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当代
文学史班级:汉语12本一班
授课:汪剑豪
第一讲:
共和国文学新范式的建立及其历程一、关于本课程的学习及考试何为文学史?文学史不是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文学史是通过对当时的文学思潮、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创作的整体叙述,重现一个时代的文学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对作家创作的影响而形成的文学风尚,进而发现它与更长的历史时段的价值(思想的、审美的)关联。其中,更重要的是对一个时段“自足”的文学规范的发现和叙述。一般包含两部分:文学发展本身的历史以及文学发生的背景史何为中国当代文学史?学科上:“中国现代文学”(1919-1949)和“中国当代文学”(1949——)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两个研究方向。这种学科的划分方法,考虑了20世纪文学的“现代性”与“整体性”问题,也注意到了1949年之后文学的独特性。中国当代文学史,以前主要指1949年以后的大陆文学史。现在学科的前沿变化:倾向于突破以前的20世纪文学史的整体性与现代性的简单化历史叙事,倾向于以民国文学史与共和国文学史来概括,以期突出新的文学规范下的文学风尚与文学创作的实际历史及其深刻变化。本教材既有开拓性——强调共和国文学“自足”发展,但又有20世纪文学史的“整体性”与“一体化”的历史叙述,因此是一种含混的文学史观。这也是当前学界的混乱之处的反映。本课程的概念中国当代文学史,时间上,指1949至当下,空间上,指大陆与台港澳以及海外(华文文学)。性质上既注重共和国文学的历史发展,又注重20世纪文学史整体性和一体化的实践需要。限于课时关系,台港澳文学不纳入学习以及考试范围,由同学们自学。因此,我们当代文学史课程只指涉大陆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本课程的学习学习时注重文学史的理解,即对于文学规范对文学历史实践的具体影响以及所形成的文学风尚与文学历史价值。同学们需要在课外自己预先阅读教学内容所牵涉到的作家作品,课堂上不对这些作品做细致分析,而是注重对于文学史的理解与分析。但也会对作家作品的某些细节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文学史,了解当代文学史的发展以及特点,尤其是各个时间段的具体发展特点。
本课程学习的基本参考书目[1]严家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2]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董健、丁帆、王彬彬著:《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4]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王晓明等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出版(修订版)[7]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教材中涉及到的代表作家作品[9]各种期刊杂志:《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等。考试与成绩考试为闭卷考试,题型有填空、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赏析、写作等。学期总评成绩为平时成绩(出勤、作业、讨论发言、上课表现等)40%加期末试卷考试60%,期末试卷成绩低于50分者总评成绩不及格。第一章:共和国文学新范式的建立及其历程共和国文学新范式的建立从1949年开始,但它也是1940年代延安革命文艺运动发展的延续与进一步的规范。《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为什么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如何服务?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提高基础下的普及”;“文学服从于政治”;“政治第一,艺术第二,政治艺术、内容形式的统一”;共和国文学规范的政治文化特性。(台湾的主流也是政治文化的文学规范)新范式建立的几条路径:1)文代会确立共和国文学目标和规范;2)文艺政策的倡导;3)控制文学的生产与流通:(控制发表出版与流通领域的检查与准入;建立文学组织机构;建立文学研究和培养机构,培养合乎新范式的文学人才;)4)文学批判运动等。第一节:第一次文代会与共和国文学新方向的确立1949年7月2日到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后通称第一次文代会)召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到会讲话。第一次文代会开始了文艺新方向的确立,即以解放区文艺的发展方向作为共和国文艺的新规范,并确定了各种文学力量在共和国文学中的资格与地位。周扬的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代表解放区文艺做报告,同时也代表了共和国文艺发展的目标的确立。第一;解放区文学的成就.新主题(民族的阶级的斗争与劳动生产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新人物(工农兵群众取得了真正主人公的地位,知识分子作为与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脑力劳动者被描写着),新语言(语言从群众中来,大众化)、形式(与自己民族特别是民间的文艺传统保持联系);赵树理作为旗帜而被树立。第二,文艺发展的新方向:明确提出文艺为政治服务:“我们的文艺既然是为政治服务的,具体地说,就是为战争、为生产服务的,文艺就应该推动战斗、生产,而不应该妨碍战斗、生产。”(周扬文集第一卷,P526)“工农业生产建设的主题将获得新的重大的意义……建设本身就是斗争。”(p529)解放区文学“以自己的全部经验真证明了这个方向的完全正确,深信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第三:文艺工作者要加强学习.“除了思想领导之外还必须加强对文艺工作的组织领导”(p535)。“为了创造富有思想性的作品,文艺工作者必须首先学习政治,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当前的各种基本政策。”(p530),“离开了政策观点,便不可能懂得新时代的人民生活中的根本规律……只有站在正确的政策观点上,才能使自己避免但从偶然的感想、印象或者个人的趣味……对生活做歪曲的描写。”(p531)茅盾的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几乎是1948年邵荃麟的《对于当前文艺运动的意见——检讨、批判和今后的方向》以及郭沫若《斥反动文艺》的翻版,但语气要缓和、真诚,用语尽量少或非政治化。第一部分谦卑地简概国统区文艺“在种种不利条件下,我们打了胜仗!”二三部分为重点,文字篇幅也占了报告的绝对大部分。第二部分检讨了国统区各种文艺创作倾向:作品中暗淡无力的思想情绪、人道主义思想(沈从文等、)、强烈的主观精神写作(胡风、七月派)、小市民趣味(张爱玲、苏青、钱钟书等)、抗战加恋爱的“新传奇”(徐訏、无名氏)、纯文艺写作(朱光潜、萧乾)、反动文艺(民族主义文学、第三种人、武侠小说)。概括起来是主观上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立场,没有从现实斗争中去看待农民。第二节:文学生产与流通的控制从文化研究的观点来看,文学作品的产生与消费,不仅仅是简单的作家与读者的关系,而是整个文化流域紧密关联。共和国文学新范式的建立不仅是通过文代会以及文艺政策的倡导来发挥作用,同时还在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流通阶段进行控制。按照“党的组织与党的出版物”的要求进行规范控制。列宁1905年发表《党的组织与党的出版物》一书,把文学艺术都纳入到党的宣传品和党的组织架构中。从第一次文代会开始就把文艺纳入到“党的组织与党的出版物”的规范中来。具体措施有:一、建立专门的行业管理机构文联与作家协会等,以此来领导和管理艺术家,并确立艺术家身份准入制度;艺术家拿工资过日子,无稿费(后改为低稿费);二、建立作品审查制度与文艺批评制度;不合政策倡导规范的不能发表与出版。即使出版发表也发动群众进行各种程度不等的文艺批评,以此引导文艺写作倾向。三,加强对私营出版业以及报刊业的控制与管理。1)出版业和报刊业国家化,出版部门国营化,报刊杂志国家发行;艺术刊物由行业协会单位以及宣传部门主管。2)对私营出版业与报刊业进行发展与生存控制。出版业与报刊业在过渡时期,则对出版使用的纸张予以优先与等级制供应,不合规范的私营出版部门以及报刊杂志予以限制供应纸张或不予供应;采用新闻发布制度和新华社供稿,不合规范的私营报刊杂志不予供稿或延迟供稿,以此对其销量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影响私营出版业和报刊业的生存。促使其要么消亡要么合营或公营,从而达到规范化的效果。四、加强对地摊书籍的生产与流通的管理。在旧文艺的传播体系中,书摊作为市民阶层公共阅读的集中地,一直是一个重要和有影响的阵地。因此,建国后对于地摊这个“发行业”采取查禁、没收、收换、取缔以及进行重新登记、核准,从而把书摊纳入文艺改造以及新范式建立的管理过程中来;并积极建立新书摊、新书亭、来发行合乎共和国文艺政策的新文艺书籍,成立书摊行业组织,加强市民阶层趣味的新文艺著作的写作和出版。比如老舍的写作,赵树理的说说唱唱杂志等。五,文学讲习所的建立与新人扶持。单有作家组织管理以及流通出版领域的销售和流通控制,对于文学新范式的建立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如果只有那些被旧文艺所规范下的旧作家得改造来写作,总归是缓慢和不彻底的。比如现代中的著名作家进入1949年后,几乎大家都写不出很好的作品,也写不出合乎新文艺规范的作品来,因此很多作家就此搁笔,不再有新作品问世了!比如茅盾、郭沫若等。因此,建立作家培养场所,自己培养新文艺规范下的新作家,就因此显得更为迫切与需要。文学讲习所的建立正是如此形势与要求下所建立的一个机构。1949年10月“文协”(第二次文代会更名为“作协”)给文化部上报一份《关于创办文学研究员的建议书》》:“一般的文艺工作者大都是自己单枪匹马,自己摸路走……过去各大学的文学系也由于教育观点方法的限制与错误,从来很少培养出多少真正的文学人才。……我们接受以后,……也不一定能适合培养各种不同条件的文学工作者,不一定适合培养作家。所以,有创办文学院之必要。”“另外,在我党领导下,各地已经涌现出许多文艺工作者……他们需要加强修养,需要进行政治上的、文艺上的比较有系统的学习。同时领导上可以有计划地、有组织地领导集体写出各种斗争、奋斗史。”1950年10月文化部部长沈雁冰批复“据此执行”,政务院61次会议通过,正式设立中央文学研究所,丁玲任主任,1953年改称“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康濯(文研所副秘书长)说:文研所的“创办目的就在于选调全国各地的文学青年,经过一定时期的学习,提高其政治与业务水平,培养实践毛泽东文艺方向的文学创作与业务理论批评方面的干部”。邢小群(丁玲秘书,也是文研所第一届学员):这些作家在文研所的学习提高,但更多的学员却没有成为作家,而是文学创作的管理者与组织者。所以说,文学讲习所主要还是培养“文学干部”的单位,是培养文学创作的组织工作者或期刊总编的学校。邢小群在他的书中有一个数据统计可以说明:文研所或文讲所第一期到第四期共279名学员,其中中国作协、文联工作的18人,省级文联、作协主席、副主席的61人,国家级刊物出版社正副总编的19人,省级刊物正副主编的38人,专业创作人员36人,教授、研究员11人,其余为编辑、记者、工人、农民等。可见,文讲所事实上成为了党的文学组织与机构培养文学新规范的管理组织人才的重要机构和阵地,也传达出对于文学新方向的规范的积极作为。表达出对新规范的强烈愿望与迫切形势。第三节:文学批评与文学运动在共和国文学史上,文艺批评的政治化与运动化,是一种最常用也最有效的规范工具。建国以来,这样的运动和批评几乎每年都有。这里主要简要介绍三次著名的,也是有代表性的文艺运动,以此来窥见共和国文学新规范的建立历程。A、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武训的故事:家贫受欺受累不识字;行乞卖贱兴学;感动乡绅与官府兴办义学堂;继续行乞卖贱办学;为更快更多资金而放高利贷;置地出租兴学。陶行知夸赞其兴学之举。电影《武训传》由孙瑜导演赵丹主演,拍摄于1949-1950年,在1950年-1951年上映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上映。公映前预送电影给周恩来、朱德、胡乔木等一百多位以下的中央领导观看审查。初期受赞誉。1950年12月5日到1951年三月下旬,各地报刊都是赞誉一片;从3月下旬开始,批评渐多,最醒目的是4月下旬《文艺报》贾霁的《不足为训的武训》与5月16日被《人民日报》转载的同刊不同期杨耳的《陶行知先生表扬“武训精神”有积极作用吗?》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此文章绝大部分为毛泽东所改写。社论指出:“象武训那样的人,处在……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封建统治者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的宣传封建文化……接近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的宣传。”(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P57-58)“在许多作者看来,历史的发展不是以新事物……阶级斗争,而是像武训哪样否定被压迫人民的阶级斗争,向反动的封建统治者投降……不去研究作斗争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阶级力量,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P59)“歌颂竟至如此之多,说明了我国文化节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程度!”(P58)“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他们学得了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论,但是一遇到……就丧失了判断的能力……竟至投降……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这难道不是事实吗?……马克思主义,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呢?”(P61)批《武训传》的目的是要在文艺界发动一场思想运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思想来看待社会发展史,要坚持工人农民所进行的革命阶级斗争才是历史发展的方向;要求文艺作品一切以历史唯物论来统一作品思想,要积极反映工农兵的革命阶级斗争,要反映新思想、新事物、新人物、新力量。同时也表达出对当时文艺界领导政治上不敏感的不满的讽刺。也直接导致了1952年胡乔木替代周扬。对《武训传》的批判开了“群众性政治批判”运动的先河。产生了一个电影指导委员会,江青是主要成员。B、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论争和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观点:承继五四时期胡适提出的“自传说”,依靠考据扎实论证,摒弃旧红学“索隐派”的牵强附会与主观臆测方式;回到文艺美学,以文学美的视角看待《红楼梦》,认为主旨是“色空”,无谓褒贬,而是“两美合一”,并评述其风格为“怨而不怒”的儒家文学传统的发展,写作方式上承继了《金瓶梅》。1954年“五四”前夕李希凡和蓝翎合写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对俞平伯的观点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投稿《文艺报》而未予答复,后投寄回山大的《文史哲》得以刊出。9月中旬时任中宣部文艺处长的江青看到,要求《人民日报》转载,以引起更大的讨论。但周扬及《人民日报》以“党报不是自由辩论的场所”而拒绝,后经协商,由《文艺报》转载,并经冯雪峰加编辑按,既肯定此文的观点,同时还批评了此文论述上“不够周密与全面”。10月10日《光明日报》副刊“文学遗产”专栏发表李希凡和蓝翎写的另一篇文章《评<红楼梦研究>》,把俞平伯与胡适直接联系起来加以批评。《光明日报》为此也加了一个编辑按,用语中涉及到“试作”“一些问题和意见”“可供参考”。毛泽东为此对《文艺报》与《光明日报》的编辑按逐条进行批注,并在10月16日致信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少奇,周恩来、陈云、朱德、邓小平及有关中央领导,即关于《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明确支持李蓝二位对俞的批评,并呼吁对俞从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发动对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信中说:“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作者是两个共青团员……有人要求将此文在《人民日报》上转载,以期引起争论,展开批评,又被某些人以种种理由(主要是“小人物的文章”,“党报不是自由辩论的场所”)给以反对,不能实现……看样子,这个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也许可以开展起来了。事情是两个“小人物”做起来的,而“大人物”往往不注意,并往往加以阻拦,他们同资产阶级作家在唯心论方面讲统一战线,甘心做资产阶级的俘虏,这同影片《清宫秘史》和《武训传》……的情形几乎相同……《武训传》虽然批判了,却至今没有没有吸取教训”(史料选P146-147)此信1967年5月27日发表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批判从1954年10月直到1955年3月。中国作协党组召开会议,并8次召开文联和作协扩大联席会议进行批评。尤其署名袁水拍的批判文章《质问<文艺报>编者》是经过毛泽东亲自改写。最后批判火力集中于《文艺报》总编辑冯雪峰,冯写了《检讨我在<文艺报>所犯的错误》发表在11月14日《人民日报》上。毛泽东阅后又加了旁批。冯最后被打成反党分子。1955年1月26日,中央发出《关于在干部和知识分子中组织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演进工作的通知》,3月1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指示》。如果说批《武训传》是在文艺界竖起唯物主义思想,强调写阶级斗争与工农兵,那么批俞平伯则是前期的继续,尤其是要在学术界(更确切说是整个意识形态领域)树立起唯物主义思想,强调阶级斗争理论,坚持工农兵的社会主体性。这次运动也使得“群众性政治批判运动”形式完全正常化,而且程度更甚,并与政治斗争相衔接。同时造成学术界的死寂与简单化、粗暴化、思维僵化。C、对胡风及其主观战斗意志论思想的批判与斗争胡风的问题很复杂。批胡风实则是在全国范围内清除别一样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想。胡风的主观战斗意志论,也是一种无产阶级文艺思想,但他和毛泽东的群众文艺思想论、实践论以及政治附庸思想论不同,既强调为无产阶级写作,但更强调作家个人的主观意志对写作的作用,强调文学的审美性。因此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冲突。为此,在上海时期以及鲁迅生前就与周扬等人的思想产生冲突。但他既是党在国统区的文艺领导,又是出版人,出版《七月》丛书,培养和影响了国统区一批优秀青年作家。史称“七月派”。早在左联时期的两个口号之争就暴露出他与党的文艺认识的差异;39年前后的民族形式问题论争中,胡风也不同于向林冰以及郭沫若、周扬、何其芳、艾思奇等党内以及左翼作家;45年1月重庆文艺界学习“讲话”时,胡风在他主编的《希望》上发表舒芜的《论主观》,香港左翼人士在《大众文艺丛刊》上批评胡风,48年9月胡风又写作《论现实主义的路》作答。邵荃麟的《对于当前文艺运动的意见——检讨、批判和今后的方向》以及郭沫若等人的文章,都或多或少涉及对胡风的批评和论争。第一次文代会,茅盾的报告虽然没有点名,但明显有好几处地方作为消极文艺创作倾向于思想批判的是胡风思想中的“主观战斗意志”以及“生命力”。1950年3月周扬再一次报告会上公开指明存在“胡风小集团”。1952年3月以“清除文艺工作中浓厚的小资产阶级倾向”为主旨,文艺界拉开了整风的帷幕。在批评路翎中公开涉及胡风的文艺思想,同时《文艺报》召开读者座谈会,读者纷纷来信要求批判胡风文艺思想。5月25日舒芜在《长江日报》发表《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6月8日《人民日报》转载,并加编辑按充分肯定舒芜的检讨,指出组织上存在“以胡风为首的一个文艺上的小集团”。迫于形势,胡风致信周恩来要求讨论胡风文艺思想,于是文艺界在9月到12月周扬连续主持三次胡风文艺思想讨论会,实际是早已定性为“抗拒毛泽东文艺方向”的批判会。舒芜发表《致路翎的公开信》,承认确实存在“以胡风为核心”的“排斥一切的小集团”。5月25日舒芜在《长江日报》发表《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6月8日《人民日报》转载,并加编辑按充分肯定舒芜的检讨,指出组织上存在“以胡风为首的一个文艺上的小集团”。迫于形势,胡风致信周恩来要求讨论胡风文艺思想,于是文艺界在9月到12月周扬连续主持三次胡风文艺思想讨论会,实际是早已定性为“抗拒毛泽东文艺方向”的批判会。舒芜发表《致路翎的公开信》,承认确实存在“以胡风为核心”的“排斥一切的小集团”。胡风在讨论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对小集团事情进行“澄清”,但是拒绝承认有根本问题错误。《文艺报》1953年第2期第3期先后发表林默涵与何其芳的文章,认为胡风的文艺思想是反马克思主义,是非阶级的观点,否认思想改造,否定民族文化;并对胡风的态度很不满意。在1954年3月,胡风在家闭门三个月写作《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著名的“三十万言书”,并向毛泽东等呈送了一封信与三十万言书;10月因批《红楼梦》研究引发的对冯雪峰及文艺报的批判过程中,胡风误以为对文艺报的批评是中央对他的报告的回应,于是全身心投入到对文艺报的批评中去,并作了两次大会发言,指责文艺报对路翎、鲁黎、阿垅等的压制,尤其是点名批评十多个文艺界的领导。最终造成12月8日,周扬作了经过毛泽东亲自审阅的报告《我们必须战斗》,其中一节专门针对胡风文艺思想。1955年1月25日中央同意公开印发三十万言书,胡风请求发表承认错误的声明,毛泽东指示,不能登载这样的声明,同时还要对胡风思想进行彻底的批判。接着中宣部向中央递交开展批判胡风反动文艺思想的报告,4月1日,郭沫若发表《反社会主义的胡风纲领》,自此,思想范畴的批判转向到政治范畴的批判。5月17日胡风被批捕,夫人梅志同时被捕,并人民日报分三次公布“胡风反党集团的”材料。胡风案全国株连2000多人,包括一些不认识或无缘无故的人,有的人还因此在后来的各级运动中丧生!在1954年3月,胡风在家闭门三个月写作《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著名的“三十万言书”,并向毛泽东等呈送了一封信与三十万言书;10月因批《红楼梦》研究引发的对冯雪峰及文艺报的批判过程中,胡风误以为对文艺报的批评是中央对他的报告的回应,于是全身心投入到对文艺报的批评中去,并作了两次大会发言,指责文艺报对路翎、鲁黎、阿垅等的压制,尤其是点名批评十多个文艺界的领导。最终造成12月8日,周扬作了经过毛泽东亲自审阅的报告《我们必须战斗》,其中一节专门针对胡风文艺思想。1955年1月25日中央同意公开印发三十万言书,胡风请求发表承认错误的声明,毛泽东指示,不能登载这样的声明,同时还要对胡风思想进行彻底的批判。接着中宣部向中央递交开展批判胡风反动文艺思想的报告,4月1日,郭沫若发表《反社会主义的胡风纲领》,自此,思想范畴的批判转向到政治范畴的批判。5月17日胡风被批捕,夫人梅志同时被捕,并人民日报分三次公布“胡风反党集团的”材料。胡风案全国株连2000多人,包括一些不认识或无缘无故的人,有的人还因此在后来的各级运动中丧生!1955年1月25日中央同意公开印发三十万言书,胡风请求发表承认错误的声明,毛泽东指示,不能登载这样的声明,同时还要对胡风思想进行彻底的批判。接着中宣部向中央递交开展批判胡风反动文艺思想的报告,4月1日,郭沫若发表《反社会主义的胡风纲领》,自此,思想范畴的批判转向到政治范畴的批判。5月17日胡风被批捕,夫人梅志同时被捕,并人民日报分三次公布“胡风反党集团的”材料。胡风案全国株连2000多人,包括一些不认识或无缘无故的人,有的人还因此在后来的各级运动中丧生!第四节:文艺政策的倡导、调整与反复1、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词是苏联日丹诺夫在1932年清除“拉普”时创造的一个词语。周扬于1933年11月的《现代》第四卷署名周起应发表《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一文,首先提到这个词语。但建国后正式作为我国文学的创作方法则是周扬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国文学前进的道路》。本文为苏联文学杂志《旗帜》所写,载《旗帜》1952年12月号,1953年1月11日《人民日报》转载。(见周扬文集第二卷)“苏联文学的强大力量在于,它是站在共产主义思想的立场上来观察和表现文学,善于把今天的现实和明天的理想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它的力量就在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方法。……中国人民的文艺也是世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组成部分。”(P67)“判断一个作品是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主要不在于它所描写的内容是否社会主义的现实生活,而是在于以社会主义的观点、立场、来表现革命发展中的生活的真实。”(P71-72)“丁玲等同志的作品以及赵树理和其他作家的一些作品……是以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的观点来描写农民的,他们以工人阶级的眼光观察了农民的的命运”(P72)1953年第二次文代会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提法进行确立。1958年3月22日,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收集一点民歌,并说:“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是民歌,第二条是古典,在这个基础上写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歌的,内容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的统一”。1958年5月,毛泽东又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应采用“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从1958年9月到1959年,全国报刊发表文章讨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其实,在1933年周扬的《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一文中说:““革命的浪漫主义”不是和“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对立的,也不是和“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并立的,而是一个可以包括在“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里面的,使“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更加丰富和发展的正当的必要的要素”(周扬文集P114)总之,文艺政策的倡导,代表了共和国文学新范式的具体规范以及其形式发展,对文学创作实践具有掌控性的规范和影响。2、文艺政策的调整与反复。文艺政策的倡导,期间有着一些调整与反复。因为,这种文艺政策的倡导导致文艺创作的壁垒很多,到处都是地雷,同时也导致作家们小心翼翼,艺术性与创造力被限制,因此,文艺政策也出现过一些短暂的调整,但往往不久就又变得更严厉。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1956年春天,毛泽东重提他在1951年给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百花齐放”是针对文艺界的,此时重提,则有了双关的含义。“百家争鸣”的提出稍晚,与当时成立《历史研究》委员会有关,陈伯达提出要在研究中鼓励“百家争鸣”,同时毛泽东也多次提起。最终系统也是明确的作为中共在科学文化上的一项基本方针,是在1956年4月25日。在讨论《论十大关系》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完整明确的说:“陈伯达同志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5月2日毛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向各界宣布“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方针,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方针,是必要的。”5月26日陆定一代表中央在怀仁堂向科学家和艺术家作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对双百方针作了详细系统的阐发。同时6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双百”方针对知识界来说是鼓舞的他们相信这一方针带来的希望。但是苏共二十大以及波匈事件的爆发,国内鸣放的一些言论让毛的是想起了变化。1957年5月15日毛写了《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并且说了后来才知道的著名的“引蛇出洞”的“阳谋”言论:“在民主党派中和高等学校中,右派表现得最坚决最猖狂。我们还要让他们猖狂一个时期,让他们走到顶点。他们越猖狂,对于我们越有利益。人们说:怕钓鱼,或者说: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现在大批的鱼自己浮到水面上来了,并不要钓。”由此全国转入“反右”运动“反右”运动使得“双百”方针并没有真正贯彻。而1958年2月28日周扬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全面批判“写真实”论、“人性”论、“一本书主义”等。这种状况延续到58、59、60年,后来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1年6月中宣部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以及文化部的故事片创作会议在“新侨饭店”召开,被称为“新侨会议”,周恩来到会讲话;1962年3月中国戏剧家协会在广州召开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称为“广州会议”,陈毅在会上讲话。对文艺政策进行了调整,重新确立知识分子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把它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员,明确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对文艺方针和政策的偏差做了检讨和反省。尤其1962年8月中国作家协会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片创作座谈会,称“大连会议”,更是对英雄人物与“中间人物”的创作,作了明确的肯定。后来文革前出台但受到批判的“文艺八条”则是这三次会议的精神的总结。但是,在文艺政策调整的同时,对三次会议精神的抵抗与怀疑也存在,尤其是大连会议召开之时,在渤海的对岸北戴河中央的领导人同时在开会,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这实质表明了这三次会议的精神病没有得倒完全或真正的落实,其调整的效果有限,但也不能否定这三次会议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现在的红色经典作品几乎都是写作和出版于1959-1962年间。不容否认二者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联系。但最终,文艺政策还是义无反顾、无法阻挡也是顺理成章地滑向了更为激进的文革时期的文艺政策。附录1:“反右”运动数据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工程学院《数字系统设计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数据挖掘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固体表面物理化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中外剧作家及作品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运城职业技术大学《休闲学与休闲文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协同效应
- DB2201T 69-2024 哺乳母猪智能化饲喂技术规范
- 数学社团学习活动
- 房地产经纪综合能力-《房地产经纪综合能力》模拟试卷1
- GB/T 9978.5-2008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第5部分:承重水平分隔构件的特殊要求
- 上海纽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综合素质答案技巧
- 办公家具项目实施方案、供货方案
- 2022年物流服务师职业技能竞赛理论题库(含答案)
- 危化品安全操作规程
- 连锁遗传和遗传作图
- DB63∕T 1885-2020 青海省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技术规程
- 高边坡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分析
- 中海地产设计管理程序
- 简谱视唱15942
-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