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四讲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b9ace9278abaedb059c98e2bf8770c2/5b9ace9278abaedb059c98e2bf8770c21.gif)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四讲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b9ace9278abaedb059c98e2bf8770c2/5b9ace9278abaedb059c98e2bf8770c22.gif)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四讲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b9ace9278abaedb059c98e2bf8770c2/5b9ace9278abaedb059c98e2bf8770c23.gif)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四讲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b9ace9278abaedb059c98e2bf8770c2/5b9ace9278abaedb059c98e2bf8770c24.gif)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四讲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b9ace9278abaedb059c98e2bf8770c2/5b9ace9278abaedb059c98e2bf8770c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板块中国古代史第四讲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历史2022内容索引主干知识•自主梳理核心要点•重难突破专项模块•素能培优[知识网络构建][主题线索概览]主题: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受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并在与世界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形成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线索一
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汉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之后,为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儒家学派吸收、借鉴其他学派思想,不断发展演变。线索二
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科技是实用科技的代表,服务于农耕经济的需要,在医学、天文、历法、农学、数学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线索三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艺术与社会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宫廷艺术、文人艺术、世俗艺术是三种主要的类别,适应了不同社会阶层的需要。线索四
古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突出、灿烂辉煌,向外传播到世界各地。明清时期,西方科技传入中国,形成了“西学东渐”的局面。主干知识•自主梳理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奠基时期——先秦(2)不断发展①尊崇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②三教交汇融通: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③理学形成:到了宋朝,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3)明清之变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治世之道:重视以人为本,提出民本思想;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2)个人美德: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3)处事之道:主张和而不同。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和连续性。(2)价值①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②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二、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学艺术1.中国古代的科技(1)特点:服务于农耕经济的实用科技,缺乏理论分析。(2)发展2.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1)推动力①科举制度选官制度直接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促进艺术更加追求意境。②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壮大了市民阶层,推动文学艺术向世俗化方向发展。③科技发展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为文学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2)发展过程
三、古代的中外文化交流1.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1)佛教的传入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隋唐时期,佛教完成本土化。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2)“西学东渐”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形成了“西学东渐”的潮流。2.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2)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13世纪,火药传入欧洲。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3)16—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也得到传播,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引起欧洲的热烈反响。核心要点•重难突破要点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1.与时俱进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
2.宋明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极意义
探本质宋明理学宣扬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也有很多消极观点。
[对点训练]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1.(2021·山东等级考试,1)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答案
B解析
儒家学派肯定了“乐”的积极作用,而墨家学派认为“乐”荒废人的事业,具有消极作用,这是因为儒家学派维护等级制度,而墨家学派反对等级制度,B项正确。素养提升
2.(2021·全国甲卷,24)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答案
A解析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道是万物的本原,因此其认为道是礼的本原;孔子强调礼的作用。两人的思想主张体现出对西周礼乐文化的思考,故A项正确;孔子主张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排除B项;孔子主张重建西周时期的礼乐社会,而不是维护夏商制度,排除C项;在春秋大变革时期倡导礼并不符合时代的需求,排除D项。3.(2021·湖南卷,1)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下表所示:诗篇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整体上对“天”的态度《周颂》西周初年颂天《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疑天《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骂天《国风》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不理天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人性论走向成熟答案
C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西周时期,人们对“天”的态度逐渐发生转变,“天”的地位下降,这显示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说明人文意识逐渐增强,故选C项;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天子权威不断下降,排除A项;天道观是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人们对“天”的态度转变不能说明天道观持续衰落,排除B项;仅根据当时人们对“天”的态度的变化无法说明人性论走向成熟,排除D项。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易错点1
《史记》中关于“五帝”记载的目的4.(2021·广东广州一模)战国时期,传说中的“五帝”世系纷杂;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将其描述成从黄帝开始的嫡系世系传承。司马迁意在(
)A.强调文化同源B.提倡尊崇儒术C.解决王国问题 D.突出“天人感应”答案
A解析
司马迁把“五帝”世系描述成从黄帝开始的嫡系世系传承,从文化根源的基础上弥合了先秦时期各族的差异,为中华民族日后发展提供了统一的文化基础,故选A项;董仲舒提倡尊崇儒术,排除B项;“五帝”世系统一不能解决王国问题,排除C项;“天人感应”与厘清世系传承没有关系,排除D项。易错点拨
“五帝”是上古传说中的五个部落首领,并没有嫡系关系,司马迁的观点并不科学,但是其目的却具有积极意义。▶易错点2
唐朝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5.(2021·福建福州一模)唐朝民间常“戏孔”为乐。《旧唐书》记载,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二月的一次宫廷宴会,“帝曰:‘孔子,古今之师,安得侮渎。’亟命驱出。”这表明唐朝(
)A.儒学复兴运动兴起B.儒学地位的动摇与重构C.民间娱乐活动丰富D.“三教合流”现象逐步发展答案
B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儒学在民间的地位动摇,唐朝统治者认同孔子地位,尊奉儒学的正统地位,故选B项;题干材料说明在民间儒学地位动摇,而统治者仍认同其主流地位,并不能说明儒学复兴运动兴起,排除A项;由题干材料不能推断出民间娱乐活动丰富,排除C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三教合流”的趋势,排除D项。易错点拨
儒学受到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推崇,而在民间佛教、道教的影响较大,这一特点在魏晋隋唐时期更加突出。要点二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学艺术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探本质近代科技运用实验手段,并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中国古代科技更多的是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分析。2.宋元市井文化兴盛的原因及表现
明趋势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区分。从发展趋势看,宋朝以后,“俗文化”逐渐成为文化的主流。[对点训练]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1.(2021·山东等级考试,4)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这说明当时(
)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可知这些书籍是私人刊行的,添加插画是为了促进销售,说明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D项正确;画本主要满足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以娱乐性为主,A项错误;明朝社会的主流文化仍然是士大夫所谓的“雅文化”,B项错误;题干材料无法体现社会审美分化,C项错误。2.〔2020·海南卷,3(改编)〕下表为唐诗(摘录)。
诗人诗句出处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全唐诗》杜甫渔人漾舟沈(沉)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刘禹锡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由上表可见(
)A.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B.宫廷文化已经普及到民间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D.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答案
D解析
题干材料分别体现了农民、渔者、淘沙客的辛苦劳作,说明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来源,故选D项;题干材料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宫廷文化,排除B项;题干材料强调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不涉及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排除C项。素养提升
3.(2021·湖南卷,6)下图再现了每年冬至节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这一作品(
)A.显示宫廷画的神韵意趣B.透露清代军事训练松弛C.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D.反映清朝宫廷生活奢靡《冰嬉图》(乾隆时期)答案
A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并结合图片内容,可知该画描绘了清朝宫廷中的活动,体现了宫廷画的神韵意趣,故选A项;八旗官兵的滑冰活动是冬至节清宫的例行活动,不是军事训练,排除B项;该画反映的是清宫八旗官兵的活动,不是民族间的民俗交融,更不能说明宫廷生活奢靡,排除C、D两项。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易错点1
“敬天保民”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4.(2021·山东滨州一模)下表中历史人物的共同思想是(
)历史人物论述郑国执政子产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随国大夫季梁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虢国太史史嚚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A.尊神敬天B.主权在民C.轻天重民
D.天人合一答案
C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思想是重视人,轻视天、神,以人为本,故选C项;题干材料“将亡,听于神”“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强调轻神重民,排除A项;主权在民是近代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排除B项;天人合一主要阐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D项。易错点拨
西周的“敬天保民”思想认为只有“保民”才是真正的“敬天”,题干材料中三人的观点都是这一思想的反映。▶易错点2
王阳明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5.(2021·山东泰安一模)王阳明说道:“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他又指出:“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其言论的主要意义在于(
)A.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B.掀起了明清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C.宣扬了王阳明的平等和叛逆思想D.否定了孔子、朱子等儒学的权威答案
A解析
题干材料说明王阳明主张不能把孔子或者朱熹的言论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而应该有自己内心的思考和判断,故选A项;明清时期不存在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项;王阳明具有平等和叛逆思想,但是,这并非其意义,排除C项;王阳明的主张本身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与发展,排除D项。易错点拨
王阳明的思想带有一定的时代进步性,但是,他并未超越儒家思想的范畴,其主张不能将孔子、朱熹的言论作为唯一的标准。要点三古代的中外文化交流1.佛教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2.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对点训练]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1.(2016·北京卷,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答案
B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可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西方得到传播并引起较大关注,B项符合题意;A项“普遍接受”的表述不正确;C项中“限于传教士之间”不符合历史事实,题干材料也没有体现,故排除;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故排除D项。特别提示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伏尔泰高度评价孔子,赞扬孔子是理性的化身。而孟德斯鸠则反对孔子,认为孔子的思想是专制的护身符。2.(2021·福建适应性考试)“元夜燃灯”“寒食扫墓”是唐朝出现的习俗,与佛教“燃灯礼佛”“扫塔”之说有一定关系。这些习俗的出现反映了(
)A.佛教融入中国社会B.佛教文化影响了儒家思想C.中国孝道文化发展D.统治阶级用宗教管理民众答案
A解析
“元夜燃灯”“寒食扫墓”成为唐朝民间的习俗,说明佛教已经融入中国社会,故选A项;题干材料论述的是佛教对唐朝习俗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孝道文化,排除C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统治者对民众的态度,排除D项。3.(2021·四川成都一模)明朝后期,传教士罗明坚初至中国传教时四处碰壁,做了善事也会遭恶意猜测。后来,他专注于教理书籍的著述,受到明朝官员的好评。利玛窦因编译出版了十几种中文书籍而轰动士林,有工匠为了高价销售货物而托名是利玛窦的发明。这反映出(
)A.中国社会尊崇文化的传统B.士民普遍接受西方宗教C.西方科技占据了优势地位D.程朱理学受到猛烈冲击答案
A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出明朝时期西方传教士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教,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间接反映出中国社会对文化的尊崇,A项正确;B项“普遍”表述绝对,排除;题干材料中传教士的做法并不包括传播西方科技的内容,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在明朝并未受到猛烈冲击,排除D项。素养提升
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易错点1
佛教盛行对古代中国的影响4.(2021·广西钦州一模)据记载:“隋代二君,三十七年,寺有三千九百八十五所,僧尼二十三万六千二百,译经八十二部。”这一局面(
)A.表明隋朝专制统治削弱B.有利于传统文化多元化C.导致儒学占据统治地位D.促使中华文化广泛外传答案
B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当时佛教盛行,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有利于传统文化多元化,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专制统治加强,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了佛教的盛行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排除C项;题干材料中的佛教是外来文化,反映的是外来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而非中华文化的外传,排除D项。易错点拨
中国古代宗教仅仅是统治阶级加强君主专制的工具,不占据统治地位,无法威胁到专制统治。▶易错点2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转型的影响5.(2021·北京丰台一模)1150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
)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B.变成了新教的工具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D.迎来大航海时代答案
C解析
题干材料中造纸术传入欧洲后,“羊皮纸被取代”,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大航海时代的影响,排除A、B、D三项。易错点拨
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文化、军事、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专项模块•素能培优热点知识+典例剖析——练技巧[热点链接]中外文化交流文化在交流中进步,这是中国古代的经验教训,也是当今中国的国策之一。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向西方学习,完成了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努力学习世界优秀科技文化,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成为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考向研判]对外开放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过程中的中外文化交流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预测主要有以下角度:[典型例题](2021·山东济南二模)18世纪的欧洲曾兴起一股“中国风”,在建筑、园林、绘画和各种日用品的装饰造型中都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当时有些欧洲人说,中国风格已控制了欧洲的园林、建筑。材料现象反映了(
)A.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建筑、园林、绘画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B.“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化对欧洲的影响(×)C.西方国家尊中国为“天朝上国”“天朝上国”是明清时期统治阶级盲目自大的体现(×)D.中西科技差距日益拉大“中国题材”“中国风格”都不属于科技,无法反映差距(×)[针对训练]1.(2021·天津和平一模)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
)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C.唐朝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D.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答案
C解析
朝鲜、日本、越南的法律借鉴了《唐律》或者以《唐律》为蓝本,而不是照搬《唐律》,反映了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故选C项。2.(2021·福建漳州三模)徐光启主编的《崇祯历书》集中体现了他在天文学方面引进西学的成果,以计算和分析的方法证实了“天地圆体”说;《农政全书》则运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进行农业试验和研究。这表明(
)A.全球性文化交流影响明末的学术视野B.持续到现代的西学东渐进程由此开启C.空疏无物的理学学术思想被时代抛弃D.西方科技的引进推动了明清经济发展答案
A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方科学技术对明朝科技的影响,说明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性文化交流的发展影响了中国,A项正确;B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西方科技的传入并未影响理学的主导地位,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D项错误。拓展知识+题型突破——研大题[知识拓展]中国古代关于个人美德的论述立德树人是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中共十八大以后,历史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基础作用更加受到重视,教材更加注意挖掘中国古代关于个人优秀传统美德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中国古代思想家以天下为己任,强调把个人的修养与爱国情怀结合起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这一思想一方面树立了个人修养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对历史上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店铺零售服务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综合报告
- 2025年刮墨刀项目效益评估报告
- 办公用地申请书
- DB2201-T 52-2023 枝角类室内高密度培养技术规范
- 100以内加减乘除能力提升练习活动1000题(可打印)
- 一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题库资料练习含【答案】卷32
- 知识产权在医疗科技创新中的保障作用
- 校园绿化与生态教育的融合创新
- 电子商务平台数据监测全解析
- 电机控制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商业价值
- 《算法定价垄断属性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 2024年04月浙江义乌农商银行春季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涉密计算机保密培训
- 美国药典-USP-561-植物源性物质
- 挂靠免责协议书范本
- Python金融数据分析与挖掘(微课版) 教案全套 黄恒秋
- 2024年浙江省五校联盟高考地理联考试卷(3月份)
- 在线心理健康咨询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三至五年行业发展报告
- 电动三轮车购销合同
- 淋巴瘤的免疫靶向治疗
- 炎症性肠病的自我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