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语感派_第1页
第八讲:语感派_第2页
第八讲:语感派_第3页
第八讲:语感派_第4页
第八讲:语感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研究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研究

主创人----张正君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研究第一节

语感派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语感派的教育思想第三节语感派的特点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研究

语感派第一节

语感派的形成和发展

一、语感派的形成

洪镇涛的教学改革历程:

第一个阶段〔1978年~1991年):变“讲堂”为“学堂”

1982年提出了“变讲堂为学堂”的主张。1983年洪镇涛在湖北省教研室召开的“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专题研讨会上作了题为《变讲堂为学堂》的报告,1984年《中学语文》杂志分别在3月、7月连续刊登了洪镇涛的专题文章《变讲堂为学堂》.

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研究41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研究

第二个阶段(1992年以后)

中学生要学习语言

1992年10月,武汉市中语会第七届年会上,洪镇涛作了题为《是学习语言,还是研究语言》的演讲,明确提出“中学生要学习语言!”他在演讲结尾呼吁大家:“我们要改变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的详尽分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的做法,加强语感教学,采取‘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为建构一个民族化、科学化语言教学新体系而努力 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研究洪镇涛对语文教学的反思:

一、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学习语文知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他认为,语言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它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极强,它用于语文教学,就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二、有些教师认为,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学习写作方法。他认为,语言能力的提高,主要靠语言的吸收和积累,语感的习得和积淀,而这些都是在语言实践中完成的。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研究

三、有些教师认为,语文教材以文选为主不科学,语文教材应该以知识为纲,实现系列化。他认为,中小学语文,就应该以典范的书面语言成品〔文章)为样板,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吸收、积累语言,另一方面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四、有些教师认为,学习课文的最终目的在于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教学就是要把课文内容讲清楚,让学生全面、正确地了解课文内容。他认为,阅读教学,最终目的是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来学习语言。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研究五、有些教师认为,强调背诵是过时落后的作法。

他认为,学习语言离不开吸收和积累,指导、鼓励学生背诵大量典范、精美的语言成品,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

他形象地比喻说,语文老师一味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语言,就好象一桌山珍海味,鱼翅燕窝,主人只是向客人介绍如何如何美味可口,介绍后让厨师端走,客人只饱眼福,不饱口福。这样客人得不到实惠。只有请客人把“山珍海味,鱼翅燕窝”吃下去,在吃的过程中细细品味,客人才得到实惠。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研究语感派的形成:

1、黄鹤楼下的教改春潮

从1994年2月至1997年1月,在《中学语文》编辑部积极参与和武汉市洪山区教委领导的全力支持下,由洪镇涛“挂帅”的语感教学改革实验在洪山区的马房山中学、洪山中学、关山中学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研究

制定了课堂教学“四步结构”:

第一步,让学生通过听〔听老师朗读或录音范读)、看〔默读)、读〔出声朗读)、说〔复述)等方式,从整体上感受语言材料。在熟悉内容,把握思路,了解主旨的同时,触发语感,即触发对文章体裁、风格、情感、质地、气势、表达等方面的整体的笼统的感受。

第二步,指导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扣住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借助于语言知识,联系生活体验,深入品味语言,使学生进一步领悟语感。

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研究第三步,指导学生开展朗诵重点段落、交流感悟心得、撰写语感随笔完成课后有关揣摩语言的练习等活动,让他们进一步感悟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从语言实践中习得语感。

第四步,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抄写精彩语句有意识、有计划地积累语言,积淀语感。随着洪镇涛“学习语言”教学改革实验的辐射延伸,深圳市宝安区的“学习语言”教学改革实验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研究2、九省通衢嘉宾云集

1995年11月3日上午,由《中学语文》杂志社等单位主办的“洪镇涛、胡明道语文教学艺术演示报告会”在武汉军区礼堂隆重举行,来自辽宁、山东、河北、河南等九省市的约3000位语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与会,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周正逵、张厚感、申士昌、李行健发来贺电,著名语文教育学家曾祥芹教授、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应邀到会。洪镇涛在大会上以饱满的热情作了题为《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的专题发言,并作了《文学与出汗》、《荷花淀》语感教改示范课。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研究《长江日报》以《洪镇涛演示课折服三千教师》为题报道了这次会议的盛况。柳斌在贺电中高度评价了这次会议:“洪、胡二位老师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和推广他们的教学经验,对于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语文界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研究语感派的发展

〔一〕深圳市宝安区“学习语言”语文教改“世纪性”实验

1996年10月,洪镇涛踏应深圳市宝安区新安中学的邀请,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讲学、作课活动。

1997年4月,洪镇涛三上深圳,指导宝安区的“学习语言”教学改革。深圳市宝安区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被称为“世纪性的实验”。

〔二〕开明中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问世和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研究中心的成立

1998年7月,由开明出版社出版,洪镇涛任主编的小学语文实验课本问世,并在湖北、湖南、海南、黑龙江及广东深圳市等省市的上百所学校试用。它标志着洪镇涛以“学习语言”为特色的语文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同时中语会成立了“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研究中心”,洪镇涛被推选为常务副主任,其中心任务,就是推广洪镇涛倡导的以“学习语言”为宗旨的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探索完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教学模式,推动语文教学向素质方面转化。“中心”的成立,使语感派有了自己的教学研究推广组织,对于流派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马鹏举《教海弄潮——洪镇涛语文教学改革历程描述》的问世

马鹏举,任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研究中心秘书长,是语感派的“中坚”力量,1998年,他推出了《教海弄潮》(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在语文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该书由洪镇涛语文教学改革历程描述、洪镇涛授课实录、洪镇涛及其研究者的论文三部分组成。重点描述了他教学改革由提出“变‘讲堂’为‘学堂’”到以实践“学习语言”为宗旨的教学改革实验过程;洪镇涛授课实录则为广大立志改革的语文教师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实例。马鹏举的《教海弄潮》集中概括了以洪镇涛为代表的语感派的教学体系特点和教育思想,从一个侧面表明语感派的发展。

第二节语感派的教育思想

语感派的教育思想可概括为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即宏观教学思想:变“讲堂”为学堂;学习语言的途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指导教学原则:以学习“精粹”语言、“目标”语言和“伙伴”语言为主线,以学习语文知识为副线。

一、变“讲堂”为“学堂”

如何变讲堂为学堂,他提出了通过“三变”来达到“一变”的目的。所谓“三变”,就是变传统教育的“全盘授与”为“拈精摘要”;变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滔滔讲说”为“以讲导学”;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被动“默默聆受”为“研讨求索”。

〔一〕变“全盘授与”为“拈精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拈精摘要”地指导学生学习,采取精讲、少讲,讲要点,讲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给学生自学、训练的时间和机会。

首先“拈”出课文的脉络,点拨学生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为他们自学打下基础。如他在教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时,提出如下问题:

①为什么说杀害李公仆先生是“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②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依据?

③闻一多先生对青年发出什么号召,自己表示了怎样的决心?其次,拈出课文中某些含义深刻的字、词或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他在教鲁迅《药》这篇小说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药”的含义,进行启发诱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白:小说以“药”为标题,不仅概括了小说情节和线索,而且表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药”不能彻底医救中国,要救中国,必须寻找“新药”。

第三,拈出课文的某些笔法,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

如他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提出:邹忌用来“讽”齐王的这件事情与齐王应纳谏的问题是怎样联系起来的?邹忌为什么能取得“讽喻”的成功?学生通过讨论,不仅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明白了本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此外,还可以“拈”出不同体裁的文章进行比较,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理解文章的谋篇布局技巧,为他们的写作打基础。〔二〕变“滔滔讲说”为“以讲导学”

课堂教学离不开老师的“讲”,但讲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以讲导学”,以讲促学。在教学实践中,洪镇涛常常运用以下几种“讲”的形式:

1、提示性的“讲”

精心设计课始,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或为提示所学课文的重点而讲,“或提出思考性的问题,或介绍文章的背景及作者的情况,或来一点生动有趣的‘课引子’”而讲,这种提示性的讲,其目的是为学生的独立阅读创造一定的条件,把学生引向自学的“路”,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释疑性的“讲”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学知识,训练能力的同时,会遇到一些障碍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应该进行解疑释难,排除障碍,为学生的“学”打通道路。为了使学生“学路”畅通,老师就应当充当“开路”先锋,逢山开道,遇河架桥,这就是释疑性的讲解。

3、补充性的“讲”补充性讲解的任务是:把分散的认识集中起来;把不同的意见进行归纳引导;对错误、片面的认识进行纠正;对学生没有认识到的知识进行补充。总之,补充性讲解就是把学生的思路往深处引,往高处领。〔三〕变“默默聆受”为研讨求索启发他们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地阅读课文,品味课文,以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洪镇涛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为了使学生有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探求者。

首先,教师通过和蔼亲切的教态,幽默风趣的教学口语艺术,造成一种师生平等,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多种鼓励措施,促使学生大胆提问,勇于发言。

其次,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听讲就无所作为的状况。要求学生做到“四边”,即边阅读边查工具书,边阅读变思考,边阅读边画,边阅读边批注。

第三,激疑问难,挑起争辩

如,洪镇涛在教《雷雨》时,组织学生对“周朴园对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的问题展开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形成三派:一派认为周朴园对侍萍一向是有感情的;一派认为周朴园对侍萍过去是玩弄,现在是厌恶,根本谈不上感情;一派则认为,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是有感情的,对眼前的衰老的侍萍是没有感情的。在辩论中,他们为了说服对方,不但认真研读课文,还在课外读物中寻找论据。

第四,鼓励学生对课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他在教《甲申三百年祭》时,有几位同学对“李自成的失败,自成自己实在不能负专责,而牛金星和刘宗敏倒要负差不多全部的责任”这一观点提出质疑,洪镇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掌握的资料写一篇文章与郭沫若商榷,结果学生写了《读〈甲申三百年祭〉—与郭沫若同志商榷》的文章。文章认为,表现在牛金星和刘宗敏身上的错误,不仅要有李自成负领导责任,而且有些错误如杀李岩则要李自成负直接责任。因此对于李自成起义的失败,作为领导者的李自成不负专责而要他的两个下属牛金星、刘宗敏“负差不多全部的责任”是不公允的。

二、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

他说:“所谓学习语言,主要是指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来提高语文能力。”

〔一〕语文要姓“语”

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习语言,而不是研究语言。他曾用中医、西医对疾病的治疗来比喻语文教学。西医用科学的方法为病人治病,化验、诊治、消炎、手术;中医采用“望、闻、问、切”的辩证施治方案,综合用药。西医的“科学医治法”也有一定的弊端,如西药治愈了病人的炎症却引起了胃病,中医的综合诊治能避免类似的副作用。

〔二〕指导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洪镇涛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的说,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是派生出来的任务。学习语言与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之间的关系,是“母子”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根本任务与其它任务的关系,必须注意三个结合:

1、语感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结合。

2、语感训练与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

3、语感训练与审美陶冶的结合。〔三〕“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是语文教学的唯一途径

训练语言感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的任务。而‘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反映了学习语言的规律。感受是学习语言的前提,领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运用是学习语言的目的。

三、语文教学要坚持“三主一副”〔一〕以学习“精粹”语言为主线,奠定学生语言及文化功底

学习“精粹”语言的目的,“并不在于立竿见影,立马见效,而在于通过长期、稳固的储存和积累,通过长期反复的揣摩和领悟,,受到语言和文化滋补,奠定语言及文化功底。〔二〕以学习“目标”语言为主线,提高学生语言及文化素质

学习“目标语言”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与积累的“精粹语言”融会贯通,通过语感训练,形成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三〕以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