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晚清时期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5ab089da92fa804d8cd8dcfbcbe105/475ab089da92fa804d8cd8dcfbcbe1051.gif)
![【原创】晚清时期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5ab089da92fa804d8cd8dcfbcbe105/475ab089da92fa804d8cd8dcfbcbe1052.gif)
![【原创】晚清时期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5ab089da92fa804d8cd8dcfbcbe105/475ab089da92fa804d8cd8dcfbcbe1053.gif)
![【原创】晚清时期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5ab089da92fa804d8cd8dcfbcbe105/475ab089da92fa804d8cd8dcfbcbe1054.gif)
![【原创】晚清时期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5ab089da92fa804d8cd8dcfbcbe105/475ab089da92fa804d8cd8dcfbcbe10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晚清时期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知识梳理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政治
(1)列强的侵略——两次鸦片战争:①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①背景:鸦片战争后,封建压迫和西方侵略激化矛盾。②过程:爆发——金田起义;高潮——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转折——天京变乱;防御——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失败——天京陷落(3)革命纲领:①《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②《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经济
(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中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洋务运动兴起: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文化
(1)“新思想”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掀起了洋务运动(3)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兴办学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社会生活
(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装并行不悖(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①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②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③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3)近代报刊的出现: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1894—1912年)政治
(1)沉重的民族危机:①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中国人民的抗争:①戊戌变法:1895年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898年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②义和团运动: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但也存在着盲目排外的局限性。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社会生活
(1)物质生活的变化:①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②“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2)交通事业的进步: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3)通信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4)大众传媒的发展:①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②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晚清时期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11-阶段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政治
(1)列强的侵略——两次鸦片战争:①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①背景:鸦片战争后,封建压迫和西方侵略激化矛盾。②过程:爆发——金田起义;高潮——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转折——天京变乱;防御——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失败——天京陷落-12-(3)革命纲领:①《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②《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13-经济
(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中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洋务运动兴起: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14-文化
(1)“新思想”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掀起了洋务运动(3)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兴办学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15-(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装并行不悖(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①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②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③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3)近代报刊的出现: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社会生活
-16-阶段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1894—1912年)政治
(1)沉重的民族危机:①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7-(2)中国人民的抗争:①戊戌变法:1895年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898年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②义和团运动: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但也存在着盲目排外的局限性。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8-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的斗争等(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文化
(1)维新变法思想:甲午中日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民主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民主共和思想,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19-社会生活
(1)物质生活的变化:①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②“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2)交通事业的进步: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3)通信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4)大众传媒的发展:①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②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与世界市场的关联真题1.(2019课标全国Ⅲ,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2.(2019课标全国Ⅰ,28)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深化拓展中国“近代市场”的形成1.经济形态的转变(1)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开始向商品经济转化。这不仅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同时又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在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束缚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限,又很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特别是在广大的内地城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2.市场观念和意识的变化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下,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国人市场观念也逐步深化。(1)从鸦片战争时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时期的“自强、求富”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时期的发展资本主义思想。(2)在此意识的影响下,一批近代化的航运、纺织、矿冶等企业逐步出现,初步实现了生产领域的机械化和交通领域的现代化;对外贸易呈转好趋势,“商战”初具成效。近代市场意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进程。3.经济思想的演变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下,近代经济思想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商业思想从“重农轻商”到“振兴商业”“通商惠工”,变“抑商”为“恤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4.商品结构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传统市场流通的商品主要为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近代商品市场是在开埠通商的驱动下发展起来的,市场商品种类大增,形成了以进出口商品为主导、土货洋货并存、生产原料和消费品并重的商品结构,市场流通商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5.商人主体的多元化鸦片战争前,市场上的商人以官商、私商为主。鸦片战争以后,洋行、买办商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商业产生与发展,并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主导力量。除了上述方面发展变化以外,与近代市场和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金融市场、商业城市、交通运输、价格结构、商业资本构成、商业经营方式、劳动力市场等方面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都反映了中国近代市场的发轫与发展、小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26-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模拟冲关1.(2019山东青岛期初调研,10)“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此现象反映了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C.小农经济在不断解体D.闭关锁国政策已破产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故A项错误;由材料“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可知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手工业产生冲击,故B项正确;由材料“离散殆尽”不能说明是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由材料无法得知国家对外政策的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27-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2.(2019湖北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一模,28)下面是1867—1884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值单位:海关两)对表中茶叶和蔗糖出口比重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真题1.(2017课标全国Ⅰ,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2.(2017课标全国Ⅱ,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深化拓展一、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1.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影响洋务运动开始后,洋务派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机器,创办了近代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实现了中国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近代化起步。洋务派高举“中体西用”的旗帜,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力图“借法自强”。这是现代民族主义在这一历史阶段的表现形式。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中,雇佣劳动者不断增加,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开始在企业中缓慢成长。2.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洋务教育的不断发展打开了近代中国教育全方位改革运动的窗口,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改变传统教育的方式,采取新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师资方面也有西化的表现。这些变化有力地冲击了传统教育模式,成为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崭新一页。3.对中国近代思想观念发展的影响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近代思想启蒙以及中国思想的早期现代化,有力地冲击了中国几千年以来以经学为主体的传统封建观念,从而实现了中国由封闭观念开始向开放观念的转变。首先,中国人民传统的“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等思想观念在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发生了变化。其次,洋务运动还促使人们改变了传统的封建主义义利观。最后,洋务运动促使人们原有的君民政治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有利于近代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二、官办洋务企业的民营趋势1.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这个结论是说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的目的没有实现,不是说洋务企业随着战败而破产。2.官办军工企业因编练新军的需要仍有发展。军工企业改革经营管理方式,转而生产民用产品,逐渐走向市场。江南制造总局扫除官场习气,注重质量,制造的轮船被誉为长江各轮之冠。3.民用工业的发展则没有间断。洋务派创办的纺织工厂几乎全部转为民办。湖北纺织局因亏损停顿,租给广东商人承办,逐渐扭亏为盈。1913年,张謇任农林工商总长时提出,凡是农林、工商部所属的官办企业,全部停办或招商顶办。晚清时期的外交近代化真题1.(2018课标全国Ⅰ,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素养感悟
2.(2018课标全国Ⅱ,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深化拓展一、中国外交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1.“朝贡体系”: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形成了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景象。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与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不平等条约体系”:即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3.客观作用(1)“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进入近代化。首先,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方式符合了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2)不平等条约将中国推入近代化进程中,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政治理念、经济习惯和文化思想带到了中国,也扩展了中国人的视野。二、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
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的嬗变真题1.(2019课标全国Ⅱ,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2.(2018课标全国Ⅲ,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一单元 习作【知识精研】家乡的风俗【知识精研】【知识精研】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作文能力提升(统编版)
- 第三单元第1课时 分数乘法(一)【知识精研】 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高效课堂 北师大版
- 皮肤科病症护理课件
- 行政公文写作培训机关文书写作讲座课件
- 《走近世界民间美术》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财务报告赵》课件
- 《疫情下的美和丑》课件
- 《创意改善生活》课件 2024-2025学年 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金相分析试验培训》课件
- 商务法务考试复习试题附答案
- 常用保洁绿化人员劳动合同范本5篇
- 2021新版GJB9001C-2017体系文件内审检查表
- 新高考高一英语时文阅读
- 风筛式清选机的使用与维护
- 《计算流体力学CFD》
- 骆驼祥子 故事情节
-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
- 【课件】第11课+美术的曙光-史前与早期文明的美术+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 船舶涂装课件
- 【薪酬】国有企业中长期股权激励课件
- 《新闻摄影教程(第五版)》第三章 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职责与素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