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山东省济南市砚泉学校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测试题_第1页
第一学期山东省济南市砚泉学校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测试题_第2页
第一学期山东省济南市砚泉学校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测试题_第3页
第一学期山东省济南市砚泉学校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测试题_第4页
第一学期山东省济南市砚泉学校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页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一、选择题研究被测试者的血浆、肾小囊以及输尿管中的液体里面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下表,那么P和Q是〔〕血浆肾小囊输尿管P0.03%0.03%3%Q0.1%0.1%0%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P是尿素,Q是葡萄糖

C.P是尿素,Q是蛋白质 D.P是葡萄糖,Q是尿素如图为正常人体肾小管内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曲线,该物质是〔〕

A.葡萄糖

B.无机盐

C.水

D.尿素

尿的形成过程是〔〕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肾小管的重要吸收作用

C.肾小管的分泌作用 D.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分析下表,该患者的肾脏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主要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患者尿液〔g/100mL〕950.100.001.201.70正常人尿液〔g/100mL〕960.000.001.101.80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髓质人体能将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关于排尿的意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排出尿素等代谢废物 B.维持体内细胞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

C.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之间的平衡以下是某被测试者血管、肾小囊腔和输尿管内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试分析P和Q各是什么物质?〔〕血管肾小囊腔输尿管P0.03%0.03%2%Q0.1%0.1%0A.P是葡萄糖,Q是无机盐 B.P是氨基酸,Q是葡萄糖

C.P是尿素,Q是无机盐 D.P是尿素,Q是葡萄糖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下腔静脉中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B.毛细血管的管壁薄,血流速度慢,有利于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C.肾小管细长而曲折,且包绕着毛细血管网,有利于其重吸收作用

D.动脉管壁薄,管腔大,有利于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如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图中①和②代表结构,③和④代表液体,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大分子蛋白质经①过滤到②中

B.在健康人体内,肾小球末端和肾小管末端流动着的液体分别是动脉血和尿液

C.③和④都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

D.喝进的局部水随④排出需要经过肾静脉

以下是健康人血液中血细胞及几种物质的含量,其中相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尿素〔mmol/L〕白细胞〔109个/L〕红细胞〔1012个/L〕血糖〔g/L〕2.77-7.35-104.5-5.50.8-1.2A.假设某人患有肾衰,那么血液中的尿素含量低于2.77mmol/L

B.假设某人被确诊为细菌性肺炎,那么白细胞含量高于10×109个/L

C.来自高原的藏民,他的红细胞含量可能高于5.5×1012个/L

D.正常情况下,当血液中血糖高于1.2g/L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健康人尿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A.无机盐 B.维生素 C.葡萄糖 D.尿酸构成肾单位的结构是〔〕A.肾小球和肾小囊 B.肾小体和肾小管 C.肾小球和肾小管 D.肾皮质和肾髓质如图是人工洗肾机的原理图.你认为图中的透析膜相当于以下哪一结构〔〕A.肾小球 B.肾小管 C.肾动脉 D.肾静脉以下关于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成分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B.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没有被重吸收剩余物质如一局部水、一局部无机盐和尿素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流向肾盂

C.皮肤表皮和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皮肤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有再生能力

D.汗液通过导管到达体表被排出,同时,也带走体内的一局部热量,对人体的体温具有调节作用1924年科学家用微穿刺技术检测了肾单位内的葡萄糖含量变化情况。如以下图A、B、C分别代表肾单位的结构,C的结构名称和生理过程分别是A.肾小球、滤过作用

B.肾小管、滤过作用

C.肾小球、重吸收作用

D.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如图是人体血液中某物质含量变化情况,I、II、III、IV表示血液流经器官或结构,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假设该物质为氧气,那么III表示组织细胞

B.假设该物质为二氧化碳,那么I表示肺部毛细血管

C.假设该物质为尿素,那么III表示肾单位

D.假设该物质为营养物质,那么I表示小肠

有人将有关生物过程进行了如下整理,你不认同的是〔〕A.尿的形成: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收集管

B.植物的进化历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C.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D.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如图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

A.血液流经小肠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B.血液流经肾脏后含氮废物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肌肉细胞后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D.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变化以下对正常人体或植物生理活动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图甲中曲线表示人体血液流过肾脏后尿素或无机盐含量的变化

B.图乙中的BC段出现血糖含量上升,主要是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C.图丙表示一天内大棚中C02含量的变化,在a点翻开通风孔的目的是给大棚补充氧气

D.图丙曲线显示,大棚内的生物在13~17时段内呼吸作用强度没有变化下表是某正常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局部检测数据,表示葡萄糖的是成分〔克/100毫升〕血浆原尿尿液A80.030B0.10.10C

0.720.721.1D0.030.031.8A.A B.B C.C D.D如下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以下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

B.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

D.乙可以确诊为糖尿病患者

二、简答题如图为人体某结构的血管分布状况示意图,其中b为毛细血管,“→〞表示血液流动方向,请据图答复:

〔1〕a表示______血管.

〔2〕假设该结构为小肠绒毛,那么______〔填“a〞或“c〞〕端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较多,这些营养物质最先出现在心脏的哪个腔?______.

〔3〕假设该结构为肺泡,那么c内流动的是______血;肺泡壁和毛细血管都由______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假设该结构为肾脏,与a端相比,c端血液中的尿素含量______〔填“增多〞、“不变〞或“减少〞〕.

〔5〕假设该结构为肌肉组织,那么血液运输的______〔填“氧〞或“二氧化碳〞〕可被肌肉细胞利用.刘超同学吃完早餐去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上台时看到下面这么多观众,因为紧张而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如图是整个反响过程示意图,请据图1答问题:

〔1〕刘超同学吃完早餐后血糖浓度会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此时他血液中的______〔激素〕会增加。

〔2〕引发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的过程:大脑视觉中枢兴奋→传出神经→肾上腺分泌______→经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和皮肤→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3〕刘超同学从看见观众到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这一过程包括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请写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______→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刘超同学演讲完成后,回家正好赶上观看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比赛的剧烈竞争让他记忆深刻,剧烈的竞争提高了欣赏性,对运发动却是极大的考验。

〔4〕图2所示是比赛中的一个场景,此时运发动处于极度兴奋状态,维持动作协调和身体平衡的是______。〔选填“大脑〞/“小脑〞/“脑干〞〕

〔5〕开赛时运发动应枪声迅速起跑,这种反射属于______反射〔选填“复杂〞/“简单〞〕,其感受器位于图耳中的[③]______中。

〔6〕比赛时运发动需要大量的氧气,当深吸气时,膈的变化是______〔填“收缩〞/“舒张〞〕;吸入的氧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______;氧最终在细胞的______中被利用。

〔7〕比赛后运发动要进行尿检,假设运发动尿液检出了兴奋剂,兴奋剂从血液到尿液流经的肾脏结构单位是______。如图为人体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和你所了解的相关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由______运输到肾,在肾内形成尿液,再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

〔2〕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人体一个肾的平均质量为140g,肾担负着从人体血液中去除体内______

的作用。

〔3〕尿道是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的通道,尿道口的括约肌在______

的调节下控制着尿液的排出。初三的生活是紧张而忙碌的,小强同学的一天就是这样的:

〔1〕闹钟响起,他匆匆起床,这种反射属于______反射。

〔2〕起床后,他有了尿意,尿液是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③的______作用形成的。

〔3〕小强吃过早餐后,背上书包出门,早餐中的蛋白质是在______〔填写图中的序号〕结构中开始被消化的。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循环最先运输到心脏四个腔中的[______]______〔填写序号〕中。

〔4〕每天的运动也是小强同学必不可少的一项,课间操或是体育课,他经常练习引体向上,以下有关引体向上运动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______。

A.只有上肢骨骼肌参与

B.有多组骨骼肌群参与

C.需要多系统的配合

D.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5〕小强因为没有注意用眼卫生导致近视,确诊后小强在眼镜店配了近视镜加以矫正,近视镜属于______〔凹透镜或是凸透镜〕。

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解:根据葡萄糖在血液中的浓度为0.1%,可判断Q是葡萄糖,又根据原尿中有葡萄糖,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葡萄糖吸收回血液,可知尿中不含有葡萄糖。因此Q是葡萄糖。血液、原尿、尿液中都有尿素,而且浓度在尿液中含量最高,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由此可判断P是尿素。因此“P是尿素,Q是葡萄糖〞。

应选:B。

〔1〕肾小囊腔内是原尿,输尿管中是尿液.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局部水、局部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局部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不同点.2.【答案】A

【解析】解: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局部水、局部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原尿流经肾小管形成尿液后中葡萄糖迅速减少变为0.所以该物质是葡萄糖.

应选:A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局部水、局部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局部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特别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答案】D

【解析】解: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B、肾小管的重要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C、肾小管的分泌作用产生氨等物质,

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局部水、局部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局部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因此尿的形成过程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应选:D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4.【答案】A

【解析】解: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假设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表格中该患者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因此该患者的肾脏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肾小球.

应选:A.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5.【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排尿的意义,明确排尿的意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尿的成分包括多余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尿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积聚多了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排尿。可见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体内细胞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因此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之间的平衡不属于排尿的意义。故D符合题意。应选D。6.【答案】D

【解析】解:根据葡萄糖在血液中的浓度为0.1%,可判断Q是葡萄糖,又根据原尿中有葡萄糖,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葡萄糖吸收回血液,可知尿中不含有葡萄糖。因此Q是葡萄糖。血液、原尿、尿液中都有尿素,而且浓度在尿液中含量最高,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由此可判断P是尿素。因此“P是尿素,Q是葡萄糖〞。

应选:D。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如表:物质尿液

〔克/100毫升〕原尿

〔克/100毫升〕血浆

〔克/100毫升〕葡萄糖0.00.10.1无机盐1.60.750.75蛋白质0.00.07.0尿素2.00.030.03尿酸0.050.0030.003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以及血浆、原尿、尿液的异同点.7.【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特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熟练掌握根底知识,明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A.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下腔静脉中有静脉瓣,这些瓣膜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毛细血管的管壁薄,血流速度慢,分布最广,有利于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B不符合题意;

C.肾小管细长而曲折,且包绕着毛细血管网,有利于其重吸收作用,能够将全部的葡萄糖、大局部水分和少量的无机盐重新吸收进入血液,C不符合题意;

D.动脉管壁最后,管腔较小,弹性大,有利于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D符合题意。​应选D。8.【答案】B

【解析】解:A、当血液流经①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2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经过滤到②中,错误;

B、动脉血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肾小球末端仍为动脉血;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局部水、局部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局部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肾小球、肾小管末端中流动的液体分别是动脉血、尿液。正确;

C、当③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局部水、局部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局部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③和④都含有水、无机盐,而④不含有葡萄糖,错误;

D、喝进的局部水随尿排出可不经过肾静脉,错误;

应选:B。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原尿、④尿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9.【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尿的形成过程,胰岛素的调节,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液的组成及作用,尿的形成过程,胰岛素的调节。【解答】A.肾衰是肾脏功能局部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对体内产生的废物不能正常的排出,血液中的尿素含量高于2.77mmol/L,故A错误;B.白细胞有吞噬细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当发生炎症时,体内的白细胞数量会增多,因此某人被确诊为细菌性肺炎,那么白细胞含量高于正常值10×109个/L,故B正确;C.来自高原的藏民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高,从而增强血液的供氧能力,因此他的红细胞含量可能高于5.5×1012个/L,故C正确。D.正常血液中血糖0.8-1.2g/L,当高于1.2g/L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进行吸收、转化和调节,故D正确。应选A。10.【答案】C

【解析】解: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被虑过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局部的水、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吸收回血液。综上所述,一个健康人的原尿中不可能出现葡萄糖。

应选:C。

此题重点考查了尿的形成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据此答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11.【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熟练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旋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是一种双层壁的囊,它包在肾小球的周围;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故B符合题意。

应选B。12.【答案】A

【解析】解:人肾脏的功能受损,血液中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不能排出,使人体生命受到严重的危害。如图血液透析是把人体的血液从动脉引出,和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营养物质向血液中移动,然后将透析过的血液再通过静脉流回血管。通过透析,到达了排出代谢废物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透析相当于人体内生理活动中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图中的半透膜〔透析膜〕相当于肾小球。

应选:A。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局部水、局部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局部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关键点:透析相当于人体内生理活动中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半透膜〔透析膜〕相当于肾小球.13.【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尿的形成,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汗液的排出,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尿的形成,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汗液的形成与排出。【解答】AB.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成分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外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尿酸等物质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局部水、局部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又回到了血液循环系统,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在肾小管末端形成尿液,尿液流向肾盂,故AB正确;C.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具有保护作用,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各种刺激,皮肤的主要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故C错误;D.汗液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和尿素,所以皮肤具有排泄功能;当气温高时,人体大量出汗,汗液蒸发过程中可带走身体的局部热量,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这说明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故D正确。应选C。14.【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肾单位的结构,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解答】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组成。根据尿液形成的过程中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其中A是肾小球、B是肾小囊、C是肾小管。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局部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故B内的液体是原尿,因此A肾小球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和B肾小囊内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同;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局部水、全部葡萄糖和局部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因此从C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D符合题意。应选D。15.【答案】B

【解析】解:A、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进而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因此血液流经肺泡毛细血管时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观察该图,假设该物质为氧气,那么血液流经器官III时,氧气的含量增加,III表示的器官是肺不是组织细胞;氧气在Ⅰ处减少,因此Ⅰ表示组织细胞,A错误;B、动脉血流经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时,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走。因此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假设该物质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Ⅰ处减少,因此I表示肺部毛细血管,B正确;

C、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排出代谢废物,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流出肾脏的血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减少。因此假设该物质为尿素,尿素在Ⅰ处减少,因此,Ⅰ表示肾单位。尿素在Ⅲ处增多,那么Ⅲ表示组织细胞而不是肾单位,C错误;

D、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小肠后,有机营养增加,因此假设该物质为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在Ⅰ处减少,在Ⅲ处增多,那么表示小肠的是Ⅲ不是Ⅰ,D错误。应选:B

〔1〕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2〕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局部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3〕血液流经某器官时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与该器官的功能有关,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胰岛分泌胰岛素,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根底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正确识图。16.【答案】C

【解析】解:A、尿的形成过程是,血液由肾动脉流入入球小动脉,再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再流经肾小管,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即:血液→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腔→肾小管→尿液,A正确;

B、植物进化历程为:

裸子和被孑植物统称为种子植物,所以“植物的进化历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是正确的,B正确。

C、植物体结构功能的根本单位是细胞,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组织构成器官,有六大器官构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因此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没有系统,C错误。

D、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D正确。

应选:C。

〔1〕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植物进化历程为:

〔3〕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4〕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局部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熟练掌握生物学的根底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7.【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尿的形成过程、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组成和功能,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尿的形成过程、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红细胞的特点和功能等相关的知识点。【解答】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A.血液流经小肠时,该血管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那么此血液循环是体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肠动脉→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在组织细胞内进行物质交换,由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经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的血液含养料增加,血液由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因此,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增加,A正确;

B.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局部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和尿酸等废物的含量减少,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肾小管的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肾小管的细胞,肾小管的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所以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营养物质减少、氧气减少的静脉血,B错误;

C.当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肌肉细胞利用,将肌肉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因此,血液流经肌肉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C正确;

D.当海拔高度越高时,大气压力就越低,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空气中的含氧量也就越少。为了结合更多的氧气,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就增多,因此,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增加,D正确。

应选B。18.【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动物的生理活动的调节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相关知识。难度较难,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A.肾脏在形成尿的同时也需要血液运来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以维持自身的生理活动;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过反复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又在另一端聚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又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外面,这些毛细血管又聚集成肾静脉;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沿这条路线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局部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等废物减少;在这同时,组成肾小管的细胞利用血液运来的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扩散到血液,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所含物质的变化是氧气、营养物质、尿素减少,二氧化碳等废物增多.由图示可知:该物质最可能是二氧化碳,A错误;B.糖类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并进入血液,此时血糖含量出现上升,B正确;C.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取决于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当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光合作用的吸收量,棚内二氧化碳量升高,反之二氧化碳量降低。作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该棚内的二氧化碳呈现以24小时为周期的变化,每天日出前(7时左右),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积累在棚内,使二氧化碳到达最高值。在a点,此时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最低,所以翻开通风口的目的补充大棚CO2,以利于棚外二氧化碳进入棚内,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C错误;D.翻开通风口以后,二氧化碳进入,光合作用增强,消耗二氧化碳,但是最终二氧化碳浓度根本上不变,说明此时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相等。D错误。应选B。

19.【答案】B

【解析】【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

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局部水、局部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局部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解答】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局部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被滤过到肾小囊中成为原尿〕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形成尿液〔肾小管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局部水和局部无机盐重吸收送回血液中〕两个过程。因此与血浆相比,尿液中不含蛋白质和葡萄糖.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知A是蛋白质,B是葡萄糖,C是无机盐,D是尿素。

应选B。

20.【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有关知识。明确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是形成尿液的根本单位。根据尿液形成的过程中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其中①是肾小球,②肾小囊,③是肾小管。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局部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①肾小球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和②肾小囊内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同。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局部水、全部葡萄糖和局部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重新回到血液里,因此从③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尿液〕与②肾小囊中的液体〔原尿〕的成分相比拟,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因此:

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故A不符合题意;

B.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因此最后葡萄糖含量为0,故B不符合题意;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因此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没有把葡萄糖全部重吸收,故C不符合题意;

D.从成分上看,甲的②内液体原尿和④内液体尿液都含有葡萄糖,可能患有糖尿病,乙内的液体没有葡萄糖,故D符合题意。

应选D。

21.【答案】动脉;c;右心房;动脉;一;减少;氧

【解析】解:〔1〕图中a血管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因此a表示动脉血管.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后,小肠绒毛吸收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假设该结构为小肠绒毛〞,那么c〔填“a〞或“c〞〕端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较多,这些营养物质随着血液循环经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到达右心房,因此这些营养物质最先出现在心脏的右心房.

〔3〕血液由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使血液由静脉血转变成动脉血.因此“假设该结构为肺泡〞,那么c内流动的是动脉血;肺泡壁和毛细血管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局部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导致血液中尿素含量减少,因此“假设该结构为肾脏,与a端相比〞,c端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减少〔填“增多〞、“不变〞或“减少〞〕.

〔5〕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因此“假设该结构为肌肉组织〞,那么血液运输的氧〔填“氧〞或“二氧化碳〞〕可被肌肉细胞利用.

故答案为:〔1〕动脉

〔2〕c;右心房

〔3〕动脉;一

〔4〕减少

〔5〕氧

〔1〕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聚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一般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2〕图中,从图中可以看出a血管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c是由分支聚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b是毛细血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种血管的特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血液变化以及正确识别图中的血管的名称.22.【答案】上升;胰岛素;肾上腺素;感受器;小脑;复杂;耳蜗;收缩;肺泡;线粒体;肾单位

【解析】解:〔1〕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刘超同学吃完早餐后血糖浓度会升高,短时间内他血液的中胰岛素的含量会增加,从而使人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保持稳定。

〔2〕引发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的过程:大脑视觉中枢兴奋→传出神经→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经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和皮肤→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3〕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根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反射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局部。

〔4〕图2所示是比赛中的一个场景,此时运发动处于极度兴奋状态,维持动作协调和身体平衡的是小脑

〔5〕开赛时运发动应枪声迅速起跑,这种反射属于复杂反射,其感受器位于图耳中的[③]耳蜗中。

〔6〕比赛时运发动需要大量的氧气,当深吸气时,膈的变化是收缩;吸入的氧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泡;氧最终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

〔7〕比赛后运发动要进行尿检,假设运发动尿液检出了兴奋剂,兴奋剂从血液到尿液流经的肾脏结构单位是肾单位。

故答案为:〔1〕上升;胰岛素;

〔2〕肾上腺素;

〔3〕感受器

〔4〕小脑

〔5〕复杂;耳蜗

〔6〕收缩;肺泡;线粒体

〔7〕肾单位

〔1〕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病症①分泌功能: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②分泌部位:胰腺内的胰岛③异常症:分泌缺乏→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局部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2〕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局部。如图:

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不同特点方面来切入。结合实际来答复。23.【答案】血液;废物;神经系统

【解析】解:〔1〕人体细胞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