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线索_第1页
古代诗歌阅读线索_第2页
古代诗歌阅读线索_第3页
古代诗歌阅读线索_第4页
古代诗歌阅读线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诗使人获得新知。…………读诗使人不知所措。…………

2016年语文考纲对诗歌鉴赏继续

设置2个方面的考查:总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考纲表述】创作的流程创作的流程→映射酝酿创作的流程→映射酝酿

寄寓表达创作的流程→映射酝酿

寄寓表达

创作呈现创作的流程→映射酝酿

寄寓表达

创作呈现现实→创作的流程→映射酝酿

寄寓表达

创作呈现现实→作者→创作的流程→映射酝酿

寄寓表达

创作呈现现实→作者→思想→创作的流程→映射酝酿

寄寓表达

创作呈现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创作的流程→映射酝酿

寄寓表达

创作呈现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创作的流程→映射酝酿

寄寓表达

创作呈现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创作的流程→映射酝酿

寄寓表达

创作呈现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创作的流程→映射酝酿

寄寓表达

创作呈现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

鉴赏的流程创作的流程→映射酝酿

寄寓表达

创作呈现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

据言得意

←鉴赏的流程创作的流程→映射酝酿

寄寓表达

创作呈现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

缘形明思

据言得意

←鉴赏的流程创作的流程→映射酝酿

寄寓表达

创作呈现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知人论世

缘形明思

据言得意

←鉴赏的流程创作的流程→映射酝酿

寄寓表达

创作呈现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

←读者知人论世

缘形明思

据言得意

←鉴赏的流程创作的流程→映射酝酿

寄寓表达

创作呈现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

语言(诗文小说)←读者知人论世

缘形明思

据言得意

←鉴赏的流程创作的流程→映射酝酿

寄寓表达

创作呈现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知人论世

缘形明思

据言得意

←鉴赏的流程创作的流程→映射酝酿

寄寓表达

创作呈现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

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知人论世

缘形明思

据言得意

←鉴赏的流程创作的流程→映射酝酿

寄寓表达

创作呈现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

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知人论世

缘形明思

据言得意

←鉴赏的流程创作的流程→映射酝酿

寄寓表达

创作呈现现实→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作者←思想←形象(景物人事)←

手法(达现修构)←语言(诗文小说)←读者知人论世

缘形明思

据言得意

←鉴赏的流程近三年课标卷之古代诗歌阅读

13年甲卷: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13年乙卷: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14年甲卷: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14年乙卷: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15年甲卷: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5年乙卷: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12年: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一.从文本角度

1.题目

2.诗眼

3.意象三.从其他角度

6.试题注释

7.作品背景

(诗人身世)8.常识常理

9.主观题干二.从技巧角度

4.双关

5.用典(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线索之一:题目

咸阳①城西楼晚眺许浑②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线索之二:诗眼[注]①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②许浑:晚唐诗人。

《咸阳城西楼晚眺》是千古名篇,第二、三两联更是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从景物描绘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雨过至城中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线索之三:意象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线索之四:双关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注]①梅花:系乐曲《梅花落》。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两句有“语意双关”特点?

长安秋望赵嘏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净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①空戴南冠学楚囚②线索之五:用典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①—③题。

注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注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诗中“红衣落净渚莲愁”与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声声慢》词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在抒情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抒发的感情却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除了关注文本中的题目、诗眼、警句、意象以及艺术手法之外,以下因素有时也有线索的特点:

1.试题注释

2.作品背景

(诗人身世)3.常识常理

4.客观选项

5.主观题干线索还在注释中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线索之六:注释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试题。线索之七:时代背景

赠防江卒(六首选二)(南宋)刘克庄其五战地春来血尚流,残烽缺堠满淮头。明时颇牧居深禁,若见关山也自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