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考复习备考从徽派到国卷——探讨两个基本问题一、高考:如何应对?二、教学:如何展开?一、高考:如何应对?历史知识基础学科能力依托历史素养目标知识素养能力高考命题的立意变迁核心素养新目标?核心素养1、高考的知识要求——基础必修一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列强侵华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罗马法;近代西方代议制;必修二古代土地问题;古代商品经济发展;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三次科技革命;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罗斯福新政;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必修三宋明理学;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近代自然科学;【高频考点分布】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2、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4、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5、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6、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三.描述和阐释事物7、客观叙述历史事物8、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9、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四.论证和探讨问题
10、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11、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12、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2、高考的能力要求——依托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历史素养它的表现形式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
——2012年吴伟西安讲座:《历史学科素养与历史能力》3、高考的素养要求——目标什么是历史素养?
历史知识解决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历史学科能力意识价值观——2012年吴伟西安讲座:《历史学科素养与历史能力》历史试题“素养立意”的五个方面一、“准确通达的历史时空观念”二、“求真求实的历史证据意识”三、“回到现场的历史思维特征”四、“关照现实的历史价值引领”五、“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胡军哲:《素养立意: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历史试题评析与教学启示》教育部正在修订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高中历史教学重点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核心知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与解释、历史价值观。历史核心素养达成度,是评价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考察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今后历史教学评价的根本导向。
——2015年9月何成刚西安报告会
什么是历史核心素养?4、高考的核心素养要求——核心目标?时空观念:科学使用与时空有关的概念术语、古今地图、大事年表等阐述中国及世界进程。有意识地在一定时间、空间下理解和解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史料实证:知道史料是历史叙述的主要依据;知道搜集整理史料的基本方法;能够对史料的信度和效度作出分析判断;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出解释和阐述。核心知识:知道中国及世界历史的基本线索、发展趋势和经历的发展阶段,知道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与历史人物,知道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文明成果。
历史理解与解释:知道唯物史观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科学理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史料为依据,从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效果、继承与发展、联系与综合、量变与质变、联系和综合、必然与偶然、个案与全局等角度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按照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要求,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对历史作出符合逻辑的解释和阐述。
历史价值观:能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经验,形成积极、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
具体表现:增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情感,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价值观知识面研究力方法论ABCD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模型建构一、知识面二、研究力三、方法论四、价值观时空观比较史学研究方法计量史学研究方法价值观引领史观引领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模块类型法选择题模块材料题模块开放性试题模块选修题模块阅读面历史解释能力(一)选择题模块【十五种常见类型】概念型数据型比较型判断型推理型程度型因果型排序型情境型图片型评价型组合型阶段特征型史学研究型文化常识型研究考情【十大障碍设置】知识障碍概念障碍阅读障碍语法障碍逻辑障碍理解障碍程度障碍转换障碍思维障碍视野障碍研究考情【十大错误原因】时空观错乱想象力过剩基本常识欠缺零和二元思维语文功底薄弱逻辑思维跑偏历史概念不清判断方法单一学术阅读匮乏心智不够成熟研究学情【十大判断方法】常识判断
时间判断空间判断概念判断史实判断逻辑判断规律判断语法判断程度判断数据判断研究对策(1)常识判断(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B常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同属社会保障体系(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A(1)常识判断常识:起点低因而增速快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D(2)时间判断(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A(2)时间判断(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C(2)时间判断(2)时间判断(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A(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2)时间判断D(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①②③④A.③②④①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3)空间判断C(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C(4)概念判断
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东亚封建社会中的君主(中国皇帝、日本天皇、朝鲜、越南、琉球国王)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亲或妻妾娘家的人。外戚干政是古代皇帝的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在中国尤以汉朝为烈。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D(4)概念判断(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史实性错误)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国民党准备持久抗战的史实)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史实性错误)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史实性错误)B(5)史实判断(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起点低因而增速快)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史实性错误)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史实性错误)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史实性错误)A(5)史实判断(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史实性错误)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史实性错误)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史实性错误)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的地位问题)D(5)史实判断(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世行宗旨)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无关)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史实性错误)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时间性错误)A(5)史实判断(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法律审判非道德审判)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证言非证据)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双眼蒙布—看不到表象—不受表象迷惑)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民意并不能保证司法公正)C(6)逻辑判断现行高中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将中西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作为专题放在一起是最大的败笔。西方自古希腊罗马就有民主政治和人文精神的萌芽,这是历史事实,但是,仅从西方历史中选择专题,就不是世界史了。这种中西专题的对照,极易误导学生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认识。钱乘旦先生有一篇重要的论文:《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他认为,在资本主义发生前的几千年中,人类文明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四个文化圈,即“中国文化圈”“印度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和“欧洲文化圈”,前两个文化圈先于后两个文化圈形成;前三个文化圈有更多的相似之处,欧洲(特别是西欧)则显得比较独特;东方的情况是普遍的,欧洲的情况是特殊的。显然,以欧洲历史取代世界史是非常不恰当的。再从欧洲史中提取专题,与相应的中国史专题并列,无异于以已之短,比人家之所长,结果不言而喻。
——任世江《编余杂俎》(7)规律判断(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B(7)规律判断(2012·全国课标卷·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B(7)规律判断(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C(7)规律判断(8)语法判断(2012·全国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D1、学会找中心句。或在段首,或在段尾。(8)语法判断(2010·全国Ⅰ卷文综·23)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B2、学会抓主谓宾。特别是主语。(8)语法判断3、注意语法句式的重心(2012·全国课标卷·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C(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B(8)语法判断3、注意语法句式的重心(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9)程度判断C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B(10)数据判断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数据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2012·全国课标卷·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
)
图5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10)数据判断C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
(2010·全国Ⅰ卷文综·27)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
(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10)数据判断表2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A年份总额(千两)田赋(%)厘金(%)关税(%617.918.818878578736.419.624.318898618735.517.425.718919539433.417.125.118928881635.217.226.0(2010·全国Ⅰ卷文综·14)表1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10)数据判断D(二)材料题模块“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三大维度“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命题的五项基本原则1、三步曲:“读——审——写”三步2、四分法:题引、材料、出处、设问3、四定法:定向、定法、定位、限定解题思路与方法解题思路与方法第一步:读读题要做到“四读”:按照顺序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第二步:审(1)审分值----分值/2确定要点数量(2)审设问----“四定法”审设问“读——审——写”三步曲四定法材料解析题设问部分结构组成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注意:一般来说,定位词前往往会有关键的限定词,限定答题的时间、空间、角度等。背景原因条件目的
特点
内容成就
实质
影响作用
意义
启示认识等概括
分析比较
说明评析
指出列举等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公式一: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定向词分类定向词暗含答案来源答案肯定在材料中,这种设问不受教材束缚
答案肯定在教材中,材料只不过是个引子答案一定在教材和材料中,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和教材结合点答案肯定在材料间递进或并列或转折的关系中,根据前面的设问和答案得出认识和结论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综合上述材料回答设问间的递进或并列或转折关系材料教材材料+教材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如:概括、列举、分析、指出、比较、阐述、说明、评述、评析、评价、评论公式二: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基本思路定法词(行为动词)既承担命题人对学生历史学科思维方法的考查,又为学生正确解题提供思路和方法。1、背景(原因、条件)类2、影响(意义、作用)类3、表现(内容)4、特点类5、异同(比较)类6、说明类7、变化类8、本质(实质)类9、启示(认识)类公式三:利用定位词,确定材料解析题的类型公式四:通过限定词,确定答案的时间、空间和角度(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例1(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
(定向词)(定向词)(定法词)(定法词)(定位词)(定位词)(定位词)(限定词)(限定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定向词)(定向词)(定向词)(定法词)(定法词)(定法词)(定位词)(定位词)(定位词)例2(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
(限定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定位词)例3(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
(限定词)(限定词)(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例4(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
(定向词)(定向词)(定法词)(定法词)(定位词)(定位词)(定位词)(限定词)例5(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定向词)(定向词)(定法词)(定法词)(定法词)(定位词)(定位词)(定位词)(限定词)(限定词)(限定词)(定位词)解题思路与方法第三步:写温馨提示:点要多、面要宽、话要短多叙述语言,少概括语言;多口语语言,少专业语言;多胡言乱语,少内在逻辑;多长篇大论,少条理层次;多原文照抄,少提炼概括。“六化”:精准化、序号化、要点化、专业化、段落化、整洁化考生答题的“实然”考生答题的“应然”“读——审——写”三部曲(三)开放性试题模块
——高考的试验田年份试题内容(素材)试题设问2010年明清时期中国与中世纪晚期英国纺织业生产状况的比较。“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2011年欧洲崛起的方式。“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2012年中国近代化的动力。“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2013年东汉、唐代地方行政区划方式的比较。(在两幅图片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014年关于抗日战争内容的“教材目录”。“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2015年科技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公式”。“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1.(201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材科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类型一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13分)
(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一:恩格斯的观点是正确的。资本主义萌芽需要多种“历史前提”才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如英国,这一历史前提表现为:1、英国较早产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2、早期的殖民掠夺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3、圈地运动为其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4、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为其提供强大的内动力5、早期商业革命为其奠定良好基础。6、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其奠定科学理论基础。7、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打破封建神学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以上的历史前提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促使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再如中国,在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由于当时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和海禁,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当时商人经营商业挣来的钱多用来买田置地,没有继续扩大资本,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的“历史前提”没有促进中国的发展。综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经济、政治、思想、社会多方面条件的共同存在,这样的“历史前提”才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参考答案二:论点:只有在市场这一历史前提具备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正式形成。论证:英国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海外市场的需求,进而极大地刺激了纺织业的发展。原有手工业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从而催生了工业革命,机器化大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明清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贫困导致的低购买力,重农抑商政策对国内市场的限制,以及闭关锁国形成的海外市场的萎缩,中国失去了推进工业化的契机。结论:中英两国的历史证明,只有当市场这一历史前提具备的时候。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才能形成。恩格斯的观点是正确的。2、(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评论对象观点一观点二西方崛起的时间由希腊罗马经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到现代世界霸权的建立是长期的历程16世纪后加速赶超,19世纪超过亚洲是突然崛起的西方崛起的表现民主制度、君主制、骑士制、思想文化、开拓精神贸易科技航海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的全球影响力西方崛起的动因内部积淀:欧洲自身文明成果的逐步积累外部力量: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他文明成就西方崛起的世界历史地位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改变了亚非拉的封闭落后状态16世纪之前亚洲引领世界,19世纪之前欧洲一直落后参考答案一:观点:我认为西方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非洲、拉美、亚洲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史实: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思想: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外交)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当西方崛起的时候,亚非拉各国相对落后。比如中国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产生,但发展缓慢,受以下因素阻碍:政治上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思想上八股取士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所以亚非拉被殖民侵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亚非拉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参考答案二: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中国古代文明长期世界领先,对西方产生巨大影响。比如:经济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在清前期以前一直世界领先。政治上: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到欧洲,尤其是科举选官制度影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科技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贸易上: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连接欧洲和中国,以及郑和下西洋,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文明。3、(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参考答案一:
总观点: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本人认为该观点正确。
分观点一:西方的冲击使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分观点二:西方的冲击使中国政治发生了重大变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分观点三:西方的冲击使中国思想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新文化等。
总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迫开始近代化进程,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参考答案二:不同意这种观点。这种观点实质是西方中心论,过分夸大了西方在近代中国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很大程度是中国自身进步的结果。从思想上,明末清初就已提出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思想;经济上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西方的侵略中止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参考答案三:参看示例一、二
列观点--表态度---论证---总结基本方法总结----“四步法”评分标准:1.观点部分:观点明确、解读准确,2分;2.论证部分:要求材料全面,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论证,8分;3.结论部分:要求总结提升,不能只是简单的重复观点,2分。注意事项:1.一种还是几种观点?2.有机结合材料,多角度、史论结合、中西结合、正反结合3.结论从具体到一般,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4、(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1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图9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图10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类型二【参考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信息:汉代北方地区的州比唐代北方地区的道密集;唐代北方地区的道比汉代北方地区的州少。说明:中央集权程度加深;地方控制力减弱;唐代裁撤合并行政区域,减少了行政支出,缓解经济负担。
信息:吐蕃、南诏不见于汉代说明:从汉至唐边疆民族地区有所发展;与中原联系加深;密切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唐代少数民族政策效果明显;促进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缓和民族矛盾。
信息:汉代交州与唐代岭南道所辖变化不大说明: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信息:州、道开始都是监察区,后来演变成行政区。说明: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地方与中央关系不断调整,机构设置随形势而变化)。※其它答案——基本方法总结:求同、求异、找变化。1.求同:审查两幅图片的相同之处。对比汉唐时期的州和道,知识面广的同学不难发现,州、道开始都是监察区,但是后来却演变成行政区,是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的,考生如果能围绕该主题进行阐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2.求异:查看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如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考试中心所给的“示例答案二”)。3.找变化:看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如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考试中心所给的“示例答案一”)。5.(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一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类型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参考答案41.(12分)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卷一第41题突出强调了中共在抗战中的主要表现及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明显忽略了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贡献及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援助。考生如果认清了这一点,答题便会游刃有余。因此,学生在“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对该目录进行修改时,既可以增加国民党抗战的内容,也可以压缩国民党黑暗统治的内容,还可以增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内容。——胡军哲武松健《拓宽历史教学的视野——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评析及教学启示》中史参2014年第8期建议4分(是什么)事件本身的价值4分(为什么)增删之后的好处4分(会怎样)增加国民政府抗战的内容结合具体事件回答(示例: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的全貌。答案结构:是什么+为什么(史)+会怎样(论)建议4分
(是什么)事件本身的价值4分(为什么)增删之后的好处4分(会怎样)增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内容1942年元旦,在美国的倡导下,美、苏、中、英、法等国共同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对最后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性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增加该内容,可以反映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答案结构:是什么+为什么(史)+会怎样(论)建议4分(是什么)事件本身的价值4分(为什么)增删之后的好处4分(会怎样)压缩国民党黑暗统治的内容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国民党反共高潮或黑暗统治不是主流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国军且战且退,但一直顽强抵抗到抗战胜利。调整该内容,才符合抗日战争的事实。答案结构:是什么+为什么(史)+会怎样(论)在众多方法类历史试题中,此题堪称“奇题”乃至“神题”。关于此题,褒贬不一,分歧很大。笔者认为,评价此题,关键是如何确定其类属,如归之于知识类试题必贬无疑,而归之于方法类试题则会肯定之。在我看来,这是一道典型的方法类历史试题。此题要求考生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用史学家“做历史”的方法去解答试题。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第二步,发现问题;第三步,提出解决方案(“修改建议”),并认证方案是可行或可以成立(修改理由)。——冯一下基本方法总结答案结构:是什么+为什么(史)+会怎样(论)6.(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类型四答案示例一:科学技术促进了劳动工具的改进,有利于生产力提高。(3分)①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新式交通运输工具蒸汽轮船、火车的发明,使得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3分)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使得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出现了汽车、飞机等新式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3分)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3分)答案示例二:观点:括号里面的生产要素不完善,应增加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等要素。论证: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提供了政治前提。二战期间,德国迫害犹太人而美国为科学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科技在两国产生的生产力有很大的不同。在前苏联及中国现代史上,“左”倾错误思想就不利于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战争环境可以破坏甚至摧毁现存的生产力水平,如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巴以冲突等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核技术虽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推动力,但原子弹也可以摧毁现存的生产力,如二战末期对日本的核打击,美苏争霸中的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崩溃的边沿等。综上,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质量和周期。答案示例三:观点:可在括号中加入“科学家”要素。论证: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之后,伽利略、培根、牛顿等成批科学家涌现,正是这些科学家在背后的影响,间接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蒸汽时代”的到来;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还主要是来自工人和工匠的实践经验积累,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则主要是来自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发明创造了。法拉第、爱迪生、伦琴、居里夫人、门捷列夫、西门子、贝尔、马可尼、格拉姆等科学家们极大地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电气时代”的到来。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科学和技术更加紧密结合。科学家的理论创新对技术和生产的贡献更加巨大。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论等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总之,“科学家”不能被括号中的“劳动力”要素包含,应单列,他们是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特殊乃至决定性的要素,因为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还可以补充如:政治制度、经济思想、资本、市场等要素首先,一道试题多种答案,即“一题多解”将成为今后高考历史试题答案的一种常态。“独解”一统高考历史试卷的局面将得到改变。其次,“观点明确”取代“观点正确”,虽是一字之差,却成为对考生答案的重要要求。再次,结论性的答案不仅要“观点明确”,而且要用准确可信的史实加以证明。最后,挑战权威、修订或否定“定论”,有理有据,自成一说或自圆其说的新颖答案,将受到不同程度的肯定,获得相应的分数(包括高分)。——冯一下韩海林《试说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新动向——基于对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的观察》(四)选修题模块年份改革2010年刘晏榷盐法改革2011年满清八旗改革2012年王莽币制改革2013年清末新政2014年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改革2015年唐代币制改革选修一【古今中外重大改革回眸】高考回眸1.从考查特点上看:命题依标不依本,不拘泥于教科书;2.从考查内容上看:以中国的改革尤其是中国古代改革为主;选修和必修相结合;3.从考查方式上看:以横向或纵向对比、类比为主。4.从设问方式上看:一般为两问(分值分配为8、7分或6、9分),主要以考查改革之背景(原因、目的)、特点、影响(作用)为主;选修一题型特点选修一应对策略1、真题训练法:回眸历年真题,归纳总结规2、思维建模法:构建改革的类型、背景、成败因素、评价标准、启示等模型3、史观引领法:多元史观解读改革4、课外延伸法:命题时重点关注中学选修教材中未涉及的改革2010年曹操2011年钱玄同2012年道光皇帝2013年韩愈2014年包拯2015年丘处机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考回眸选修四题型特点1、从命题特点看:命题依纲不依本,不拘泥于教科书;与时政联系密切,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切的现实关照;2、从考查内容看:以中国历史人物特别是古代和近代历史人物为主;人物往往是教材上不太重视但生活中耳闻能详的人);3、从考查目标看:考查能力目标涉及较广泛,层次也较高一些。这一点可从设问的方式得出,如“概括”、“指出”、“评价”、“简评”、“说明”等。4、从答案组织看:对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达的能力要求较高。温馨提示:答人物题一定要眼中有人!选修四应对策略1、真题训练法:回眸历年真题,归纳总结规律2、思维建模法:构建人物评价的要求、原则、角度、方法、影响因素等模型3、课外延伸法:命题时重点关注中国古代和近代史上中学教材上不太重视但生活中耳闻能详的人二、教学:如何展开?1、要有模式意识2、要有整合意识3、要有开放意识4、要有学科意识5、要有史观意识6、要有时代意识7、要有研磨意识8、要有热点意识1、要有模式意识专题+通史整合专题+模块整合专题+国别史整合专题+史观引领专题+史法引领专题+能力引领专题+解题方法引领专题+学科价值(热点)引领二轮复习实践中的八种模式政治文明:神权—君权—民权(民主化、法制化)——过自由而平等的生活经济文明:农业—工业—信息(工业化、市场化)——过富足而健康的生活文化历程:巫术—神学—科学(科学化、理性化)——过高尚而丰富的生活必修ⅠⅡⅢ——政治+经济+文化2、要有整合意识以文明为单位整合一、中央集权:中国政治的制度基因二、轮番而治:西方政治的民主滥觞三、代议制度:欧美近代的政治创新四、走向共和:中国近代的艰难转型五、大国新路:社会主义的起起落落六、多元并存:国际政治的分分合合必修Ⅰ:政治模块2、要有整合意识以模块为单位整合一、权力支配的农耕文明二、市场导向的工业文明三、多种模式竞争的世界四、两种模式转换的中国五、市场经济统领的全球必修Ⅱ:经济模块2、要有整合意识以模块为单位整合中国史整合美国史整合英国史整合法国史整合德国史整合日本史整合俄国史整合从国际关系的角度上讲,历史本质上是大国的角逐,强国的舞台,其主角是大国、强国!2、要有整合意识以国别为单位整合两宋时期的阶段特征经济:宽松的经济政策,紧张的政府财政,活跃的商业经济,成长的市民阶层;政治:叠层的政治架构,开放的文人仕途,活跃的议政氛围;文化:科技创新的高峰,三教合一的理学,走向大众的文学艺术;民族关系:并立的民族政权,高度的民族交流,压迫的民族空间,强烈的民族意识;对外关系:发达的航海技术,繁荣的对外贸易。2、要有整合意识以阶段为单位整合人觉醒---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发现---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解放---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智慧---第14课理性之光力量---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2、要有整合意识以单元为单位整合岳麓版必修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面对四大问题——人应该过怎样的世俗生活:文艺复兴人应该过怎样的心灵生活:宗教改革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启蒙运动人应该过怎样的幸福生活:科学革命完成四个解放——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把人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把人从王权的压迫中解放出来科学革命: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2、要有整合意识以单元为单位整合一、特殊环境孕民主二、仁人志士建民主三、三大机构保民主四、穿越历史看民主五、回归理性悟民主必修Ⅰ第六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2、要有整合意识以章节为单位整合一、从传统中走来二、在妥协中革命三、在法治下确立四、在渐进中完善五、在感悟中前行必修Ⅰ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历史二维思维视野下的——2、要有整合意识以章节为单位整合思维导图民主的基因:从欧洲到北美二民主的前提:从殖民到独立三民主的困境:从邦联到联邦四民主的保障:从条例到宪法民主的发展:从缺陷到完善民主的智慧:从历史到未来五六一必修Ⅰ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2、要有整合意识以章节为单位整合必修Ⅰ第12课鸦片战争一、两个文明的战争——战争的缘由二、祸起鸦片的战争——战争的诱因三、不成对手的战争——战争的败因四、缺乏痛感的战争——战争的反思五、成为界碑的战争——战争的影响2、要有整合意识以章节为单位整合一、临危受命的新政二、力挽狂澜的新政三、特色鲜明的新政四、争议不休的新政五、重塑美国的新政六、改变世界的新政七、追问源头的新政思维导图2、要有整合意识以章节为单位整合必修Ⅱ第15课罗斯福新政西周的三大政治设计权力的分配:分封制度——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权力的继承:宗法制度——家庭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权力的认同:礼乐制度——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2、要有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隐患排查
- 媒体设计师多媒体设计创意营销
- 遗传多样性评估-洞察分析
- 二零二五年度豪华汽车无偿赠与合同范本全新修订版3篇
- 2024年绿色供应链管理合作协议
- 装修房子材料合同范本
- 水资源遥感监测与评估-洞察分析
- 浴池承包合同协议书范本
- 上海公司股权转让协议
- 景观石购销合同
- 法人代持免责协议书范本
- 园林景观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详解演示文稿
-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指南要点解读
- 磷虾油专业知识课件
- 最小作战单元-以盾棍叉战法为例
- advantrol-pro v2.70学习版系统组态使用手册
- 大堂经理:黄金业务营销讲座
- 山东省建筑工程消防设计部分非强制性条文适用指引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综合能力测试》事业单位国考真题
- 陕西省咸阳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绿城物业室内公共区域清洁作业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