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被薜荔兮带女罗
——古代服饰质料的发现与演变
本章所讲内容服饰之初:花叶须戴满头归彼采葛兮索麻缕,手指经挂裘之饰者,见美也丝绸:云想衣裳花想容棉花纸质衣料的尝试
一
、服饰之初:花叶须戴满头归
人世难逢开口笑,
鲜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1.花叶以植物花、叶、树枝、树皮、葛藤为着装材料,大约是万年以前的情景。稍后,仍有发展,今天仍可见出遗痕。而麻类纤维今天仍盛行不衰。人类文化学资料:清代野史笔记载苗族男子披草衣短裙;《滇黔记游》载滇少数民族“纫叶为衣”;台湾高山族人用芭蕉叶或椰树皮制作衣服;广东有少数民族以竹皮为衣。《云南志略》:古代僚人用桦树皮做帽子。阿昌族用竹子做帽子。
①花叶为衣的文献资料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屈原:山鬼览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解萹薄与杂菜兮,备以为交佩。
——屈原:思美人鸟夷卉服。
——禹贡·冀州
②花叶地位的文物与民俗依据仰韶文化庙底沟型的华山玫瑰图纹在彩陶器物中如此醒目而普遍,为后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后世戴花在身是一种美饰行为,也是一种崇高的行为。
庙底沟彩陶中的玫瑰图案2006年重阳节民间祭黄帝陵时贡献的祭礼(孔雀子摄)
花叶的神圣在延续五千年的黄帝祭礼中仍可见出。花馍是置于中心位置的重要祭礼。民间一般祭奠中纸花仍是荣庭排花之类祭品的核心意象。③异域花叶为衣的文献资料在西方文化中,花叶也是有意味的服装材料。在西方文化的元典《圣经》中创世纪的神话故事中,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用植物枝叶来编织衣服。这也从另一层面传达了服装原初与植物花叶密切相关的历史信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来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
——旧约·创世纪
无花果的叶子亚当夏娃在伊甸园
“人世难逢开口笑,鲜花须插满头归。”头插花、胸佩花,身上纹花、绣花;衣上画花,都是吉祥、崇高而神圣的事体。从古而今,这一观念,虽有浓淡之别,却一直未曾消失。2.树枝树叶树枝伴随着枝叶而成为服饰质料,顺理成章。原因是先民有植物图腾。图腾同体的意识使得执枝在手,佩枝在身都获得了强大的心理依赖。这与后世柳条帽之类的实用理性和形式趣味有一定区别。《山海经》:“招摇之山……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毂,佩之不迷。……丽膺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扭阳之山有兽名鹿蜀,“佩之宜子孙”;宪翼之水多玄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基山有兽如羊,“其目在背,……佩之不畏”等等,毫无疑问,这里因果关系是非逻辑无理性的,但在图腾崇拜的文化框架下显得顺理成章。看来,将图腾投影到服饰境界中,不只带来敬畏情绪,还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意识。因为,这里只要一件佩饰点缀在身,就会有那么具体而明显的功能:或禳祝生育,或呵护生命,或佑助耳目,或增益胆识……草裙亦是树枝类从杆向皮的过渡,常期的附着在身使得实用性和舒适性日渐萌生且显豁起来。服饰的技术性亦随着着装实践和心理需求而不断进步。在今天的非澳洲美州的一些民族仍以植物枝叶为衣为饰,给我们猜度远古先民的服饰提供了一种有启迪价值的坐标系。3.树皮装据古代典籍记载,至少在3000年以前海南岛便出现了树皮布,包括宋代《太平寰宇记》、元代《文献通考》和清代《黎歧纪闻》等书籍中,均有海南黎族“绩木皮为布”的记载。据中央电视台2006年探索与发现栏目介绍,海南岛至今还有人会用构树皮做服装。
古老的树皮衣服展示(采自云南日报网,)台湾高山族人用椰树皮制作衣服;广东有少数民族以竹皮为衣;台湾最近亦有资料介绍这一技术与着装习惯仍在传承。《云南志略》:古代僚人用桦树皮做帽子。在勐腊县山区,100余年来,哈尼族祖祖辈辈轮流砍伐自家的明迪莎贺树,取皮制衣。
树皮装可谓是远古服装的活化石。它体现了先民借生物之力以助自身生存的智慧,体现了征服自然万物的精神与技术。而这今天还可作为高端创造的借鉴,以其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映衬出现代科学技术下服装创造与制作的弊端。
树皮服装——哈尼族神奇的树皮制品。
(采自网易论坛)
蓑衣是树皮装的进步与延展,和草裙一样更为柔和,且更多编织技术。先民对植物纤维不断发现,仅蓑衣就有树皮纤维和草叶等多种编织。随着制作技术提升,人类衣生活日渐多样,感受也更为丰富。蓑衣牛问耕摄二、彼采葛兮葛藤:从纺织到布料
考古与文献资料陕西西乡县李家村遗址出土的陶器底部,印有清晰的布纹,距今约7000年。距今5000~6000年的陕西姜寨、华县泉护、河南庙底沟等新石器遗址上,陶器底部有布纹印痕,经纬线10根/cm2。距今5000~6000年的半坡彩陶底也有不少布纹印痕,经纬线10多根/cm2;有大量的纺轮、骨针等。1.葛,小人得其叶以为羹;君子得其材以为君子朝廷夏服。
——周书野生之物,鲜嫩时取叶茎为菜;苍老时抽纤维为衣。这里的君子小人之分,固有生活紧迫与从容之别,恐怕更有技术娴巧与稚拙的区分。2.勾践种葛,使越女织制葛布,献于夫差。
——越绝书葛藤不只是当时的衣饰必需品,为君王所重,而且在这里成为勾践卧心尝胆战略的组成部分。读史读人,不可不读物。3.夏日葛衣。——韩非子:五蠹韩非子此语告诉我们,先民以葛衣作夏季服装,而非四季通用的服装。倘有例外,那肯定是陷于寒不择衣的窘迫之中了。4.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采葛农业文明中男耕女织,一个家庭的穿戴全部都在女性的两只手上。因而对人的审美上,强壮的体魄、劳动的智慧与能力以及勤劳肯干的品质都显得异常重要,甚至是一生幸福与从容的可靠保证。因而对采葛姑娘的强烈思念中就带入了敬佩与欣赏的心情意绪。而仅305首诗歌的诗经,谈及葛的达400余处。5.天寒身上犹衣葛,日高甑中未拂尘。
——白居易诗白居易的时代,服装面料早已多样化且相对高质量了,葛衣是下层平民的穿着,而且是穿着凉爽的夏装。在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冬日仍着一看就凉嗖嗖的夏装,我们就知道着装者的人生境遇,也就读懂了诗人人文关怀的叹息。春秋战国时期,葛纤维渐被麻纤维所替代。据《汉书·地理志》载,当时关中是苎麻种植和利用较为悠久的地区。西汉,长安聚集的各地麻织物有絺(细葛布)、绉(特细葛布)、苎(细苎麻布)缌(细綀布)等。魏晋南北朝,军服多麻布。《魏书食货志》载用大麻布充税的全国有40多个州。三、索麻缕,手指经挂亚麻的纤维与半成品苘麻苎麻:原料纤维与衣装种麻治麻的文献资料1.艺麻之如何,衡从其亩。
——齐风:南山
麻由野生变为种植。先民在驯服动物的同时也在驯养植物。我们今穿麻布,是享受先民智慧创造的历史性成果。2.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叔姬,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苎,彼美叔姬,可与晤语。
——陈风:东门之池
夏日采麻之后束捆入池沤以脱胶,如浮船般漂漾,不几日须划动以求沤浸均匀。大麻苘麻得以高质量脱胶以备纺织之用。此际天光云影,池水中所谓伊人,自是一道风景。异性相吸发源于本能,但目标的确定仍有不少社会因素。能提升生存境界的人,就是最值得追求的人。
3.清学者桂馥:(云南)土人破麻绳做履。种麻治麻的文献资料4.伯余之初作衣也,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
——淮南子·汜论训5.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礼记·礼运6.治其丝麻以为布帛。
——礼记·礼运中外考古资料的比照河姆渡遗址中发现苘麻的双股线;同时还出土了木制的纺车与织机零件,如打纬刀、卷布轴、梳理经纱用的长条木制齿轮器。距今7000年。浙江吴兴的良渚文化遗址苎麻织物残片与丝织物遗存。平纹麻布12~26根/cm2,有的经31根,纬线20根.距今约5000年。埃及人5000年前已织宽帽麻布。印度河流域居民7000年前用海岛棉织布。两河流域和南美的一些遗址中,亚麻布的痕迹竟是8000~
10000年前遗留下的。植物为衣暗含的服饰起源诸说羞怯说图腾说纽衣说四、裘之饰者,见美也人类对待野兽心态的历史迁延以兽为神:穿着的神圣感以兽为役:穿着的世俗理性感以兽为敌:征服者的自豪与自得感以兽为伴:穿着的充实感以兽为友:穿着的耻辱感与愧疚感由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兽的不同心态,因而在兽皮的穿着意念上就有了不同的感觉。这种感觉与技术不无一定的联系,但在最根本的意义上,是人的文化心态的拓宽与变化。皮装的神话学与民族学资料举例耶和华神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给他们穿。
——旧约·创世纪《西游记》中孙悟空刚从五行山下解救出来,想弄件衣服穿,棒打老虎,剥下整个皮张,割成四四方方一块,围在腰间,路旁揪一条葛藤束定。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穿着用整张羊皮做的皮衣,夏天正穿,冬天反着。纳西族的羊披肩也是用绳子拴在身上的一块方羊皮。裘装文献举例共其毳毛为毡。——周礼·天官·掌皮梁州雍州贡织皮。——禹贡冬日狍裘。——韩非子·五蠹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诗·豳风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胄皮。——汉书舆服志裘所以佐女工助温也。——班固:白虎通唐安禄山恩宠无比,其所赐有绣鸱毛毯。——酉阳杂俎凡取兽皮作服,统名曰裘。贵至貂狐,贱至羊麂,值分百等。
——宋应星:天工开物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
——刘向:新序裘装的文献举例望而视之,欲其荼白也;进而握之,欲其柔而滑也;卷而抟之,欲其无也(加走之底)也;视其着,欲其浅也;察其线,欲其藏也;革欲其荼白而疾幹(加三点水)之,则坚;欲其柔而屋(加月旁)脂之,则需。
——周礼·考工记锦衣狐裘,诸侯之衣也。
——礼记·玉藻裘之饰也,见美也。吊则袭,不尽饰也。君在则裼也,尽饰也。服之袭也,充美也。
——礼记·玉藻
图腾氏族的成员,为使自身受到图腾的保护,就有同化自己于图腾的习惯,或穿着图腾动物的皮毛,或辫其毛发,割伤身体,使其类似图腾,或取切痕、黥纹、涂色的方法,描写图腾于身体之上。
——弗雷泽此东北之夷……居住海曲,被服容止,皆象鸟也。
——汉书·地理志
五、丝绸:云想衣裳花想容河姆渡遗址出土6900年前的纺织机具部件和蚕纹装饰的象牙盅。山西夏县西阴村发现距今5600~
6000年的人工切割蚕茧;辽宁沙锅屯仰韶文化时期的石蚕;河南荥阳青台村仰韶文化时期距今5500年的丝织残片。浙江吴兴山漾出土距今4700年的丝织品。1.人类不同的衣料文化圈古代人们的衣生活,大致可分为中国的葛麻丝绸文化圈;印度的棉布文化圈;埃及和两河流域的羊毛亚麻文化圈;南美智利和厄瓜多尔等地的羊毛兽毛棉花文化圈。2.甲骨文中丝绸的记载3.素纱襌衣与仿品左为素纱襌衣,48g,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衣长160cm,袖通长195cm,袖口宽27cm,腰宽48cm.下摆宽49cm,领缘宽7cm,袖缘宽5cm。右为当代仿制品,用天蚕丝襌翼纱仿制,重51克。
2007年春北京国际时装周T台展示作品4.丝绸的西行罗马进口丝绸,流失了大量资金。因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利纽斯(23~
79)和哲学家塞内加(4~
65)都把丝绸当成国家衰败的象征而贬低它,蔑视它,罗马元老院多次通过禁穿丝绸的法令,但都不起作用。罗马人以为丝绸是用树的纤维织成的,以为善饮水的塞尔人能活到二三百岁。制造丝绸的秘密,5世纪才传到土耳其斯坦,6世纪传入君士坦丁堡,7世纪传入西西里。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里希托芬把连接中国和西方的交通网命名为“丝绸之路”,此后,这一名称便流行起来。5.公元一世纪西方有关反应我见过一些丝绸制成的衣服,这些所谓的衣服,既不蔽体,也不遮羞,女人穿上它,便发誓自己并非赤身裸体,其实别人并不相信她的话。人们花费巨资,从不知名的国家进口丝绸,而损害了贸易,却只是为了让我们的贵妇人在公开场合,能像在她们的房间里一样,裸体接待情人。
——塞内加:善行
丝绸制造过程复杂,运输途中危险,商人谋利和官方税收,便成为等同黄金的奢侈品。
凯撒大帝头像6.掌故:吴楚蚕桑大战
这则故事出于《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名伍员,原来是楚国人。伍父奢是楚国忠臣,因进谏得罪了楚平王,与长子伍尚一起被害。伍子胥只身逃出楚国,流亡到吴国,后来帮吴国打败了楚国和越国。其时,楚国的边境县钟离和吴国的边境县卑梁相邻,两地都种桑养蚕。一次,两边的采桑女因争夺桑叶发生纠纷,引发起边民冲突。楚平王闻讯大怒,即派兵攻伐。吴国当然也不甘示弱,派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伐楚。一场蚕桑大战,结果吴国获胜,占领了楚国的钟离和居巢。这个故事深刻地反映了战国诸侯各国对蚕桑的重视,为了争夺几张桑叶,不惜兵戎相见,可见“蚕茧大战”古已有之。
7.蚕的神话传说《汉唐地理书钞》、《搜神记》说蚕由一姑娘所变。荀子.赋篇》:“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各伏各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山海经.海外北经》:“欧丝之野,在大(反)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中华古今注》卷下:“大古时人远征,家有一女,并马一匹。女思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归,吾将嫁汝。’马乃绝缰而去,之父所。父疑家有故,乘之而还......父乃射煞马,曝皮于庭所。女以足蹙之,曰:‘尔马也,欲人为妇,自取屠剥,如何?’言未竟,皮欻然起,抱女而行。父还,换女后,大树之间得,乃尽化为绩蚕于树。”
六、棉花1.棉花在中国的发展脉络公元前2世纪或更早一些,棉花及棉纺织品已经传入中国。今天所见的新大陆棉种的陆地棉和海岛棉都是清末民初引进的.此前的都是旧大陆棉种,即非洲棉和亚洲棉。非洲棉和亚洲棉都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据研究,非洲棉是最早变成一年生草本的棉种,很早就在印度克什米尔经并一带普遍种植,然后向四处流传。亚洲棉则发源于印度的EastBengal。此种棉在印度本土13世纪还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它最初传入中国时,还是原状,但很久以后,传入长江流域,纬度升高,气温降低,竟变异为一年生植物,形状也由灌木变为低矮作物。
宋以前,大约有1000年之久,棉花的种植始终局限于边疆的少数民族之间,而未在中原地区广泛种植。非洲棉和亚洲棉经南北两条路线由印度传入中国。北路从克什米尔以北经西域到达中国西北几省。南路是从亚洲棉的发源地印度阿萨姆经缅甸的北角传到云南西部,再沿着中国西南边疆繁殖到闽广。北路:由西域传入的棉花,始入期为公元2世纪。路线是从西巴基斯坦,进入新疆吐鲁番盆地、阿斯塔娜(2世纪);于田,哈拉和卓、喀什等地(7世纪),再进入甘肃河西走廊,最后到达陕北一带(12世纪)。译名源自梵语patta
。原意是“条”、“带”,纺织业发生后,引伸为布幅。古印度文献称中国丝绸为chinapatta,即中国布。古印度棉普遍,patta一般指棉布。中译名有白叠、帛叠、钵吒、白曡、白氎等,后又衍生出曡布、氎布榻布等。《旧唐书高昌传》:“有草名曰白叠,人采其花织以为布。”姚思廉《梁书》卷四五《西北诸戎传》:“高昌国多草木,草裙带茧,茧中丝如细卢(加丝旁),名曰白曡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大唐西域记》写沿途各国“其所服者,氎布等。”唐长安城内已有白叠布店。李白、杜甫、白居易诸人可能穿过新装。元孟祺,1273年奉旨编《农桑辑要》卷二说:“木棉亦西域所产,近岁以来……种于陕右。”此棉生长期短,130天即可成熟,适于西北种植。但品质差,产量不高,且西北干旱空气湿度不够,棉纱易断,只能纺织粗糙的棉布。纤维短,适于做棉絮,日久不易板结而疏松。更重要的是棉花引种愈向内移,愈受到丝麻业的抗拒力。中国早期丝织业都在北方。汉长安设有东织室和西织室,拥有织工数千人。唐时有织染署,下辖25个“作”。由此路线传入的棉花,到陕北已达终点,其竞争力无法侵入关中平原。到了明清,从南方传来的较优棉种取代了西北各地的草棉。民国初年,陕西韩城还种这种草棉,当地称柴棉。抗战时甘肃偏远地境也偶尔发现有种植者。南路:由云南传入的棉花汉初另有条通往印度的捷径,即由四川经滇西,过缅甸北端而入印度的阿萨姆。此地正是木本亚洲棉的发源地。此棉种遂沿此路线带入中国境内。最先到达的是云南“哀牢夷”居住区,汉时属永昌郡。最早提哀牢夷植棉是4世纪东晋人常璩的《华阳国志》。不久,范晔《后汉书》再申此说。章怀太子注《汉书》说帛叠是白叠花布,也就是棉花。由缅甸北端传入云南永昌郡的木本亚洲棉,向西川发展的那一支受到丝织业的抵制,到了唐代几乎完全绝迹。而从永昌郡向东蔓延的结果,则未遭遇重大阻力。棉织品虽不是丝织品的敌手,但比南方番民的土著衣料要优越得多。大约在汉以后,印度本土的木本亚洲棉已由野生棉演进为栽培棉。植棉首先到达广西及越南一带,译名为“吉贝”。再到海南岛、福建,一路传下来。差不多同时,两晋南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与合作合同
- 2025年度生猪销售与市场风险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宠物用品店宠物买卖转让合作协议3篇
-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策略与实践路径
- 研学产品开发的实施策略与创新路径
- 2024房产交易居间服务费协议版B版
- 2024年标准原材料交易协议基础模板版B版
- 2025年苏科新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A版九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4年激光切割机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 《纪检监察培训课件》课件
- 加油站员工绩效考核(标准版)
- 广东省中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是谁杀死了周日
- 有关基建的工作总结
- 粘土手工课件
- 无人机技术在电信领域的应用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南充市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 氮化硅的制备性质及应用课件
- 物业多种经营问题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