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综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_第1页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_第2页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_第3页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_第4页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事业单位聘请综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事业单位聘请综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21/21事业单位聘请综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综合基础知识》

一,是非推断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对下列命题作出推断,你认为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全部涂“A”或“B”,均记为0分。)

1,“居安思危”反映了事物冲突着的双方在确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哲学道理。()

2,在几个社会经济制度中都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3,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它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实现的,因此,社会变革的最终缘由只能从人们的思想中找寻。()

4,改革和发展都必需依靠稳定,所以,中国的最大政治就是稳定。()

5,法律体系包括一个国家历史的和现行的法律规范,包括已经生效的和已经失效的以及将来制定的法律。()

6,现代民主社会中,从总体上说,任何法律主体都是权利主体及义务主体的统一体。()

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8,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内部人事管理行为不能作为行政诉讼案件受理。()

9,行政惩罚都要经过听证程序。)

10,依据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沟通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挂职熬炼和轮岗四种方式。()

11,正确处理好政府及市场的关系,是转型期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任务。()

12,经济学上,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中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13,其他因素不变,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时,将导致该商品价格上升,交易数量削减。()

14,作为市场经济的对立物,安排经济的原则设想几乎及市场经济同时产生。()

15,人们都把第二产业占三次产业的比例,作为一国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记。()

1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也应当建立“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模式,用强制行政手段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从而实现对经济社会的宏观调控。()

17,政府职能的错位是指原来应当由政府生产和供应的公共产业和服务,政府却没有充分尽职尽责,甚至在某些公共领域出现了真空。()

18,领导者的职务,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统一,是领导者实现有效领导的必要条件。()

19,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的单一方面的行为过程。()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记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21,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使中国实现了工业化。

(X)

22,知识产权爱护制度是伴随着科技进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诞生的。()

23,资源及环境密不可分,从一般意义上说,资源即是环境,环境也是资源。()

24,“在施工中,供电,供水,商业,交通民警等通力协作,亲密协作,使这项工程进行得又快又好。”这句话没有违反逻辑规律。()

25,决议主要用于经会议探讨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26,收文办理的第四阶段是处置办毕公文,包括:清退,销毁,暂存,组织传阅和催办等。()

27,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

28,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化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9,今年以来,欧盟和美国相继对我国部分纺织品实行特殊限制措施,这是明显带有贸易爱护主义色调的做法。()

30,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动身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均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涂在答题卡上。)

31,一些地区和单位,为表现政绩,弄虚作假和浮夸风严峻,必需坚决制止。因为它违反了()这个基本的哲学道理。

A,规律是客观的

B,冲突是普遍的

C,一切从实际动身

D,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2,目前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话在哲学上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

B,唯物辩证法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3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

A,有确定的货币积累

B,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产品有充分销路

34,毛泽东关于跳出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的“新路”是()。

A,发扬民主,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B,要反对官僚主义,贯彻群众路线

C,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5,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需把()放在首位。

A,作风建设

B,组织建设

C,反对腐败

D,思想建设

36,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

A,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五个统筹

D,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7,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不是因为()。

A,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最高表现

B,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违宪

C,一般法律的制定都必需依据宪法

D,宪法是全国人大立法的

38,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

A,党的政策

B,宪法和法律

C,行政法规

D,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9,法律救济的基本社会功能是()。

A,普及法律知识

B,促进司法公正

C,扶植社会贫弱

D,维护社会稳定

40,法的本质是由()确定的。

A,社会生产力水平

B,社会经济基础

C,党的政策

D,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意志

41,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张,生产成本渐渐下降称为()。

A,规模经济

B,规模不经济

C,范围经济

D,规模酬劳

4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终极目标是()。

A,增加就业

B,经济增长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稳定物价

4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称为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平安网”和“减震器”。

A,现代企业制度

B,金融风险的防范

C,社会保障制度

D,国家宏观调控

44,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最主要的就是增加()。

A,家庭消费

B,企业消费

C,集团消费

D,政府消费

45,依据我国对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划分,以下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A,金融业

B,采矿业

C,建筑业

D,渔业

46,政府公共行政要依据()原则,制定政策,调整不同社会群体的差异和冲突。

A,统筹效率和公允

B,效益优先

C,效率优先

D,人人同等

47,领导权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权力是()。

A,组织权

B,限制权

C,指挥权

D,决策权

48,领导的实质是一个()。

A,社会组织系统

B,行政组织系统

C,经济组织系统

D,干部组织系统

49,国力即一个国家的力气,首先是指(),它是国力中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最具有确定意义的部分。

A,政治实力

B,经济实力

C,军事实力

D,外交实力

50,中国在国际竞争力四个方面表现最差的是()。

A,经济竞争力

B,政府竞争力

C,企业竞争力

D,国家基础结构竞争力

51,当代中国在城乡分治的行政建制基础之上渐渐形成了城乡隔离的二元社会,其核心是强制性分类的()。

A,居民身份制度

B,粮食供应制度

C,劳动就业制度

D,养老保险制度

5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记是()。

A,德国宣布无条件倒戈

B,意大利签署倒戈协定

C,日本签署倒戈书

D,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53,英国的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大国”的梦幻中惊醒,一股新思潮萌发了。这一新思潮的核心是()。

A,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同西方绽开“商战”爱护本国权益

C,引进西方技术兴办近代工业

D,效法西方的君主立宪政治

5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记是()。

A,现代化

B,科学技术

C,信息社会

D,知识经济

55,信息技术以()为基础。

A,电波技术

B,电子计算机技术

C,微电子技术

D,激光技术

56,向所属上级机关陈述状况,汇报工作,提出建议,恳求指示或批准的公文,称为()。

A,规范性公文

B,领导指导性公文

C,公布性公文

D,陈述呈请性公文

57,下列有关公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公文的功能在于它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效地传递权威性,凭证性的公务信息

B,通用公文指党,政,军机关和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普遍形成和运用的公文

C,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以外其他须要告知公文内容的上级,下级和不相隶属机关

D,意见主要适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58,今年上半年,()率中国国民党代表团到大陆进行访问,并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实行了会谈,这是六十年来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首次会谈,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A,连战

B,宋楚瑜

C,陈水扁

D,马英九

59,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A,社会主义新型工业

B,社会主义新农村

C,社会主义新型农业

D,和谐社会

60,2005年7月6日,经过四轮激烈争夺,()最终以微弱优势取得了2012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

A,伦敦

B,巴黎

C,纽约

D,莫斯科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给分。)

61,中国有句古话“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橘这种水果适于在淮南一带种植,假如将它移植到淮北去,就会变成一种又小又苦的枳了。这说明(

)。

A,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确定的条件相关,因而,办事情,想问题,必需顾及这些条件,从实际动身

B,外在的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着事物的存在及发展,因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缘由

C,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缘由在于事物内部的冲突,但外因也是事物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D,冲突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确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2,在必定性及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中,必定性(

)。

A,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B,是偶然性的表现和补充

C,在确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D,深藏于偶然性背后,并制约着偶然性

63,关于货币政策,正确的说法是(

)。

A,货币政策就是通过调整货币的需求量,使货币的需求量和供应量相适应,从而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应的平衡

B,货币政策的总目标是保持经济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C,现实中存在着均衡的货币政策,比较“松”的货币政策和比较“紧”的货币政策三种不同的货币政策

D,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应时,社会总需求不足,一般不宜实行松的货币政策

6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建设新的理论贡献是(

)。

A,提出了“两个先锋队”的思想

B,提出了“两个基础”的思想

C,提出了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思想

D,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

65,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民增收困难,其主要表现是(

)。

A,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B,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接着扩大

C,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纯农户收入增长更为困难

D,非农产业收入的比例下降

66,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是(

)。

A,优化资源配置

B,提高经济效率

C,促进技术创新

D,提倡自由竞争

67,邓小平指出“安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安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论断表明(

)。

A,安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B,安排经济和市场经济没有什么本质区分

C,安排及市场的多少不是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分

D,社会主义以安排经济为主,资本主义以市场经济为主

68,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主要表现为(

)。

A,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气

B,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C,国际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投资格局呈多元化趋势

D,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额

69,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70,2004年修改宪法总的原则是(

)。

A,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C,体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阅历

D,把党的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

71,张某经有关部门批准,办起了一个家禽养殖场。在抗击禽流感疫情时,由于张某的养殖场处在疫区内,当地政府对其家禽进行了强制捕杀。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政府的行为符合国家行政许可法的规定

B,政府的行为违反了国家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政府应通过思想教化,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上捕杀家禽

C,政府应当依法赐予张某补偿

D,政府不应赐予张某补偿

72,唐太宗有句名言: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这段话反映了领导者在选人用人时(

)。

A,要精确识别个人的特长及短处

B,要看特长,容忍不足

C,要善用人短,做到长短搭配

D,要留意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73,一项政策方案是否合理,应满意的条件是:有牢靠的社会价值作为基础,以及(

)。

A,政策内容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B,政策目标详细明确,具有针对性,可行性

C,政策效果比较明显

D,政策方案比较严密

74,依据政府职能的要素,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主要体现在(

)。

A,政府责任范围的调整

B,政府责任重点的转移

C,政府职能实现方式的转变

D,政府机构的改革

75,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

)。

A,技术创新

B,知识创新

C,知识传播

D,知识应用

76,毛泽东在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积累的阅历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件武器是(

)。

A,一个有纪律的,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的,实行自我指责方法的,联系人民的党

B,一个在党领导下的军队

C,一个优秀的,具有凝合力的领导集体

D,一个由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

77,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

A,同等

B,友爱

C,团结

D,互助

78,公文标题一般包括(

)。

A,发文机关名称

B,公文主题

C,主送机关

D,文种

79,新世纪我们党提出要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

)。

A,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B,推动现代化建设

C,完成祖国统一

D,维护世界和平及促进共同发展

8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

)。

A,农村

B,西部地区

C,东部地区

D,东北地区

一,是非推断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对下列命题作出推断,你认为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全部涂“A”或“B”,均记为0分。)

1,(A)2,(A)3,(B)4,(A)5,(B)

6,(A)7,(A)8,(A)9,(B)10,(B)

11,(A)12,(A)13,(B)14,(A)15,(B)

16,(B)17,(B)18,(A)19,(B)20,(B)

21,(B)22,(A)23,(A)24,(B)25,(A)

26,(B)27,(A)28,(A)29,(A)30,(A)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均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涂在答题卡上。)

31,(C)32,(D)33,(C)34,(A)35,(B)

36,(A)37,(D)38,(B)39,(C)40,(B)

41,(A)42,(C)43,(C)44,(A)45,(A)

46,(A)47,(D)48,(A)49,(B)50,(C)

51,(A)52,(C)53,(A)54,(B)55,(C)

56,(D)57,(D)58,(A)59,(B)60,(A)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给分。)

61,(AC)

62,(ACD)

63,(BC)

64,(ABC)

65,(ABC)

66,(ABCD)

67,(AC)

68,(ABCD)

69,(ABCD)

70,(ABCD)

71,(AC)

72,(ABCD)

73,(ABD)

74,(ABC)

75,(ABCD)

76,(ABD)

77,(ACD)

78,(ABD)

79,(BCD)

80,(AB)马克思主义哲学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文理科)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探讨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C供应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C,文科)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建性的统一3,哲学的党性即党派性是指(D,1987,文理科)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B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C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4,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D,1988年,理科)A.黑格尔B费尔巴哈C马克思D恩格斯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1995年,理科)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6,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殊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1997年,理科)A哲学及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及四周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7.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D,1998年,理科)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实唯物论观点8,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CD,1994年,文科)A.世界统一于存在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C.世界是确定观念的异化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建物E.物是感觉的复合第2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1,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上经验了以下三个确定性环节(C,1987年,文理科)A.概念,推断,推理B.感性相识,理性相识,实践C.生物的刺激感应,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D.客体,主体,客体2,意识的本质是(A,1989年,理科)A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B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感觉的总和D逻辑的集合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C,1989年,理科)A.存在B.精神C.物质D.原子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B,1989年,文科)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5“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是指(D,1990年,理科)。A.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结和转化的中介B.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C.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6,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A,1990年,文科)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C,1991年,文科)A.都是辩证法观点B.都是诡辩论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8,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C,1991年,理科)。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建B.意识不受相识客体的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9,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B,1991年,文科)。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化为物质C.意识确定物质D.意识创建物质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闻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D,1992年,文科)。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确定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1.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及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B,1992年,文科)。A.本质和派生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12,“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B,1993年,理科)。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将来运动的动身点C.运动的缘由和依据D.运动的基础和担当者1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是通过(A,1994年,理科)。A.物质及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及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及详细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相识及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4,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1995年,文科)。A.承认世界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15,《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1996年,文科)。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A,1999年,理科)。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分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17,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建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C,2000年,文科)。A.确定性B.预见性C.能动性D.主动性18,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B,2000年,理科)。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随意性19,人类创建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C,2001年,文科)。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20,“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2001年,理科)。A.主见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见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确定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2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状况说明(B,2002年,文科)。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建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由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靠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自然物质而存在22,在人及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及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C,2003年)。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及运用23,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C,2006年)。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确定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及不变是确定对立的24,“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B,2007年)。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定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缘由,静是动的结果25,科学的物质范畴是(CD,1989年,理科)。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B.科学发展到确定程度所相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详细物质形态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D.从各种详细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E.及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26.物质是运动的(BCE,1990年,理科)。A.形式B.主体C.内容D.属性E.基础2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CD,1991年,文科)。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E.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完全同一的28,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BCDE,2000年,文科)。A.多元论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朴实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29,从物质及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DE,2002年,理科)A.精神及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30,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特别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确定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ABE,2002年,文科)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E.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31,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BCD,2006年)。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及客体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整32,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AD,2007年)。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仿照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第3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1,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D,1989年,理科)。A.形而上学观点B.诡辩论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唯物辩证法观点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1989年,文科)。A.视察试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冲突分析法D.归纳演绎法3,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C,1989年,理科)。A.量和质的相互转化B.确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C.冲突的统一性和斗争性D.冲突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4,“一切详细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是(C,1990年,理科)。A.机械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辩证唯物论的观点D.外因论的观点5,区分事物质的依据是(A,1990年,理科)。A.事物的本质属性B.事物各方面属性的总和C.事物量的规定性D.人的直觉6.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D,1990年,文科)。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7,构成冲突的两种基本属性是(B,1991年,理科)。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确定性和相对性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8,“假如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则世界历史就会带有特别神奇的性质”。这一论点是(B,1992年,理科)。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机械论观点9.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记是(C,1992年,文科)。A.事物的变化是否快速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10.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1995年,文科)。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1996年,文科)。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2,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D,1997年,理科)。A.抓住事物的主要冲突B.相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13,事物内部的确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C,1998年,理科)。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14,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B,2001年,理科)。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确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15,“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语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分在于(C,2007年)。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依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依据和条件是否充分16,唯物辩证法及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BDE,1989年,理科)。A.系统论代替了辩证法B.唯物辩证蕴含着系统论的基本思想C.唯物辩证法排斥系统论D.系统论丰富了唯物辩证法E.系统论深化了唯物辩证法17,人的活动及规律的关系是(ABDE,1989年,理科)。A.人不能创建规律B.人不能歼灭规律C.人可以完善规律D.人可以相识规律E.人可以利用规律18,下列例子中属于否定之否定的现象的有(CDE,1991年,理科)。A冰—水—汽B麦株—麦粒—麦株C团结—指责—团结D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说E生产粮食—粮食被人消费—生产粮食1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BDE,1992年,文科)。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E.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20,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ABDE,1993年,文科)。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共性和特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E.抽象和详细的关系2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ACDE,1995年,理科)。A.整体由部分所构成B.整体是各部分之和C.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的性质D.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E.整体和部分可以相互转化2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是(ACE,1996年,文科)。A.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相识论B.主观辩证法及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D.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E.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23,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BD,1997年,理科)。A.认为凡是现有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短暂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认为事物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在对现存事物的确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E.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24,冲突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1998年,文科)。A.冲突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冲突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冲突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25,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E,1998年,文科)。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26,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DE,1998年,理科)。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27,每一困难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全部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BDE,2001年,理科)。A.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C.整体的全部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D.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E.整体和部分在确定条件下相互生成和转化28,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ABCE,2003年)。A冲突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冲突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第4章相识的本质和过程1,相识的本质是主体对(C,1990年,文理科)。A.人的心敏捷动的内省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D.对客体的选择和重构2,承认“人类的一切相识都具有相对性”是(C,1990年,理科)。A.相对主义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怀疑论的观点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及“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D,1991年,文科)。A.辩证法及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及不可知论的对立C.阅历论和唯理论的对立D.唯物主义及唯心主义的对立4,推断对某一事物的相识是否完成的标记是(D,1991年,理科)。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特别丰富而又真实B.感性相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相识C.对该事物的相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D.对该事物的理论相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相识的本质是(B,1992年,文科)。A.主体对各种相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6,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详细的。这一命题的依据在于(D,1992年,理科)。A.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C.真理是及人的详细利益相联系的D.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7,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1993年,理科)。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相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8,依据相识的发展规律,在相识的“熟知”及“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B,1995年,文科)。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定转化为真知9,实践高于理论的相识,是因为实践具有(D,1995年,理科)。A.普遍性B.对性C.客观实在性D.直接现实性10,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视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打算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B,1999年,文科)。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视察B.人们在相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阅历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1,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B,2002年,理科)。A及人的先天生理素养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确定的12,“当一个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D,2005年)。A在科学探讨中,阅历是不牢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相识,既有确定性,又有相对性13,将来科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料将来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创建出来。”从相识及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2005年)。A相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相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相识D实践及相识是合一的14,“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A,2006年)。A.人的相识是主体及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实力确定相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相识实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确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15,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2006年)。A.人的阅历是推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阅历比间接阅历更重要C.感性相识高于理性相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阅历即实践是相识的重要基础16,感觉在相识中的地位,表现在它是(DE,1987年,文理科)。A.相识的来源B.唯一牢靠的相识C.相识的深化D.相识的起点E.相识的初级阶段17,马克思主义相识论所讲的主体是(BCD,1988年,文理科)。A.人的主观意识B.从事实践和相识活动的人C.确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D.处于确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E.一般的人1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BD,1988年,理科)。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D.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E.理论指导实践的关系19,承仔细理的相对性就是承认(BCD,1988文理科)。A.相对真理不包含确定真理的颗粒B.人们对世界的相识具有近似的性质,相识有待于深化C.世界上尚有未被相识的东西,相识有待于扩展D.真理是详细的历史的E.真理本身包含着错误20,“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ACD,1990年,文理科)。A.唯心主义阅历论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唯我主义者D.反理性主义观点E.承认主观能动性和辩证观点21,真理和谬误是(ABCE,1990年,理科)。A.主观对客观的反映B.相比较而存在的C.相斗争而发展的D.没有本质区分的E.在确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22,“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BD,1991年,理科)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确定的因素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真理和谬误是相识过程的两个阶段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特别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确定的意义E.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23,马克思主义相识论认为,相识的辩证过程是(ACE,1994年,文科)。A.从相对真理到确定真理的发展B.从间接阅历到直接阅历的转化C.实践—相识—实践的无限循环D.从抽象到详细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E.从感性相识到理性相识,再从理性相识到实践24,马克思主义相识论认为,主体及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ABCD,1997年,文科)。A.实践关系B.相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E.主从关系25,马克思主义相识论及唯心主义相识论的区分在于是否承认(BD,2000年,理科)。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相识的对象C.相识起源于阅历D.社会实践是相识的基础E.相识发展的辩证过程26,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调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BD,2000年,理科)。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相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相识是感性相识的基础D.已有的相识影响感觉活动E.意识建构相识对象第5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1,经济基础是指(A,1989年,理科)A.确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确定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C.确定社会生产和安排关系的总和D.确定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2,道德是指(A,1989年,理科)。A.调整人及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B.经济基础是集中,最直接的反映C.上层建筑的核心D.最抽象的意识形式3,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的物质标记是(C,1991年,理科)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科学技术4,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C,1991年,理科)。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上层建筑本身是否完善5,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C,1999年,理科)A.传统意识B.阶级关系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B,1999年,理科)。A.人及自然的关系B.人及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及被管理的体系D.分工协作关系7,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说明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2000年,文科)。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确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记是(C,2002年,文理科)。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9,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B,2004年)。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10,“很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A,2006年)。A.人们首先必需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确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1,生产关系的客观性的含义包括(ABDE,1988年,理科)A.生产力的状况确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B.人们总是生活在确定的生产关系中,不能随意选择C.人们不能干预生产关系的变化D.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及人之间的物质关系E.生产关系的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CDE,1988年,文科)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的变化不完全同步性B.社会意识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C.社会意识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13,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意识理解为(ABCE,1989年,文科)A.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B.社会存在的反映C.个体意识和群众意识的统一D.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的统一E.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统一14,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ABCDE,1991年,文科)A.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过程B.人及人之间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过程C.人的本质活动D.形成人们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E.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15,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DE,1992年,文科)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本体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E.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16,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ABD,2001年,文科)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建的生产力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第6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建者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确定力气是(C,1989年,文科)A.国家政治权力B.天才人物的创建力C.社会生产D.阶级斗争2,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B,1994年,文科)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ABCE,1989年,理科)A.人类社会是自然历史过程B.社会基本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建者D.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E.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作用是(BDE,1991年,文科)A.生产力发展的动因B.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E.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3,“人们自己创建自己的历史”。这一命题表明(ABD,1992年,理科)A.人是社会的主体B.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的目的人的活动构成的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D.历史规律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E.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气4,下述有关历史创建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BCDE,2003年)A人人创建历史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C人们自己创建自己的历史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建历史E敬重社会发展规律及敬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样的5,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究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苦痛。”这表明(ACD,2006年)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及合目的性的统一B.社会发展过程及自然界演化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6,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ABD,2007年)A.详细的,现实的人B.广阔人民群众C.作为个体的个人D.社会全体成员第7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2002年,文科)A前者是个人的志向,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2,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范畴是指(C,1988年,文科)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统一C同确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动身点是(C,1992年,理科)A.人的自身须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社会关系D.人的自然属性4,历史唯物主义所理解的解放是指(BDE,1988年,文科)A.人性的解放B.摆脱自然界的奴役状态C.摆脱必定性的束缚D.摆脱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E.摆脱传统旧思想的束缚5,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BDE,2001,理科)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C人的本质是自由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E人的本质是详细的,历史的6,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ABCDE,2002年,理科)A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B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C是社会发展的目的D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缘由E同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模拟试题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记是(B)(2008年江苏真题A类)A科技进步B安定有序C发展有序D竞争有序2,针对我国目前收入安排中存在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BCD)(2008年江苏真题A类)A初次安排留意效率B初次安排和再安排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允的关系C再安排更加留意公允D提高劳动酬劳在初次安排中的比重3,关于人大代表选举,党的十七大报告建议逐步实行(D)(2008年江苏真题A类)A阶层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B行政区划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C职业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D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B)(2008年江苏真题C类)A快速发展B改革开放C及时俱进D社会和谐5,胡锦涛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胜利的前提条件是(A)(2007年江苏真题A类)A.科学执政B.民主执政C.依法执政D.以德执政【模拟练习】1,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邓小平理论(ACDE,2001年)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B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把对社会主义的相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推断E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2000年,文科)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三个有利于”标准3,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推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归根究竟看其是否有利于(BCD,1993时政)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C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E加强全国各民族团结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D,1994年,理科)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安排B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C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歼灭剥削,消退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有5,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2005年)A发展才是硬道理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6,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需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AD,2002年,文科)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B坚持按劳安排及按要素安排相结合C坚持社会主义及市场经济的结合D坚持共同富有E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CDE,2002年,理科)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C解决社会主要冲突的要求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E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8,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ABCDE,2003年)A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B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C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D发展确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E发展是实现民富国强的要求9,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ABCDE,2004年)A解放生产力及发展生产力的统一B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统一C发展生产力及实现共同富有的统一D目的及手段的统一E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及最终目标的统一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冲突是(A,1990年,文科)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须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冲突B新旧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