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课件】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课件】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课件】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课件】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汉末年有哪些衰败之象?诸葛亮骂王朗哪一方面?[课标要求]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重点难点]1.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区域开发、民族交融的主要内容。2.难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目录]一、乱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二、变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变化因子三、新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趋势东汉三国时期(220-280)魏220蜀221吴222西晋266-316

东晋(317-420)十六国前秦统一北方

宋北魏梁齐陈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统一北朝(439-581)南朝(420-589)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政权更替频繁时空定位东汉魏吴蜀三国(220-280)建立者:曹丕都城:洛阳起止时间:220-265建立者:刘备都城:成都起止时间:221-263建立者:孙权都城:建业起止时间:222-280问题:三国中哪国最有实力完成统一?一、乱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三国与西晋户数人口兵力魏103万443万60万蜀28万94万10.2万吴52.3万230万23万东汉魏吴蜀三国(220-280)西晋①建立: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②统一:280年,西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西晋统一③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三国与西晋永嘉之乱:304年,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建立汉政权。311年,刘渊之子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yào)等率军攻晋,进攻洛阳并将之攻破,俘获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316年,刘曜又攻入长安,俘晋愍(mǐn)帝,西晋灭亡。“永嘉之乱”是使中国在短暂的统一后再次由统一走向分裂的重大事件。衣冠南渡:指西晋末年,晋元帝渡江避难,文人士大夫以及庶民百姓跟随晋元帝大规模南徙。

东汉魏吴蜀三国(220-280)西晋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晋]江统《徙戎论》三国与西晋问题: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晋书·惠帝纪》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2、八王之乱,耗竭国力八王之乱五胡内迁3、少数民族内迁,民族矛盾激化东汉魏吴蜀三国(220-280)西晋北方南方东晋(317-420)十六国东晋与十六国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司马睿[提示]东晋政权是在世家大族的扶植下建立的,因而在东晋政权的保护之下,士族势力达到鼎盛。[问题]据材料,分析说明东晋政治的特点?以及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材料:(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敦传》特点:士族专权含义: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材料

元帝能够做皇帝,建立东晋政权,是靠了中原豪族和东南豪族联合力量的拥护。对元帝在江南建立政权帮助最大的是北方豪族王导。王导是东晋初年豪族集团中一个比较有政治眼光的政治人物,他首先劝元帝从下邳移镇建康以争形势。元帝初到建康的时候,又穷又没有兵。江东的豪族都看不起他,不和他合作,不拥护他。这时,王导和他的从兄王敦(时任扬州刺史都督征讨诸军事假节)尽力拥护元帝。江南豪族看见北方大豪族王家都拥护元帝,于是也才来拥护。

——何兹全《魏晋南北朝史略》东汉魏吴蜀三国(220-280)西晋北方南方东晋(317-420)十六国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十六国的统治者在族属和国号上有何特点?国号选择反映了十六国统治者怎样的政治心态?族属:多为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国号:直接采用前代中原王朝国号如“汉”或华夏族建立国家的国号,如“夏、秦、燕”等。心态:攀附华夏文化,彰显国家正统色彩。东晋与十六国淝水之战:①时间:383年②双方:前秦与东晋③结果:东晋打败前秦④失败原因:前秦政权内部各族未充

分融合,统治基础脆弱⑤影响:

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淝水之战形势图南朝与北朝东汉魏吴蜀三国(220-280)西晋北方南方东晋(317-420)十六国宋齐梁陈南朝(420-589)北朝(439-581)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灭疆域最大、最强帝王更换极快信奉佛教陈霸先、陈后主南朝与北朝东汉魏吴蜀三国(220-280)西晋北方南方东晋(317-420)十六国宋齐梁陈南朝(420-589)北朝(439-581)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灭朝代建立者时间都城南朝宋刘裕420年—479年建康(南京)齐萧道成479年—502年梁萧衍502年—557年陈陈霸先557年—589年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朝代建立者时间北朝北魏拓跋珪386年-534年东魏高欢控制534年-550年西魏宇文泰控制535年-556年北齐高洋550年-577年北周宇文护557年-581年发生频率高具有反复性具有曲折性在分裂中酝酿统一趋势在统一中隐含分裂因素[问题]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特点?一、乱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二、变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变化因子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译文)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问题]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地区发展状况的变化。1.江南开发[结论]

《史记》中的江南尚未得到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宋书》中描述了江南得到开发后的景象,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材料三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分布图[问题]图中所示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材料三与材料二中《宋书》记载的现象有何联系?[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江南开发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二、变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变化因子含义:不同民族在互相的交往交流中,产生的互相交融的一种状态,一种共同性不断增长的过程。民族交融包含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意思表现:(1)北方胡汉交融①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内迁②十六国:少数民族政权建立③北魏:孝文帝改革(2)南方蛮汉交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西晋]江统《徙戎论》胡汉对立刘聪(匈奴汉赵政权的皇帝)“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少数民族学习汉制,差异缩小(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民族交融加强二、变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变化因子2.民族交融(1)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经济政治文化整顿吏治迁都洛阳租调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尊孔子,习汉礼今欲断诸北语(鲜卑语),一丛正音(汉语)

----《北史·魏咸阳王禧传》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子女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依《周礼》制度,班之天下。---《魏书·高祖纪》2.民族交融改鲜卑姓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全面解读材料一

[问题]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论]变化: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逐步深化。视角1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交融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视角2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问题]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文化交融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结论]影响: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促进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消极性:为北魏灭亡埋下伏笔。

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特别是孝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在经济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这对尚无文化沉淀可言的鲜卑贵族来说,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壤。因此,迅速汉化、士族化的鲜卑权贵们飞速地腐化了,他们比奢斗富,相互攀比,贪污受贿,极力聚敛,凡此种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和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最终,一部分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少数民族军人掀起暴动,导致孝文帝去世30年后,北魏分裂成为东魏和西魏,北魏覆亡。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也在北魏灭亡前后出现短暂的反复。发生频率高具有反复性具有曲折性在分裂中酝酿统一趋势在统一中隐含分裂因素与少数民族南迁有关伴随民族融合的趋势伴随局部统一的出现三、新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趋势课堂总结东汉三国(220-280)魏吴蜀西晋东晋(317-420)十六国(前秦统一北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北朝(439-581)北魏隋朝统一南朝(420-589)(266-316)灭灭383年淝水之战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和绚丽多彩的文化。尽管这一时期战火绵延,但社会依旧向前发展,民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当堂检测解析:B三国鼎立是指魏、蜀、吴三国各自建立政权,形成对峙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222年,孙权建立吴。B项正确。1.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

)解析:D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汉人的饮食中融入了外域胡人的饮食文化,体现了民族间交流融合的加强,故选D项。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不少菜肴的做法来自外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政权更替频繁 B.封建国家分裂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交融加强当堂检测解析:B材料强调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经济发展,表现在农业进步、手工业技术进步方面,结合两晋时期北民南迁的背景可知与北人南迁带来的先进技术有关,故B项正确。此时经济重心仍在北方,排除A项;材料表明南方经济发展,但未体现北方的落后,且此表述不符史实,排除C项;D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