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马克思主义及其科技思想后现代科学与现代西方科技思潮从“汤浅现象”看科技的社会功能当代科技特征与趋势[95方案]
1995年10月24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两课”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史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文科)思想品德课程: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98方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文科)思想品德课: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05方案]
200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思想政治理论课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8年改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硕士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文科)
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农医)博士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文科)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理工农医)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10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士生必修课,36学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硕士生选修课,18学时)自然辩证法概论(硕士生选修课,18学时)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博士生必修课,36学时)政治的一般概念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是被经济所决定的,同时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是实现经济目的的手段。政治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有:阶级之间的关系、阶级内部的关系、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党内部的关系、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内部的各种政治关系、民族间的关系等。政治也可以概括为:建立在人类社会的基本生产活动及其所创造的社会关系之上的宏观控制体系,是表现社会关系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矛盾,并对社会进行宏观控制与调节的活动。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马克思主义及其科技思想后现代科学与现代西方科技思潮从“汤浅现象”看科技的社会功能当代科技特征与趋势马克思主义1889年6月8日,恩格斯在给阿·佐尔格的信中第一次以“马克思主义”代表马克思学说。马克思主义(狭义与广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的历史学说
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一般革命学说历史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贡献:第一次把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结合起来
(唯物史观)第一次发现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
(剩余价值学说)
第一次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一个综合性的大课题——1.从理论上阐明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2.对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基本特征进行理论概括;3.对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作用进行理论分析;4.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科学技术革命观和西方的加以比较;5.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对策加以探讨。(一)科学技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观点1.关于科学技术性质的观点(1)科学的本质及其理论的特征(2)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科学本身没有阶级性科学具有高度继承性(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关于科学技术功能和作用的观点3.关于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观点(1)社会诸因素制约科技发展观点(2)科技总体发展观点(三)当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当代科技革命对经济生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2.当代科技革命是否改变了资本主义性质和无产阶级革命3.当代科技革命对未来教育、军事战争等影响4.当代科技革命提出了哪些哲学问题
古典古代中世纪
第一阶段(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近代第二阶段(近代自然科学的综合)近现代
1900年之后现代
后现代(当代)(二次大战之后)后现代科学思潮现代主义:18世纪以来工业化的产物,它以科学、理性、自由、民主、博爱、真善、绝对、统一性、一体化,以及经验性和终极关怀等为基本特征。后现代的划分:#后现代即指当代,尤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多世纪。正是在这样一个短暂的历史时期,人类历史发生了划时代的裂变。#后现代并不是和现代相断裂后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它不是位于现代之后,而是隶属于现代的一部分。
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中发生了一系列光怪陆离的众生相。后现代的主要特征1.服务性经济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2.牵一发而动全身3.人类寿命得以延长4.短暂性、新奇性、多样性成为社会联系的主流后现代思潮:主张自我表现,蔑视社会认同;反对理性和逻辑作用,主张非理性、潜意识或无意识的作用;反对权威,主张无政府主义;反对人为中心,主张返璞归真;反对一元论,主张多元论;反对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主张描述现象、解释学和解构主义;反对哲学、终极和绝对,主张多标准、多规则、多模式和相对主义;反对群体意识、国家形式,主张个体主义和纵欲。后现代主义对古典知识论的否定1.艺术对世界知觉方式的改变,用抽象代替具体。2.文学反对传统写实作品,提出结构消解论、书写语言学。3.哲学真理和实在已经没有原则区分,一切知识都被主观性高度污染。4.科学反科学思潮:原教旨主义、人本主义、保守主义、新左派、政治家、悲观论者。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一)
社会对科学发展的影响。科学知识的社会意义在于满足社会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需要。科学研究对象的选择、科学思维的概念工具和方法论的形成,科学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科学成果利用的程度和性质,都受到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物质生产的需要,生产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社会政治实践,特别是军事战争的需要;社会经济制度;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首先是哲学世界观的性质;社会的文化教育水平等等。这些因素的总和构成了科学的社会存在条件。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二)
科学的社会作用。科学对社会发生影响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是“有形的”方式,即科学知识物化,产生新的技术。在科学理论基础上发明新的生产工具和新的工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导致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二是“无形的”方式,即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产生影响,提高整个社会的一般智力水平,并影响到社会意识各个领域。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1)科学技术的认知功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能力,而且提高了人类的预见能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文化教育的内容,不断为教育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手段。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尊重实践、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改变了人们认识和思考世界的基本方式。(2)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间接地生产力,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科技并不成为生产力的独立要素科技革命不能代替社会革命(3)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
*通过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变革提供物质基础和手段。
*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调整产品结构,变革生产关系。
*通过与先进社会意识的结合变革上层建筑。
*通过改进生活基础来变革人类的进化方式。(4)科学技术的生态调节功能
三、案例:从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
看科技与社会
古希腊、中国→意大利(1540-1610)。意大利→英国(1660-1730)。英国→法国(1770年至1830年间)。法国→德国(1810年到1920年间)。德国→美国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特别是著名大学在发展科学技术上的作用。
*把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结合起来。
*十分重视各门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注重发展边缘学科。世界科技中心从美国逐步向日本等国转移索尼公司:一搞情报,二搞科研,三靠技术占领世
界市场。松下公司:只要好的就拿来,并进行综合。
日本的科研组织有一个几何级数,即1:10:100的结构。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1)1个科学家,10个工程师,100个技术员才能构成一个完整有序的科研开发队伍。(2)在从构想转化为商品的过程中有三个阶段,分别为创造构思阶段→中间实验阶段→商品化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投资分别是1:10:100。在上述三个阶段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大体上为1:10:100的比例。西方有影响的新技术革命思潮1.奈斯比特的《大趋势》2.松田米津的《信息社会》3.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4.巴黎小组5.罗马俱乐部6.布达佩斯俱乐部科技的社会价值观1、悲观主义→反科学主义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现在给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社会的真正进步,相反,它将把人类引入困境,给人类带来浩劫和灾难的后果。2、乐观主义→(唯)科学主义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是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的。人类社会的各种危机和困境总是可以摆脱的,人类社会的前景将是美好的。(唯)科学主义:是一种“科学迷信”,不仅是一种抽象的哲学观念,更是一个具体的文化现象。主张科学技术具有几乎是无限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必然给人类带来进步和利益;相信科学除了能解决所有的科学问题外,还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唯一良药。科学主义对科学本身的崇拜在情感取向上具有宗教般的迷信与盲从,把科学颂扬到全知全能的地位(科学万能论、科学偶像崇拜)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它一方面为创造人类的幸福提供了巨大的能力和广阔美好的前景;另一方面又为破坏自己的生存基础,造成自我毁灭提供了条件,给人类未来笼罩上阴影。认识论角度:任何时代的科学技术,都是人类认识和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一定的局限性,它的应用可能会带来未曾预料的与人类利益相悖的消极后果。人们比较容易看到它的积极作用,难于认识它的消极作用。人们比较重视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容易忽视长远利益,整体利益。正是人类在认识上存在着种种局限性,使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各种负面效应。社会角度: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限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必然受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所以,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后果,不能仅仅归咎于科学技术,因此,必须把科学技术本身同科学技术的社会应用及其社会后果区别开来。
增强科学技术的正效应,减少科学技术的负效应,除了依靠科技本身,还必须依靠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科技发展的新特征和趋势(1)科学体系结构的专业化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革命以来,科学的发展表现为学科按照专业要求日益细致化。科学研究人员首先要完成的一项工作是确立自己的专业意识,有明确的学科专业认同感,也就是说,明确地知道自己正在从事的科学研究活动的专业领域,知道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知道自己正在进行研究的问题的学科性质。而这一切只有在某个或某些具体的特定专业之中得到完成和得到认可。
(2)不同学科的整体化和综合化在原来学科界限十分清晰的学科边缘地带,产生了一大批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学科之间的交叉重叠现象日益加重,学科界限日益模糊。
(3)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学院化、民间化、社会化、国家化和国际化
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政府和国家难以直接控制的活动,政府除了提供各种物质资助以外,已经难以直接干预科技研究的具体事务。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学院共同体,具有相对的封闭性,许多科学实验活动超越了国界,其成果能够为全世界所分享。(4)科学技术发展的加速化和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健产品居间合同委托书
- 家电企业廉政室改造协议
- 图书馆装饰工程服务合同
- 智能家居居间合同补充
- 亲子主题装修合同样本
- 书法教室装修合同解除
- 电影院舒适装修合同样本
- 农产品物流服务合同
- 142Module10Unit2Mymotherscleaningourhouse(备作业)(原卷版)
- 2022门诊护士个人工作计划模板(5篇)
- 差热分析法(DTA)课件
- 污染物的大气扩散
- 医院中层干部选拔方案
- 如何建立良好的沟通习惯
-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 供电所2024年度工作计划3篇
- 音乐欣赏与实践(中职音乐)全套教学课件
- 儿童心理健康课件
- 售后服务中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二篇》课件
- 传染病患者信息保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