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百家争鸣_第1页
第8课百家争鸣_第2页
第8课百家争鸣_第3页
第8课百家争鸣_第4页
第8课百家争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第8课百家争鸣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8课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兵等,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8课百家争鸣道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1)顺应自然,事物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2)主张“无为而治”主要著作:《道德经》老子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一、老子(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2)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同学讲故事引导探究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第8课百家争鸣1、儒家学派创始人2、政治主张:(大思想家)“仁”“爱人”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3、教育成就(大教育家)创办私学“有教无类”4、相关书籍:1.其弟子整理而成的《论语》2.《春秋》二、孔子和儒家学说5、影响:后来,孔子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1、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1).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3).面对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廷揽人才。三、百家争鸣动脑筋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墨家儒家道家法家荀子战国墨子庄子韩非子战国战国战国战国“制天命而用之”,按自然规律办事“兼爱”、“非攻”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改革;法治;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民贵君轻”;爱护自然资源。孟子三、百家争鸣2、代表人物及主张

哪一个学派的主张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法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之大丈夫。3、影响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8课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武老子韩非改革变法“爱人”“无为而治”“仁政”“非攻”“知己知彼”朴素的辩证法阅读孔子的这三段话,想一想,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经常温习(学习方法)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材料材料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C.孟子D.墨子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A.《春秋》B.《尚书》C.《论语》D.《诗经》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孟子C.荀子 D.墨子4.孔子生活在()

A.春秋晚期B.战国初期

C.春秋早期D.战国晚期BCDA课堂练习5.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孟子C.孔子D.荀子B6.下列观点不属于韩非子的是()A.反对不义战争B.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C.权力应集中在君主手中D.以法治国A7.商鞅实行变法是哪家思想的具体实践()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D8.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频繁的争霸战争B.学术繁荣

C.社会大变革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C10.“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于师C15.如果是在现代,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最有可能得到“诺贝尔和平奖”?()

A.孔子B.墨子C.老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