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络学说中医根底理论学科第一页,共50页。
主要内容第一节经络学说概述第二节十二经脉第三节奇经八脉
第四节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第五节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第二页,共50页。
经络学说概述经络的根本概念经络学说的概念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开展经络系统的组成第三页,共50页。一、经络的根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与络的关系:经——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道路
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道路第四页,共50页。二、经络学说的概念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精气血神之间互相联络的根底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页,共50页。三、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开展〔一〕经络学说的形成1.?十一脉灸经?2.针灸疗法的创造和经络感传现象的发现是经络学说形成的根底3.循经症候群的观察和练功过程中的体悟4.穴位主治功用的归纳5.古代解剖学的知识6.阴阳五行学说的浸透和指导第六页,共50页。
〔二〕经络学说确实立?内经?成书是中医学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三〕经络学说的开展1经络学说向临床理论方向开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65年)?难经??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华佗第七页,共50页。
2针灸经络学说的总结时期(晋以后)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清•姚澜?本草分经?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清•陈惠畴?经络图考?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黄谷?明堂经络图册?元•滑寿?十四经发挥?钱镜?脏腑正伏侧人明堂图?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明•杨继洲?针灸大成?第八页,共50页。四、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别络〔大络〕经脉奇经八脉络脉浮络十二经别孙络十二经筋外连连属部分十二皮部内属——五脏六腑第九页,共50页。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的名称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第十页,共50页。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一〕命名原那么1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2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3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属腑。第十一页,共50页。〔二〕详细名称前——手太阴肺经内侧——手三阴经中——手厥阴心包经上肢——手后——手少阴心经前——手阳明大肠经外侧——手三阳经中——手少阳三焦经后——手太阳小肠经前——足太阴脾经内侧——足三阴经中——足厥阴肝经下肢——足后——足少阴肾经前——足阳明胃经外侧——足三阳经中——足少阳胆经后——足太阳膀胱经第十二页,共50页。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一〕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至胸,交手三阴经。
头〔面〕
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胸手足三阳经腹
足三阴经足
第十三页,共50页。〔二〕交接规律1.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食指末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无名指端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小指端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大趾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大趾后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小趾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第十四页,共50页。
2.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鼻翼旁〔迎香〕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目内眦〔睛明〕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目外眦〔瞳子髎〕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第十五页,共50页。3.足、手阴经交接于胸部
心中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胸中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
肺中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第十六页,共50页。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一〕十二经脉头面部的分布头为诸阳之会:阳明经分布于面部,其中足阳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太阳经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后头部。总的来说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第十七页,共50页。〔二〕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内侧前中后,太阴厥少阴〞。但足三阴经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下的分布,前中后部位依次是厥阴、太阴、少阴。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外侧前中后,阳明少太阳〞。第十八页,共50页。〔三〕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手三阴经从胸部走向腋下;手三阳经循经肩部和肩胛部;足三阴经行于胸腹部〔前〕;足三阳经那么阳明经在前〔胸腹面〕、太阳经在后〔反面〕、少阳经在体侧。分布于胸腹面的经脉,从胸腹正中线〔任脉〕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经。第十九页,共50页。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第二十页,共50页。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表里经┐┌同名阳经┐┌表里经┐┌─→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心中←───────┘│└→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胸中←───────┘│└→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肺中←───────┘第二十一页,共50页。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第二十二页,共50页。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通过膈肌,属肺,从肺系〔与肺相连的气管、支气管及喉咙等〕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L1:第一肋间隙,距正中线6寸〕,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L11:在大拇指桡侧,间隔指甲根角一分许的地方。〕
分支:从手腕的前方〔列缺穴L7〕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LI1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第二十三页,共50页。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LI1〕,经过手背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GV14〕,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肠。
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左右穿插于人中(水沟穴Du26),至对侧鼻翼旁〔迎香穴LI20〕,交于足阳明胃经。第二十四页,共50页。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出而挟口两旁,环绕口唇,在颏唇沟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下关穴,沿发际,到额前。
分支1: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化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
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
分支2: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至气街,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沿大腿之前侧下行,至膝膑,向下沿胫骨前缘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
分支3:从膝下三寸处,下行入中趾外侧端。
分支4:从足背〔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交于足太阴脾经。第二十五页,共50页。
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至内踝尖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中,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第二十六页,共50页。
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心与其他脏相连的脉络〕,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
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目与脑相连的脉络〕。
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H1:腋窝顶点〕,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H9〕,交于手太阳小肠经。第二十七页,共50页。
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SI1〕,沿手背尺侧上腕部,循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部,交肩上后入大椎穴,再前行入缺盆,深化体腔,络心,沿食道下行,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
分支1:从缺盆出来,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SI19听宫穴:耳屏前,张口即现〕
分支2: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目眶下,至目内眦〔睛明穴B1:旁寸〕,交于足太阳膀胱经。第二十八页,共50页。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目内眦〔睛明穴UB1〕,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GV20〕。
分支1: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处的头侧部。
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出,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后下行到项部〔天柱穴:项后发际正中旁开寸〕,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旁开寸〕下行,到达腰部〔肾俞穴UB23:L2棘突旁开寸〕,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化体腔,络肾,属膀胱。
分支2: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委中穴UB40〕。
分支3: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T2旁开3寸)挟脊下行至髀枢〔髋关节,当环跳穴GB30〕,经大腿后侧至国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UB67〕,交于足少阴肾经。第二十九页,共50页。
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K1〕,出行于舟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国窝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GV1〕,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络膀胱。
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
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入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第三十页,共50页。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
分支1:从胸中分出,沿胸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穴P1〕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劳宫穴P8:在第二和第三掌骨之间,握拳时正当中指下〕,沿中指桡侧,出中指桡侧端〔中冲穴P9〕。
分支2: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尺侧端〔关冲穴SJ1〕,交于手少阳三焦经。第三十一页,共50页。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向上沿无名指尺侧至手腕反面,上行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过肘尖,沿上侧向上至肩部,向前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三焦。
分支1: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大椎,分开上行到项部,沿耳后〔翳风穴SJ17:乳突前凹陷,平耳垂后下缘〕,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经面颊部到目眶下。
分支2: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GB3:耳前,颧弓上缘,下关正上方〕,在面颊部与前一支相交,至目外眦〔瞳子髎穴GB1:旁开寸〕交于足少阳胆经。第三十二页,共50页。
足少阳胆经
起于目外眦,上至额角〔颔厌穴GB4〕,再向后行到耳后〔完骨穴GB12:乳突后下方凹陷中〕,再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GB14〕,又向后折至风池穴〔GB20:枕骨下,斜方肌外侧凹陷中,发际上1寸〕,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分开前行入缺盆。
分支1:从耳后完骨穴分出,经翳风穴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听宫穴至目外眦前方。
分支2:从目外眦分出,下行至下颌部的大迎穴处,同手少阳经分布于面颊部的支脉相合,复行至目眶下,再向下经过下颌角部,下行至颈部,经颈前人迎穴旁,与前脉会合于缺盆。然后下行进入胸腔,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出气街,绕毛际,横向至髋关节〔环跳穴GB30〕处。
直行者:从缺盆下行至腋,沿胸侧,过季胁(8、9、10肋),下行至髋关节处与前脉会合,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膝关节外缘,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绝骨穴,即悬钟穴GB39:外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缘〕,浅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侧间〔足窍阴穴GB44〕。
分支3:从足背〔足临泣穴GB41:足第四趾、小趾的趾缝上,当第四、五跖趾关节后五分处〕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
第三十三页,共50页。
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Liv4:与内踝尖平齐的内踝前缘处,与胫骨前肌腱的中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尖上八寸处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绕阴器,至小腹〔少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
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的里边。
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第三十四页,共50页。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脉不同。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1)它们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2)它们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3)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八脉〞是指奇经共有八条,故称“奇经八脉〞。
第三十五页,共50页。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一〕亲密十二经脉的联络督脉——“总督诸阳〞〔与六阳经交会于大椎,称为“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经又接手三阴经,故任脉称为“阴脉之海〞〕;阴维——维络诸阴经,联络所有的阴经而与任脉交会〔于廉泉喉结上舌骨下、天突〕;阳维——维络诸阳经,联络所有阳经而与后督脉相合;冲脉——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海〞;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阴跷、阳跷“分主一身左右阴阳〞。
第三十六页,共50页。〔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除任、督直接参与十四经气血循环外,其他奇经还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三〕与某些脏腑关系亲密奇经八脉虽然不似十二经脉那样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但它们在循行分布过程中与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以及肾脏有较为亲密的联络。从从而加强了某些脏腑之间的互相沟通。第三十七页,共50页。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根本功能
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胸部、下肢内侧及脊柱前;带脉环行腰腹部;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腹部、胸后及肩、头部;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腹胸及头目;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部和颈部。除带脉外,均自下而上行;上肢没有奇经分布。第三十八页,共50页。督脉l.循行部位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分支2: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至两眼下部中央。2.根本功能督,有总督、督管、统率之义。(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2)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第三十九页,共50页。任脉l.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耻骨结合上方肌肉隆起的地方〕,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内侧〕,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分支:由胞中别出,与冲脉相并,行于脊柱前。2.根本功能任,有担任,妊养之义,故又通“妊〞。(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2)任主胞胎:任脉起于胞中,任,含妊养之义。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与女子妊娠有关,为生养之本,故“任主胞胎〞。第四十页,共50页。冲脉1.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分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分支1:从少腹输注于肾下,浅出气街,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再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分支2: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趾。分支3:从胞中分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2.根本功能冲,有“要冲〞的含义。(1)调节十二经气血: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2)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有“血海〞之称。第四十一页,共50页。带脉1.循行部位起于季胁,斜向下行,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穴DU26〔11肋游离端垂直向下与脐程度相交点〕,绕身一周,并在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髂骨上缘斜行到少腹。2.根本功能(1)约束纵行诸经:带脉围腰一周,状如束带,以约束纵行的各条经脉,调节脉气,使纵行诸脉之脉气不下陷。〔2〕主司妇女的带下。第四十二页,共50页。
阴阳跷脉
1.循行部位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沿内踝后直上下肢内侧,经前阴,沿腹、胸,进入缺盆,出行于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经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再上行进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分包合同范本(2篇)
- 2025合同自由原则的辩析
- 2025转移财产使用权的合同
- 2025茨威格电气《母线销售合同范本》V
- 2025执业药师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四川省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考前冲刺模拟试卷B卷含答案
- 2025关于水果采购合同
- 年产500吨机械零部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建议书
- 2025年OAK-BOND瞬间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钢带裁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深圳分区地图可移动编辑
- 商户清场协议书
- 2023年新版乌斯特统计公报即将发布
- 污水处理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全套资料汇编完整版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日积月累默写模板
- 高危急性胸痛的快速诊断和误诊病案分析
- (完整版)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 GB/T 41649-2022木制玩具中甲醛释放量的测定烧瓶法
- JJF 1384-2012开口/闭口闪点测定仪校准规范
- GB/T 33720-2017LED照明产品光通量衰减加速试验方法
- 教师政治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集合5篇 教师政治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怎么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