、22.4%和21.2%
1960—1990年欧洲制造业雇佣百分率变化西班牙英国爱尔兰瑞典挪威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波兰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奥地利葡萄牙匈牙利斯洛伐克芬兰六国劳动力的三次产业分布六国各产业对GDP的贡献美国的劳动力部门分布变化(二)产业结构演变3、18世纪以来的工业结构演变(1)工业化初期,轻纺工业为主导行业,为
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2)重化工业为主导时期,第一阶段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学等能源、原材料为主
的资金密集型工业
第二阶段以电子、机械等为主的技术密集型工业
(二)产业结构演变3、18世纪以来的工业结构演变(3)以高技术工业时期,即“后工业化社会”※微电子、激光、机器人、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核能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新兴的高技术工业获得迅速发展
※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也称为知识密集型工业的发展阶段
罗斯托的产业结构转换阶段经济发展阶段主导产业(群)传统社会手工制造业起飞预备阶段食品、砖瓦起飞阶段纺织、钢铁、电力成熟阶段一般机械、化工大众高消费时代汽车、航空、耐用消费品(三)产业结构优化1、科学选择主导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关键
(1)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作用强,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
(2)潜在的市场扩张能力强,对其他产业具有较大牵动作用
2、产业结构优化过程(1)明确主导产业特性※阶段性(主导产业不是一成不变的)
日本20世纪60年代之后,曾先后出现三组主导产业:①电力工业(以火力发电为主)②石油、化工、钢铁、造船业③机械、汽车、家用电器业
2、产业结构优化过程(1)明确主导产业特性※区域性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潜力
考虑制约本地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以及在国际、国内劳动地域分工中所处的地位
温州今后20年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一、加快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二、继续保持和强化服装、鞋革等轻工产业群;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实现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三、用高新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化工、机械等产业;五、进一步发展效益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海洋经济2、产业结构优化过程(2)选择产业评价指标
※主导产业评价指标比较优势系数=比较集中系数×比较生产率系数×比较输出系数×比较利税系数
a/A
比较集中系数=
b/B式中:a——某产业的产值;
A——区域所有产业的产值;
b——全国该产业的产值;
B——全国所有产业的产值。2、产业结构优化过程(2)选择产业评价指标
※主导产业评价指标比较优势系数=比较集中系数×比较生产率系数×比较输出系数×比较利税系数
x/X
比较生产率系数=
y/Y式中:x——某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X——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y——全国该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Y——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2、产业结构优化过程(2)选择产业评价指标
※主导产业评价指标比较优势系数=比较集中系数×比较生产率系数×比较输出系数×比较利税系数
m/M
比较输出系数=
n/N式中:m——某产业产品的输出量;M——区域该产业产品的生产量;n——全国该产业产品的区际交换量;N——全国该产业产品的生产量2、产业结构优化过程(2)选择产业评价指标
※主导产业评价指标比较优势系数=比较集中系数×比较生产率系数×比较输出系数×比较利税系数
t
比较利税系数=
T式中:t——区域某产业的产值利税率;T——全国该产业的产值利税率2、产业结构优化过程(2)选择产业评价指标
※主导产业评价指标
产业关联度:某产业的关联度可以利用投入-产出逆阵系数表,通过计算其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来判断感应度系数=a/A式中:a——某产业横向逆阵系数的平均值;A——全部产业横向逆阵系数的平均值平均2、产业结构优化过程(2)选择产业评价指标
※主导产业评价指标
需求收入弹性:指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产业产品的需求增加率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之比需求收入弹性系数=x/s
式中:x——某产业产品的需求增加率;s——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2、产业结构优化过程(2)选择产业评价指标
※主导产业评价指标生产率上升率:包含资源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和技术生产率在内的综合生产率高产业创新能力:只有具有高创新能力的产业才能成为主导产业2、产业结构优化过程(2)选择产业评价指标
※净产值率,即净产值与总产值之比
※技术进步贡献率,技术进步在总产值增长中的贡献大小或比重
※前后向连锁度,指该行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所带动起来的增量,表征关联程度※出口依存度,该行业对外出口额占总产出比重
2、产业结构优化过程(3)综合分析,筛选主导产业※对各产业上述指标数值进行综合分析
※排列各产业的发展序列
※结合该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条件和特点的定性分析,修正产业发展序列※最终筛选出符合地区实际的主导产业
2、产业结构优化过程20世纪90年代上海确定主导产业:※汽车、现代通讯设备、大型成套设备※家用电器、钢铁、石化及精细化工上海21世纪的战略性主导产业:※生物工程、微电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4)制订配套措施
※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国际化,以多种方式吸引外资等
第二节产业布局条件一、产业布局的概念1、寻求具体产业在空间上的最佳区位
(一)指产业部门在地域上安排、部署和组合
2、自然、技术、社会经济等多种条件综合作用结果(二)产业布局研究必须从条件分析入手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2、技术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一)概述(1)自然条件
1、基本概念
又称自然环境,指人们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自然部分,包括天然和人为环境(2)自然资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定义)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能产生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一)概述2、自然资源分类
(1)可再生资源,太阳能、水力、潮汐、地热、风等,(2)可更新自然资源,包括动物、植物资源
(3)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包括地质资源和半地质资源※地质资源,如金属矿、非金属、核燃料和化石燃料等※半地质资源,如土壤和地下水资源等(一)概述3、自然资源基本特征(2)区域性(1)有限性
(3)整体性(4)动态性
(二)对产业布局影响1、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有石油才能建油井,有煤才能建采煤厂
(1)提供各种矿物资源和原料
(2)提供必不可少的空间和场所
(3)提供不可缺少的水源
※提供兴建厂房、仓库、堆场必需土地等※年产150万t钢铁联合企业月用水量达100万t
(二)对产业布局影响1、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农业、采掘业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其次为交通运输业,最小为工业(采掘业除外)(4)对不同产业影响具有差异性
※有某种自然条件,不一定出现相关产业活动
(5)不是产业布局的充分条件※还要考虑经济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可行性(二)对产业布局影响2、为劳动地域分工(地区专业化生产)提供自然基础※广东、福建为甘蔗高产区,甘蔗产量达667kg/ha,出糖率10%;(1)自然条件地域差异造成相同投入的产出数量和质量不同※浙江、湖南每ha仅产蔗100kg,出糖率为6%※广东、福建应建成为蔗糖基地(二)对产业布局影响2、为劳动地域分工(地区专业化生产)提供自然基础※十年动乱期间,江西省在不适宜种糖蔗的红壤丘陵区砍了面积约2667ha的马尾松林,开拓蔗园,建设“东亚第一糖厂”(2)盲目违抗自然条件必然产生严重后果※结果甘蔗长不好,却引起严重水土流失(二)对产业布局影响3、成为制约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2)平原地区自然环境相对单一,一般难以建立农林牧渔综合发展大农业结构(1)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利于建立多部门综合发展产业结构(3)从当地经济发展条件出发,结合市场需要及其变化,安排产业结构(二)对产业布局影响4、影响产业分布的空间界限
(2)采矿工业的区位选择,直接取决于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1)原材料消耗大的部门受制于矿产原料地区分布,如钢铁工业多接近煤铁产地(3)冬小麦可经受-21℃的低温,其分布北部界限大致沿着长城一线
三、技术条件(一)概念1、硬技术,指设备、工具、工艺流程和作业方法等指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操作方法、工具设备、工艺流程和技能等2、软技术,指劳动者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三、技术条件(二)传统技术对产业布局的影响(1)增加可利用的资源种类1、影响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原先不为人们注意或不明其用途资源,逐渐被引进生产过程中
※20世纪40年代以前,一些稀有金属、稀土资源还不被人们所认识,随着采矿、
冶炼技术进步,其成为宝贵工业原料(二)传统技术对产业布局影响1、影响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2)不断降低矿产资源利用的品位界限※1800年,铜矿利用的品位界限是10%1900年,铜矿利用品位界限降到3.02%
※1940年又降至1.15%,到1980年则又降至0.4%
(二)传统技术对产业布局影响1、影响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3)拓展了资源利用的深度
※石油最初用来照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液体燃料,20世纪上中叶成为最主要的化工原料
※目前石油已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医药工业、纺织工业
(二)传统技术对产业布局影响2、影响对原料地、燃料地的地区指向
(1)技术条件使生产、运输和销售费用改变※18世纪前,以木炭为燃料,帆船为主要运输工具,炼铁场所主要分布在森林地区的河流沿岸
※产业革命后,煤炭代替木炭,蒸汽机车和轮船等近代运输工具投入运营,钢铁厂转向接近煤铁产地
(二)传统技术对产业布局影响2、影响对原料地、燃料地的地区指向
(1)技术条件使生产、运输和销售费用改变※20世纪后,每炼1t铁的焦炭消耗量减少到0.5~0.6t,煤炭运输技术不断进步,运费下降,钢铁工业布局又指向铁矿地
※1960年后,海运技术和海港建设进步,煤铁资源主要依赖进口的国家,出现了钢铁工业沿海布局的趋势(二)传统技术对产业布局影响2、影响对原料地、燃料地的地区指向
(2)技术条件消弱了时空因素对产业布局束缚※运输、冷冻和输电技术克服了距离障碍
现在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耗时仅为1912年的3.6%
1880年冷冻技术过关后,阿根廷牛肉大量远销西欧,成为世界最大的牛肉基地
220×104V直流超高压输电网可以把电送到1000km远的地方(二)传统技术对产业布局影响2、影响对原料地、燃料地的地区指向
(2)技术条件消弱了时空因素对产业布局束缚※新兴原材料和燃料使用,使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数量下降,运输成本所占比重下降新的选矿技术使相同产量电解铜所需铜精矿的重量减少一半以上
采用新技术降低单位卷烟的烟叶量,目前每箱(5万支)平均消耗量降至50kg以下(二)传统技术对产业布局影响3、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组成和发展(1)技术进步导致支柱产业的变化
※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加后减少,第三产业逐渐增加(配第—克拉克定理)
※农业技术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农业富余人员转向其他产业
美国每个农业劳动力1880年可供养5.6人,1940年10.7人,1972年52.4人,目前达80多人
(二)传统技术对产业布局影响3、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组成和发展(1)技术进步导致支柱产业的变化
※第二产业提供物质财富的,到一定阶段,这种物质需求弹性已不大※第二产业最适于采用大规模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美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1900年30%,1950年35%,1971年降至31%,目前己不足30%
(二)传统技术对产业布局影响3、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组成和发展(1)技术进步导致支柱产业的变化
※第三产业提供服务的,不适于采用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享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美国第三产业人员比例,1900年33%,1950年53%,1971年65%,目前接近70%;我国1992年为19.8%,2004年为30.6%(二)传统技术对产业布局影响3、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组成和发展※技术进步推动工业部门内部结构的调整(2)技术进步对各经济部门内部结构影响
原有一个部门分化成多个部门,如机械制造业已分化成一般、矿山、交通、电子和医疗器械等十数个部门
出现了一些新产业部门,如航天工业、生物制品工业等
(二)传统技术对产业布局影响3、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组成和发展※促进了现代特大城市、超大城市持续发展
(3)促进地区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地域分工的深化
※促进了大规模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工矿基地得以建设和发展※技术进步减少和削弱了空间障碍对展开、深化产业布局的限制(三)现代技术对产业布局影响1、概述
第三次科技浪潮(电力为代表)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电子为代表)及以后的科学技术
(1)现代科学技术(2)特点
※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以电子计算机、生物制品、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及光纤通讯、海洋工程等为代表
1、概述(2)特点※节能化、节约原材料化、产品高附加值化、知识集约化※信息化、综合化、分散化、全球化和快速化※可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力,对产业布局产生重大影响2、对产业布局影响具体表现(1)知识、智力和科学技术成为产业布局的重要影响因素(2)良好环境和基础设施成为新兴产业发展和布局的重要因素※电子工业等对自然条件要求严格,如温暖气候、清新空气、干净用水等
※对交通和信息条件要求也很严格,因为要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和合作,2、对产业布局影响具体表现(3)引起区域经济与产业布局的变化※打破传统的部门分工与地域分工的界限
※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的地位显著上升
农业进一步工业化,如无土栽培、利用石油产品生产单细胞蛋白,加工成食用和饲料用氨基酸
生产单位与科研单位界限模糊,如北京大学的“方正”、清华大学的“同方”、中国科学院的“联想”等
2、对产业布局影响具体表现(3)引起区域经济与产业布局的变化※生产向小型化和分散化方向发展小型、分散企业便于跟踪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如全美30人以下的企业有1200万家,其中不足10人的小企业占多数
2、对产业布局影响具体表现(3)引起区域经济与产业布局的变化※经营向综合化、大型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小型、分散企业无力开拓市场,无法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
经营企业日益向大型化、综合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如美国波音公司对麦道公司的兼并等四、社会经济条件(一)地理位置与交通、信息条件(1)地理位置
1、概述※数理地理位置,即经纬度,对产业布局没有直接的意义
※自然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联系
※政治地理位置,与邻国以及国家间的空间关系例如:中苏关系紧张时,东北边境地区无重大建设项目(一)地理位置与交通、信息条件1、概述※经济地理位置,某一事物与具有经济意义的其他事物(如工业区等)的空间关系
(1)地理位置
实质是地理实体(国家、地区、城市或企业等)在国内外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沈阳的经济地理位置:位于东北地区的中南部,多条铁路、公路的交汇点,东北经济区的经济中心
1、概述(2)交通条件※某地区与外界进行人员来往(客运)和物资交流(货运)的方便程度
※可用交通线路、交通工具和港站的设备状况来反映※上海市的交通条件:地处长江出海口,国际国内重要的水上运输枢纽,重要国际航空港,又是京沪与沪杭甬铁路的枢纽1、概述(3)信息条件※包括科技文化信息、市场商贸信息、经济社会信息和资源环境信息等
※指获取和传递信息的设备和方便程度(4)三者相互关系※位置条件可由于交通条件而改变,交通条件优越,信息条件往往比较优越
如福建泉州市在古代是重要贸易港口,近代以来没有铁路,地理位置重要性下降
2、三者对产业布局的影响(1)三者是重要的经济资源※三者条件优越的地方,蕴藏巨大经济潜力
※在那里布局企业,投资少、运费低、便于与其他企业合作(2)直接影响第二、三产业的分布
※三者条件优越地方(如综合运输枢纽),是加工工业中心和第三产业部门集聚区※电子工业等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分布在三者条件十分优越的城市或地区
2、三者对产业布局的影响(3)间接影响第一产业和采掘业的布局※没有较好的运输条件,即使林、矿资源十分丰富也难以采伐和开采
※例如,克拉玛依油田与大港油田的原油储量和质量相近,后者位于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其经济价值大得多2、三者对产业布局的影响(4)可决定某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类型※三者条件差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速度较慢,多以第一产业和采掘业为主,可以适当发展原材料工业
※三者条件优越且自然资源丰富地区,主要发展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
※三者条件优越且自然资源较贫乏地区,以
中、轻型为主,逐渐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二)人口与劳动力对产业布局影响1、人口数量及其变化对产业布局影响(1)要布局某产业,相应地区的人口在数量上必须达到一定水平(门槛人口)(2)人口越多,劳动力也越多,价格越便宜
(3)人口越多,消费需求就越大,产品市场也可能越大
(4)人口越多,就业压力就越大,消耗的资源越多、对环境干扰破坏就越大
(二)人口与劳动力对产业布局影响2、人口素质与结构对产业布局的影响(1)人口综合素质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人口素质包括科学文化水平,生理、心理状态,劳动技能和意识等
※高素质人口是发展高层次产业,即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基础
美国硅谷(加利福尼亚)产值占美国40%,占世界20%~30%,却集中6000多位博士
(二)人口与劳动力对产业布局影响2、人口素质与结构对产业布局的影响(2)人口和劳动力结构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人口性别不同,所适应产业部门也不同适合于女性就业的部门:如纺织业,食品业,商业饮食业等
适合于男性就业的部门:如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和重型机械制造业等
人口性别不同,对物品的需求也不同2、人口素质与结构对产业布局影响(2)人口和劳动力结构对产业布局影响※不同年龄结构,预示不同人口动态变化,对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类型0~14岁人口比重(%)15~49岁人口比重(%)50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加型405010稳定型26.550.523减少型205030人口年龄结构与数量变化关系2、人口素质与结构对产业布局影响(2)人口和劳动力结构对产业布局影响※不同年龄结构,预示不同人口动态变化,对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越大,就业压力增大青少年人口比重大,会增加文教设施压力老年人口比重大,对医疗、福利事业要求也随之增大
2、人口素质与结构对产业布局影响(2)人口和劳动力结构对产业布局影响※城乡人口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例如:城镇人口比例高的地区,第一产业水平较高但地位不高,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较快2、人口素质与结构对产业布局影响(2)人口和劳动力结构对产业布局影响※民族结构和文化背景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不同民族有特殊劳动素养和生产技能,如蒙古族人善畜牧等,产业布局要发挥其特长
产业布局一定要照顾到各民族的特殊风俗习惯和特殊的消费需要,在特定地区注意发展特殊的产业
不同民族有不同文化观念、生活习惯和特殊消费品,如蒙古族人特别钟爱马靴
3、人口分布与迁移对产业布局影响(1)人口数量和质量分布应与产业分布相协调(2)产业分布密度应与消费人口密度一致※在人口集中的消费中心,应布局食品工业、家具制造业等部门※在大城市郊区布局乳畜业和园艺业(3)人口迁移与产业分布是相互促进的※人口移动可促进社会发展,但有负面作用(三)原有社会经济对产业布局影响1、产业布局必须充分利用己有经济基础
※例如:吉林省在建国初期着重发展了煤化工、铁合金、造纸和甜菜糖等工业部门※现在,应着重发展耗能耗原材料少的加工业;在煤工业基础上,转向发展石油化工;铁合金工业和造纸工业等应控制规模;开发新产品
(三)原有社会经济对产业布局影响2、对于历史基础,采取科学态度,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趋利避害,扬长补短
(1)上海钢铁布局的合理之处是:※本地及长江中下游市场广阔
※近代较早兴起的工业和天然良港作依托※与当地机械制造、化工、轻纺等工业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协作联系
(三)原有社会经济对产业布局影响2、对于历史基础,采取科学态度,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趋利避害,扬长补短
(2)上海钢铁布局的不合理之处是:※炼钢(城郊区)和轧钢(市区)脱节,造成大量不合理运输,浪费大量能源※远离铁矿石、煤炭等原、燃料产地※分布在市中心区的轧钢厂多与居民区混杂,污染扰民严重(四)市场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1、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产业布局也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例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等消费量大量增加,厂家盲目扩大规模,出现生产能力过剩,不得不关闭部分工厂2、市场是变化的,需要开发;在产业布局时,要作好市场调查和预测(四)市场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3、市场对产业布局影响的主要表现(1)市场规模1)直接影响经济活动持续性和经济合理性
※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要求达到一定规模,即需求门槛※市场规模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经济活动才能持续
※电力、钢铁、石油、化工和机械制造等资本密集型产业需求门槛高,轻工业部门需求门槛较低(四)市场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3、市场对产业布局影响的主要表现(1)市场规模1)直接影响经济活动持续性和经济合理性
※规模经济划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生产的平均生产成本降低,如图书、报纸等印刷业
※外部规模经济:即空间集聚经济,多数不同的企业在同一地域的集聚与联系,产生平均生产成本降低,结果导致类似或不同企业的集聚。3、市场对产业布局影响的主要表现
(1)市场规模2)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类型和规模区位类型(1)全国中心城市(1)—1前项卫星城市(2)地域中心城市(3)人口>15万城市(4)其它城市以日用品为中心的商店集团○○○○○低级*耐用消费品与日常用品中心○○○○○中级**耐用消费品与日常用品中心○○○高级***耐用消费品与日常用品中心○方便百货店○超级市场○○○○○专卖店○○○○分批付款式百货店○○○大城市大型百货店○○○大型郊外购物中心○○(四)市场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3、市场对产业布局影响的主要表现(2)市场战略1)具体形式
※价格竞争,以比其它企业低的价格增加销售额而获取超额利润的做法
※往往使产业(企业)趋向于接近生产要素获取低廉地区※如日本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服装、玩具等)20世纪60-70年代在韩国、香港与台湾;80年代在中国沿海、泰国;90年代在中国内陆、越南和印尼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方面,获取超额利润(四)市场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3、市场对产业布局影响的主要表现(2)市场战略1)具体形式
※非价格竞争,通过垄断与控制市场,增加市场占有率,来达到其获取超额利润的目的
※智力资源与高科技劳动力资源丰富、信息通达的区域成为经济活动的理想场所※如改革开放后,国外企业来华投资,正是看到中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提高,潜在市场潜力巨大。(四)市场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3、市场对产业布局影响的主要表现(3)市场特性1)市场不仅有规模之差,更有内容之差2)市场特性是由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偏好特点而引起3)满足了这种需求的经济活动就会走出国外或区外例如美国的快餐、信用卡、旅游服务等(四)市场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3、市场对产业布局影响的主要表现(4)其他市场条件1)市场竞争环境※竞争可促使企业精心设计开发新产品、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保证质量好、价格合理的产品供应※竞争迫使企业采用最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竞争强化对客户的服务,不断创新、保持技术领先,同时注重市场的调研和开拓、并扩大对产品新功能的宣传。(四)市场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3、市场对产业布局影响的主要表现(4)其他市场条件2)市场秩序和管理※良好的市场秩序是经济活动的激励机制得以发挥的前提,市场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高效、优质的政府服务往往构成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重要砝码※例如软件业的发展必须有完善的知识产权发保证(四)市场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3、市场对产业布局影响的主要表现(4)其他市场条件3)市场意识※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市场的认识是大不相同的
※在市场意识强的地区,经济活动被崇尚,观念上的创业门槛低,有利于创业者和企业家阶层的培养,有利于经济活动的发展
※在消费意识强的地区,容易形成挑剔性需求,有利于经济活动质量的提高。(五)体制、政策、规划和法律等对
产业布局的影响1、体制(1)计划体制※保证产业布局在宏观上协调,便于发挥各地的优势,促进区域间的分工和协作
※使整体和综合效益达到最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要求信息充分、及时,预测准确,并且计划的制订者和执行者是理性的,无偏见的
1、体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2)市场体制※易出现布局盲目性,导致大量重复性建设和产品周期性的供需矛盾
※能够保证投资者和经营者利益,特别是短期经济利益,具有更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市场经济国家开始利用国家政策、法规干预生产布局
2、规划、计划对产业布局的影响(1)产业布局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本身需要作好规划设计,搞好计划落实※我国强调计划就是法律,产业分布与区域发展要按计划执行(2)计划和规划对产业布局是直接的,决定性的※决定产业布局资金、建设内容和总体要求
3、政策和法规对产业布局的影响(1)正确的政策可促进产业的合理布局※东部沿海地区通过建立经济特区、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和三个开放带,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改造现有企业,进行宝钢等大型项目的建设,加快发展速度※我国“六五”和“七五”实行了三大经济地带策略,加快了经济建设步伐,提升了综合国力,形成了目前生产力总体布局3、政策和法规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中部地带主要进行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大规模建设和三线企业的调整※西部地区在发挥农牧业优势的基础上发展各种农畜产品加工业,同时发挥特有矿产资源优势,促进脱贫致富(1)正确的政策可促进产业的合理布局3、政策和法规对产业布局的影响(2)刺激、鼓励政策和限制、控制政策的合理使用※西欧各国对“欠发达地区”、“传统工业区”、“新兴经济”实行刺激发展政策※泰国为了加速落后地区的发展,制定了“控制最大城市曼谷的发展”、刺激地区性都市中心和中等城市的发展等政策3、政策和法规对产业布局的影响(3)不同类型政策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差异明显※产业政策,直接促进产业结构转换和发展※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等
产业结构政策,包括各个产业部门及其比例关系、各个产业部门及其构成关联效应、产业部门及其构成的转化等3、政策和法规对产业布局的影响(3)不同类型政策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差异明显
产业组织政策,促进微观组织达到最佳规模,推动各个层次的产业组织加深专业化分工和综合协作
产业布局政策,促进产业部门和产业技术在区域之间的转移,优化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息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 《行政管理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年低价小型租房合同范本大全
- 2024年出售二级钢坯合同范本
- 园林绿化员工安全培训
- 2型糖尿病的查房
- 一例剖宫产个案护理
- 2024政府设备采购合同
- 2024卷闸门安装合同
- 中国爱情服务行业独立市场研究报告
-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与生态智慧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农林大学
- HSE2015153附件一燃气常规工程监理记录表单旁站记录
- 最新版个人征信报告模板-2020年-word版-可编辑-带水印
- 齿轮参数计算(内啮合)-内齿圈-行星轮
- 案例思念休闲吧
- 《外国航空运输企业航线经营许可规定》(CCAR-287)
- (完整版)《运输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附命题意图说明
-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 普通发票销售清单
- 测量复核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