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_第1页
【课件】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_第2页
【课件】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_第3页
【课件】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_第4页
【课件】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在世界古代史上,农业生产工具和手工业生产工具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人们发明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工具,不少生产工具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较为稳定。农业家庭式劳作、农业庄园式劳作、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是古代典型的劳作方式。……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前言

工业革命以后,流水线的工作方式、机器喂食,都是工业革命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现象。同时,机器大生产也开始取代手工工场,产业工人逐渐成为挣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个阶层。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前言

人类祖先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料制造的工具。除此以外,早期工具也包括木质、骨质、角制、贝制和陶制等材质,后期人类使用的农具、手工业工具乃至其他辅助工具,其基本形态和结构多源于原始工具演化而来的,其功能也是在原始工具的基础上扩展延伸开来的。而有目的地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正是人类与动物的区分标志。借助工具,人类拥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这就是生产力,而社会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在生产力三要素中,劳动者起决定性作用,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一、材其器:工具的材质变化新石器时代晚期,西亚、北非地区开始出现冶铜技术,中国则是于大概商朝时期掌握该技术。但是青铜器相对贵重,实用性不大。因此,此阶段的农业生产工具仍集中在木器、石器和蚌器。材料:

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在史前时期烧制陶器的陶窑中,当温度达到金属矿石的熔点时,金属铜及其化合物的出现是完全可能的。因此考古学家认为,中国发明铜器的时代也许早于龙山文化时代,但比较普及是在龙山文化时代。当然,这一时期仍处于铜器与石器并用时代。1989年在江西省新干县发现一座商朝方国诸侯大墓,墓中出土成套青铜农具——铲、耒、耜、犁、镰等。但是由于青铜器的名贵,青铜农具的实用性是大成问题的,农业生产的工具主要还是先前的木器、石器、蚌器。——樊树志《国史十六讲》1、概况一、材其器:工具的材质变化

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中国战国时期,铁制农具逐步在农业生产中推广,而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则出现在南北朝时期。2、后续二、利其器:农业工具的变化材料1: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quǎn]亩之勤。——《国语·晋语》材料2:

牛耕法大约起源于春秋后期或春秋战国之际。牛耕的推广和普及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战国时代牛耕的使用还很稀少,这可以从当时的文献对牛耕记载的缺乏以及铁犁出土的罕见得到验证。出土的极为有限的战国铁犁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一带,犁的形制也比较简单,主要是V型犁,犁首钝角120°左右,两侧铁叶长不及10厘米。这种犁是木制犁床,冠以铁制犁头,纵使牛耕起土也不能太深。直到西汉前期,牛耕的使用还只局限在某些特定地区,主要是黄河中下游一带,在幅员广大的其他地区并不通晓铁犁与牛耕,而且即使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只有少数农家有能力使用它们。汉武帝末年,治粟都尉赵过大力推广牛耕,并改进田器,牛耕遂逐渐普及。——李恒全、李天石《铁农具和牛耕导致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革说质疑》1、器具的演化二、利其器:农业工具的变化(1)耕作工具:①刀耕火种:

距今一万年,即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刀耕火种,也称迁移农业。具体操作为:先以石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将其晒干后用火焚烧,土地经过火烧后变得松软。随后,在其表面播种,以地表的草木灰作为肥料,一年后易地而种。②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我国古代农业最主要的生产方式。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井田制的进一步瓦解。1、器具的演化二、利其器:农业工具的变化1、器具的演化(2)灌溉工具:早在原始社会,人类便通过陶器汲水,或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作业。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家马钧革新了翻车——龙骨水车,隋唐则在其基础上改进出利用水力进行灌溉的筒车,这些工具的相继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上的灌溉效率。材料1: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女儿转之,而溉水自复,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马先生传》材料2:

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丁,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丁波面,终夜有声。——陈廷章《水轮赋》二、利其器:农业工具的变化1、器具的演化(3)驯化工具:除了耕作与灌溉工具,古代人还建造圈厩以饲养禽畜,如马槽喂马、猪圈养猪,同时,发明弓箭、编结网以捕捉动物。二、利其器:农业工具的变化

耕作工具的种类繁多,其经历了由粗到精的演进历程,具体从利用木、石、蚌、骨等材质,到青铜铸造,再到铁制工具。其中,金属耕作工具的发明,尤其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极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力,大量荒地因此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进而对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灌溉工具则经历了从汲水灌溉,到运用杠杆原理,再到借助水力汲水入筒的演变,灌溉效率大大提高,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2、器具的作用材料:据《东汉观记》记载,章帝时张禹在徐县开蒲阳旧陂,垦田四千余顷,得谷百万余斛,每亩产量在两三斛之间。比《汉书·食货志》所记西汉的亩产量高出一倍以上。——翦伯赞《中国史纲要》(1)纺织工具:据考古,距今3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用骨针缝制兽皮。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便已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的工具。到汉朝,人们已经使用纺车纺纱、借用构造复杂的提花机织布。元朝以后,纺织机则成为农耕家庭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三、制其器:手工业工具的进步1、分类三、制其器:手工业工具的进步(2)陶瓷工具:最初制造陶器的方式是泥条盘筑,以手工控制形状。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许多地区采用坯车制坯,借用圆形坯件、通过调节坯车转动的快慢,且能控制坯件的厚薄。南朝时,为防止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人们开始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的匣钵中。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唐宋时期还在器物底部放置烧制好的黏土块——支钉。1、分类三、制其器:手工业工具的进步1、分类(3)冶金工具:古人在冶金方面,针对金属器具的大小采取不同的打造方式——①制作小型金属器具的主要方式是锻打,具体的工具包括熔化金属原料的土炉、可以对金属原料进行打击的锤及磨平的锉等。②制作大型金属器具的主要方式是铸造,具体的工具包括坩锅和范。

到东汉,杜诗发明了水排进行冶金作业,即以水为动力,装置皮囊以鼓风,后将空气送入冶铁炉,借此生产效率大为提高。三、制其器:手工业工具的进步2、特点材料1: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曲礼》材料2:

(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智)。——《管子·小匡》材料3: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弱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更加衰败。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材料4:

(明清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囊飧(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xiāo](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蒋以化《西台漫记》三、制其器:手工业工具的进步2、特点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分工细密、经营规模大,由于是国家扶持,其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相对应的技术水平也高。然而,由于存在管理腐败,工匠劳动积极性较低,加上成本高昂,官营手工业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任务,政府实行“官搭民烧”政策,私营手工业开始崛起并占据了主导地位。至明清时期,其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并催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四、用其器:劳作方式的发展1、农业材料1: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cú](往)隰[xí](洼地)徂畛[zhěn](高坡田)。——《诗经·周颂·载荃》材料2:

小农经济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铁农具的出现带来生产工具革命性的变革,另一方面是由于私有制观念的发展,刺激了人们对于财产的私人占有欲,更主要的是对于土地、生产工具的占有,两者的有机结合,使西周时期的集体耕作生产的劳动形式迅速崩溃,小块土地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随之应运而生。材料3:

战国秦汉时期小农家庭一般是五口、占地百亩。男耕女织似乎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一个标准的小农经济家庭生产模式。这种人口数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商鞅变法,在其废井田、开阡陌使民得买卖的同时,又规定“民有二男不分异者,倍其赋”。商鞅的规定,对秦朝小农家庭人口结构有影响。——皆出自洪煜《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农经济》四、用其器:劳作方式的发展1、农业(1)家庭式劳作:①概况:中国商周时期,农业劳作主要为大规模简单协作形式,即“千耦其耘”,但是其整体生产力相对低下。随着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耕农成为可能,集体劳作的形式也随之逐渐瓦解。至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五口之家的小农经济开始成为古代社会的统治根基。而古希腊、罗马在氏族部落解体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也日渐普及。四、用其器:劳作方式的发展1、农业材料1:

光武母家南阳樊氏“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枣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至百万”。——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2:

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产品。——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材料3: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奖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在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四、用其器:劳作方式的发展1、农业(1)家庭式劳作:②评价:作为封建社会重要的劳作方式,农业家庭式劳作为小农家庭提供了所需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保证了小农家庭的自给自足,进而维持社会的稳定,为国家提供了充足的税源和兵源。也就是说,以农业家庭式劳作为代表的小农经济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因此封建王朝普遍关注小农经济的稳定。但是,由于承担繁重的国家赋税、徭役,农民生活经常陷入绝境,加上难以进行技术创新,农业家庭式劳作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近代商品经济的良性发展。材料4: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yù,卖)子孙以偿责者矣。——《资治通鉴》四、用其器:劳作方式的发展1、农业(2)庄园式劳作: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古代也出现国家权力弱而割据权力强的状况。在这一背景下,奴隶或农奴被束缚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其人身依附于庄园主,经济生产市场化程度也相对较低。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大型奴隶制庄园,中古西欧时期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的农奴或农民,以及中国魏晋南北朝时的坞堡,便是庄园式劳作的代表。四、用其器:劳作方式的发展2、手工业材料1:大多数学者相信中国的官营手工业是由殷商的专业氏族演化而成。统治者为了充分利用这些专业氏族,便授予这些氏族的领袖以官职,命令其掌管这些专业生产,于是许多氏族的专业生产单位便变成了官营的专业生产单位。材料2:

宋代的民间印刷工业很著名。许多印书作坊内部分工精细,有雕工、刻工、印匠、装裱匠。另有“作头”及“把总”的监工工头。规模更大的企业有自己的编辑部,下辖各类编辑人员;有印刷所,雇佣各类工匠;更有自己的书店,有经理和店员,自行担任发行业务,即“日辑月刊,以冀速售”的出版事业。有的规模更大,包括有自己的造纸厂,从造纸、编书、印刷、发行,全部连锁作业,印刷的书籍行销全国。——皆出自赵冈、陈钟毅《中国经济制度史论》四、用其器:劳作方式的发展2、手工业

手工业家庭包括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家庭式劳作,以及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作坊式劳作两种形式。从事手工业者,其职业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政府进行登记造册加以管理。后记在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封建政府重农政策的背景下,“耕读”中的勤劳刻苦精神是为中华传统美德,而耕读的结合正与理学修身养德的价值观相符,也满足了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的现实需求。

在当今社会里,劳动教育更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相结合,与德育、智育、美育共同发展,才能培养出综合型人才。材料1:“耕读传家”“耕读结合”这一现象存在于几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它的形成与古代农耕文明的经济政治文化特征密不可分。春秋时期墨家成员既从事教学也从事劳动生产,他们崇拜的是大禹“沐疾风,置万国”“形劳天下”的刻苦精神;宋代陆九渊在象山精舍,率领弟子开山造田,聚粮筑室,相与讲习。明代著名理学家吴与弼长期居乡,躬耕食力,弟子从者甚众,其学生一日未早起,他便大声斥责说“秀才,若为懒惰,即他日何从到伊川(程颐)门下?又何从到孟子门下?”耕读结合的价值取向彰显了劳作教育的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胡青《耕读——中国古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材料2:

2015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使劳动综合育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强调劳动对五育的促进功能,指出劳动教育具有教育全属性的机制,对劳动教育的内在价值进行了肯定。——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补充1:人类的手工业发展史纺织陶瓷冶炼中国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骨针新石器晚期:陶纺轮泥条盘筑新石器晚期:坯车新石器晚期:冶铜先秦————西周晚期:冶铁秦汉至明清汉朝:纺车、提花机元朝:纺织机成为必备南朝:匣钵唐宋:支钉东汉:水排南北朝:灌钢法世界纺车小亚细亚率先掌握冶铁补充2:人类劳作方式发展史农业手工业中国原始社会集体劳作——先秦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秦汉至明清汉:田庄经济世界①古希腊、罗马:家庭式劳作②罗马共和国:奴隶制庄园③中古西欧:领主庄园——补充3: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经营形态出现时间生产经营模式产品及流向流通方式地位官营手工业西周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官府专用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明中叶前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最高水平阻碍商品经济发展民营手工业春秋战国民间私人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主要在市场流通明中叶后期在一些部门占据主导地位孕育着雇佣劳动关系家庭手工业家庭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近代时破产1、1954年,东北考古工作队在辽宁辽阳三道壕一带,发现了西汉村落遗址,清理出土、石、砖、瓮墓葬103座,共出土文物2815件。其中有农业生产工具铁铧、铁鑺、铁铲、铁锄、铁镰、插刀等一整套农具148件。据此可以推知西汉时期()A、东北冶铁技术全国领先B、农业生产水平提升C、铁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农业生产体系完备2、筒车出现前,我国利用水力推动机械运转的技术日趋成熟。筒车立轮的设计显然受魏晋南北朝以来水碓、水碾磨的影响。筒车的挹水筒利用了竹材的中空特性,而我国南方很早就有利用竹材作提水桶、饭盒的传统。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