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第二节土壤地理2021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主题探究课标导引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目标导引1.识别给定区域的土壤类型,熟练掌握不同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认知)2.分析土壤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综合思维)3.通过野外观察,认识自然土壤剖面及耕作土壤剖面,并设计实验。(地理实践力)4.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土壤,理解土壤的养护措施。(人地协调观)知识体系课前篇自主预习必备知识一、观察土壤1.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组成物质: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3.野外观察内容(1)土壤颜色: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如黑土、红壤等是用颜色来命名的。(2)土壤质地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①砂土: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保肥性能弱,易耕作。②壤土: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③黏土: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3)土壤剖面构造①自然土壤森林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
②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实践链接小明在东北平原对土壤进行深入调查,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提示
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成土母质: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2.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3.气候:(1)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2)气候的分布规律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4.地貌:多方面影响土壤的发育。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6.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思考感悟在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土、江南丘陵红壤三种土壤类型中,哪一类发育程度较好?并说明理由。提示
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并在比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发育而成,发育程度最好。江南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较强,因而红壤发育程度较好,但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区,因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因而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1)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以至地球面貌。(3)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自然资源。2.利用与保护(1)对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2)对优良的土壤要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自主检测1.判断正误并纠错(1)我们在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都是自然土壤。(
)答案
×我们在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大多是耕作土壤。(2)岩石风化速度主要取决于气候。(
)答案
√(3)农作物可以抵抗适度的旱情,得益于土壤蓄水、保水功能。(
)答案
√2.下列各种形成土壤的气候类型中,风化壳最深厚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解析
形成土壤的各种气候类型中,风化壳最深厚的是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的环境,风化作用强,岩石风化速度快,形成的风化壳深厚。答案
A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貌、气候、生物、时间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据此完成3~4题。3.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是(
)A.生物
B.气候C.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4.生物在土壤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②有机质的积累过程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④营养元素的富集过程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
第3题,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第4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对土壤的作用,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营养元素的富集过程。答案
3.C
4.B课堂篇主题探究问题探究探究一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包括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结合材料探究:(1)黑土肥沃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黑土是在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中发育形成的?(3)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
(1)黑土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肥力高。(2)黑土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说明是在冷湿的环境中发育形成的。(3)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较多,淋溶作用强,因此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比较贫瘠。关键能力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
2.土壤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分析(1)成土母质成土母质的粒级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2)气候
(3)生物①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图解如下。
②土壤有机质形成过程
要点笔记
不同的植被类型,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同。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原。(4)地貌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5)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方法技巧
1.不同气候条件影响下的土壤状况
气候条件土壤状况降水降水充沛,土壤粒径大,(下渗增加)土层较厚,土壤中含水量大。降水少,土层薄,土壤中空气含量多,土质疏松热量热量丰富,微生物活跃,有机质被大量分解,土壤贫瘠。热量少,微生物活动慢,有机质分解少,土壤较肥沃风力风力强,空气湿度降低,蒸发旺盛,成土母质迁移速度快,土壤粒径小、多气孔、有机质含量低,土质较差2.不同气候类型影响下的土壤状况
气候类型土壤状况高寒类型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多湿热类型有机质分解快,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土壤偏酸性干旱类型土壤水分少,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土壤偏碱性冷湿类型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典例剖析典例1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1平方米)中一定厚度的土层中有机碳的储量,是反映土壤特性的重要指标。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区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读表,完成下列各题。(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贵州省
D.西藏自治区(2)草甸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是因为(
)A.年均温相对较高 B.降水量最少C.植被覆盖率低 D.有机质分解慢素养立意本题考查有机碳密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结合中国区域地理判断,该地区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第(2)题,读材料结合上题分析,草甸草原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地区,该地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慢,所以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碳密度高。答案
(1)A
(2)D对应训练下图为主要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B.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作用较快C.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D.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作用较慢2.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C.光热条件差D.水分条件差3.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
)A.气候湿热、草类茂盛的地区B.气候湿热的热带森林地区C.气候相对寒冷的草原地区D.气候相对寒冷的森林地区解析
第1题,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的有机质分解较慢,有机质含量较多;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作用和微生物作用都较快,有机质易分解,积累少。第2题,陡峭的山坡,地表疏松物质易被侵蚀、搬运,迁移速度快,难以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第3题,气候湿热,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分解较快。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缓慢,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草原植被茂盛且根系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有机质。答案
1.B
2.A
3.C有机碳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土壤中碳、氮的含量不仅与温度、降水量等因素有关,而且与植被状况、土地利用方式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等有关。下图示意我国伊犁河谷北部山地不同植被带土层0—10厘米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读图,完成4~5题。4.影响该山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导因素是(
)A.植被覆盖度 B.海拔C.降水
D.土层深度5.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趋势明显,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光照减弱,生物生产量减少,腐殖质减少B.降水增多,土壤有机碳被雨水冲刷流失C.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快,消耗有机碳多D.冬季放牧,草场超载导致植被破坏解析
第4题,根据图中植被类型的变化,可推知由沼泽植被至高山草甸,海拔在不断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第5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与海拔呈正相关,其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植物生长不旺盛,消耗有机碳少,土壤有机碳积累多。可推断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主要与气候变暖有关。答案
4.B
5.C问题探究探究二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红壤是在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土壤呈酸性,一般氮、磷、钾的供应不足。江南丘陵地区是我国柑橘、茶叶等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结合材料探究:(1)分析红壤呈现红色的原因,并描述其特点。(2)如何将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的红壤进行利用和改造?(3)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存在着黑土肥力降低的现象,我们对其应该如何进行养护?提示
(1)红壤中铁、铝的氧化物较丰富,故土壤颜色呈红色,一般酸性较强,土质黏重。(2)加石灰中和酸性;种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逐年深耕,熟化土壤。(3)可以采取休耕、轮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进行养护。关键能力1.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可以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具体分析如下。方法技巧
土壤的改良措施(1)轮作换茬。(2)土壤消毒:药剂、日光法(夏季撤棚深翻,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高温(高温季节灌水闷棚)、冷冻(冬季撤棚深翻,冻死病虫卵)。(3)改良土壤质地:增施有机肥;深翻,下层与上层混合;换土;无土栽培。(4)以水排盐:闲茬时浇大水,表土积聚的盐分下淋,以降低土壤盐分;夏季换茬空隙,撤膜淋雨。(5)科学施肥。(6)作物:种植绿肥作物、耐盐碱作物。2.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造成土地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如下图所示。方法技巧
土壤保护的主要措施(1)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在灌溉之前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2)合理使用农药,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3)增施有机肥;(4)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典例剖析典例2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构造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1图2(1)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2)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素养立意试题考查进行土壤改造的主要措施,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
解析
第(1)题,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影响显著,肥力流失较多,且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第(2)题,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作用显著,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大棚温室会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答案
(1)C
(2)B对应训练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据此完成1~2题。1.增施肥料增产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2.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推测,山坡地坡度大是增施肥料增产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第2题,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可以减少地表的水土流失,从而提高土壤肥力。答案
1.C
2.B“墒”指土壤的水分状况,受土壤水运动影响,“墒情好”有利于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下层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细管运动到表层。据此完成3~4题。3.《齐民要术》中有“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锄”的核心作用是(
)A.清除杂草 B.减少蒸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