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游褒禅山记》 课件 (共41张)_第1页
【公开课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游褒禅山记》 课件 (共41张)_第2页
【公开课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游褒禅山记》 课件 (共41张)_第3页
【公开课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游褒禅山记》 课件 (共41张)_第4页
【公开课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游褒禅山记》 课件 (共41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褒禅山记》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解题。2.理解文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3.熟读全文,背诵第三段,翻译句子。4.体会借鉴本文即事明理的写法,领会治学处世皆须深思慎取的道理。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散文风格简洁峻切、雄健峭拔,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也颇有成就,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王安石主张改革政治,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在神宗的支持下,主持声势浩大的“王安石变法”。

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说服力强,颇具实际功用。诗歌:“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王荆公体”。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哲学: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提出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文本背景

仁宗(赵祯)至和元年(1054)4月,王安石从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反对北宋初年浮华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散文遒劲清朗,直抒胸臆,每涉时弊,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词“一洗五代旧习”,风格豪放。游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类型,通过记事、记物、

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传统游记的写法: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景物之美,抒发作者感情,一般以记叙、写景为主,感受为辅。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柳宗元《小石潭记》等。解题问题1:《游褒禅山记》与传统游记在写法上有何区别?fǔ华山舍于其址春华秋实好游者咎其欲出者瑰怪于人为可讥谬其传何可胜道也哉王回深父huāshèhuáhàojiùguīwéishēngchuánmiù朗读·注意字音文章结构(行文顺序)一、记叙:交待概况

二、及游山经过三、

议论:游山心得

四、(所感所想)五、六——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时间,作者的籍贯、署名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筑舍定居,名作动死因为命名,名作动因为倒判断句大概错误是山南水北缘故第一段①记述褒禅山名称的由来,记叙的顺序为山→院→洞→碑,方位清晰。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

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名作状,从旁边深远幽暗的样子深度,形作名那些形作动,走到尽头而,连词代游洞者懈怠将见到的景象题诗文留念第二段1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大概到的(地方)不及正当还用来照明,形作动责怪自己十分之一左右的洞壁第二段2平旷记游洞经过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

前洞后洞记游者甚众窈、寒、深记游者少第二段:写游洞的经过和出洞后的心情→悔于是余有叹焉: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对于这种情况感慨心得因为他们且奇异雄伟不同寻常险阻僻远的地方第三段1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而帮助足够用来在志向,这里引申为主观努力难道心得幽深昏暗叫人迷惑(的地方)懈怠第三段2问题2:作者认为“求思”需要哪些条件?起决定作用的是哪一条件?第三段:写游览褒禅山的心得体会,强调尽吾志,尽己力,又有外物相助,才能达到目的,即使未能达到也可以无悔无讥。志

力物“有志”“尽吾志”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

思而慎取之也。对于因叹息取独流传(的文字)说明白尽说……的缘故求学的人谨慎地选择弄错,使动第4自然段翻译:我对于那倒在路上的石碑,又因此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的流传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谨慎地采取的原因了。由“仆碑”引发的治学道理,论述深思慎取的治学态度五、六段:补叙交代同游人和写作时间并署名(游记常用的格式)作业要求1.复习落实《游褒禅山记》全文标出的知识点,熟读全文,背诵第三段

2.自学落实

【传史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有计划落实

《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目标回顾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解题。2.理解文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3.熟读全文,背诵第三段,翻译句子。4.体会借鉴本文即事明理的写法,领会治学处世皆须深思慎取的道理。1、《游褒禅山记》中表达“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之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3、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9、“然力足以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有碑仆道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于是废先王之道何可胜道也哉策之不以其道独其为文犹可识文理有疏密属予作文以记之文过饰非道文名词,路,道路名词,道理名词,学说,主张动词,说,讲名词,方法

名词,文字名词,纹路名词,文章动词,掩饰——一词多义知识落实以其乃华山之阳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良乃入,具告沛公质于齐,兵乃出家祭无忘告乃翁日初出大如车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英才盖世,众士仰慕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乃盖

表判断,是副词,竟然,居然连词,于是连词,才

代词,你,你的

名词,车盖连词,表原因,因为动词,超过,胜过副词,大概——一词多义知识落实理固宜然吴广以为然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此余之所得也古之人…往往有得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言得之然得

代词,如此,这样形容词,对,正确。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但,但是。

动词,得到名词,心得,收获副词,能够形容词,适宜,正确——一词多义知识落实1、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有泉侧出4、入之甚寒,问其深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6、则其见愈奇7、则其至又加少矣

名→动,筑舍定居名→动,命名名→状,从侧面形→名,深度形→动,走到尽头动→名,见到的景象动→名,到达的人——词类活用知识落实8、火尚足以明也9、常在于险远10、至于幽暗昏惑11、后世之谬其传12、后世之谬其传13、莫能名者

形→动,照明形→名,危险偏远的地方形→名,幽暗的地方令人迷乱的地方使动,弄错,使…错动→名,流传的文字名→动,识其本名,说明白——词类活用知识落实1、非常之观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不同寻常

今:程度副词,很、十分古:到达(某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古:求学的人,治学的人今:在某些方面有较深的学问的人——古今异义知识落实【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重点虚词知识落实(二)用作副词。1.表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千万”。——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表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其孰能讥之乎?——其可怪也欤4、表商量语气,“还是”。——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三)用作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逍遥游》)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何其】译为“多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助词人称代词其“”字的用法他(们),它(们)(的)你(们),你(们)的我(们),自己(的)指示代词这(里),那(些)其中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假如代词连词副词表商量:还是表反问:难道表揣测:大概表祈使:一定调节音节,不翻译指代对象始舍于其址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距其院东五里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其下平旷,有泉侧出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其它的,代褒禅山的那,代褒禅埋葬的时间

那,代慧空禅院

它,代华山洞它的/它它,代华山洞它的,代后洞的那些,代好游者我们它,代后洞它,代洞/那些其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其孰能讥之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他们,代古人我们那些自己,我难道,反问语气它的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而(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问起它的深度,就(连)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到(的人)又更加少了。——翻译知识落实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进入,火把(也)还足够(继续)照明。4、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6、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进去洞里越深,那前进(的事)(就)越困难,可是那见到(的景象)(就)越奇特。——翻译知识落实结构关键句:“于是余有叹焉”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游者。内容中心句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思路回顾

问题1:王安石提出的“尽志无悔”在他自身上有何体现?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在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游记,借游生议,说明要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十六年后(1070年),王安石拜相,他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

纵观王安石的一生,他大半生致力于改革变法事业,其实他对事业成功与否并无完全把握,因为事情的成功是内因和外因的结合。但在北宋内外交困的情况下,1058年毅然向皇帝上万言书提出革新主张,1070年任宰相全面推行熙宁变法,因触碰大家族大官僚利益受到反对,虽后来尽废新法,王安石郁郁病逝,但他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却为世人所敬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其实就是个人勇往直前无畏浮云的政治宣言!有诗为证:“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探究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毛泽东正因为诗人有着不畏万难不惧风浪的精神品质才拯救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尽拯救最多努力为着目标奋斗才不枉此生不负苍生。探究问题2: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做才可能尽可能地做到“无悔”?白日不到处,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