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隋唐(581年隋朝建立--907年唐朝灭亡)隋(581---618),杨坚,长安,后营建东都洛阳唐(618---907),李渊,长安,东都洛阳阶段特征----
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表现政治经济文化由政权并立走向大一统,中央集权加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科举制日趋完善,官僚士大夫政治逐渐成熟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农耕经济达到新顶峰;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外贸兴盛,城市繁荣;从“租庸调”到“两税法”,是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儒、道、佛三教合流;唐代文学艺术高度繁荣,诗坛流派纷呈。考情分析:内容考点政治17卷Ⅰ,26史学素养,不同典籍关于唐朝同一事件的叙述18卷Ⅰ,25唐朝藩镇割据18卷Ⅱ,26唐朝君主专制的加强经济17卷Ⅲ,26唐朝时期的农业17卷Ⅱ,26唐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文化20卷Ⅰ,25唐代绘画艺术20卷Ⅱ,唐代佛教的影响20卷Ⅲ,唐代书法艺术19卷Ⅰ,26唐代文化的时代特征19卷Ⅲ,中原文化的影响命题多集中于唐代的经济、治国思想和书法艺术等『主干知识梳理』一.隋唐时期的政治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1)发展:魏晋时形成三省体制,确立于隋朝,唐朝加以改进和完善。(2)内容:『主干知识梳理』一.隋唐时期的政治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1)发展:魏晋时形成三省体制,确立于隋朝,唐朝加以改进和完善。(2)内容:(3)特点:
a.相权三分,互相牵制。b.职权分明,六部分工合作,提高行政效率。c.协商政务,集思广益;d.制度约束,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一、隋唐政治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4)评价:三省相互牵制,六部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决策失误;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取代三公九卿制,使皇帝的私事、家事与国事分开,标志着官僚体制的成熟。(5)比较三省六部和三权分立三省:是君主的
,对君主负责,最高决策权在君主;三权:立宪制国家
名义上效忠君主,实际没有上下级关系,民主共和制家
。下属首相不存在君1.(2018·全国Ⅱ卷,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C
命题点1:三省六部制
南北朝时期,中书省和门下省设于宫中,主要负责皇家事务。唐朝时两省移出皇宫,并将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这说明(
)A.国家事务的重要性有所提高
B.政治运行过程更为成熟C.内外朝的职能差别逐渐消失
D.皇室成为政治权力中枢
命题点1:三省六部制A
唐朝定制是中书省掌草拟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封驳,尚书省掌承旨执行。后唐太宗发现中书省、门下省长官颇多龃龉扯皮之事,于是在门下省下面设政事堂,形成统一的中央行政决策机制,集体商议并处理军国事务,由是鲜有败事。这说明当时政事堂的设立A.扩大了封建君主的权力
B.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缓和了各部门之间的矛盾B
命题点1:三省六部制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新唐书》思考讨论:三省六部制一直被沿用下去了吗?唐初为提高效率中书、门下合署议事,设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标志着三省制的瓦解。最终被中书门下体制取代。『『主干知识梳理』一.隋唐时期的政治1.概念阐释——政事堂制度政事堂制度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讨论军国大政,最后由皇帝裁定的制度。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政事堂不仅是中书、门下议事和决策的机构,也是各省重要官员参与朝政的机构。政事堂讨论军国大事时,有三省六部以及御史台等高级官员参加,使一些问题得到慎重又迅速的解决,大大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有学者在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决议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命令,在当时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是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决议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事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A『主干知识梳理』一.隋唐时期的政治2.地方行政区划(1)隋朝:郡县制(2)唐代a.唐初: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度b.唐代中后期:地方设置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威胁。无论是设“道”监督,还是地方三级行政体制的形成都体现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控,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干知识梳理』一.隋唐时期的政治2.概念阐释——唐代的藩镇割据唐玄宗在位时期,为了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其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辖区内州县的权力,这造成了一些军镇(藩镇)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史称“藩镇割据”。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藩镇割据造成了中央政府实际管辖地区的缩小,吐蕃、回鹘、西夏等少数民族相继建立地方割据政权;藩镇之内,征兵重敛,更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五代十国的分裂实际上就是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2.(2017·全国Ⅰ卷,26)右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C2.(2018·全国Ⅰ卷,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D5.(2017·江苏高考,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C汉至隋唐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材料1:(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钱穆《国史大纲》(1)根据材料1,概括汉、魏晋、唐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6分)演变: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隋唐时期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汉至隋唐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材料2: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原因: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汉至隋唐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材料3: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3)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唐世宰相,名尤不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原因:唐代宰相名称不同,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共议国事,分散了宰相权力,与实际宰相地位不相符;皇权加强,削弱了相权。『总结升华』概括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1)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的效率低下的弊端。『主干知识梳理』一.隋唐时期的政治3.选官制度---科举制(1)形成原因:①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②九品中正制的弊端(选官权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门阀政治,不利于中央集权)。③封建经济的发展,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崛起『主干知识梳理』一.隋唐时期的政治3.选官制度---科举制(1)形成发展过程:①隋朝----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创进士科,科举制形成。②唐朝----继承并加以完善:唐太宗时期,科举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以后成为定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D提示:唐朝科举只是取得做官的资格,还得通过吏部的选官考试才可授官,虽然兼顾多个阶层,但寒门小姓所占比重并不高,更多的还是通过赏赐、战功、恩荫得官。『主干知识梳理』一.隋唐时期的政治3.选官制度---科举制(2)形成发展过程:③宋朝----—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掌握;考试方法上,实施糊名制,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王安石变法时,曾废明经,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④明清----—八股取士,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不允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文体为八股文;戊戌变法废除八股取士;清末新政废除科举考试。3.选官:科举制度(3)评价:A.积极:政治:①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②扩大官吏的来源,扩大社会统治基础;③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④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思想:保证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强化了儒学对古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影响。教育: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唐诗的发展。后世:后被西方国家借鉴,发展为现代文官制度。『主干知识梳理』一.隋唐时期的政治3.选官制度---科举制(3)评价:B.消极:①禁锢思想:强化儒学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新知识、新学科的渗透和发展;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②重才轻品: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于才学标准,忽视了品德的考查,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③官本位思想: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今仍存在(2016·全国Ⅱ卷,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D(2019·海南高考,2)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D.促成了国家统一C(2018·全国Ⅲ卷,25)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B
下表为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中的统计表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朝代:东晋 隋 唐 北宋比例:4%17.2% 24.5% 46.1%上述变化的最大影响是()A.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B.为官僚体制提供了高素质人才C.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参政机会 D.有利于克服察举制任人唯亲的弊端A朝代制度标准方式奴隶社会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科举品行、才学门第才学举荐评定授官考试世官制血缘世袭『主干知识梳理』一.隋唐时期的政治*.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才学。(2)选拔方式:由推选——公开考试。(3)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5)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材料2: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升沉演变,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正是同步的。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问题:根据材料2,提炼有关科举制的观点。观点一: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促进儒学发展演变)观点二: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观点三: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主干知识梳理』一.隋唐时期的政治*.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1)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推动了封建国家的发展。(2)选官制度的变化,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使国家掌握了人事任免权,既树立中央权威,又保证了社会稳定,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3)制度化的选官标准,提供了高素质的地方官队伍,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4.监察制度(1)隋朝:御史台(2)唐朝:
a.御史台;
b.谏官制度(唐朝在中书省、门下省设立谏官官职;谏官的设立是为了减少君主过失以及对决策进行监督,但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主干知识梳理』一.隋唐时期的政治『主干知识梳理』一.隋唐时期的政治5.民族政策:羁縻政策(1)概念:唐代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任命少数民族的首领、贵族担任官职进行统治的民族政策。(2)评价:因地制宜,反映了统治者尊重与承认少数民族的社会状况与风俗习惯,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国家统一行政设置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但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其职,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6.军事制度:府兵制、募兵制(P21)(1)府兵制:兴衰历程:产生(西魏)——改革(隋文帝)——调整(唐太宗)——衰落(武则天)——崩溃(唐玄宗)内容:府兵21——60岁服役,服役期间免自身租调,除外出执行任务外,府兵不脱离自己乡土和农业生产,只在冬季集中进行军事训练,府兵的武器、军粮要自备,因此府兵制必须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特点:兵农合一、寓兵于农评价:A.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管理的户口和赋税收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加重农民负担(2)募兵制:唐玄宗内容:由国家召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服役。评价:A.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B.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C.士兵以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7.节度使制:唐玄宗为加强边防,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长官叫做节度使,后发展为割据势力。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实际上是“繁镇割据”的延续。(一)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2.灌溉工具:唐朝创制筒车(水力)3.水利:隋朝开凿大运河4.土地制度: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税和力役5.赋税制度:(1)隋、唐前期:租庸调制(2)唐中期:两税法『主干知识梳理』二.隋唐时期的经济5.赋税制度:⑴租庸调制A.概念:租,即田租,缴纳谷物;调,即户税,缴纳布帛。庸,即免役钱。隋朝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唐朝成年男丁不再限定年龄,“输庸代役”制度化。提示:租庸调制是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由北魏租调制发展而来,与均田制适应。B.特点:按丁征税、交纳实物、输庸代役C.意义:以庸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增加政府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具有一定积极意义。5.赋税制度:⑴租庸调制(2)两税法A.概念: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实行,即按资产征户税,按田亩征地税,分夏、秋两季征收,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课税主体在居住地纳税,不分主、客课税标准按土地和资产多寡来交纳纳税物品实物+钱币纳税种类取消租庸调,取消杂税,地税、户税合并纳税期限每年两次,夏季和秋季增加税源,增加收入减轻负担,缓和矛盾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简化税种,抑制贪腐因此得名“两税法”▲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①按资收税、收取货币成为此后一千年中赋税变化的主流;②此后政府不再强调控制土地,转而清查土地,以地征税。(宋代“不抑兼并”)两税法的历史影响5.赋税制度:⑴租庸调制(2)两税法A.概念:B.评价:积极--①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②改变了之前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变为按财产多少为主要标准,表明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③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农民负担。消极--但土地兼并不再受到限制。1.(2018·海南高考,3)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B.加剧了土地兼并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D.刺激了人口南迁C2.(2013·重庆高考,2)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D3.(2017·全国Ⅲ卷,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A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2019课标全国Ⅰ,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C(2017•全国Ⅰ卷)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C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教授提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这里的“新形势”是指A.江南已得到开发,需要加强南北联系与经济交流B.发动对高丽的战争的需要修建战船和运输军粮C.农民起义爆发需要派军队镇压D.当时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A隋朝大运河图示余杭(杭州)洛阳涿郡(北京)永济渠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江都长安通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概况:三点四段五河六省六省:冀鲁豫皖苏浙(二)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越窑的秘色瓷极为珍贵,是青瓷的极品;唐朝首创釉下彩绘工艺;瓷器成为大宗出口商品。2.制陶:唐代出现唐三彩『主干知识梳理』二.隋唐时期的经济(三)商业
1.表现(1)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市场广泛,唐朝开始征收茶税。(2)商业服务:邸店,兼营旅店、货栈(类似酒店)柜坊(类似银行)、飞钱(类似汇票)
(3)市的发展①发展:唐代的“草市”逐渐演变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唐朝后期夜市比较繁荣。②特点:市坊分离;商业活动受到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4)出现商业都会:北方,长安、洛阳最为繁盛;南方有“扬一益二”(三)商业2.商业繁荣的原因
货币发展演变:
商代:货币广泛流通,以贝为主战国:金属货币
秦朝:半两钱
西汉(武帝):五铢钱,一直沿用到唐朝
唐朝(高祖):开元(开创新纪元)通宝,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以年号铸钱从北宋开始
北宋: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四川成都)
元:纸币为主(由于滥发纸币,造成严重通货膨胀)明清:以白银为中心货币。4.
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A.南方地区逐渐开发B.北方经济盛极而衰C.南北经济趋向平衡D.经济重心已经南移A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总面积北方南方秦汉117(全国)5.72——魏晋南北朝122(北方)215(南方)3.851.9251.925隋唐124(北方)328(南方)6.423.213.215(2015·全国Ⅱ卷高考,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C14.(2017·全国Ⅱ卷,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C
汉代时市的长官称“市令”或“市长”,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尉”,唐代州县设市日益普遍,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年)“废州县市印”,五代以后市司机构再也没有恢复。对上述史实解读正确的是A.从汉代开始政府对市进行了直接管理B.南北朝时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C.“废州县市印”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政府最终放弃对市的管理是在五代之后B据《增订唐两京城坊考》,唐代洛阳南市有齐朗宅,北市有王孙宅、曹琳宅和曹义宅,长安东市也有私人住宅。这反映出唐朝()A.市的娱乐功能不断加强B.市出现商住复合功能C.政府加强对市的监督D.城市布局强调天人合一B『主干知识梳理』三、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一)思想:1.三教合流:隋唐时期,出现了佛、道、儒三教合流的局面。2.唐代儒学的发展:韩愈、柳宗元等掀起古文运动和复兴儒学运动,批评佛教,吸收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学之眼模板
- 医药生物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 舞蹈秘境:身心之旅
- 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计划
- 《知识产权法总论》课件
- 舞台设计工程师工作总结
- 2024员工三级安全培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A卷】
- 2023年-2024年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原创题
- 员工因病辞职报告-15篇
- 历史学应用研究报告
- 2024版国开电大法学本科《国际经济法》历年期末考试总题库
- 2023-年2月山东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考试真题
- 中国人寿保险培训
- 2024年国家电投五凌电力限公司招聘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陪诊服务培训课件模板
- 儿童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风险因素分析
- 云边有个小卖部详细介绍
- 2023南头古城项目简介招商手册
- 乡镇权责清单
-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模块一展厅销售裁判情境
-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