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页20238-2023第一学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一、单项选择题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间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是〔〕A.二月革命时期 B.国内战争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德军入侵时期苏俄曾经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卖,
只有国民经济的主要控制力如银行、工厂、对外贸易和交通保持在国家手里。这些政策的实施〔〕A.维护农民利益以巩农村的革命政权 B.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以恢复开展经济
C.集中一切力量支持红军在前线作战 D.形成了方案经济和新型工业的开展模式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方案委员会制定的第一个五年方案,其中在农业方面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实现集体化,但农业的产量却是非常令人失望。这说明〔〕A.一五方案严重脱离了当时苏联国情 B.牺牲农业开展工业化的道路弊端严重
C.农业集体化拖累了苏联的工业建设 D.战争环境致使苏联无视了农业生产国民革命与俄国二月革命存在相似之处,主导方向是资本主义的,但又由于相似的国情,在革命中,无产阶级显示出了惊人的能量,而最后革命的领导权都落入资产阶级之手,而接下来中国确实是走了十月革命的道路。中国走的“十月革命的道路〞()A.指导中国的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 B.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C.不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的产物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那么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方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方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时机,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罗斯福实施“新政〞,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所有这些反映了〔〕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互相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伟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原那么无处不在1919年7月,当西方列强官方对华仍固守传统的殖民路线之时,莫斯科的工农苏维埃政府代理外交人民委员那么在一项宣言中提议“废除沙皇政府与中国签订的所有秘密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无偿放弃一切的在华特权和利益〞。这一宣言A.使中国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D.加深了苏俄对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吸引力1956年4月毛泽东说:“据说一直到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那个时候,苏联粮食的产量还没有到达沙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如果真是这样,集体化机械化的优越性在哪里?社会主义制度比沙皇制度好又怎么说呢?,毛泽东认为苏联经济开展存在的问题是〔〕A.国情认识模糊,经济决策失误 B.经济比例失调,制度优越难显
C.农业技术薄弱,开展动力缺乏 D.建设经验缺乏,经济体制落后1921年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这里的“判断〞是指〔〕A.实行粮食税使农业转向社会主义 B.利用资本主义因素实行自由贸易
C.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以间接过渡 D.变农业集体化为农业个体经营加米涅夫在1917年4月?真理报?的一篇短评中写道:“至于列宁同志的总公式,我们认为是不能接受的,因为他的出发点是成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并且指望这个革命立刻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加米涅夫做出这一评论是因为当时的列宁A.宣布要以暴力方式夺权 B.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宣布废除财产私有制度1973年,世界石油价格大涨,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笔“大而易得〞的外汇收入,苏联领导层认为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可以高枕无优,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进口依赖越来越大。这导致了苏联〔〕A.新的经济体制得以建立 B.对美国军备竟赛优势明显
C.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矛盾 D.综合国力与美国相差无几1973-1982年,苏联农业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根底建设投资总额中一直占27%左右,农业投资数额在世界大国中居首位。这说明当时苏联〔〕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中心 B.农业落后的情况得到改善
C.冷战逐渐延伸至农业领域 D.农业制约国家经济的开展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那么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防止“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白寿彝?中国通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说明其政策对社会开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材料二: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1921年发表〕里这样写道:“〔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2〕作品中赵秀才和假洋鬼子认为革命仅仅是把写有皇帝万岁的龙牌砸掉,而其他均不知名目。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从孙中山阐发的民生主义角度来分析个中原因。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有怎样的开展?材料三: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引自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Ⅱ
〔3〕材料一中的“直接过渡〞和“利用资本主义〞分别是指什么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做法有何不同材料四:1953—196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166.831958197.651954169.521959169.681955183.941960143.851956192.751961136.501957195.051962154.41——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2〕?〔4〕根据材料四,归纳1953年至1961年中国粮食产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政治因素。并说明1962年粮食产量比1961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分配问题直接影响经济开展和社会稳定,也表达社会公平与正义,分配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
(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局部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材料二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年份产量收购收购量占产量(%)1958200005876.029.41959170006740.539.71960143505105.03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方案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1)材料一、二的分配方式存在什么共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相似背景。列举后来两国为改变这种状况所采取的措施。材料三20世纪到福利制度黄金时期的70年代,英国福利开支增长了2.7倍,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4%上升到29.4%,1983年,增至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38.2%。——王振华?重塑英国: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2)概括材料三中西方国家在分配领域的举措。结合史实分析其背景,并予以简要评价。(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配制度的认识。
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
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少向乡村提供产品……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那么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给。——?中华文化史?(上)(1)分析材料一中“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主要原因。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联系给农村带来的影响。材料二
有人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材料二提及的“退却年代〞在国家农工商政策上有何表现?列宁称这种“退却〞让苏俄(联)“打破了坚冰,指明了航向〞,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材料三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发动,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赞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吏?(3)材料三中,后一种“改变组织方式〞对中国的城市开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国内战争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应选B.
此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内战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一些临时性政策,这些政策统称为战时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根本上是正确的〞〔列宁语〕,它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从而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为粉碎协约国的武装进攻,保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2.【答案】B
【解析】〞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卖,
只有国民经济的主要控制力如银行、工厂、对外贸易和交通保持在国家手里“说明这些政策的实施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以恢复开展经济,故B正确;
ACD材料未表达,排除.
应选B.
此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开展经济.
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时管理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这使小农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后来因斯大林上台而被逐步取消.3.【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其中在农业方面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实现集体化,但农业的产量却是非常令人失望〞可知,结合所学可知,苏联为开展工业,牺牲农业开展工业化,过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得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效率低下,导致农业滞后,说明牺牲农业开展工业化的道路弊端严重,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应选B.
此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掌握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特点和影响.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其中在农业方面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实现集体化,但农业的产量却是非常令人失望〞,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此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4.【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中国近代土地革命和中俄无产阶级革命比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迁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武装对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结合所学可知,一开始中共走的革命道路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如中共早期一系列的武装暴动,就是以攻打中心城市为目标,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故C符合题意;ABD均是毛泽东开创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不符合题意,皆排除。应选C。5.【答案】C
【解析】材料文字说明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需要大批资金,而苏联既不能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谋求贷款,更不能采用殖民掠夺的方式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本,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只能依赖自己国内资金,为此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但农业长期为工业化建设让步会造成国民经济的不平衡和非健康的开展,所以C项符合;
A、B两项,当时苏联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故时间不符,排除AB;
D项强调的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而不是解决工业化建设资金的方法,故排除。
应选:C。
此题考查斯大林模式。了解斯大森模式形成的过程及特点,客观评价斯大林模式。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斯大林体制是1936年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于斯大林体制,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作用,能够防止单纯的市场手段的弊端,这为资本主义国家所吸收借鉴;另一个方面这种体制无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越来越僵化,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6.【答案】D
【解析】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罗斯福的新政以及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适应了各国的国情,取得了成效,表达了实事求是的原那么,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应选:D。
此题考查苏俄、近代中国、美国、当代中国经济政治建设的相关知识。对相关政策或路线共同特点的正确归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此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7.【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近代向苏俄学习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材料阅读能力和根底知识掌握情况。从材料“废除沙皇政府与中国签订的所有秘密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无偿放弃一切的在华特权和利益〞可以看出苏俄放弃了自己在华的利益,因此必然会进一步赢得中国对苏俄的好感,刺激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向苏俄学习的热潮,故D项正确;A项从材料无法看出,故A项错误;B项不是材料的直接结果,故B项错误;C项“消除了〞说法绝对化。应选D。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苏联粮食的产量还没有到达沙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可知经济比例失调;根据“集体化机械化的优越性在哪里?社会主义制度比沙皇制度好又怎么说呢?〞可知制度优越难显,故B正确;
ACD材料未表达,排除.
应选B.
此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方案之下.它片面开展重工业,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手段,到达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
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开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9.【答案】B
【解析】分析题目“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报据实验做出判断.〞是说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战后的俄国经济萎靡不振,“结合所学知识,三年内战结束后,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通过一定限度内的恢复和开展资本主义,开展市场经济,使俄国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开展,故B正确;
A是新经济政策的农业措施,排除;
CD不符合题意,排除.
应选B.
此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通过一定限度内的恢复和开展资本主义,开展市场经济,使俄国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开展.
此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具备两点:一是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需要对材料信息提取分析,二是对新经济政策的识记能力,只有两点都具备了才能解答好此题.10.【答案】B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十月革命,考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4月二月革命后,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要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故B符合题意。
AB包含了A,故排除A。
CD不是列宁的主张,故排除。
应选B。
11.【答案】C
【解析】A.70年代苏联没有建立新的经济体制。
B.材料的重点是苏联粮食进口越来越严重,而不是强调在军备竞赛中获得优势地位。
C.粮食进口越来越多,农轻重比例越来越失调,斯大林模式下积累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多。
D.综合国力与美国相差无几,和粮食进口没有直接关系。
应选:C。
此题主要考查苏联的战后改革,要求学生结合战后苏联改革的过程特征来分析。
解答此题要搞清楚70年代美苏关系的特征,还要搞清楚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影响。12.【答案】D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当时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农业模式改革的重点。
B.材料只反映出投资的状况,没有表达出农业产值的改变情况,看不出农业落后的情况是否得到改善。
C.材料没有表达出冷战的特征。
D.之所以对农业投资比拟多是因为农业开展比拟滞后,严重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开展。
应选D。
此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要求学生结合战后苏联经济开展的过程特点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经济开展的特点和改革的特征,学生要有较强的联系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13.【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影响:强化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展,成为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因素。〔2〕原因:民生主义中提倡的“平均地权〞是: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并未解决农民的最大愿望——对土地的需求,因此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力极为有限。开展:实行耕者有其田。〔3〕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不同:前者余粮收集制,后者固定的粮食税代替。〔4〕趋势:中国粮食产量1953年至1958年呈增长趋势,1959年至1961年呈下降趋势。因素:增长: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下降: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失误〔或者“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或者“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背信弃义。原因:60年代初,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
【解析】〔1〕此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知识的迁移、认知与分析能力。第一小问题:依据材料“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那么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防止‘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达了重农抑商政策。第二小问题:依据命题要求,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政策强化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展,成为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因素。〔2〕此题主要考查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平均地权〞中所提出的“核定低价〞,在当时并未解决农民的最大愿望——对土地的需求,因此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力极为有限的角度,解答即可。第二小问题:依据命题要求,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提出了实行耕者有其田。〔3〕此题主要考查苏俄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题:依据材料“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很易得出,“直接过渡〞和“利用资本主义〞分别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第二小问题:依据命题要求,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余粮收集制、粮食税的角度概括即可。〔4〕此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题:依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粮食产量1953年至1958年呈增长趋势,1959年至1961年呈下降趋势。第二小问题:依据命题要求,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角度,直接归纳命题所需结论即可。第三小问题:依据以上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0年代初,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导致了1962年粮食产量比1961年增加。14.【答案】〔1〕问题:国家从农民、农业领域拿走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粮食产量下降。背景:资本主义强邻包围,国家平安受到威胁;重点开展重工业,无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开展;通过牺牲农民、农业利益筹集工业建设资金。措施:中国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个人的〕;苏联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2〕举措: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或实行福利制度〕。背景: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教训,扩大社会消费,防止经济危机;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开展进入黄金时期,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物质根底;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成功经验;凯恩斯主义盛行;民主政治开展,政府重视民众生活保障。评价:积极: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根本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消费能力的提高,促进经济开展。消极:增加了财政负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工工作积极性。〔3〕认识: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分配制度既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又能促进经济开展,反之那么会阻碍经济开展和社会稳定;不同时期的分配制度能反映时代特征;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表达,成功与否影响稳定。
【解析】〔1〕此题考查苏联和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局部产品〞并结合所学可知,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从材料二表格中可以看到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为30%左右,通过比照可知中苏两国共同问题是国家从农民、农业领域拿走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粮食产量下降。第二小问需要结合国际形势、方案经济体制特征和社会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中苏建国初期遭到资本主义强邻包围,国家平安受到威胁;重点开展重工业,无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开展;实行城乡二元体制;通过牺牲农民、农业利益筹集工业建设资金。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国的措施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苏联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2〕此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到福利制度黄金时期的70年代,英国福利开支增长了2.7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方国家在分配领域的举措是: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二小问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开展的阶段特征,从历史教训、民主政治、经济政策等方面分析:福利制度的建立是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教训,扩大社会消费,防止经济危机;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开展进入黄金时期,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物质根底;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成功经验;凯恩斯主义盛行;民主政治开展,政府重视民众生活保障。第三小问要从社会稳定、经济开展、财政开支和工作积极性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尔夫球场别墅租赁合同
- 食品加工计量器具检验指南
- 桥梁安全系统施工合同范本
- 资源利用配电房建设协议
- 2024年高端设备研发与生产合同
- 矿井排水防涝拉管施工合同
- 低碳生活房屋转让合同样式
- 绿色商业街区绿化施工合同协议书
- 饰品中心配电房施工合同
- 2024年酒店宴会厅租赁合同范本版B版
- QD11升降平台检验报告
- GB/T 30426-2013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便携式锂蓄电池和蓄电池组
- GB/T 1222-2007弹簧钢
- 企业激励员工所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 GB 16804-1997气瓶警示标签
- 教学成果申报与案例赏析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组织学》形考1-5标准答案
- 口腔医学牙周病学课件牙周炎
- 国开作业《建筑制图基础》学习过程表现参考22
- 手术医师技术档案年度考核表
- 食品安全BRCGS包装材料全球标准第六版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